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用于受到劇烈撞擊時,憑借三級減速緩沖裝置達到逐漸,分級,高效的降低撞擊對車體的沖力的目的。可以讓人體在短時間內適應突變的能量,避免內臟和外部器官損害。在圖6中,第一級裝置(1)通過壓縮氣體緩慢釋放排出達到減速目的;第二級裝置(2)是小型液壓棒,通過兩邊不同的活塞面積將相同壓力緩慢釋放;第三級裝置通過結合分散沖力桿(4)、減速環(7)和液壓棒(3)將最后的力量引導、分散和消耗。弧形撞擊面(8)將力分散到了兩側,三級緩沖減震裝置與兩側采用弧形接口更有利于防止接口脫落斷裂。三角形玻璃鋼結構(9)保護車體不變形,泡沫鋁材料(10)吸收能量,不僅減輕了裝置的重量,還保證了裝置的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此專利主要屬于汽車防護領域,用來保護車內駕駛員和乘客的裝置,用來減少人員傷亡。從而保障人們的出行!
技術介紹
:目前的市場上所采用的防撞梁普遍是鋼構材料通過波浪形設計和將力分散到車體結合前方泡沫的填充來達到緩沖目的的。雖然造價相對便宜,但是對車內人體的保護卻很小,只能是在10KM每小時左右防御效果還可以,一但在高速運行下,就只能依靠安全帶和安全氣囊的作用來保護人體了。這個專利就是在防撞梁上通過一定的技術和特殊的設計來大大增強緩沖的效果,以此來降低沖距對人體的傷害!再配合安全帶和氣囊的作用,一定會大減少人員傷亡!因此,大家需要一種可以切實保護自身生命財產安全的保護裝置,以減少或避免對身體的損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專利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三級緩沖減震防撞梁的三級防護措施,下面從三個方面的闡述:1.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2.解決三個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3.該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專利技術專利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專利技術致力于解決短距離,高速度情況下如何快速,高效的減少沖距,吸收能量,分散能量,保護人體。解決這類問題攻克的技術方面是如何把高效的減速緩沖裝置結合到一起,還有如何設計出超高效的能量吸收裝置和能量發散裝置,如何設計特殊的結構來把速度在有限的距離內降到安全值以下!主要為:<1>涉及氣體釋放減速裝置<2>彈簧減速裝置<3>弧形防撞梁的設計<4>液壓減速裝置<5>壓力分散裝置<6>減速環的設計<7>防撞梁材料選擇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具體如下:技術一:釋放氣體的減速裝置,用一個密閉的氣缸裝置內充氮氣,兩邊底部開孔,用三角塑膠密封,只能外出不能進入,通過推動桿運動再推動活塞盤緩慢推出氣體,達到有規律的釋放力的沖擊。技術二:彈簧減速裝置使用彈性系數低,易變形的彈簧,在各個連桿與桿之間加裝這種彈性系數低的輕彈簧。而在防撞梁之間則通過加裝多個的方式來減輕撞擊帶來的沖力,縮短其沖距,這是消耗力量的裝置。技術三:弧形防撞梁較之前改變主要的力分散形式,將力主要分散給兩側的三級緩沖減震裝置,減小對車體正面的沖擊力!其中內部填充的泡沫鋁材料可以吸附一部分能量,也可以防止防撞梁變形,影響分散力量的效果。技術四:液壓減速通過對液壓缸來加大消耗功率,當力傳來時,由于小活塞一側的活塞面積小,所以通過的液壓油少,但是另一側活塞的面積大,所以移動速度慢。這樣液壓裝置就達到了緩沖的目的,并通過液壓油消耗了一部分力量。技術五:壓力分散裝置通過力傳遞桿將力量轉移到車輛對人體傷害不大的地方釋放,諸如吸納盒和車尾,多個方向對力切割分解。其中,壓力分散裝置除了其連接功能以外,每個桿上還套有彈簧,桿的內部是液壓減速裝置,雙重的減速緩沖,加大減速效果。技術六:減速環撞擊展開,左右各一個,采用表面粗糙的材料轉化能量,由力拉動轉輪旋轉,轉輪上通過齒輪連接在彈性系數低的彈簧上,適當增大了阻力,將傳來的對桿的壓力轉換成動能高速旋轉釋放減速帶。達到消耗力量,減速的目的。技術七:防撞梁采用質量輕,強度大,硬度大的玻璃鋼材料,在撞擊過程中不會輕而易舉變形,它的主體部分采用三角形設計,外部為弧形分散面設計,會將力分散到車體兩側,在兩側連接處也用了弧度很小的弧形設計,防止因為力量太大連接處斷裂脫落,保證了安全距離,質量輕也保證了車體的速度。該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將因撞擊帶來的突然的巨大沖擊力和加速度通過該裝置逐級和有規律的釋放,分散,消耗了,而不是以突然的形式將力量傳遞給車體。所以車體的正面和后方保持了完整性,車內的人和物體在分級裝置的作用下,能量的突變以一定規律完成,人體的正面速度也逐級降低,配合安全帶和氣囊做到對人體頸部,面部等全方位速度的降低,巨大撞擊后不受大的傷害!附圖說明:圖1為氣體釋放減速裝置圖,圖中,1、排氣孔,2、第一級裝置活塞,3、第一級裝置活塞連接桿;圖2為防撞梁設計圖,圖中,1、泡沫鋁材料,2、三角形玻璃鋼結構,3、三級緩沖減震裝置;圖3為液壓減速裝置圖,圖中,1、第二級裝置活塞連接桿,2、第二級裝置液壓油,3、小活塞,4、大活塞;圖4為撞擊壓力分散裝置圖,圖中,1、特殊活塞,2、第三級裝置液壓油,3、分散沖力桿,4、轉輪,5、減速帶;圖5為減速環設計圖,圖中,1、第一級裝置活塞連接桿,2、排氣孔,3、小活塞,4、液壓油,5、大活塞,6、導力桿,7、氮氣,8、轉輪,9、減速帶,10、第三級裝置活塞,11、第三級裝置液壓油;圖6為三級緩沖減震防撞梁總體結構圖,圖中,1、第一級裝置,2、第二級裝置,3、第三級裝置,4分散沖力桿,5、吸納盒,6、汽車后防撞梁,7、減速環,8、弧形撞擊面,9、三角形玻璃鋼結構,10、泡沫鋁材料;具體實施方案:組裝完成后的三級緩沖減震防撞梁加裝在車體前方和后方,固定完成后,遇到巨大沖擊如來自正前方,左右側后,最先接觸強度硬度大的玻璃鋼防撞表面,由于其偏向三角的設計,三角形不易變形,內部彈簧的作用會將大部分力傳遞至兩側的垂直杠。車體正面不會變形,其防護的縱深大約為20厘米,其中為塑料泡沫結構。安全防護的距離為20厘米左右。在圖6中,當撞擊在弧形撞擊面(8)之后,由于三角形玻璃鋼結構(9)具有穩定性,將力分散至兩邊經過第一級裝置(1),氣體釋放裝置,沖擊力會將里面的氣體壓出,壓出之后力以內能的方式和機械能的方式被消耗一部分,同時泡沫鋁材料(10)會吸收一部分能量,此時速度會降低,這是第一級緩沖裝置。剩余部分的力傳遞至氣體釋放裝置之后的第二級裝置(2),即液壓減速裝置,將液壓裝置的損耗效率提高到最大,液壓油通過管道傳遞至蓄能器儲存釋放,緩沖液壓將力緩沖,速度降低,撞擊動力由游梁傳遞而來,達到第二步減速緩沖的目的。剩下的沖距傳遞至第三級裝置(3),第三級緩沖裝置由三個杠桿連接三個部件。中間的部件為液壓減速或氣體釋放減速,下方為減速環裝置(7),在受到撞擊時會急速旋轉,將沖距轉換為機械能,即旋轉的動能,降低撞擊速度。上方采用分散沖力桿(4)將力引導分散至車體兩側和車尾的吸納盒(5),將動能轉換為吸納盒的內能,通過破壞吸納盒來達到消耗能力的目的。這樣在經過三級緩沖減震之后只剩下一點點的力到達車頭前方,到達駕駛室內,在安全緩沖距離內,車內的人受到了很小的沖擊和力量。保護了人體內部和外部的安全。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專利技術專利的較優實施方式。值得說明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專利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專利技術專利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故凡依本專利技術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例如:改變第一級裝置和第二級裝置位置,用同等性質的材料替換防撞梁主要結構,這些特征同樣屬于本專利技術專利申請保護的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三級緩沖減速防撞梁,其特征是:三個組合式連桿傳力結構,因為安裝的前后順序不同,分別稱為:第一級裝置,第二級裝置,第三級裝置;總體結構加裝在車頭和車尾,在撞擊超過10km每小時時觸發保護。
【技術特征摘要】
1.三級緩沖減速防撞梁,其特征是:三個組合式連桿傳力結構,因為安裝的前后順序不同,分別稱為:第一級裝置,第二級裝置,第三級裝置;總體結構加裝在車頭和車尾,在撞擊超過10km每小時時觸發保護。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是:玻璃鋼材料的大三角形框架,大三角形框架外部為弧形受力分散面,包含了整個大三角形框架;在大三角形框架兩側是兩個三級緩沖減震結構,與大三角形框架為一個平面,成90度,在兩側和大三角形框架連接內部為半圓弧形連接方式。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三角形框架內部,其特征為:內部為連接的支撐桿,與三角形框架構成小三角形結構,內部填充泡沫鋁吸能材料;大三角形框架內部最邊沿與引擎之間留有一定距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第一級裝置,其特征為:一個封閉氣缸,呈圓柱狀,內部裝有氮氣,兩側開有孔向內,孔內有薄膜覆蓋,在受到大壓力的情況下破裂,缸內有個連桿連接活塞,活塞的相對端連接在大三角框架邊沿的兩側。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解建,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理工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