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驅動油缸的軸向柱塞式雙向手搖泵,屬于火炮液壓傳動與操瞄技術領域,在缸體周向均布設有八個柱塞室,每個柱塞室內連接一個柱塞,柱塞在各自彈簧力的作用下保持和斜盤緊密接觸。當連續轉動手輪時,斜盤迫使柱塞在缸體內作往復運動并完成配流。手輪每轉一周,每個柱塞各完成一次吸油和排油。如改變手輪的旋轉方向,就能改變吸油和排油方向。兩位三通液壓控制換向閥和單向閥確保當吸油和排油的方向改變時,使吸油口始終能與油缸的回油腔和油箱相通,而排油口始終與油缸的進油腔相通并防止該腔的油液流回油箱。改變了以往高低調炮齒輪傳動的方式,實現了火炮高低兩個方向精確調炮的使用要求,簡化了火炮總體布局。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手搖栗,尤其涉及一種驅動油缸的軸向柱塞式雙向手搖栗,屬于火炮液壓傳動及操瞄
技術介紹
目前火炮上高低調炮多數使用齒輪結合蝸輪蝸桿的機械傳動形式,這種機械式的傳動結構尺寸大、重量重,不利于火炮的總體布置。隨著火炮總體技術的發展,通過液壓油缸來實現火炮的高低俯仰動作可以使火炮總體布置得到優化提升。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驅動油缸的軸向柱塞式雙向手搖栗,適應火炮總體技術中使用油缸來實現火炮高低俯仰動作的要求而提供的,是一種通過人工可以連續搖轉來給油缸提供動力的軸向柱塞式雙向手搖栗。該軸向柱塞式雙向手搖栗可以通過手搖的方式控制液壓油缸的活塞桿伸出或縮回,從而實現順時針轉動軸向柱塞式雙向手搖栗時火炮射角變大,逆時針轉動時火炮射角變小的火炮俯仰動作要求。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驅動油缸的軸向柱塞式雙向手搖栗,它是由機體、手輪、手輪球軸承、斜盤球軸承、斜盤、柱塞、彎軸、球軸承、彈簧座、彈簧、缸體、密封蓋、二位三通液壓控制換向閥、液壓油路塊、管接頭A、管接頭B、管接頭C、單向閥A、單向閥B組成。所述的機體是由本體、后端蓋、前端蓋、螺環構成,在本體的后端通過螺釘、壓板連接有后端蓋,在本體的前端通過螺環連接有前端蓋。在本體內安裝有缸體,在缸體周向均布設有八個柱塞室,每個柱塞室內有一個可以軸向滑動的柱塞,柱塞為桶形結構并設有配油槽,在桶形柱塞內底部向外依次連接有彈簧、彈簧座、密封蓋,在彈簧力的作用下密封蓋被壓靠在后端蓋上,在前端蓋上通過手輪球軸承、螺環連接有彎軸,在彎軸一端連接有手輪,彎軸另一端插入到安裝在缸體中心的球軸承內圈中,形成支撐,在彎軸的中部通過斜盤球軸承連接有斜盤,斜盤側面在筒形柱塞室內的彈簧作用下同時與八個桶形柱塞的底部外端形成接觸連接。在機體外周的平面上連接有液壓油路塊,在液壓油路塊上安裝有二位三通液壓控制換向閥、管接頭A、管接頭B、管接頭C、單向閥A、單向閥B,二位三通液壓控制換向閥通過液壓油路塊的內部油路分別與手搖栗本體上的油口 A、油口 B、管接頭C相通,單向閥A、單向閥B的一端分別通過液壓油路塊的內部油路與手搖栗本體上的油口 A、油口 B連通,另一端與管接頭C相連,同時管接頭C通過管路與油箱相連,管接頭A、管接頭B分別通過液壓油路塊15的內部油路與手搖栗本體上的油口 A、油口 B連通,同時管接頭A、管接頭B通過管路分別與被驅動的液壓油缸相連。結構原理:1、柱塞一端在彈簧力的作用下而保持頭部和斜盤緊密接觸。當手輪轉動時,由于斜盤的作用,迫使柱塞在缸體內作往復運動并通過八個柱塞進行配流。手輪每轉一圈,每個柱塞各完成一次吸油和排油。如改變手輪的旋轉方向,就能改變吸油和排油的方向。2、當手輪的旋轉方向改變時,安裝在軸向柱塞式雙向手搖栗本體上的液壓油路塊的兩位三通液壓控制換向閥的閥芯位置在排油口壓力油的作用下改變,從而始終讓油缸的進油腔與軸向柱塞式雙向手搖栗的排油口相通,回油腔與軸向柱塞式雙向手搖栗的吸油口相通。確保改變手輪的旋轉方向時,油缸的活塞桿能夠連續的縮回和伸出。3、軸向柱塞式雙向手搖栗的兩個油口分別安裝一個單向閥并與油箱相連,實現了當軸向柱塞式雙向手搖栗的一個油口通過單向閥從油箱吸油時,排油口的單向閥則阻斷排出的的油液流回油箱。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改變了以往高低調炮齒輪傳動的方式,采用手搖式的雙向液壓栗為動力源,應用于火炮手動高低調炮,適應火炮高低俯仰兩個方向的精確調炮動作使用要求,節省安裝空間,簡化了火炮總體布局。【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種驅動油缸的軸向柱塞式雙向手搖栗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順時針搖轉手輪時的液壓控制原理圖。圖3是圖1的逆時針搖轉手輪時的液壓控制原理圖。圖4是圖2的順時針搖轉手輪時的柱塞配流圖。圖5是圖3的逆時針搖轉手輪時的柱塞配流圖。圖6是圖1的K向局部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手輪2、前端蓋 3、手輪球軸承4、斜盤球軸承5、斜盤6、柱塞7、彎軸 8、球軸承 9、彈黃座 10、彈黃11、缸體12、密封蓋 13、后端蓋 14、二位三通液壓控制換向閥15、液壓油路塊16、管接頭A 17、管接頭B 18、管接頭C19、螺環20、單向閥A 21、單向閥B。【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至圖6,一種驅動油缸的軸向柱塞式雙向手搖栗,它是由機體、手輪、手輪球軸承、斜盤球軸承、斜盤、柱塞、彎軸、球軸承、彈簧座、彈簧、缸體、密封蓋、二位三通液壓控制換向閥、液壓油路塊、管接頭A、管接頭B、管接頭C、單向閥A、單向閥B組成。所述的機體是由本體、后端蓋13、前端蓋2、螺環19構成,在本體的后端通過螺釘、壓板連接有后端蓋13,在本體的前端通過螺環19連接有前端蓋2。在本體內安裝有缸體11,在缸體11周向均布設有八個柱塞室,每個柱塞室內有一個可以軸向滑動的柱塞6,柱塞6為桶形結構并設有配油槽,在桶形柱塞6內底部向外依次連接有彈簧10、彈簧座9、密封蓋12,在彈簧力的作用下密封蓋12被壓靠在后端蓋13上,在前端蓋2上通過手輪球軸承3、螺環19連接有彎軸7,在彎軸7 —端連接有手輪I,彎軸7另一端插入到安裝在缸體11中心的球軸承8內圈中,形成支撐,在彎軸7的中部通過斜盤球軸承4連接有斜盤5,斜盤5側面在筒形柱塞室內的彈簧10作用下同時與八個桶形柱塞6的底部外端形成接觸連接。在機體外周的平面上連接有液壓油路塊15,在液壓油路塊15上安裝有二位三通液壓控制換向閥14、管接頭A 16、管接頭B 17、管接頭C 18、單向閥A 20、單向閥B 21,二位三通液壓控制換向閥14通過液壓油路塊15的內部油路分別與手搖栗本體上的油口 A、油口 B、管接頭C 18相通,單向閥A20、單向閥B 21的一端分別通過液壓油路塊15的內部油路與手搖栗本體上的油口 A、油口B連通,另一端與管接頭C 18相連,同時管接頭C 18通過管路與油箱相連,管接頭A 16、管接頭B 17分別通過液壓油路塊15的內部油路與手搖栗本體上的油口 A、油口 B連通,同時管接頭A 16、管接頭B 17通過管路分別與被驅動的液壓油缸相連。工作原理:軸向柱塞式雙向手搖栗的八個柱塞6平行于缸體11的軸心線,并均勻分布在缸體11的八個柱塞室內。斜盤5的法線與缸體11軸線有一夾角V。柱塞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驅動油缸的軸向柱塞式雙向手搖泵,它是由機體、手輪、手輪球軸承、斜盤球軸承、斜盤、柱塞、彎軸、球軸承、彈簧座、彈簧、缸體、密封蓋、二位三通液壓控制換向閥、液壓油路塊、管接頭A、管接頭B、管接頭C、單向閥A、單向閥B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體是由本體、后端蓋(13)、前端蓋(2)、螺環(19)構成,在本體的后端通過螺釘、壓板連接有后端蓋(13),在本體的前端通過螺環(19)連接有前端蓋(2);在本體內安裝有缸體(11),在缸體(11)周向均布設有八個柱塞室,每個柱塞室內有一個可以軸向滑動的柱塞(6),柱塞(6)為桶形結構并設有配油槽,在桶形柱塞(6)內底部向外依次連接有彈簧(10)、彈簧座(9)、密封蓋(12),在彈簧力的作用下密封蓋(12)被壓靠在后端蓋(13)上,在前端蓋(2)上通過手輪球軸承(3)、螺環(19)連接有彎軸(7),在彎軸(7)一端連接有手輪(1),彎軸(7)另一端插入到安裝在缸體(11)中心的球軸承(8)內圈中,形成支撐,在彎軸(7)的中部通過斜盤球軸承(4)連接有斜盤(5),斜盤(5)側面在筒形柱塞室內的彈簧(10)作用下同時與八個桶形柱塞(6)的底部外端形成接觸連接;在機體外周的平面上連接有液壓油路塊(15),在液壓油路塊(15)上安裝有二位三通液壓控制換向閥(14)、管接頭A(16)、管接頭B(17)、管接頭C(18)、單向閥A(20)、單向閥B(21),二位三通液壓控制換向閥(14)通過液壓油路塊(15)的內部油路分別與手搖泵本體上的油口A、油口B、管接頭C(18)相通,單向閥A(20)、單向閥B(21)的一端分別通過液壓油路塊(15)的內部油路與手搖泵本體上的油口A、油口B連通,另一端與管接頭C(18)相連,同時管接頭C(18)通過管路與油箱相連,管接頭A(16)、管接頭B(17)分別通過液壓油路塊(15)的內部油路與手搖泵本體上的油口A、油口B連通,同時管接頭A(16)、管接頭B(17)通過管路分別與被驅動的液壓油缸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玉林,榮闊,李道亮,張文英,潘金遠,曹冠宇,張云雷,孟清澤,
申請(專利權)人:齊齊哈爾北方機器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黑龍江;2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