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側行油缸總成,包括缸筒、活塞、活塞桿、導向套、多個自鎖單元,活塞、導向套置于缸筒內,活塞與缸筒之間形成無桿腔,活塞桿的一端穿過導向套活塞連接;缸筒上設有主油口、副油口、多個容納槽,主油口與無桿腔連通,多個容納槽位于導向套靠近活塞的一側,多個容納槽均與副油口連通;活塞上設有多個收容槽,收容槽沿活塞的徑向設置,上述多個自鎖單元分別置于多個收容槽內,自鎖單元包括彈簧、鋼球,彈簧的一端與鋼球連接,另一端固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有效的避免活塞桿意外收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油缸
,尤其涉及一種側行油缸總成。
技術介紹
側行油缸的應用十分廣泛,尤其是在一些場合中,當油缸的行程終了時,為了防止外力作用而使得活塞發生移動,就需要對油缸進行鎖定。目前油缸的鎖定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油路鎖定,即加裝閥進行保壓,使油缸內的液壓油不能夠回到油箱內,但是這種保壓式的自鎖存在安全隱患,如出現泄漏等情況,活塞桿還是會慢慢回位導致鎖定失敗;第二種是機械自鎖,常規的方式是在活塞桿的端部加工螺紋,用螺母鎖緊,這種方式會造成活塞桿長度增加,且當外力作用較大時,活塞桿也會發生移動從而影響鎖定油缸的效果。現有的油缸安全性不夠理想,且,由于長時間的使用,側行油缸的零部件之間不可避免了產生磨屑等雜物,如不解決,會進一步的增大磨損,影響使用壽命,現有的側行油缸有待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提出了一種側行油缸總成,使用效果好。一種側行油缸總成,包括缸筒、活塞、活塞桿、導向套、多個自鎖單元,活塞、導向套置于缸筒內,活塞與缸筒之間形成無桿腔,活塞桿的一端穿過導向套與活塞連接;缸筒上設有主油口、副油口、多個容納槽,主油口與無桿腔連通,多個容納槽位于導向套靠近活塞的一側,多個容納槽均與副油口連通; 活塞上設有多個收容槽,收容槽沿活塞的徑向設置,上述多個自鎖單元分別置于多個收容槽內,自鎖單元包括彈簧、鋼球,彈簧的一端與鋼球連接,另一端固定;鋼球具有兩種位置狀態,當鋼球處于第一位置狀態時,鋼球置于收容槽內,彈簧處于壓縮狀態;當鋼球處于第二位置狀態時,鋼球上至少部分區域置于容納槽內,且置于容納槽內的鋼球的體積不大于鋼球整體體積的一半。優選的,多個自鎖單元、多個容納槽、多個收容槽均勻分布于以活塞的中心線為中心的圓周上。優選的,上述主油口的數量為多個,多個主油口均勻分布于以活塞的中心線為中心的圓周上。優選的,主油口成階梯狀設置,自內向外,主油口的尺寸逐漸減小。優選的,活塞的周向側面上設有多個毫米級凹槽。優選的,多個凹槽均勻分布。優選的,凹槽為凹坑或溝槽。本技術中,通過主油口向無桿腔內注入液壓油,驅動活塞移動,在彈簧彈力的作用下,鋼球與缸筒的內表面接觸,當活塞運行至容納槽位置時,在彈簧的作用下,鋼球部分區域進入容納槽內,缸筒通過鋼球對活塞施加沿活塞桿軸向的作用力,這樣通過鋼球就能夠避免活塞桿意外收縮,避免事故的發生;當準備收縮活塞桿時,向副油口內注入液壓油,在液壓油油壓的作用下,鋼球抵抗彈簧的彈力,從容納槽內推至收容槽內,這樣就能夠完成活塞桿收縮。本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有效的避免活塞桿意外收縮,使用效果更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中的鋼球處于第一位置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中的鋼球處于第二位置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的活塞的放大后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另一個實施例中的活塞的放大后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結合;下面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做詳細說明。參照圖1-4:本技術提出的一種側行油缸總成,包括缸筒1、活塞4、活塞桿5、導向套6、多個自鎖單元,活塞4、導向套6置于缸筒1內,活塞4與缸筒1之間形成無桿腔7,活塞桿5的一端穿過導向套6與活塞連接;缸筒1上設有主油口8、副油口9、多個容納槽10,主油口8與無桿腔7連通,多個容納槽10位于導向套6靠近活塞4的一側,多個容納槽10均與副油口9連通;活塞4上設有多個收容槽11,收容槽11沿活塞4的徑向設置,上述多個自鎖單元分別置于多個收容槽11內,自鎖單元包括彈簧2、鋼球3,彈簧2的一端與鋼球3連接,另一端固定。鋼球3具有兩種位置狀態,當鋼球3處于第一位置狀態時,鋼球3置于收容槽11內,彈簧2處于壓縮狀態;當鋼球3處于第二位置狀態時,鋼球3上至少部分區域置于容納槽10內,且置于容納槽10內的鋼球3的體積不大于鋼球3整體體積的一半。通過主油口8向無桿腔7內注入液壓油,驅動活塞移動,在彈簧2彈力的作用下,鋼球3與缸筒1的內表面接觸,當活塞運行至容納槽10位置時,在彈簧2的作用下,鋼球3部分區域進入容納槽10內,缸筒1通過鋼球3對活塞施加沿活塞桿5軸向的作用力,這樣通過鋼球3就能夠避免活塞桿5意外收縮, 避免事故的發生;當準備收縮活塞桿5時,向副油口9內注入液壓油,在液壓油油壓的作用下,鋼球3抵抗彈簧2的彈力,從容納槽10內推至收容槽11內,這樣就能夠完成活塞桿5收縮。本實施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有效的避免活塞桿5意外收縮,使用效果更好。進一步的,多個自鎖單元、多個容納槽10、多個收容槽11均勻分布于以活塞的中心線為中心的圓周上;缸筒1通過鋼球3對活塞的作用力均勻,避免活塞桿5傾斜,效果更好。進一步的,上述主油口8的數量為多個,多個主油口8均勻分布于以活塞4的中心線為中心的圓周上;液壓油從多個主油口8進入缸筒1內,液壓油對活塞的沖擊力均勻,避免活塞受力不均,有效的避免活塞桿5傾斜、震動,保證支撐效果。進一步的,主油口8成階梯狀設置,自內向外,主油口8的尺寸逐漸減小;液壓油經過主油口8進入缸筒1時,主油口8的面積增大,液壓油油速降低,進而減少對活塞4的沖擊,避免晃動,保證支撐效果。進一步的,活塞4的周向側面上設有多個毫米級凹槽;在長時間使用過程中,活塞與缸筒1的內表面之間會產生磨屑等雜物,通過在活塞上設置多個毫米級的凹槽,毫米級凹槽可以作為液壓油的微儲存池或磨屑的儲屑槽,為活塞與缸筒1內壁之間的接觸提供潤滑或為剛啟動的摩擦表面提供潤滑,容納因為邊界潤滑或干摩擦產生的磨屑,從而減少磨損,延長使用壽命。多個凹槽均勻分布,效果更好。在一個實施例中,凹槽為凹坑1201。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凹槽為溝槽1202。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 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及其技術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側行油缸總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活塞、活塞桿、導向套、多個自鎖單元,活塞、導向套置于缸筒內,活塞與缸筒之間形成無桿腔,活塞桿的一端穿過導向套與活塞連接;缸筒上設有主油口、副油口、多個容納槽,主油口與無桿腔連通,多個容納槽位于導向套靠近活塞的一側,多個容納槽均與副油口連通;活塞上設有多個收容槽,收容槽沿活塞的徑向設置,上述多個自鎖單元分別置于多個收容槽內,自鎖單元包括彈簧、鋼球,彈簧的一端與鋼球連接,另一端固定;鋼球具有兩種位置狀態,當鋼球處于第一位置狀態時,鋼球置于收容槽內,彈簧處于壓縮狀態;當鋼球處于第二位置狀態時,鋼球上至少部分區域置于容納槽內,且置于容納槽內的鋼球的體積不大于鋼球整體體積的一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側行油缸總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活塞、活塞桿、導向套、多個自鎖單元,活塞、導向套置于缸筒內,活塞與缸筒之間形成無桿腔,活塞桿的一端穿過導向套與活塞連接;缸筒上設有主油口、副油口、多個容納槽,主油口與無桿腔連通,多個容納槽位于導向套靠近活塞的一側,多個容納槽均與副油口連通;活塞上設有多個收容槽,收容槽沿活塞的徑向設置,上述多個自鎖單元分別置于多個收容槽內,自鎖單元包括彈簧、鋼球,彈簧的一端與鋼球連接,另一端固定;鋼球具有兩種位置狀態,當鋼球處于第一位置狀態時,鋼球置于收容槽內,彈簧處于壓縮狀態;當鋼球處于第二位置狀態時,鋼球上至少部分區域置于容納槽內,且置于容納槽內的鋼球的體積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紅駿,
申請(專利權)人:繁昌縣倍思生產力促進中心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