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蓄電池提手及提手裝置,該蓄電池提手包括手柄、由所述手柄兩端向下延伸的邊框以及設置所述邊框底部的卡接塊,所述卡接塊與所述邊框構成T型結構,且所述卡接塊垂直于所述手柄與邊框所在的平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蓄電池提手及提手裝置,通過提手與蓄電池本體之間卡接結構,可實現蓄電池提手與蓄電池本體的快速拆卸與裝配,進而實現了蓄電池提手的重復利用,既避免了浪費,又降低了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蓄電池提手及提手裝置
本技術涉及汽車制造
,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汽車蓄電池的蓄電池提手及提手裝置。
技術介紹
汽車用電器件電能量主要來源于蓄電池,傳統汽車蓄電池主要由鉛板、電解液、隔板、電池槽蓋組成,造成單個蓄電池中重量普遍達到12kg以上。由于蓄電池重量原因,蓄電池都會設置提手結構以方便汽車制造企業對蓄電池裝配及提高市場運輸或客戶更換的便利性。市場上蓄電池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為蓄電池本體與提手一體式的蓄電池結構,另一種蓄電池未設置提手。為降低成本,部分蓄電池未設置提手,這犧牲了蓄電池裝配和搬運的便利性;蓄電池本體與提手一體式的蓄電池結構雖然滿足了運輸和裝配的方便性,但由于提手無法拆卸重復使用,造成資源浪費,成本上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蓄電池提手及提手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既滿足了蓄電池運輸和裝配的方便性,又能是蓄電池提手重復利用,降低成本,避免浪費。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蓄電池提手,包括手柄、由所述手柄兩端向下延伸的邊框以及設置所述邊框底部的卡接塊,所述卡接塊與所述邊框構成T型結構,且所述卡接塊垂直于所述手柄與邊框所在的平面。如上所述的蓄電池提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卡接塊的厚度厚于所述邊框。如上所述的蓄電池提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邊框與所述卡接塊連接處的寬度大于所述邊框主體的寬度,且由所述邊框底部向上收窄至與邊框主體寬度相同。如上所述的蓄電池提手,其中,優選的是,在所述手柄的下表面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手柄加強筋。如上所述的蓄電池提手,其中,優選的是,在所述邊框的外表面沿豎直方向設置有邊框加強筋。如上所述的蓄電池提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邊框加強筋包括上下分隔的上邊框加強筋和下邊框加強筋。如上所述的蓄電池提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下邊框加強筋設置于所述邊框由寬變窄處的外表面。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提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蓄電池提手以及設置在所述蓄電池兩側的卡接耳,所述卡接耳與所述蓄電池提手的卡接塊可拆卸的卡接配合。如上所述的提手裝置,其中,優選的是,所述連接耳包括兩個水平相對的L型結構,所述兩個L型結構之間構成容納所述蓄電池提手的邊框的空間,所述兩個L型結構的底部與所述卡接塊卡接配合。如上所述的提手裝置,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兩個L型結構之間的最小距離小于所述蓄電池提手的邊框主體的寬度。本技術提供的蓄電池提手及提手裝置,通過提手與蓄電池本體之間卡接結構,可實現蓄電池提手與蓄電池本體的快速拆卸與裝配,進而實現了蓄電池提手的重復利用,既避免了浪費,又降低了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蓄電池提手的結構示意圖一;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蓄電池提手的結構示意圖二;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蓄電池提手的卡接塊處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提手裝置未組合時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提手裝置組合時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提手裝置在組合后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手柄;2-邊框;3-卡接塊;4-手柄加強筋;5-上邊框加強筋;6-下邊框加強筋;7-L型結構。具體實施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技術,而不能解釋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蓄電池提手的結構示意圖一;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蓄電池提手的結構示意圖二;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蓄電池提手的卡接塊3處的結構示意圖,如圖中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蓄電池提手包括手柄1、由手柄1兩端向下延伸的邊框2以及設置邊框2底部的卡接塊3,該手柄1和邊框2整體呈ㄇ形。在手柄1的下表面上,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手柄加強筋4,一方面可以增強結構強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手握舒適度,增加手握摩擦力。在邊框2的外表面沿豎直方向設置有邊框加強筋,以增強邊框2的結構強度,具體的,邊框加強筋包括上下分隔的上邊框加強筋5和下邊框加強筋6,上邊框加強筋5和下邊框加強筋6之間設有一塊空白區。卡接塊3垂直于手柄1與邊框2所在的平面,因而卡接塊3與邊框2構成T型結構,且卡接塊3的厚度厚于邊框2,用于與蓄電池上的卡接耳卡接。邊框2與卡接塊3連接處的寬度大于邊框2主體的寬度,且由邊框2底部向上收窄至與邊框2主體寬度相同,上述的下邊框加強筋6就設置在邊框2由寬變窄處的外表面,用以加強卡接處的結構強度。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提手裝置未組合時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提手裝置組合時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提手裝置在組合后的結構示意圖。如圖中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提手裝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蓄電池提手,以及設置在蓄電池兩側的左右對稱的卡接耳,卡接耳與蓄電池提手的卡接塊3可拆卸的卡接配合,因而可以實現蓄電池提手的快速裝配和拆卸,以達到提手重復使用的目的。具體的,連接耳包括兩個水平相對的L型結構7,兩個L型結構7相對蓄電池本體中心線對稱,兩個L型結構7與蓄電池本體之間構成容納提手的邊框2的空間,兩個L型結構7之間的最小距離小于蓄電池提手的邊框2主體的寬度,即在兩個L型結構7之間留出了用于卡接的空隙。如圖2所示,在安裝提手時,使上邊框加強筋5與下邊框加強筋6之間的空白區斜著穿過用于卡接的空隙即可,因卡接塊3的厚度大于兩個L型結構7與蓄電池本體的空間的厚度,因而可以通過兩個L型結構7的底部與卡接塊3卡接配合。另外,本實施例中,兩個L型結構7也可以設置為與邊框2平行且開口朝下的結構,這樣也可以實現蓄電池提手與卡接耳的快速卡接與拆卸。以上依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技術的構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但本技術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范圍,凡是依照本技術的構想所作的改變,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蓄電池提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由所述手柄兩端向下延伸的邊框以及設置所述邊框底部的卡接塊,所述卡接塊與所述邊框構成T型結構,且所述卡接塊垂直于所述手柄與邊框所在的平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蓄電池提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由所述手柄兩端向下延伸的邊框以及設置所述邊框底部的卡接塊,所述卡接塊與所述邊框構成T型結構,且所述卡接塊垂直于所述手柄與邊框所在的平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電池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塊的厚度厚于所述邊框。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蓄電池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邊框與所述卡接塊連接處的寬度大于所述邊框主體的寬度,且由所述邊框底部向上收窄至與邊框主體寬度相同。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電池提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柄的下表面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手柄加強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電池提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邊框的外表面沿豎直方向設置有邊框加強筋。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蓄電池提...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震云,余世運,葉圣偉,李越,丁琴琴,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