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土壤污染物縱向遷移模擬裝置,包括鋼架、第一儲液槽、第二儲液槽、容器、進液管、計量泵、控制閥一、出液管和出液裝置,鋼架上具有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第二底座位于第一底座的上方,第二儲液槽設置在第二底座上,第一儲液槽設置在第一底座上,第一儲液槽和第二儲液槽之間連通,進液管上設置用于將液體從第一儲液槽泵取到第二儲液槽的計量泵,第二儲液槽通過出液管連接出液裝置,出液裝置的出液口對著容器頂部的開口處,容器上縱向和橫向分別設有多個采樣孔,其中一列的縱向采樣孔分別連接有液位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結構使得實驗方便,在容器同一高度上設置多個取樣孔,防止多次取樣影響土壤結構,從而提高了實驗的準確性。(*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土壤污染物縱向遷移模擬裝置,包括鋼架、第一儲液槽、第二儲液槽、容器、進液管、計量泵、控制閥一、出液管和出液裝置,鋼架上具有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第二底座位于第一底座的上方,第二儲液槽設置在第二底座上,第一儲液槽設置在第一底座上,第一儲液槽和第二儲液槽之間連通,進液管上設置用于將液體從第一儲液槽泵取到第二儲液槽的計量泵,第二儲液槽通過出液管連接出液裝置,出液裝置的出液口對著容器頂部的開口處,容器上縱向和橫向分別設有多個采樣孔,其中一列的縱向采樣孔分別連接有液位計。本技術的結構使得實驗方便,在容器同一高度上設置多個取樣孔,防止多次取樣影響土壤結構,從而提高了實驗的準確性。【專利說明】土壤污染物縱向遷移模擬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測試土壤中污染物遷移的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土壤中污染物縱向遷移的模擬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市規劃不斷調整,土地利用性質改變,原先在城市及其周邊的化工污染場地面臨搬遷,搬遷后的土壤由于長期受到污染,土壤與地下水環境質量不容樂觀,土壤的重新開發利用也受到了嚴重限制,阻礙了城市建設和經濟的發展。 土壤作為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土壤系統中的污染物大多數是通過地面隨下滲水進入含水層的。污染物進入含水層時經過復雜的被吸附、降解、轉化等物理過程、化學過程及生物過程;到達含水層時會發生縱向彌散、橫向彌散、豎向彌散以及對流擴散。為了準確地預測污染物在土壤系統中的運移規律,研究者們開發出了土壤污染物運移模型,污染物運移模型可以有效地反映溶質物質在土壤中運移情況,為土壤的資源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據。 在現有污染物運移模型中,室內土柱模擬實驗是一種常規的試驗方法,目前大多數實驗室中的土柱為有機玻璃或PVC 土柱,而且大多數實驗室土柱存在一些缺點:由于土柱長度不夠長,無法模擬較深土壤中污染物的遷移,從而不具有代表性;土柱淋溶速度無法控制且淋溶不均勻導致實驗產生誤差;單孔重復取樣易影響實驗的準確性。其次,目前還沒有土柱安裝液位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解決目前土壤中污染物縱向遷移實驗準確性不高,容易產生誤差的問題,進而提供一種土壤污染物縱向遷移模擬裝置。 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土壤污染物縱向遷移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鋼架、第一儲液槽、第二儲液槽、裝有土壤的容器、進液管、計量泵、控制閥一、出液管和出液裝置,所述的鋼架上具有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的第二底座位于第一底座的上方,所述的第二儲液槽設置在第二底座上,所述的第一儲液槽設置在第一底座上,所述的第一儲液槽和第二儲液槽之間通過進液管連通,所述的進液管上安裝控制閥一和用于將液體從第一儲液槽泵取到第二儲液槽的計量泵,所述的容器安裝在鋼架的側面,所述的第二儲液槽通過出液管連接出液裝置,所述的容器的頂部具有開口,所述的出液裝置的出液口對著容器頂部的開口處,所述的容器上縱向和橫向分別設有多個采樣孔,其中一列的縱向采樣孔分別連接有液位計。 為了實現出液裝置能順利出液,這里有兩種實施方式,一種為所述出液裝置的頂部要低于第二儲液槽的底部,所述的出液管上設有流量計,另一種所述的出液管上安裝有用于將液體從第二儲液槽泵取到出液裝置的水泵,所述的出液管上設有流量計。這兩種方式顯然前一種更加節能,因此慣常采用前一種,且流量計的設置使得淋溶速度得到有效控制。 為了液體淋溶的更加均勻,降低實驗誤差,所述的出液裝置為噴頭,噴頭具有出液口的面與容器頂部開口大小一致。 為了模擬較深土壤中污染物的遷移,所述的容器的主體為圓柱體,柱體的高度為150-200cm,直徑為10-15cm,所述的容器底部呈倒錐形且連接有出流管,所述的出流管上設置有控制閥二。 為了避免單孔重復取樣易影響實驗的準確性,所述的容器一個高度周向均布有四個采樣孔,四個采樣孔為一組;采樣孔組有六組,六組采樣孔組沿容器的軸向等間距分布在容器上。 進一步,具體的說,所述容器的上方設有上過濾層,所述的容器的下方設有下過濾層,所述的上過濾層從上至下依次為石英砂和濾網,所述的下過濾層從上至下依次為濾網、石英砂和篩孔板。上層過濾層起到了緩沖和過濾作用,下層過濾層起到了過濾作用同時還防止土壤流出。 當第二儲液槽內的液體達到上限,而可能溢出或者給噴頭的壓力過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所述的第二儲液槽的液體上限處連接有穩流管,穩流管的另一端連接第一儲液槽。當第二儲液槽內的液體達到上限,自動通過穩流管流入第一儲液槽中。 第二儲液槽內的液體在實驗完畢后需要清空,所述的第二儲液槽的底部連接有排液管,所述的排液管上設有控制閥三,所述的排液管的另一端連接第一儲液槽或與穩流管相連通。第二儲液槽內的液體可以通過排液管直接與第一儲液槽連通進行放空,也可以節約管道,簡化結構,通過穩流管連接第一儲液槽。 進一步,具體的說,所述的容器外壁上方和下方分別套有鐵圈,所述的鐵圈與鋼架連接。 進一步具體的說,所述鋼架包括豎直設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第三支架的高度要低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的第一底座一端設置在第三支架的頂部,另一端與第一支架一側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底座設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頂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第三支架下方設置有腳輪,所述腳輪為萬向腳輪。 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 1.第一儲液槽設置在下方,用來給實驗人員進行溶液調配,通過泵取到位于上方的第二儲液槽對容器內的土壤進行淋溶,減輕了實驗人員的負擔,尤其是力氣較小的女實驗員,無法將第二儲液槽搬送到鋼架的頂部,爬上鋼架調配溶液顯然也極不方便,使得實驗更加方便。 2.在容器同一高度上設置多個取樣孔,防止多次取樣影響土壤結構,從而提高了實驗的準確性,降低了誤差。 3.該容器長度較長且內徑適中,可以對較深土壤中污染物的遷移進行模擬,也避免了橫向遷移的影響。 4.采用流量計控制淋溶速度,以及使用噴頭使淋溶更加均勻,進一步提高了實驗的準確性。 5.在土柱外壁一列徑向取樣孔上連接多個液位計,液位計可用于觀察淋溶時容器液位的變化,對實驗研究有進一步的意義。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技術土壤中污染物縱向遷移的模擬裝置最優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鋼架,2、第一儲液槽,3、第二儲液槽,4、容器,5、進液管,51、控制閥一,6、計量泵,7、出液管,8、第一底座,9、第二底座,10、采樣孔,11、液位計,12、流量計,13、噴頭,14、出流管,15、控制閥二,16、上過濾層,17、下過濾層,18、控制閥二,19、穩流管,20、排液管,21、控制閥三,22、第一支架,23、第二支架,24、第三支架,25、腳輪。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技術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技術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一種土壤污染物縱向遷移模擬裝置,包括鋼架1、第一儲液槽2、第二儲液槽3、裝有土壤的容器4、進液管5、計量泵6、控制閥一 51、出液管7和出液裝置,鋼架I上具有第一底座8和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土壤污染物縱向遷移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鋼架(1)、第一儲液槽(2)、第二儲液槽(3)、裝有土壤的容器(4)、進液管(5)、計量泵(6)、控制閥一(51)、出液管(7)和出液裝置,所述的鋼架(1)上具有第一底座(8)和第二底座(9),所述的第二底座(9)位于第一底座(8)的上方,所述的第二儲液槽(3)設置在第二底座(9)上,所述的第一儲液槽(2)設置在第一底座(8)上,所述的第一儲液槽(2)和第二儲液槽(3)之間通過進液管(5)連通,所述的進液管(5)上安裝控制閥一(51)和用于將液體從第一儲液槽(2)泵取到第二儲液槽(3)的計量泵(6),所述的容器(4)安裝在鋼架(1)的側面,所述的第二儲液槽(3)通過出液管(7)連接出液裝置,所述的容器(4)的頂部具有開口,所述的出液裝置的出液口對著容器(4)頂部的開口處,所述的容器(4)上縱向和橫向分別設有多個采樣孔(10),其中一列的縱向采樣孔(10)分別連接有液位計(1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林潮,尹勇,周靜,李定龍,陳莉娜,鄧文英,顧禮明,陸森森,湯穎,汪超,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常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