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隔墻安裝節點,涉及建筑鋼結構領域。所述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隔墻安裝節點包括下節點和上節點,其中:所述下節點包括下鋼梁和設置在所述下鋼梁的上翼緣的第一型鋼,所述第一型鋼的下部設置有連接腹板,所述連接腹板的側面設置有腹板加勁肋,所述連接腹板穿設在樓板中,并且所述下鋼梁和第一型鋼分別伸出所述樓板的兩側,所述第一型鋼支撐連接隔墻的下部;所述上節點包括上鋼梁和設置在所述上鋼梁的下翼緣的第二型鋼,所述第二型鋼螺栓連接隔墻的上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方便混凝土內框隔墻快速、準確的安裝,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節約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鋼結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輕質隔墻的安裝節點。
技術介紹
隔墻是用于分隔建筑物內部空間的墻。用于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隔墻應具有如下特點:自身重量小,以減少其對樓板的荷載;墻體厚度薄,以增加房間使用面積。目前常用于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隔墻有輕質砌塊隔墻、輕鋼龍骨隔墻、加氣混凝土條板隔墻等。輕質砌塊隔墻雖然具有自重輕、強度高的優點,但砌筑完成后需要額外制作墻體飾面;輕鋼龍骨隔墻具有布置靈活、自重輕的優點,但造價高、墻體的面外剛度小。加氣混凝土條板隔墻是由加氣混凝土條板拼接而成,條板寬600mm,因其板縫較多且易開裂,影響觀感。鑒于上述隔墻的不足,裝配式鋼結構領域急需一種能滿足建筑工業化要求的新型隔墻。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內框輕質隔墻是一種符合建筑工業化要求的新型隔墻。它是兩塊輕質混凝土面板通過插筋連接成為整體,并在混凝土面板之間填充隔聲、防潮的輕質材料,并根據受力、防火及預埋管線的要求設置混凝土內框架。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內框輕質隔墻自重輕,隔聲、防潮效果好,無板縫,墻體實現工廠全預制。此外,由于該隔墻具有混凝土內框架,墻體整體性能好,面內和面外均具有較大剛度。所以該隔墻在吊裝或受到面外偶然荷載作用時,墻體不易開裂,具有很好的承載能力。目前,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中安裝內框輕質隔墻時,往往是在澆筑后的混凝土梁或樓板上重新開槽,再埋設隔墻連接件。這樣的做法易破壞原有結構(如造成裂縫,弄斷鋼筋等),且施工不便。為了使混凝土內框輕質隔墻在施工現場準確、快速的安裝,應合理地設計隔墻的安裝節點,合理的安裝節點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節約成本,是預制裝配式隔墻的技術關鍵。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在施工現場準確、快速的安裝,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節約成本的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隔墻安裝節點。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隔墻安裝節點,包括下節點和上節點,其中:所述下節點包括下鋼梁和設置在所述下鋼梁的上翼緣的第一型鋼,所述第一型鋼的下部設置有連接腹板,所述連接腹板的側面設置有腹板加勁肋,所述連接腹板穿設在樓板中,并且所述下鋼梁和第一型鋼分別伸出所述樓板的兩側,所述第一型鋼支撐連接隔墻的下部;所述上節點包括上鋼梁和設置在所述上鋼梁的下翼緣的第二型鋼,所述第二型鋼螺栓連接隔墻的上部。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型鋼為“U”型鋼,隔墻的下部設置于所述“U”型鋼的凹槽內。進一步的,所述“U”型鋼的凹槽與隔墻的墻面之間留有縫隙,所述縫隙內填充有柔性材料。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型鋼為“L”型鋼,所述“L”型鋼的水平部分與所述連接腹板和腹板加勁肋連接,所述“L”型鋼的豎向部分上設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L”型鋼螺栓連接隔墻。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栓孔為水平方向長圓孔。進一步的,所述連接腹板與下鋼梁之間設置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與連接腹板之間、所述連接板與腹板加勁肋之間均采用焊接連接,所述連接板與下鋼梁之間采用螺栓連接;或者,所述連接腹板與下鋼梁之間采用焊接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型鋼為倒“L”型鋼,所述倒“L”型鋼的水平部分與上鋼梁采用螺栓連接,所述倒“L”型鋼的豎向部分上設置有與隔墻連接用的第二螺栓孔。進一步的,所述上鋼梁的下翼緣與隔墻的上端面之間留有間隙,所述間隙內填充有柔性材料。進一步的,所述第二螺栓孔為豎直方向長圓孔。進一步的,隔墻內設有水平暗梁和豎向暗柱,所述上節點和下節點設置于所述水平暗梁和豎向暗柱的交點處。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隔墻安裝節點,采用下節點支撐連接隔墻,上節點與隔墻之間采用螺栓連接的方式實現了隔墻快速、準確的安裝,下節點、上節點和隔墻均能在工廠實現預制,符合建筑工業化的要求,在安裝隔墻時無現場施工焊縫,濕作業工作量小,而且安裝成本低,安裝精度高。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隔墻安裝節點的第一型鋼為“U”型鋼、連接形式為螺栓連接的下節點的結構示意圖,其中(a)為主視圖,(b)為側視圖;圖2為本技術的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隔墻安裝節點的第一型鋼為“U”型鋼、連接形式為焊接的下節點的結構示意圖,其中(a)為主視圖,(b)為側視圖;圖3為本技術的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隔墻安裝節點的第一型鋼為“L”型鋼、連接形式為螺栓連接的下節點的結構示意圖,其中(a)為主視圖,(b)為側視圖;圖4為本技術的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隔墻安裝節點的第一型鋼為“L”型鋼、連接形式為焊接的下節點的結構示意圖,其中(a)為主視圖,(b)為側視圖;圖5為本技術的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隔墻安裝節點的上節點的結構示意圖,其中(a)為主視圖,(b)為側視圖;圖6為本技術的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隔墻安裝節點的布置示意圖;圖7為圖6所示的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隔墻安裝節點的隔墻的Ⅰ-Ⅰ向和Ⅱ-Ⅱ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其中下節點中的第一型鋼為“U”型鋼,并且連接形式為螺栓連接,其中(a)為Ⅰ-Ⅰ剖視圖,(b)為Ⅱ-Ⅱ剖視圖;圖8為圖6所示的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隔墻安裝節點的隔墻的Ⅰ-Ⅰ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其中下節點中的第一型鋼為“L”型鋼,并且連接形式為螺栓連接。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本技術提供一種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隔墻安裝節點,如圖1至圖8所示,包括下節點20和上節點30,其中:下節點20包括下鋼梁4和設置在下鋼梁4的上翼緣的第一型鋼1、5,第一型鋼1、5的下部設置有連接腹板2,連接腹板2的側面設置有腹板加勁肋3(單側或雙側均可),連接腹板2穿設在樓板17中,并且下鋼梁4和第一型鋼分別伸出樓板17的兩側,第一型鋼1、5支撐連接隔墻11的下部;上節點30包括上鋼梁8和設置在上鋼梁8的下翼緣的第二型鋼7,第二型鋼7螺栓連接隔墻11的上部。本技術的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隔墻安裝節點,采用下節點20支撐連接隔墻11,上節點30與隔墻11之間采用螺栓連接的方式,實現了隔墻11快速、準確的安裝,下節點20、上節點30和隔墻11均能在工廠實現預制,符合建筑工業化的要求,在安裝隔墻11時無現場施工焊縫,濕作業工作量小,而且安裝成本低,安裝精度高;加工時連接腹板2的高度不大于樓板17的厚度,樓板17可以采用全現澆樓板、預制樓板或疊合整體式樓板。作為本技術的一種改進,第一型鋼優選為“U”型鋼1,隔墻11的下部設置于“U”型鋼1的凹槽內。這種將隔墻11直接放入“U”型鋼1的凹槽內的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且無需使用螺栓連接,安裝快速。優選的,“U”型鋼1的凹槽與隔墻11的墻面之間可以留有縫隙10,縫隙10內填充有柔性材料。縫隙10的尺寸可以為5mm~10mm,柔性材料可以為聚乙烯棒,這種結構有效地限制了隔墻11在面外方向的位移,并允許隔墻11在面內方向發生小幅位移,從而提高隔墻11與下鋼梁4連接的成功率,另外這種節點結構傳力方式合理,相比于傳統節點能承受更大的墻面偶然載荷。作為本技術的另一種改進,第一型鋼還可以為“L”型鋼5,“L”型鋼5的水平部分與連接腹板2和腹板加勁肋3連接,“L”型鋼5的豎向部分上設置有第一螺栓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隔墻安裝節點,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節點和上節點,其中:所述下節點包括下鋼梁和設置在所述下鋼梁的上翼緣的第一型鋼,所述第一型鋼的下部設置有連接腹板,所述連接腹板的側面設置有腹板加勁肋,所述連接腹板穿設在樓板中,并且所述下鋼梁和第一型鋼分別伸出所述樓板的兩側,所述第一型鋼支撐連接隔墻的下部;所述上節點包括上鋼梁和設置在所述上鋼梁的下翼緣的第二型鋼,所述第二型鋼螺栓連接隔墻的上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隔墻安裝節點,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節點和上節點,其中:所述下節點包括下鋼梁和設置在所述下鋼梁的上翼緣的第一型鋼,所述第一型鋼的下部設置有連接腹板,所述連接腹板的側面設置有腹板加勁肋,所述連接腹板穿設在樓板中,并且所述下鋼梁和第一型鋼分別伸出所述樓板的兩側,所述第一型鋼支撐連接隔墻的下部;所述上節點包括上鋼梁和設置在所述上鋼梁的下翼緣的第二型鋼,所述第二型鋼螺栓連接隔墻的上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隔墻安裝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鋼為“U”型鋼,隔墻的下部設置于所述“U”型鋼的凹槽內。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隔墻安裝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鋼的凹槽與隔墻的墻面之間留有縫隙,所述縫隙內填充有柔性材料。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鋼框架的混凝土內框隔墻安裝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鋼為“L”型鋼,所述“L”型鋼的水平部分與所述連接腹板和腹板加勁肋連接,所述“L”型鋼的豎向部分上設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L”型鋼螺栓連接隔墻。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鋼框架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侯和濤,劉翔,仇錦,劉曉芳,馮明遠,陳磊,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