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雙軸跟蹤裝置,包括:旋轉平臺,包括內筒和外筒,外筒旋轉套設在內筒上;支架,包括橫梁和主框架,橫梁固定設置在外筒的頂部,主框架與橫梁轉動連接,主框架用于安裝太陽能光板;第一回轉機構和第二回轉機構,兩個回轉機構結構基本相同,都包括盤狀支架、牽引繩、輸入軸和擺臂,輸入軸帶著牽引繩沿盤狀支架外周滑動,牽引繩帶動擺臂轉動,在第一回轉機構中,擺臂帶動外筒繞著內筒轉動,在第二回轉機構中,擺臂帶動主框架繞著橫梁轉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雙軸跟蹤裝置可以實現安裝在主框架上的太陽能光板的兩自由度運轉,且其結構穩固,運行平穩,造價低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雙軸跟蹤裝置
本技術涉及跟蹤系統的機構設計
,尤指一種雙軸跟蹤裝置。
技術介紹
太陽能光熱發電(CSP,ConcentratingSolarPower)是和光伏發電并存的太陽能發電技術。這種技術最有效的方式是利用大規模陣列鏡片收集太陽光,再將太陽光投射到一個集中的集熱器上,聚集的太陽光通過換熱裝置生成蒸汽,然后蒸汽推動汽輪機組發電。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直接利用太陽光的熱能集中,利用熱能生成蒸汽膨脹,通過蒸汽膨脹產生的機械能推動發電機組轉換為電能。同時,集中了太陽能熱能的換熱裝置及蒸汽,本身可以貯存熱能,在一定時間內沒有太陽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推動發電機組發電,因此這種技術發電更加穩定,對電網的沖擊更小。由于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中收集熱能的集熱器處于一個固定的位置,太陽能光板也處于一個固定的位置,而太陽的相對位置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因此太陽能光板都必須固定在一個獨立的設備上,此設備必須對太陽能光板的角度進行實時調整,使太陽與鏡片的夾角(入射角)和集熱器與鏡片的夾角(反射角)始終相等,同時反射光的中心線通過集熱器的中心?,F有技術已經提出了多種結構的雙軸跟蹤裝置,通過雙軸跟蹤裝置可以有效調節太陽能光板的水平角度和豎直角度,使太陽能光板可以始終對準太陽,從而更充分地吸收太陽光?,F有的雙軸跟蹤裝置一般結構較為復雜,運行不穩定,對太陽能光板的角度調節也不夠準確。因此,本申請人致力于提供一種新型的雙軸跟蹤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軸跟蹤裝置,其可以調節太陽能光板的豎直角度和水平角度,實現太陽能光板的兩自由度運轉,且結構穩固,運行平穩,造價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雙軸跟蹤裝置,包括:旋轉平臺,包括內筒和外筒,所述外筒旋轉套設在所述內筒上;第一回轉機構,包括第一盤狀支架、第一牽引繩、第一輸入軸及第一擺臂,所述第一盤狀支架固定在所述旋轉平臺的內筒的底部,所述第一盤狀支架的外周具有繞線端,所述第一牽引繩繞設在所述第一盤狀支架的繞線端上,所述第一輸入軸與所述第一牽引繩連接,所述第一輸入軸用于帶動所述第一牽引繩沿著所述第一盤狀支架的繞線端滑動,所述第一擺臂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牽引繩連接,其第二端與所述旋轉平臺的外筒連接,所述第一牽引繩帶動所述第一擺臂轉動,所述第一擺臂進一步帶動所述外筒在所述內筒上轉動。所述雙軸跟蹤裝置還包括:支架,包括橫梁和主框架,所述橫梁固定設置在所述旋轉平臺的外筒的頂部,所述主框架與所述橫梁轉動連接;第二回轉機構,包括第二盤狀支架、第二牽引繩、第二輸入軸及第二擺臂,所述第二盤狀支架固定在所述橫梁上,所述第二盤狀支架的外周具有繞線端,所述第二牽引繩繞設在所述第二盤狀支架的繞線端上,所述第二輸入軸與所述第二牽引繩連接,所述第二輸入軸用于帶動所述第二牽引繩沿著所述第二盤狀支架的繞線端滑動,所述第二擺臂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牽引繩連接,其第二端與所述主框架連接,所述第二牽引繩帶動所述第二擺臂轉動,所述第二擺臂進一步帶動所述主框架繞著所述橫梁轉動。優選地,所述主框架包括一框體和多個連接件,所述框體用于安裝太陽能光板,所述連接件與所述框體固定連接,且所述連接件套設在所述橫梁上,所述連接件用于帶動所述框體繞著所述橫梁轉動。優選地,所述第一輸入軸與一第一蝸輪蝸桿減速器連接,所述第一輸入軸通過所述第一蝸輪蝸桿減速器帶動所述第一牽引繩滑動;和/或;所述第二輸入軸包括垂直連接的第一子輸入軸和第二子輸入軸,且所述第一子輸入軸和所述第二子輸入軸通過第二蝸輪蝸桿減速器連接,所述第一子輸入軸沿著所述旋轉平臺的中心軸貫穿所述內筒和外筒后與所述第二子輸入軸連接,所述第二子輸入軸與所述第二牽引繩連接。優選地,所述旋轉平臺還包括一對限位軸承,所述限位軸承位于所述外筒和內筒之間,所述限位軸承套設在所述內筒上,一對所述限位軸承之間具有間距。優選地,在所述第一回轉機構中,所述第一盤狀支架的繞線端上設有用于對所述第一牽引繩進行限位的卡位部;在所述第二回轉機構中,所述第二盤狀支架的繞線端上設有用于對所述第二牽引繩進行限位的卡位部。優選地,所述卡位部為凹槽;和/或;所述第一盤狀支架的繞線端及所述第二盤狀支架的繞線端上均設有多個滑輪,所述滑輪的外周壁上設有所述卡位部。優選地,所述第一擺臂的第一端設有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第一牽引繩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在所述第一牽引繩的帶動下在所述第一盤狀支架的繞線端上滑動。優選地,所述第一牽引繩與所述第一連接件連接的連接段為連續結構,且此連續結構穿設在所述第一連接件上;或;所述第一牽引繩與所述第一連接件連接的連接段具有第一開口,所述第一牽引繩在所述第一開口處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所述第一連接件的兩端。優選地,所述第一牽引繩與所述第一輸入軸連接的連接段具有第二開口,所述牽引繩在所述第二開口處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別纏繞在所述第一輸入軸上,且所述第一輸入軸對所述第一牽引繩在所述第二開口處的第一端進行收線時,同時對其第二端進行放線。優選地,所述第一牽引繩在所述第二開口處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纏繞在所述第一輸入軸的第一段,其第二端沿第二方向纏繞在所述第一輸入軸的第二段,且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相反。優選地,所述第一牽引繩與所述第一輸入軸連接的連接段為一連續結構,且此連續結構在所述第一輸入軸的作用下張緊。本技術的雙軸跟蹤裝置可以實現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效果。1、本技術的雙軸跟蹤裝置可以分別通過第一回轉機構和第二回轉機構來實現安裝在主框架上的太陽能光板在兩個自由度上的運轉,其中,旋轉平臺結構可靠,可以有效避免外筒在內筒上轉動時發生傾覆現象,另外,兩個回轉結構簡單,運行可靠,通過選擇盤狀支架及擺臂的具體尺寸,可以對輸出軸(旋轉平臺的外筒及支架的主框架)施加較大的力臂及力矩,進而保證外筒和主框架的平穩轉動。2、本技術的雙軸跟蹤裝置中旋轉平臺通過在內筒和外筒之間設置限位軸承,可以進一步保證旋轉平臺的運行穩定性,增強其抗傾覆性能。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雙軸跟蹤裝置的一種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所示的雙軸跟蹤裝置在另一視圖上示意圖;圖3是圖1中所示的雙軸跟蹤裝置在另一視圖上示意圖;圖4是圖1中所示的雙軸跟蹤裝置中旋轉平臺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中所示的旋轉平臺的局部剖視圖;圖6是圖4中所示的旋轉平臺中內筒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1中所示的雙軸跟蹤裝置中第一回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中所示的第一回轉機構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9是圖1中所示的雙軸跟蹤裝置中第二回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圖9中所示的第二回轉機構中第二輸入軸的安裝示意圖;圖11是圖10中所示的第二輸入軸的局部放大安裝示意圖;圖12是圖10中所示的第二輸入軸的局部放大安裝示意圖;圖13是圖1中所示的雙軸跟蹤裝置中支架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號說明:旋轉平臺100,內筒110,外筒120,推力軸承130,限位軸承140;第一回轉機構200,第一盤狀支架210,第一牽引繩220,第一輸入軸230,第一擺臂240;支架300,橫梁310,主框架320;第二回轉機構400,第二盤狀支架410,第二牽引繩420,第二輸入軸430,第一子輸入軸431,第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軸跟蹤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轉平臺,包括內筒和外筒,所述外筒旋轉套設在所述內筒上;第一回轉機構,包括第一盤狀支架、第一牽引繩、第一輸入軸及第一擺臂,所述第一盤狀支架固定在所述旋轉平臺的內筒的底部,所述第一盤狀支架的外周具有繞線端,所述第一牽引繩繞設在所述第一盤狀支架的繞線端上,所述第一輸入軸與所述第一牽引繩連接,所述第一輸入軸用于帶動所述第一牽引繩沿著所述第一盤狀支架的繞線端滑動,所述第一擺臂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牽引繩連接,其第二端與所述旋轉平臺的外筒連接,所述第一牽引繩帶動所述第一擺臂轉動,所述第一擺臂進一步帶動所述外筒在所述內筒上轉動;支架,包括橫梁和主框架,所述橫梁固定設置在所述旋轉平臺的外筒的頂部,所述主框架與所述橫梁轉動連接;第二回轉機構,包括第二盤狀支架、第二牽引繩、第二輸入軸及第二擺臂,所述第二盤狀支架固定在所述橫梁上,所述第二盤狀支架的外周具有繞線端,所述第二牽引繩繞設在所述第二盤狀支架的繞線端上,所述第二輸入軸與所述第二牽引繩連接,所述第二輸入軸用于帶動所述第二牽引繩沿著所述第二盤狀支架的繞線端滑動,所述第二擺臂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牽引繩連接,其第二端與所述主框架連接,所述第二牽引繩帶動所述第二擺臂轉動,所述第二擺臂進一步帶動所述主框架繞著所述橫梁轉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軸跟蹤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轉平臺,包括內筒和外筒,所述外筒旋轉套設在所述內筒上;第一回轉機構,包括第一盤狀支架、第一牽引繩、第一輸入軸及第一擺臂,所述第一盤狀支架固定在所述旋轉平臺的內筒的底部,所述第一盤狀支架的外周具有繞線端,所述第一牽引繩繞設在所述第一盤狀支架的繞線端上,所述第一輸入軸與所述第一牽引繩連接,所述第一輸入軸用于帶動所述第一牽引繩沿著所述第一盤狀支架的繞線端滑動,所述第一擺臂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牽引繩連接,其第二端與所述旋轉平臺的外筒連接,所述第一牽引繩帶動所述第一擺臂轉動,所述第一擺臂進一步帶動所述外筒在所述內筒上轉動;支架,包括橫梁和主框架,所述橫梁固定設置在所述旋轉平臺的外筒的頂部,所述主框架與所述橫梁轉動連接;第二回轉機構,包括第二盤狀支架、第二牽引繩、第二輸入軸及第二擺臂,所述第二盤狀支架固定在所述橫梁上,所述第二盤狀支架的外周具有繞線端,所述第二牽引繩繞設在所述第二盤狀支架的繞線端上,所述第二輸入軸與所述第二牽引繩連接,所述第二輸入軸用于帶動所述第二牽引繩沿著所述第二盤狀支架的繞線端滑動,所述第二擺臂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牽引繩連接,其第二端與所述主框架連接,所述第二牽引繩帶動所述第二擺臂轉動,所述第二擺臂進一步帶動所述主框架繞著所述橫梁轉動。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跟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包括一框體和多個連接件,所述框體用于安裝太陽能光板,所述連接件與所述框體固定連接,且所述連接件套設在所述橫梁上,所述連接件用于帶動所述框體繞著所述橫梁轉動。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跟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輸入軸與一第一蝸輪蝸桿減速器連接,所述第一輸入軸通過所述第一蝸輪蝸桿減速器帶動所述第一牽引繩滑動;和/或;所述第二輸入軸包括垂直連接的第一子輸入軸和第二子輸入軸,且所述第一子輸入軸和所述第二子輸入軸通過第二蝸輪蝸桿減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包衛明,郭新明,楊科亞,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施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