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管道連接的新型卡箍,包括:第一箍片、第二箍片、絲桿、第一螺柱、連接桿、第一套管和手柄,所述第一箍片設置成圓弧形,且所述第一箍片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卡環,所述第二箍片也設置成圓弧形,且第二箍片活動連接在所述第一箍片上,所述絲桿的右端通過第一螺柱與一個卡環相連,所述絲桿的左端通過連接桿與另一個卡環相連,所述第一套管連接在所述絲桿或手柄之間。通過上述方式,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用于管道連接的新型卡箍卡箍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連接牢固性好、適用于不同外徑管道的連接、適應性強、不借助任何工具即可完成卡箍的安裝和拆卸、尤其適用于頻繁拆卸卡箍的場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機械連接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管道連接的新型卡箍。
技術介紹
現有卡箍在安裝及拆卸時均需要使用扳手或螺絲刀等輔助工具,因而,如在檢查中發現松動或脫落,在未攜帶工具的情況下,不能及時、迅速的對卡箍進行處理。并且當需要拆卸的頻率或數量較多時,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在工具的使用上。一旦損壞,只能進行更換,造成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適用于不同外徑管道的連接、適應性強、不借助任何工具即可完成卡箍的安裝和拆卸的用于管道連接的新型卡箍。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用于管道連接的新型卡箍,包括:第一箍片、第二箍片、絲桿、第一螺柱、連接桿、第一套管和手柄,所述第一箍片設置成圓弧形,且所述第一箍片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卡環,所述第二箍片也設置成圓弧形,且第二箍片活動連接在所述第一箍片上,所述絲桿的右端通過第一螺柱與一個卡環相連,所述絲桿的左端通過連接桿與另一個卡環相連,所述第一套管連接在所述絲桿或手柄之間。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卡箍還包括第二螺柱,所述第二螺柱連接在所述第一套管與所述手柄之間。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手柄上還設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與手柄活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螺柱活動連接。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手柄上還設有螺絲,所述螺絲連接在所述手柄的一端。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絲桿的中心軸線與所述第一套管的中心軸線相重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用于管道連接的新型卡箍卡箍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連接牢固性好、適用于不同外徑管道的連接、適應性強、不借助任何工具即可完成卡箍的安裝和拆卸、尤其適用于頻繁拆卸卡箍的場合。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圖1是本技術的用于管道連接的新型卡箍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本技術實施例包括:一種用于管道連接的新型卡箍,包括:第一箍片1、第二箍片2、絲桿3、第一螺柱4、連接桿10、第一套管5和手柄8,所述第一箍片1設置成圓弧形,且所述第一箍片1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卡環11,所述第二箍片2也設置成圓弧形,且第二箍片2活動連接在所述第一箍片1上,所述絲桿3的右端通過第一螺柱4與一個卡環11相連,所述絲桿3的左端通過連接桿10與另一個卡環11相連,所述第一螺柱4上設有螺紋,用于連接第一箍片1與絲桿3,所述連接桿10為光桿,即所述連接桿10上不設置螺紋,用于更好的緊固和連接絲桿3與第一箍片1,所述第一套管5連接在所述絲桿3或手柄8之間。由于第一箍片1和第二箍片2都設置成圓弧形,且第一箍片1兩端的卡環11通過第一螺柱4與絲桿3活動連接,這種結構通過改變卡環11連接在絲桿3上的間隔長度,即可滿足不同外徑的管道之間的固定連接,連接牢固性好,并且由于絲桿3的一端還裝設有手柄8,即可輕松的安裝和拆卸卡箍,在安裝及拆卸卡箍的過程中,可以不借助任何其他工具即可完成,拆裝迅速、維護簡單、成本較低。所述卡箍還包括第二螺柱6,所述第二螺柱6連接在所述第一套管5與所述手柄8之間。所述手柄8上還設有第二套管7,所述第二套管7的一端與手柄8活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螺柱6活動連接。如圖1所示,絲桿3的左端與第一套管5相連,第一套管5與第二螺柱6相連,第二螺柱6與第二套管7相連,第二套管7與手柄相連。所述手柄8上還設有螺絲9,所述螺絲9連接在所述手柄8的一端。所述絲桿3的中心軸線與所述第一套管5的中心軸線相重合。本技術用于管道連接的新型卡箍的安裝部位用絲桿3與第一螺柱4進行連接,用手柄8與絲桿3相連,使用時旋轉手柄8即可完成整個安裝及拆卸過程,為避免在安裝及拆卸過程中因手柄8松動導致安裝或拆卸失敗,使用第二螺柱6將手柄8與絲桿3進行鎖定,第二螺柱6同時起到將絲桿3延長至可旋轉范圍的作用。當安裝部位較為狹窄不能使手柄8旋轉時,有2種方法可進行解決,一是將第一套管5加長,二是按壓手柄8末端的螺絲9使手柄8脫落,手柄8即可做360度任意方位旋轉,該卡箍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不借助任何工具即可完成卡箍的安裝和拆卸、尤其適用于頻繁拆卸卡箍的場合。區別于現有技術,本技術用于管道連接的新型卡箍卡箍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連接牢固性好、適用于不同外徑管道的連接、適應性強、不借助任何工具即可完成卡箍的安裝和拆卸、尤其適用于頻繁拆卸卡箍的場合。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技術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管道連接的新型卡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箍片、第二箍片、絲桿、第一螺柱、連接桿、第一套管和手柄,所述第一箍片設置成圓弧形,且所述第一箍片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卡環,所述第二箍片也設置成圓弧形,且第二箍片活動連接在所述第一箍片上,所述絲桿的右端通過第一螺柱與一個卡環相連,所述絲桿的左端通過連接桿與另一個卡環相連,所述第一套管連接在所述絲桿或手柄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管道連接的新型卡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箍片、第二箍片、絲桿、第一螺柱、連接桿、第一套管和手柄,所述第一箍片設置成圓弧形,且所述第一箍片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卡環,所述第二箍片也設置成圓弧形,且第二箍片活動連接在所述第一箍片上,所述絲桿的右端通過第一螺柱與一個卡環相連,所述絲桿的左端通過連接桿與另一個卡環相連,所述第一套管連接在所述絲桿或手柄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道連接的新型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還包括第二螺柱...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明飛,
申請(專利權)人:楊明飛,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