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便攜式雙起重架裝置,所述起重架包括第一起重架,所述第一起重架包括用于支撐的第一直管、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直管的抱箍和與第一直管插接相連并用于起重的第一起重臂;所述起重架還包括第二起重架,所述第二起重架包括第二直管和與第二直管插接相連并用于起重的第二起重臂,所述第二起重架通過若干個設在所述第一直管的連接件和第一起重架可拆卸相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在液壓升降車不能到達的地方,方便的固定于桿塔的不同高度提升物品,既安全又簡便。第二起重架不僅可以拆卸,而且能調節與第一起重架相對高度,以適應不同起重高度的要求。
A portable double lifting frame devic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便攜式雙起重架裝置
本技術涉及起重架領域,特別是一種便攜式雙起重架裝置
技術介紹
由于帶電范圍限制無法使用吊車,目前互感器等設備的吊裝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搭設腳手架人工吊裝,二是使用扒桿架設吊點進行吊裝。搭設腳手架的方法主要的缺點是腳手架材料多、運輸難、架設復雜、消耗人力多等,在應用中不太方便,而且吊裝過程風險大,存在容易傾倒的危險。扒桿吊裝是人工土方法吊裝的一種,利用木結構或鋼管搭接,頂端加滑輪吊點進行人工起重吊裝,在無法使用輕重機械的場合十分有效。但扒桿吊裝也存在一定的缺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由于變電站互感器的設備安裝高度一般比較高,架設扒桿時支撐腳需張開較大,容易受到場地限制。第二,高大的扒桿重量大,現場架設困難。第三,扒桿吊裝應用起來有一定風險,不同受力情況也比較復雜,需事先進行受力分析和計算。第四,扒桿吊裝只能上下移動,若要橫向移動則非常不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攜式雙起重架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攜式雙起重架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第一起重架,所述第一起重架包括用于支撐的第一直管、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直管的抱箍和與第一直管插接相連并用于起重的第一起重臂;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二起重架,所述第二起重架包括第二直管和與第二直管插接相連并用于起重的第二起重臂,所述第二起重架通過若干個設在所述第一直管的連接件和第一起重架可拆卸相連。優選地,所述第二直管設有若干直管通孔;所述連接件包括固定環和螺栓,所述固定環設有固定環通孔,所述固定環通孔和所述螺栓相匹配;所述第二直管套接在所述固定環內,所述直管通孔與所述固定環通孔相對應,并通過螺栓緊固所述第二直管和固定環。優選地,所述連接件與第一起重架之間設有連接短桿。優選地,所述第二起重臂呈直角形,所述第二起重臂設有滑輪。優選地,所述第一起重臂呈T形,包括連接直管和橫梁,所述連接直管套接在所述第一直管內。優選地,所述第一起重臂的連接直管和橫梁相連的兩側設有三角形加強筋板,增強物體吊裝的穩定性和耐重性。優選地,所述第一起重臂的橫梁上面設有吊環,橫梁的下面設有吊環板,所述吊環板與橫梁線接觸,以適應更重物體的吊裝。優選地,所述第一直管設有加長直管,所述第一直管套接在加長直管內,以適用于更高的物體吊裝。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可以在液壓升降車不能到達的地方,方便地固定于桿塔的不同高度提升物品,既安全又簡便。第二起重架不僅可以拆卸,而且能調節與第一起重架相對高度,以適應不同起重高度的要求,另外配置一條加長直管,以適用于更高的設備吊裝;第一起重臂和第一直管可拆卸連接以及第二起重臂和第二直管可拆卸連接,以便搬運和安裝,達到了吊裝可靠、組裝方便、占地小、省時省力的要求,使其在受限制的帶電場地吊裝設備應用更加靈活,提高設備吊裝工作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配合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結構分解圖。圖中:1第一直管、11加長直管、12第一起重臂、121吊環、122吊環板、123加強筋板、13固定環、14連接短桿、15螺栓、2第二直管、21第二起重臂、211滑輪、3抱箍。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至圖2,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便攜式雙起重架裝置,所述起重架包括第一起重架和第二起重架,所述第一起重架包括用于支撐的第一直管1、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直管1的抱箍3和與第一直管1插接相連并用于起重的第一起重臂12;所述第一起重臂12呈所述第一起重臂12呈T形,包括連接直管和橫梁,所述連接直管套接在所述第一直管1內。所述第一起重臂12的連接直管和橫梁相連的兩側設有三角形加強筋板123,增強物體吊裝的穩定性和耐重性。所述第一起重臂12的橫梁上面設有吊環121,方便被第二起重架吊起安裝在第一直管1上,橫梁的下面設有吊環板122,所述吊環板122與橫梁線接觸,以適應更重物體的吊裝。在第一直管1設有間隔固接3個短連接短桿14,連接短桿14上固接有固定環13,固定環13上設有固定環13通孔,固定環13上配有與固定環13通孔相匹配的螺栓15。所述第二起重架包括第二直管2和與第二直管2插接相連并用于起重的第二起重臂21,所述第二起重臂21呈直角形,所述第二起重臂21設有滑輪211,可方便起吊輕一點的物體,第二直管2設有與第一直管1上的固定環13通孔相對應。另外還備有用于加長第一直管1的加長直管11,在需要時,將第一直管1插接在加長直管11中,以適用于更高的物體吊裝。第一起重架和第二起重架均采用空心鋼管制作,駁接口采用小一號的鋼管直接套入大鋼管,其中第一直管半徑比第二直管的半徑大得多。本技術實施例的工作原理為:用抱箍3根據安裝高度將第一直管1固定在互感器的基礎立桿上;將第二直管2套接在第一直管1上的固定環13上,調節好第二直管2的高度,通過螺栓15固定;將第二起重臂21插接到第二直管2上,在第二直管2滑輪211上穿上牽引繩。牽引繩綁在第一起重臂12的吊環121上,將其吊到第一直管1的頂端,然后插接到第一直管1上。在第一起重臂12的吊環板122上掛拉鏈葫蘆,并用吊帶將被吊互感器與拉鏈葫蘆連接。人工拉動拉鏈葫蘆,將互感器提升到安裝位置高度,旋轉第一起重臂12,使互感器準確就位。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技術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便攜式雙起重架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第一起重架,所述第一起重架包括用于支撐的第一直管、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直管的抱箍和與第一直管插接相連并用于起重的第一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二起重架,所述第二起重架包括第二直管和與第二直管插接相連并用于起重的第二起重臂,所述第二起重架通過若干個設在所述第一直管的連接件和第一起重架可拆卸相連。/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便攜式雙起重架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第一起重架,所述第一起重架包括用于支撐的第一直管、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直管的抱箍和與第一直管插接相連并用于起重的第一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二起重架,所述第二起重架包括第二直管和與第二直管插接相連并用于起重的第二起重臂,所述第二起重架通過若干個設在所述第一直管的連接件和第一起重架可拆卸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雙起重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管設有若干直管通孔;所述連接件包括固定環和螺栓,所述固定環設有固定環通孔,所述固定環通孔和所述螺栓相匹配;所述第二直管套接在所述固定環內,所述直管通孔與所述固定環通孔相對應,并通過所述螺栓緊固所述第二直管和所述固定環。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攜式雙起重架裝置,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康勇全,何文富,黃銅墻,張育勛,梁偉強,溫泉峰,王金發,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市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