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柱塞泵。所述柱塞泵包括泵殼、內泵、配流組件以及至少兩個液壓泵,所述至少兩個液壓泵均固定在配流組件上,且以配流組件為中心均勻分布,所述配流組件偏心設在內泵內,所述內泵設在泵殼內且可在泵殼內轉動;每一液壓泵包括泵體、活塞桿和密封囊膜,所述活塞桿同軸設在泵體上,所述活塞桿在泵體內軸向運動,所述密封囊膜的一端固定在定泵體上,所述密封囊膜的另一端固定在活塞桿上并跟隨活塞桿移動,所述密封囊膜、活塞桿與泵體形成第一空腔,所述泵體固定在內泵上,所述泵體上設有流道,所述流道的一端與第一空腔連通,所述流道的另一端與配流組件連通,所述活塞桿通過球頭與內泵固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密封柱塞泵經久耐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液壓泵和氣缸
,特別是涉及一種柱塞泵。
技術介紹
現有的柱塞泵在泵體和活塞桿之間有密封件,密封件的作用主要在于密封泵體的流體。當泵體或活塞桿運動時,密封件隨著一起運動,增大或減小泵體內流體的體積。在這過程中密封件與活塞桿或泵體之間有相對滑動,產生滑動摩擦,返運動造成密封件磨損而失效,產生液壓泵或氣缸滲漏現象,從而導致系統提前失效,無法使用。而且現有柱塞泵活塞桿和泵腔之間靠的是高精度的配合來實現吸油和壓油,對油的清潔度要求十分苛刻,稍微一點雜質就可能導致泵體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靜態密封的柱塞泵。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柱塞泵,所述柱塞泵包括泵殼、內泵、配流組件以及至少兩個液壓泵,所述至少兩個液壓泵均固定在配流組件上,且以配流組件為中心均勻分布,所述配流組件偏心設在內泵內,所述內泵設在泵殼內且可在泵殼內轉動;每一液壓泵包括泵體、活塞桿和密封囊膜,所述活塞桿同軸設在泵體上,所述活
塞桿在泵體內軸向運動,所述密封囊膜的一端固定在定泵體上,所述密封囊膜的另一端固定在活塞桿上并跟隨活塞桿移動,所述密封囊膜、活塞桿與泵體形成第一空腔,所述泵體固定在內泵上,所述泵體上設有流道,所述流道的一端與第一空腔連通,所述流道的另一端與配流組件連通,所述活塞桿通過球頭與內泵固定。進一步的,所述密封囊膜由橡膠制成。本技術還提供一種柱塞泵,所述柱塞泵包括泵殼體、曲軸以及設在泵殼體上的至少兩個液壓泵,所述液壓剛均勻分布在泵殼體上,所述至少兩個液壓泵均與曲軸連接;每一液壓泵包括泵體、活塞桿和密封囊膜,所述活塞桿同軸設在泵體上,所述活塞桿在泵體內軸向運動,所述密封囊膜的一端固定在定泵體上,所述密封囊膜的另一端固定在活塞桿上并跟隨活塞桿移動,所述密封囊膜、活塞桿與泵體形成第一空腔,所述泵體固定在內泵上,所述泵體上設有流道,所述流道的一端與第一空腔連通,所述流道的另一端與泵體上的流道連通,所述活塞桿通過球頭與曲軸連接。進一步的,所述密封囊膜由橡膠制成。本技術還提供一種柱塞泵,所述柱塞泵包括斜盤、配流盤以及至少兩個液壓泵,所述至少兩個液壓泵固定在配流盤上,每一液壓泵通過球頭與斜盤連接;所述每一液壓泵包括泵體、活塞桿和密封囊膜,所述活塞桿同軸設在泵體上,所述活塞桿在泵體內軸向運動,所述密封囊膜的一端固定在定泵體上,所述密封囊膜的另一端固定在活塞桿上并跟隨活塞桿移動,所述密封囊膜、活塞桿與泵體形成第一空
腔,所述泵體固定在內泵上,所述泵體上設有流道,所述流道的一端與第一空腔連通,所述流道的另一端與配流盤上的流道連通,所述活塞桿通過球頭與斜盤連接。進一步的,所述密封囊膜由橡膠制成。進一步的,所述柱塞泵還包括轉軸,所述轉軸同軸設在配流盤上。本技術柱塞泵將密封囊膜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泵體和活塞桿上,使其密封囊膜的一端隨著活塞桿一起運動,且無相對的滑動,使其密封囊膜無磨損,延長了密封囊膜的使用壽命,從而延長了柱塞泵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柱塞泵的較佳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液壓泵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另一柱塞泵的較佳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另一柱塞泵的較佳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配流盤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另一柱塞泵的較佳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技術柱塞泵的較佳實施方式包括泵殼21、
內泵22、配流組件23以及四個液壓泵1。所述四個液壓泵1均固定在配流組件23上,且以配流組件23為中心均勻分布,所述配流組件23偏心設在內泵22內,所述內泵22設在泵殼21內且可在泵殼21內轉動。如圖2所示,每一液壓泵1包括泵體11、活塞桿12和密封囊膜13,所述活塞桿12同軸設在泵體11上,所述活塞桿12在泵體11內軸向運動,所述密封囊膜13的一端固定在定泵體11上,所述密封囊膜13的另一端固定在活塞桿12上并跟隨活塞桿12移動,所述密封囊膜13、活塞桿12與泵體11形成第一空腔14,所述泵體11固定在內泵22上,所述泵體11上設有流道111,所述流道111的一端與第一空腔14連通,所述流道111的另一端與配流組件23連通,所述活塞桿12通過球頭與內泵22固定。其中,所述密封囊膜13由橡膠制成。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液壓泵1還可以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該液壓泵1也可當作氣壓泵使用,只需將泵體11內的介質換成氣體即可。當內泵22旋轉時,泵體11隨著內泵22旋轉,因配流組件23偏心設在內泵22里,使其四個液壓泵1的伸縮狀態不一,因此在內泵22旋轉時可使泵體11旋轉時偏心,在旋轉一周這過程中,活塞桿12伸出又縮回,又伸出,完成吸油壓油動作。反之,當配流組件23中的第三空腔231和第四空腔232中的油液有壓力差時可推動活塞桿12運動,進而使泵體11和內泵22轉動,如此形成液壓馬達。將密封囊膜13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泵體11和活塞桿12上,使其密封囊膜13的一端隨著活塞桿12一起運動,且無相對的滑動,使其
密封囊膜13無磨損,密封囊膜13的使用壽命增加,延長了液壓泵1的使用壽命,從而延長了柱塞泵的使用壽命。實施例2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在于,柱塞泵的結構不同,所采用的液壓泵1結構相同。具體而言,所述柱塞泵包括泵殼體31、曲軸32以及設在泵殼體31上的四個液壓泵1,所述液壓泵1均勻分布在泵殼體11上,所述四個液壓泵1均與曲軸32連接;所述液壓泵1的活塞桿12通過球頭與曲軸32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液壓泵1還可以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當曲軸32轉動時帶動活塞桿12運動,以起到吸油壓油的作用。反之,當外部控制各個油口的進出油順序,也可使活塞桿12推動曲軸32運動,輸出轉矩。實施例3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在于,柱塞泵的結構不同,所采用的液壓泵1結構相同。具體而言,所述柱塞泵包括斜盤42、配流盤41以及兩個液壓泵1,所述兩個液壓泵1固定在配流盤41上,每一液壓泵1通過球頭與斜盤42連接。所述液壓泵1泵體11上的流道111配流盤41上的流道411連通(如圖5所示),所述液壓泵1的活塞桿12通過球頭與斜盤42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液壓泵1還可以是兩個以上。泵體11在外力驅動下旋轉,斜盤42與斜盤42支撐板間相對滑
動,泵體11與配流盤41間相對轉動,活塞桿12上的球頭被球頭壓板固定在斜盤42上,由于斜盤42與泵體11的旋轉軸線有夾角,在旋轉一周的過程中,活塞桿12在吸油腔一側(與斜盤42距離近的一側)伸出,在壓油腔一側(與斜盤42距離遠的一側)縮回將油液壓出,完成吸油壓油動作,反之,則形成液壓馬達。實施例4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3不同在于,所述柱塞泵還包括轉軸,其余部分均相同。具體而言,所述轉軸同軸設在配流盤41上。以上僅為本技術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同理在本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柱塞泵,包括泵殼、內泵、配流組件以及至少兩個液壓泵,所述至少兩個液壓泵均固定在配流組件上,且以配流組件為中心均勻分布,所述配流組件偏心設在內泵內,所述內泵設在泵殼內且可在泵殼內轉動;其特征在于:每一液壓泵包括泵體、活塞桿和密封囊膜,所述活塞桿同軸設在泵體上,所述活塞桿在泵體內軸向運動,所述密封囊膜的一端固定在定泵體上,所述密封囊膜的另一端固定在活塞桿上并跟隨活塞桿移動,所述密封囊膜、活塞桿與泵體形成第一空腔,所述泵體固定在內泵上,所述泵體上設有流道,所述流道的一端與第一空腔連通,所述流道的另一端與配流組件連通,所述活塞桿通過球頭與內泵固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柱塞泵,包括泵殼、內泵、配流組件以及至少兩個液壓泵,所述至少兩個液壓泵均固定在配流組件上,且以配流組件為中心均勻分布,所述配流組件偏心設在內泵內,所述內泵設在泵殼內且可在泵殼內轉動;其特征在于:每一液壓泵包括泵體、活塞桿和密封囊膜,所述活塞桿同軸設在泵體上,所述活塞桿在泵體內軸向運動,所述密封囊膜的一端固定在定泵體上,所述密封囊膜的另一端固定在活塞桿上并跟隨活塞桿移動,所述密封囊膜、活塞桿與泵體形成第一空腔,所述泵體固定在內泵上,所述泵體上設有流道,所述流道的一端與第一空腔連通,所述流道的另一端與配流組件連通,所述活塞桿通過球頭與內泵固定。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囊膜由橡膠制成。3.一種柱塞泵,包括泵殼體、曲軸以及設在泵殼體上的至少兩個液壓泵,所述液壓剛均勻分布在泵殼體上,所述至少兩個液壓泵均與曲軸連接;其特征在于:每一液壓泵包括泵體、活塞桿和密封囊膜,所述活塞桿同軸設在泵體上,所述活塞桿在泵體內軸向運動,所述密封囊膜的一端固定在定泵體上,所述密封囊膜的另一端固定在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黎治強,孔德云,王兵,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德盟液壓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