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減振器液壓緩沖結構;包括浮動活塞組件;浮動活塞組件包括浮動活塞、閥片、第二錐形彈簧;浮動活塞具有上、下凸臺、活塞部;活塞部有泄流孔、泄流槽;閥片具有周向凹槽;閥片安裝在浮動活塞下凸臺與第二錐形彈簧之間;浮動活塞組件安裝在擋圈上方活塞桿上;第一錐形彈簧安裝在浮動活塞與導向座之間;活塞桿向上運動,擋圈與浮動活塞緩慢沖擊接觸時,液壓力小于第二錐形彈簧壓力,閥片與泄流孔間油道暢通,油液通過泄流孔及泄流槽流入下腔;擋圈與浮動活塞快速沖擊接觸時,液壓力大于第二錐形彈簧壓力,液壓力推動閥片壓縮第二錐形彈簧關閉泄流孔;活塞桿向下運動時,擋圈與浮動活塞分離,泄流孔與泄流槽配合,補償液壓腔油液。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汽車減振
,涉及一種減振器液壓緩沖結構;特別適用于汽車懸架系統減振器內部緩沖。
技術介紹
汽車懸架系統中普遍采用液力減振器,減振器在工作過程中,活塞桿在工作缸中往復運動,貯油缸中油液通過閥系產生阻尼力。減振器活塞桿上安裝擋圈以限定減振器工作運行的行程,以滿足懸架設計需要;這種設計不管是高速或低速沖擊,到固定的行程時都會產生液壓緩沖力;但是低速狀態下的液壓緩沖力的力值雖然不大,但仍會使懸架有明顯的頓挫感,影響乘客乘坐舒適性。為了保障較大的液壓緩沖力,現有結構將泄流通道設計較小;但液壓緩沖工作完成后,由于泄流通道小,油液無法迅速補償液壓腔,容易造成空程,同樣影響乘坐舒適性。另外,為防止擋圈與導向座直接碰撞產生噪音,通常情況下,在擋圈上放置塑料緩沖墊圈,但是此種結構使用無法抑制車身側傾。有些減振器采用剛度較大的金屬螺旋彈簧放置在擋圈上,當活塞桿運行到一定行程時,金屬螺旋彈簧壓縮產生較大的抗力,該抗力與減振器內的閥系共同配合產生一個較大的復原合力,復原合力對于抑制車輛側傾有明顯的作用;但是為防止導向座與金屬螺旋彈簧的直接碰撞產生噪音,必須在金屬彈簧上再加裝塑料墊圈,金屬螺旋彈簧的使用占用了減振器內運行空間,造成減振器拉伸行程較短;并引起材料成本、安裝工序、重量增加。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減振器液壓緩沖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低速狀態下的液壓緩沖力使懸架有明顯的頓挫感,影響乘客乘坐舒適性;液壓緩沖工作完成后,泄流通道小,造成空程,同樣影響乘坐舒適性;存在噪音、材料成本、安裝工序、重量增加等問題。本技術包括活塞桿、擋圈、油封、導向座、第一錐形彈簧、浮動活塞組件、復原閥系、壓縮閥系、工作缸、貯油缸;擋圈鉚接固定于活塞桿表面,活塞桿下端部具有復原閥系限位臺肩;復原閥系安裝在活塞桿上,螺母將復原閥系緊固安裝在活塞桿端部;浮動活塞組件包括浮動活塞、閥片、第二錐形彈簧;浮動活塞具有周向均布的上凸臺、下凸臺、活塞部;活塞部上具有泄流孔、泄流槽;閥片具有周向均布的凹槽;浮動活塞的上凸臺、下凸臺形狀與周向均布數與閥片的凹槽形狀與周向均布數相同;第二錐形彈簧安裝在浮動活塞下凸臺與活塞部之間;閥片的凹槽與浮動活塞的上凸臺、下凸臺相對應,閥片壓縮第二錐形彈簧安裝在浮動活塞下凸臺與第二錐形彈簧之間后,旋轉閥片,使閥片的凹槽與浮動活塞的下凸臺交錯開,閥片卡緊安裝在浮動活塞下凸臺與第二錐形彈簧之間;浮動活塞組件安裝在擋圈上方的活塞桿上;導向座、第一錐形彈簧安裝在活塞桿上部;導向座緊固安裝在工作缸上;第一錐形彈簧一端連接浮動活塞上凸臺,另一端連接導向座;活塞桿與導向座滑動配合,可沿導向座上下直線移動;復原閥系與工作缸滑動配合;浮動活塞與活塞桿、工作缸滑動配合;浮動活塞組件與工作缸及導向座組成液壓腔;活塞桿向上運動時,活塞桿帶動擋圈一起向上運動;擋圈與浮動活塞接觸時,擋圈繼續推動浮動活塞向上運動,拉伸復原;當擋圈與浮動活塞緩慢沖擊接觸時,液壓力小于第二錐形彈簧壓力,閥片與浮動活塞上的泄流孔間保持距離,油道暢通,油液通過浮動活塞上的泄流孔及周邊泄流槽流入下腔;此時液壓緩沖不起作用,阻尼力平穩,乘坐舒適性強;當擋圈與浮動活塞快速沖擊接觸時,液壓力大于第二錐形彈簧壓力,液壓力推動閥片壓縮第二錐形彈簧,直至閥片及第二錐形彈簧關閉泄流孔;此時液壓緩沖僅通過泄流槽泄流,泄流量小,因此產生較大的液壓緩沖力,此時的液壓緩沖力對于抑制車身高速沖擊下的側傾有非常明顯的作用,有利于控制車身姿態,保證駕駛安全性;活塞桿向下運動時,擋圈與浮動活塞逐漸分離,無論高速或低速過程中,浮動活塞的泄流孔始終打開與泄流槽配合,迅速補償液壓腔油液,保證液壓腔油量充足,不產生空程現象。本技術擋圈外徑小于浮動活塞外徑;為了防止碰撞過程中,擋圈堵塞浮動活塞泄流孔,擋圈外側具有環狀凹槽,擋圈與浮動活塞接觸時,擋圈的環狀凹槽與浮動活塞的泄流孔相聯通,保持油液流通;活塞桿在工作缸內往復直線運動;浮動活塞的上凸臺、下凸臺數量與閥片上的凹槽數量一致,通常數量為2-6個。浮動活塞泄流槽數量為1-6個。浮動活塞泄流孔數量為1-6個。本技術的積極效果在于:液壓緩沖結構在減振器拉伸行程過程中在沖擊速度較小時,液壓緩沖不起作用,保證乘坐舒適性,高速沖擊時能夠產生較大的液壓緩沖力,抑制車身側傾保證駕駛安全性;同時可以避免減振器復原閥系直接沖擊導向座,造成減振器異響及過早損壞失效;相對金屬螺旋彈簧,節約軸向空間;結構簡單,易于裝配,能夠有效降低零件成本;節約裝配工時,生產效率高。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浮動活塞組件安裝結構剖示圖;圖3為本技術浮動活塞組件安裝結構俯視圖;圖4為本技術浮動活塞結構剖示圖;圖5為本技術浮動活塞結構俯視圖;圖6為本技術閥片結構示意圖;圖中:1活塞桿、2擋圈、3油封、4導向座、5第一錐形彈簧、6浮動活塞、7閥片、8第二錐形彈簧、9復原閥系、10壓縮閥系、11工作缸、12貯油缸、6a上凸臺、6b下凸臺、6c泄流孔、6d泄流槽、7a凹槽。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實施例。本技術第一個實施例如圖1所示,包括活塞桿1、擋圈2、油封3、導向座4、第一錐形彈簧5、浮動活塞組件、復原閥系9、壓縮閥系10、工作缸11、貯油缸12;擋圈2鉚接固定于活塞桿1表面,活塞桿1下端部具有復原閥系9限位臺肩;復原閥系9安裝在活塞桿1上,螺母將復原閥系9緊固安裝在活塞桿1端部。如圖2、圖3所示,浮動活塞組件包括6浮動活塞、7閥片、8第二錐形彈簧。如圖2、圖3、圖4、圖5所示,浮動活塞6具有周向均布的上凸臺6a、下凸臺6b、活塞部;活塞部上具有4個泄流孔6c、4個泄流槽6d;如圖2、圖3、圖6所示,閥片7具有周向均布的凹槽7a。如圖4、圖5、圖6所示,浮動活塞6的上凸臺6a、下凸臺6b形狀與周向均布數與閥片7的凹槽7a形狀與周向均布數相同;數量為4個。如圖1、圖2、圖3所示,第二錐形彈簧8安裝在浮動活塞下凸臺6b與活塞部之間;閥片7的凹槽7a與浮動活塞6的上凸臺6a、下凸臺6b相對應,閥片7壓縮第二錐形彈簧8安裝在浮動活塞下凸臺6b與第二錐形彈簧8之間后,閥片7旋轉,使閥片7的凹槽7a與浮動活塞6的下凸臺6b交錯開,閥片7卡緊安裝在浮動活塞下凸臺6b與第二錐形彈簧8之間。如圖1、圖2、圖3所示,浮動活塞組件安裝在擋圈2上方的活塞桿1上;導向座4、第一錐形彈簧5安裝在活塞桿1上部;導向座4緊固安裝在工作缸11上;第一錐形彈簧5一端連接浮動活塞上凸臺6a,另一端連接導向座4;活塞桿1與導向座3滑動配合,可沿導向座3上下直線移動;復原閥系9與工作缸8滑動配合;浮動活塞6與活塞桿1、工作缸11滑動配合;浮動活塞組件與工作缸及導向座組成液壓腔;擋圈2外徑小于浮動活塞6外徑;為了防止碰撞過程中,擋圈堵塞浮動活塞泄流孔6c,擋圈2外側具有環狀凹槽,擋圈2與浮動活塞6接觸時,擋圈2的環狀凹槽與浮動活塞6的泄流孔6c相聯通,保持油液流通;活塞桿1在工作缸11內往復直線運動;活塞桿1向上運動時,活塞桿1帶動擋圈2一起向上運動;擋圈2與6浮動活塞接觸時,擋圈2繼續推動浮動活塞6向上運動,拉伸復原;當擋圈2與浮動活塞6緩慢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減振器液壓緩沖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桿、擋圈、導向座、第一錐形彈簧、浮動活塞組件、復原閥系、工作缸;擋圈鉚接固定于活塞桿表面,復原閥系安裝在活塞桿上,螺母將復原閥系緊固安裝在活塞桿端部;浮動活塞組件包括浮動活塞、閥片、第二錐形彈簧;浮動活塞具有周向均布的上凸臺、下凸臺、活塞部;活塞部上具有泄流孔、泄流槽;第二錐形彈簧安裝在浮動活塞下凸臺與活塞部之間;閥片具有周向均布的凹槽;浮動活塞的上凸臺、下凸臺形狀與周向均布數與閥片的凹槽形狀與周向均布數相同;閥片的凹槽與浮動活塞的上凸臺、下凸臺相對應,閥片壓縮第二錐形彈簧安裝在浮動活塞下凸臺與第二錐形彈簧之間后,旋轉閥片,使閥片的凹槽與浮動活塞的下凸臺交錯開,閥片卡緊安裝在浮動活塞下凸臺與第二錐形彈簧之間;浮動活塞組件安裝在擋圈上方的活塞桿上;第一錐形彈簧一端連接浮動活塞上凸臺,另一端連接導向座;浮動活塞與活塞桿、工作缸滑動配合;浮動活塞組件與工作缸及導向座組成液壓腔;活塞桿向上運動,當擋圈與浮動活塞緩慢沖擊接觸時,液壓力小于第二錐形彈簧壓力,閥片與浮動活塞上的泄流孔間保持距離,油道暢通,油液通過浮動活塞上的泄流孔及周邊泄流槽流入下腔;當擋圈與浮動活塞快速沖擊接觸時,液壓力大于第二錐形彈簧壓力,液壓力推動閥片壓縮第二錐形彈簧,關閉泄流孔;此時液壓緩沖僅通過泄流槽泄流,泄流量小,產生較大的液壓緩沖力;活塞桿向下運動時,擋圈與浮動活塞逐漸分離,浮動活塞的泄流孔始終打開與泄流槽配合,迅速補償液壓腔油液。...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減振器液壓緩沖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桿、擋圈、導向座、第一錐形彈簧、浮動活塞組件、復原閥系、工作缸;擋圈鉚接固定于活塞桿表面,復原閥系安裝在活塞桿上,螺母將復原閥系緊固安裝在活塞桿端部;浮動活塞組件包括浮動活塞、閥片、第二錐形彈簧;浮動活塞具有周向均布的上凸臺、下凸臺、活塞部;活塞部上具有泄流孔、泄流槽;第二錐形彈簧安裝在浮動活塞下凸臺與活塞部之間;閥片具有周向均布的凹槽;浮動活塞的上凸臺、下凸臺形狀與周向均布數與閥片的凹槽形狀與周向均布數相同;閥片的凹槽與浮動活塞的上凸臺、下凸臺相對應,閥片壓縮第二錐形彈簧安裝在浮動活塞下凸臺與第二錐形彈簧之間后,旋轉閥片,使閥片的凹槽與浮動活塞的下凸臺交錯開,閥片卡緊安裝在浮動活塞下凸臺與第二錐形彈簧之間;浮動活塞組件安裝在擋圈上方的活塞桿上;第一錐形彈簧一端連接浮動活塞上凸臺,另一端連接導向座;浮動活塞與活塞桿、工作缸滑動配合;浮動活塞組件與工作缸及導向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姜利,張威,杜有龍,
申請(專利權)人:富奧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一汽東機工減振器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吉林;2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