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門檻上件抓手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板、八角管、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安裝板上設有固定夾座,固定夾座包括底板和夾持板,底板上一側設有固定板,底板上另一側開有多個腰孔,夾持板通過螺栓貫穿腰孔并配合螺母固定在底板的另一側,夾持板與固定板呈對稱設置;八角管設置在固定板和夾持板之間,通過移動夾持板在底板上的位置,使得夾持板配合固定板對八角管進行夾持,且八角管的兩側分別通過螺栓螺母與固定板和夾持板進行固定,八角管上依次安裝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均分別用于安裝抓手夾具,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更加便捷等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汽車門檻上件抓手框架
本技術屬于機械制造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汽車門檻上件抓手框架。
技術介紹
目前,隨著汽車生產技術的改進,目前普遍采用機器人對汽車組件進行裝配,而汽車門檻在進行裝配時,需要利用抓手機構對汽車門檻進行夾持固定,并移動至裝配平臺進行裝配。抓手框架是抓手機構中的基礎組件,抓手框架上安裝有各種尺寸的夾具。現有的抓手框架中各個部件之間的連接結構復雜,在對抓手框架進行組裝或檢修時安裝和拆卸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而且當需要調節夾具的角度或位置時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從而嚴重影響到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上述問題,公開了一種汽車門檻上件抓手框架。具體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汽車門檻上件抓手框架,包括安裝板、八角管、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固定夾座,所述固定夾座包括底板和夾持板,所述底板上的一側設置有固定板,底板上的另一側開有多個腰孔,所述夾持板通過螺栓貫穿所述腰孔并配合螺母固定在底板的另一側,且夾持板與所述固定板呈對稱設置;所述八角管設置在固定夾座的底板上并位于所述固定板和夾持板之間,通過移動夾持板在底板上的位置,使得夾持板配合固定板對八角管進行夾持,且八角管的兩側分別通過螺栓螺母與固定板和夾持板進行固定,所述八角管上依次安裝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均分別用于安裝抓手夾具。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安裝座、第一安裝管,所述第一安裝座固定設置在八角管的左端,所述第一安裝管一端與第一安裝座固定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安裝座、第二連接管、第二夾持套、第二中轉管、第二固定套、第二安裝管,所述第二安裝座固定設置在八角管的中部,第二安裝座上固定設置所述第二連接管,所述第二連接管的下端套設所述第二夾持套,所述第二夾持套的一端設置所述第二中轉管,所述第二中轉管的另一端套設所述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二固定套的一端設置所述第二安裝管。進一步的,所述底第三支架包括第三安裝座、第三連接管、固定套、第三安裝管,所述第三安裝座固定設置在八角管上,且第三安裝座上設置所述第三連接管,所述第三連接管的上端設置所述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一端設置所述第三安裝管。進一步的,所述第四支架包括第四安裝座、第四連接管、第四上固定套、第四下固定套、第四上安裝管、第四下安裝管,所述第四安裝座固定設置在八角管的右端,且第四安裝座上設置所述第四連接管,所述第四連接管的上端套設所述第四上固定套,且第四上固定套的一端設置所述第四上安裝管,第四連接管的下端套設所述第四下固定套,第四下固定套的一端設置所述第四下安裝管。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裝管、第二安裝管、第四安裝管、第四上安裝管和第四下安裝管之間互相平行。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的固定夾座上采用夾持板配合固定板能夠對不同尺寸的八角管進行有效的夾持固定,使得整個抓手框架更加穩固;八角管上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拆卸便捷等特點,同時可進行調節長度,從而使抓手夾具能適用于不同尺寸的工件。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圖。圖2為本技術中固定夾座的立體圖。圖3為本技術中底板的立體圖。附圖標記說明安裝板1、固定夾座2、底板21、固定板211、腰孔212、夾持板22、八角管3、第一支架4、第一安裝座41、第一安裝管42、第二支架5、第二安裝座51、第二連接管52、第二夾持套53、第二中轉管54、第二固定套55、第二安裝管56、第三支架6、第三安裝座61、第三連接管62、固定套63、第三安裝管64、第四支架7、第四安裝座71、第四連接管72、第四上固定套73、第四下固定套74、第四上安裝管75、第四下安裝管76。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更加清晰明確,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描述,任何對本技術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進行等價替換和常規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技術保護范圍。本技術中所提及的固定連接,固定設置均為機械領域中的通用連接方式,焊接、螺栓螺母連接以及螺釘連接均可。在本技術創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創造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一種汽車門檻上件抓手框架,包括安裝板、八角管、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固定夾座,所述固定夾座包括底板和夾持板,所述底板上的一側設置有固定板,底板上的另一側開有多個腰孔,所述夾持板通過螺栓貫穿所述腰孔并配合螺母固定在底板的另一側,且夾持板與所述固定板呈對稱設置;所述八角管設置在固定夾座的底板上并位于所述固定板和夾持板之間,通過移動夾持板在底板上的位置,使得夾持板配合固定板對八角管進行夾持,且八角管的兩側分別通過螺栓螺母與固定板和夾持板進行固定,所述八角管上依次安裝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均分別用于安裝抓手夾具。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安裝座、第一安裝管,所述第一安裝座固定設置在八角管的左端,所述第一安裝管一端與第一安裝座固定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安裝座、第二連接管、第二夾持套、第二中轉管、第二固定套、第二安裝管,所述第二安裝座固定設置在八角管的中部,第二安裝座上固定設置所述第二連接管,所述第二連接管的下端套設所述第二夾持套,所述第二夾持套的一端設置所述第二中轉管,所述第二中轉管的另一端套設所述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二固定套的一端設置所述第二安裝管。進一步的,所述底第三支架包括第三安裝座、第三連接管、固定套、第三安裝管,所述第三安裝座固定設置在八角管上,且第三安裝座上設置所述第三連接管,所述第三連接管的上端設置所述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一端設置所述第三安裝管。進一步的,所述第四支架包括第四安裝座、第四連接管、第四上固定套、第四下固定套、第四上安裝管、第四下安裝管,所述第四安裝座固定設置在八角管的右端,且第四安裝座上設置所述第四連接管,所述第四連接管的上端套設所述第四上固定套,且第四上固定套的一端設置所述第四上安裝管,第四連接管的下端套設所述第四下固定套,第四下固定套的一端設置所述第四下安裝管。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裝管、第二安裝管、第四安裝管、第四上安裝管和第四下安裝管之間互相平行。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因此,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汽車門檻上件抓手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板、八角管、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固定夾座,所述固定夾座包括底板和夾持板,所述底板上的一側設置有固定板,底板上的另一側開有多個腰孔,所述夾持板通過螺栓貫穿所述腰孔并配合螺母固定在底板的另一側,且夾持板與所述固定板呈對稱設置;所述八角管設置在固定夾座的底板上并位于所述固定板和夾持板之間,夾持板配合固定板對八角管進行夾持,且八角管的兩側分別通過螺栓螺母與固定板和夾持板進行固定,所述八角管上依次安裝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均分別用于安裝抓手夾具。/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汽車門檻上件抓手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板、八角管、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固定夾座,所述固定夾座包括底板和夾持板,所述底板上的一側設置有固定板,底板上的另一側開有多個腰孔,所述夾持板通過螺栓貫穿所述腰孔并配合螺母固定在底板的另一側,且夾持板與所述固定板呈對稱設置;所述八角管設置在固定夾座的底板上并位于所述固定板和夾持板之間,夾持板配合固定板對八角管進行夾持,且八角管的兩側分別通過螺栓螺母與固定板和夾持板進行固定,所述八角管上依次安裝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均分別用于安裝抓手夾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門檻上件抓手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安裝座、第一安裝管,所述第一安裝座固定設置在八角管的左端,所述第一安裝管一端與第一安裝座固定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門檻上件抓手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安裝座、第二連接管、第二夾持套、第二中轉管、第二固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鐵明,譚國良,
申請(專利權)人:斯特姆江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