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工程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導向緩沖裝置、液壓油缸及挖掘機。
技術介紹
挖掘機油缸伸出到極限位置時由于慣性會對端蓋造成極大沖擊并可能導致油缸的損壞,因此需要在油缸前腔設置相應的緩沖結構,這種緩沖結構對有桿腔到油缸出口之間的油液流動具有節流作用,使有桿腔中壓力升高,減緩活塞桿伸出時的末端速度,避免對油缸造成損壞。如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中的一種前腔緩沖結構,其包括導向套1’、缸筒2’、活塞桿5’、活塞4’和套裝在活塞桿5’上的緩沖套3’。導向套1’設置在缸筒2’上,活塞4’設置在缸筒2’內,活塞桿5’的一端連接活塞4’,活塞桿5’的另一端穿出導向套1’,缸筒2’內活塞桿5’所在的腔為有桿腔7’,導向套1’上設置有油缸出口6’。導向套1’與活塞桿5’之間存在很大間隙,有桿腔7’中的壓力油通過此間隙進入油缸出口6’,該油路為有桿腔7’到油缸出口6’的主油路。當活塞桿5’伸出時,緩沖套3’插入導向套1’中,將有桿腔7’到油缸出口6’的主油路關閉,導向套1’與緩沖套3’的配合間隙形成節流油路,有桿腔7’中的油液通過節流油路流向油缸出口6’。在節流油路的阻尼作用下,活塞桿5’的伸出速度降低,同時有桿腔7’中的壓力升高,活塞4’越靠近導向套1’,有桿腔7’到油缸出口6’節流油路越長,節流油路的阻尼作用越明顯,活塞桿4’的伸出速度越小,直至完全伸出。上述前腔緩沖結構,緩沖套與導向套之間形成配合間隙,通過配合間隙在有桿腔和油缸出口之間形成較小的通流面積,有桿腔中的油液通過配合間隙流向油缸出口,通過配合間隙的節流作用,提高前腔壓力,實現活塞桿減速運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導向緩沖裝置,包括缸筒(2)、導向套(1)、活塞(4)和活塞桿(5),所述導向套(1)設置在所述缸筒(2)上,所述活塞(4)設置在所述缸筒(2)內,所述活塞桿(5)的一端連接所述活塞(4),所述活塞桿(5)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導向套(1),所述缸筒(2)內所述活塞桿(5)所在的腔為有桿腔(7),所述導向套(1)上設置有油缸出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套(1)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緩沖模塊,所述緩沖模塊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設置有緩沖桿和彈性緩沖件;在所述活塞桿(5)向所述導向套(1)方向伸出的過程中,所述緩沖桿在所述活塞(4)和所述有桿腔(7)油壓的作用下擠壓所述彈性緩沖件,通過所述彈性緩沖件的彈性力和所述有桿腔(7)的油壓減緩所述活塞桿(5)的伸出速度。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導向緩沖裝置,包括缸筒(2)、導向套(1)、活塞(4)和活塞桿(5),所述導向套(1)設置在所述缸筒(2)上,所述活塞(4)設置在所述缸筒(2)內,所述活塞桿(5)的一端連接所述活塞(4),所述活塞桿(5)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導向套(1),所述缸筒(2)內所述活塞桿(5)所在的腔為有桿腔(7),所述導向套(1)上設置有油缸出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套(1)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緩沖模塊,所述緩沖模塊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設置有緩沖桿和彈性緩沖件;在所述活塞桿(5)向所述導向套(1)方向伸出的過程中,所述緩沖桿在所述活塞(4)和所述有桿腔(7)油壓的作用下擠壓所述彈性緩沖件,通過所述彈性緩沖件的彈性力和所述有桿腔(7)的油壓減緩所述活塞桿(5)的伸出速度。2.如權利要求1的導向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緩沖模塊均對應一個設置在所述導向套(1)上的節流孔,所述節流孔連通其所對應的所述緩沖模塊和所述油缸出口(6)。3.如權利要求2的導向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模塊包括緩沖末端減速模塊(10),所述殼體包括第一殼體(101),所述緩沖桿包括緩沖減速桿(102),所述彈性緩沖件包括第一彈性件(103),所述節流孔包括第一節流孔(104),所述緩沖末端減速模塊(10)還包括單向閥(105),所述第一殼體(101)內設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單向閥(105)和所述第一彈性件(103)均設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內,所述緩沖減速桿(10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內,所述緩沖減速桿(10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有桿腔(7)內,所述緩沖減速桿(102)能夠在所述第一通孔內往復運動壓縮或釋放所述第一彈性件(103),所述緩沖減速桿(102)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部位能夠與所述第一通孔的內壁之間形成封閉腔體(106),所述緩沖減速桿(102)上設置有用于連通所述封閉腔體(106)和所述單向閥(105)出油口的油路,所述單向閥(105)的進油口連通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還連通所
\t述第一節流孔(104)。4.如權利要求3的導向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向閥(105)上還設置有單向閥節流孔(108),所述單向閥節流孔(108)連通所述單向閥(105)內的彈簧腔和所述第一通孔。5.如權利要求3的導向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包括孔徑依次減小的第一大通孔和第一小通孔,所述緩沖減速桿(102)包括桿徑依次減小的第一減速桿段、第二減速桿段和第三減速桿段,所述第一減速桿段、所述第二減速桿段和所述第一彈性件(103)均位于所述第一大通孔內,所述緩沖減速桿(102)在所述第一通孔內往復運動的狀態下,所述第三減速桿段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大通孔內或位于所述第一小通孔內,所述第三減速桿段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小通孔位于所述有桿腔(7)內;所述第一減速桿段的桿徑與所述第一大通孔的孔徑相當,所述第二減速桿段的桿徑小于所述第一大通孔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一小通孔的孔徑,所述第三減速桿段的桿徑與所述第一小通孔的孔徑相當,所述緩沖減速桿(102)在所述第一通孔內往復運動的狀態下,所述第二減速桿段能夠與所述第一大通孔之間形成所述封閉腔體(106),或者所述第二減速桿段和部分所述第三減速桿段共同與所述第一大通孔之間形成所述封閉腔體(106)。6.如權利要求5的導向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減速桿段內設置有第一軸向孔,所述單向閥(105)的出油口設置在所述第一軸向孔內,第二減速桿段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五徑向孔(107),所述第五徑向孔(107)連通所述單向閥(105)的出油口和所述封閉腔體(106)。7.如權利要求2的導向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模塊包括緩沖末端減壓模塊(20),所述殼體包括第二殼體(201),所述緩沖桿包括空心桿(202),所述彈性緩沖件包括第二彈性件(203),所述節流孔包括第二節流孔(204),所述第二殼體(201)內設置有第三軸向孔,所述第二彈性件(203)設置在所述第三軸向孔內,所述空心桿(20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軸向孔內,所述空心桿(20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有桿腔(7),所述空心桿(202)能夠在所述第三軸
\t向孔內往復運動壓縮或釋放所述第二彈性件(203),所述第二殼體(201)與所述導向套(1)之間形成環形腔(206),所述環形腔(206)用于連通所述第二節流孔(204),所述空心桿(202)上設置有用于連通所述有桿腔(7)和所述第三軸向孔的空心桿油路,所述第二殼體(201)上設置有用于連通所述空心桿油路和所述環形腔(206)的第三徑向孔(209),在所述空心桿(202)壓縮所述第二彈性件(203)的狀態下,所述有桿腔(7)流體連通所述空心桿油路、所述第三徑向孔(209)...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美英,楊濤,孫輝,
申請(專利權)人: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