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等速等行程高頻響雙作用油缸,其包括油缸體、與油缸體配合使用的活塞桿、封在油缸體一端上的端蓋、三組低摩擦動密封組。活塞桿的一端穿過端蓋而延伸在油缸體外,活塞桿兩端采用等直徑的外伸桿結構。油缸體的內壁設置有限位環,活塞桿的外壁設置有定位環,限位環將定位環限位在限位環與端蓋之間,定位環上設置有與油缸體內壁接觸的導向環。限位環、導向環、端蓋構成活塞桿的三級同心結構。第一組低摩擦動密封組固定在限位環的內壁上且位于活塞桿與限位環之間,第二組低摩擦動密封組固定在導向環的外壁上且位于油缸體與導向環之間,第三組低摩擦動密封組固定在端蓋上且位于活塞桿與端蓋之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油缸,尤其涉及一種等速等行程高頻響雙作用油缸。
技術介紹
現有的雙作用液壓油缸通常采用兩級同心導向,這種只有兩級同心導向結構的液壓油缸不僅運動阻力大,運動精度還不高,不能滿足對動態響應要求極高的工況。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等速等行程高頻響雙作用油缸,解決液壓油缸對往復運動動態響應要求極高的工況,即液壓油缸正反兩個方向上等速、等壓力的輸出要求,以及往復運動活塞的高頻響動態特性。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等速等行程高頻響雙作用油缸,其包括油缸體(I)、與油缸體(I)配合使用的活塞桿(2)、封在油缸體(I) 一端上的端蓋(8),活塞桿(2)的一端穿過端蓋(8)而延伸在油缸體(I)外;其中,活塞桿⑵兩端采用等直徑的外伸桿結構;油缸體⑴的內壁設置有限位環(6),活塞桿(2)的外壁設置有定位環(7),限位環(6)將定位環(7)限位在限位環(6)與端蓋(8)之間,定位環(7)上設置有與油缸體⑴內壁接觸的導向環(9);限位環(6)、導向環(9)、端蓋(8)構成活塞桿(2)的三級同心結構;所述等速等行程高頻響雙作用油缸還包括第一組低摩擦動密封組(3)、第二組低摩擦動密封組(4)、第三組低摩擦動密封組(5);第一組低摩擦動密封組(3)固定在限位環的內壁上且位于活塞桿(2)與限位環(6)之間,第二組低摩擦動密封組(4)固定在導向環(9)的外壁上且位于油缸體(I)與導向環(9)之間,第三組低摩擦動密封組(5)固定在端蓋(8)上且位于活塞桿(2)與端蓋(8)之間。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活塞桿(2)為中空結構。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端蓋(8)與油缸體(I)之間設置有低摩擦靜密封組(10)0優選地,低摩擦靜密封組(10)可固定在端蓋(8)上,位于端蓋(8)與油缸體(I)之間。通過本專利技術等速等行程高頻響雙作用油缸(一般指液壓油缸)的驅動,可實現對目標體的雙向等速、等壓力的輸出要求,特別適合往復運動對動態響應要求極高的工況。本專利技術的活塞桿(2)采用三級同心導向結構,不僅實現了液壓油缸的雙向等速、等壓力的輸出要求,還大大提高了液壓油缸的動態響應性能以及運動精度等。【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提供的等速等行程高頻響雙作用油缸的結構示意圖。主要符號說曰月油缸體I活塞桿2第一組低摩擦動密封組3第二組低摩擦動密封組4第三組低摩擦動密封組5限位環6定位環7端蓋8導向環9低摩擦靜密封組10【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實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請參閱圖1,等速等行程高頻響雙作用油缸包括油缸體1、與油缸體I配合使用的活塞桿2、封在油缸體I 一端上的端蓋8、第一組低摩擦動密封組3、第二組低摩擦動密封組4、第三組低摩擦動密封組5、低摩擦靜密封組10。活塞桿2的一端穿過端蓋8而延伸在油缸體I外,活塞桿2的另一端延伸至油缸體I的?而部。活塞桿2可為中空結構,活塞桿2米用二級問;L、導向結構。油缸體I的內壁設置有限位環6,活塞桿2的外壁設置有定位環7,限位環6將定位環7限位在限位環6與端蓋8之間,定位環7上設置有與油缸體I內壁接觸的導向環9。限位環6、導向環9、端蓋8構成活塞桿2的三級同心結構。第一組低摩擦動密封組3固定在限位環6的內壁上且位于活塞桿2與限位環6之間,第二組低摩擦動密封組4固定在導向環9的外壁上且位于油缸體I與導向環9之間,第三組低摩擦動密封組5固定在端蓋8上且位于活塞桿2與端蓋8之間。端蓋8與油缸體I之間設置有低摩擦靜密封組10。低摩擦靜密封組10可固定在端蓋8上,位于端蓋8與油缸體I之間。本專利技術通過活塞桿2在正反兩個方向上的等同設計,實現了活塞桿2正反方向相等的運動參數,滿足了液壓油缸雙向等速、等壓力的輸出要求;另外采用三級同心結構的活塞桿2,大大提高活塞桿2的對中精度,配合低摩擦動密封組,實現了活塞高頻響的動態特性。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1、活塞桿2采用中空結構,大大減輕運動體的質量,有利于提高活塞桿2往復運動的靈活性;2、活塞桿2采用三級同心結構,大大提高活塞桿2在運動軸線上的對中精度,有利于提尚活塞桿2往復運動的軸向精度,從而提尚活塞桿2的動態特性;3.采用三組低摩擦動密封組,大大減輕活塞桿2的啟動摩擦力,有利于提高活塞桿2往復運動的響應時間;4.活塞桿2兩端采用等直徑的外伸桿結構,從而使往復運動的速度、驅動力均相等,即往復運動過程具有等同的動態和靜態特性,實現完全雙向等特性輸出。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所作的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僅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專利技術所屬
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替換和變更,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專利技術由所提交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專利技術保護范圍。【主權項】1.一種等速等行程高頻響雙作用油缸,其包括油缸體(I)、與油缸體(I)配合使用的活塞桿(2)、封在油缸體(I) 一端上的端蓋(8),活塞桿(2)的一端穿過端蓋(8)而延伸在油缸體⑴外;其特征在于: 活塞桿⑵兩端采用等直徑的外伸桿結構;油缸體⑴的內壁設置有限位環(6),活塞桿(2)的外壁設置有定位環(7),限位環(6)將定位環(7)限位在限位環(6)與端蓋(8)之間,定位環⑵上設置有與油缸體⑴內壁接觸的導向環(9);限位環(6)、導向環(9)、端蓋(8)構成活塞桿(2)的三級同心結構; 所述等速等行程高頻響雙作用油缸還包括第一組低摩擦動密封組(3)、第二組低摩擦動密封組(4)、第三組低摩擦動密封組(5);第一組低摩擦動密封組(3)固定在限位環(6)的內壁上且位于活塞桿(2)與限位環(6)之間,第二組低摩擦動密封組(4)固定在導向環(9)的外壁上且位于油缸體(I)與導向環(9)之間,第三組低摩擦動密封組(5)固定在端蓋(8)上且位于活塞桿(2)與端蓋(8)之間。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速等行程高頻響雙作用油缸,其特征在于:活塞桿(2)為中空結構。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速等行程高頻響雙作用油缸,其特征在于:端蓋(8)與油缸體(I)之間設置有低摩擦靜密封組(10)。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等速等行程高頻響雙作用油缸,其特征在于:低摩擦靜密封組(10)可固定在端蓋⑶上,位于端蓋⑶與油缸體⑴之間。【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等速等行程高頻響雙作用油缸,其包括油缸體、與油缸體配合使用的活塞桿、封在油缸體一端上的端蓋、三組低摩擦動密封組。活塞桿的一端穿過端蓋而延伸在油缸體外,活塞桿兩端采用等直徑的外伸桿結構。油缸體的內壁設置有限位環,活塞桿的外壁設置有定位環,限位環將定位環限位在限位環與端蓋之間,定位環上設置有與油缸體內壁接觸的導向環。限位環、導向環、端蓋構成活塞桿的三級同心結構。第一組低摩擦動密封組固定在限位環的內壁上且位于活塞桿與限位環之間,第二組低摩擦動密封組固定在導向環的外壁上且位于油缸體與導向環之間,第三組低摩擦動密封組固定在端蓋上且位于活塞桿與端蓋之間。【IPC分類】F15B15/14【公開號】CN104895866【申請號】CN201510342138【專利技術人】周志江, 崖華青, 胡彬彬, 吳剛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等速等行程高頻響雙作用油缸,其包括油缸體(1)、與油缸體(1)配合使用的活塞桿(2)、封在油缸體(1)一端上的端蓋(8),活塞桿(2)的一端穿過端蓋(8)而延伸在油缸體(1)外;其特征在于:活塞桿(2)兩端采用等直徑的外伸桿結構;油缸體(1)的內壁設置有限位環(6),活塞桿(2)的外壁設置有定位環(7),限位環(6)將定位環(7)限位在限位環(6)與端蓋(8)之間,定位環(7)上設置有與油缸體(1)內壁接觸的導向環(9);限位環(6)、導向環(9)、端蓋(8)構成活塞桿(2)的三級同心結構;所述等速等行程高頻響雙作用油缸還包括第一組低摩擦動密封組(3)、第二組低摩擦動密封組(4)、第三組低摩擦動密封組(5);第一組低摩擦動密封組(3)固定在限位環(6)的內壁上且位于活塞桿(2)與限位環(6)之間,第二組低摩擦動密封組(4)固定在導向環(9)的外壁上且位于油缸體(1)與導向環(9)之間,第三組低摩擦動密封組(5)固定在端蓋(8)上且位于活塞桿(2)與端蓋(8)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志江,崖華青,胡彬彬,吳剛,
申請(專利權)人:合肥合鍛機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