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聯動閥門,包括閥體,所述閥體的下方左右兩側均安裝有固定機構,左側所述外接管的右端與橡膠墊的左端緊密貼合,所述橡膠墊的右端與閥體的下方左端緊密貼合。該新型聯動閥門,第一豎桿在第一豎塊上的卡槽內向內側移動給外接管向右側的力使外接管與閥體之間連接更加緊密,防止氣液泄漏,解決了現有的聯動閥門由于長期受到外界因素影響使其與外界連接管連接處會出現松動的現象,使得氣液泄漏的問題,通過壓縮彈簧的彈性可以使兩側的第二閥瓣復位緊密貼合在閥體的內壁,防止閥體與閥瓣之間存在縫隙使液或氣泄漏,解決了現有聯動閥門的閥瓣由于長時間的使用會與閥體之間出現縫隙,從而會使氣液泄漏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聯動閥門
本專利技術涉及聯動閥門
,具體為一種新型聯動閥門。
技術介紹
聯動閥門廣泛應用于長輸天然氣管道,具有傳動穩定、容易控制、不需要電源等優點,天然氣長輸管道線路截斷閥設置的執行機構有電動、手動、氣動、電液聯動和氣液聯動等類型,同時配有手動機構,以作備用,但是現有的聯動閥門由于長期受到外界因素影響使其與外界連接管連接處會出現松動的現象,使得氣液泄漏的問題,同時存在現有聯動閥門的閥瓣由于長時間的使用會與閥體之間出現縫隙,從而會使氣液泄漏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聯動閥門,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現有的聯動閥門由于長期受到外界因素影響使其與外界連接管連接處會出現松動的現象,使得氣液泄漏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聯動閥門,包括閥體,所述閥體的下方左右兩側均安裝有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包括外接管、橡膠墊、第一豎塊、耳板、固定螺栓、卡槽、第一豎桿、第二豎塊、第二螺紋桿、第三豎塊、把手和第一橫桿;左側所述外接管的右端與橡膠墊的左端緊密貼合,所述橡膠墊的右端與閥體的下方左端緊密貼合,所述外接管的右側上下兩端均設有第一豎塊,上方所述第一豎塊的下方左右兩端均與耳板的內側相固接,所述耳板均通過固定螺栓與外接管的右側上方內壁螺紋相連,所述第一豎塊的左側上方內壁開設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右側內表面與第一豎桿下方右側外壁相貼合,所述第一豎桿的頂端與第二豎塊的底端中間相固接,所述第二豎塊的中間內壁與第二螺紋桿的左側外壁螺紋相連,所述第二螺紋桿的右側外壁通過軸承與第三豎塊的上方中間內壁轉動相連,所述第三豎塊的底端與閥體的下方左側頂端相固接,所述第二螺紋桿的右側外壁與把手的上方中間內壁相固接,所述第三豎塊的上方左端與第一橫桿的右端相固接,所述第一橫桿的左側外壁與第一豎桿的上方中間內壁間隙配合。優選的,所述橡膠墊的厚度為3-5cm。優選的,所述橡膠墊的為中間中空。優選的,所述第一豎塊、耳板、固定螺栓、卡槽、第一豎桿、第二豎塊、第二螺紋桿、第三豎塊、把手和第一橫桿均以外接管的中線為中心成左右兩側對稱分布。優選的,所述把手的外壁加工有摩紋。優選的,所述第一豎桿的下方外壁與卡槽的右側內表面之間的前后間隙距離為0.1-0.2mm。優選的,所述閥體的上方中間內壁與第一螺紋桿的上方外壁螺紋相連,所述第一螺紋桿的下方外壁與閥體的上方中間內腔間隙配合,所述第一螺紋桿的上方外壁與圓形轉盤的中間內壁相固接。優選的,所述閥體的下方中間內部安裝有防泄機構;所述防泄機構包括第一閥瓣、橡膠塊、第二閥瓣、固定塊、三角塊、第二橫桿、壓縮彈簧、橫塊、第二豎桿和凹槽;所述第一閥瓣的中間內壁通過密封軸承與第一螺紋桿的下方外壁轉動相連,所述第一閥瓣的左右兩端均與橡膠塊的內側相固接,所述橡膠塊的外側均與第二閥瓣的內側相固接,所述第一閥瓣、橡膠塊和第二閥瓣的外壁均與閥體的中間下方內壁緊密貼合,左側所述第二閥瓣的右側中間內壁套接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的中間內壁與三角塊的外壁相固接,所述三角塊的右端中間固接有第二橫桿,所述第二橫桿的外壁均與壓縮彈簧的中間內壁和橫塊的中間內壁間隙配合,所述橫塊的外壁與第二豎桿的中間內壁相固接,所述第二豎桿的外側固接在凹槽的內表面,所述凹槽開設在第一閥瓣的左側中間內壁。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新型聯動閥門,相對比于傳統技術,具有以下優點:該新型聯動閥門,通過閥體、外接管、橡膠墊、第一豎塊、耳板、固定螺栓、卡槽、第一豎桿、第二豎塊、第二螺紋桿、第三豎塊、把手和第一橫桿之間的配合,先后將兩側的外接管通過橡膠墊貼合在閥體的左右兩側進口和出口處,兩側的耳板均通過固定螺栓固定在外接管上使第一豎塊固定在外接管上,轉動把手帶動第二螺紋桿通過軸承在第三豎塊內轉動,使第二豎塊帶動第一豎桿在第二橫桿的外壁向內側移動,第一豎桿在第一豎塊上的卡槽內向內側移動給外接管向右側的力使外接管與閥體之間連接更加緊密,防止氣液泄漏。該新型聯動閥門,解決了現有的聯動閥門由于長期受到外界因素影響使其與外界連接管連接處會出現松動的現象,使得氣液泄漏的問題。該新型聯動閥門,通過閥體、第一閥瓣、橡膠塊、第二閥瓣、固定塊、三角塊、第二橫桿、壓縮彈簧、橫塊、第二豎桿和凹槽之間的配合,當兩側的第二閥瓣與閥體內壁接觸時,會使兩側的橡膠塊壓縮,同時使三角塊帶動第二橫桿在第一閥瓣上凹槽的第二豎桿內的橫塊內向外側移動使壓縮彈簧壓縮,反之通過壓縮彈簧的彈性可以使兩側的第二閥瓣復位緊密貼合在閥體的內壁,防止閥體與閥瓣之間存在縫隙使液或氣泄漏,解決了現有聯動閥門的閥瓣由于長時間的使用會與閥體之間出現縫隙,從而會使氣液泄漏的問題。該新型聯動閥門,通過閥體、外接管、橡膠墊、第一豎塊、耳板、固定螺栓、卡槽、第一豎桿、第二豎塊、第二螺紋桿、第三豎塊、把手和第一橫桿之間的配合,外接管通過橡膠墊貼合在閥體的左右兩側進口和出口處,兩側的耳板均通過固定螺栓固定在外接管上使第一豎塊固定在外接管上,轉動把手帶動第二螺紋桿通過軸承在第三豎塊內轉動,使第二豎塊帶動第一豎桿在第二橫桿的外壁向內側移動,第一豎桿在第一豎塊上的卡槽內向內側移動給外接管向右側的力使外接管快速與閥體連接,保證閥體的正常使用,解決了現有的聯動閥門對采用法蘭與外接管進行連接,且連接速度慢,從而影響使用的問題。該新型聯動閥門,通過閥體、外接管、橡膠墊、第一豎塊、耳板、固定螺栓、卡槽、第一豎桿、第二豎塊、第二螺紋桿、第三豎塊、把手、第一橫桿、第一閥瓣、橡膠塊、第二閥瓣、固定塊、三角塊、第二橫桿、壓縮彈簧、橫塊、第二豎桿和凹槽之間的配合,結構合理,使用方便,便于安裝,實用性強,解決了聯動閥門結構簡單,實用性低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第二豎塊、第二螺紋桿和第一豎桿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第二螺紋桿、把手和第三豎塊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中第一螺紋桿、第一閥瓣和橡膠塊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1中固定塊、三角塊和第二橫桿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1中第一豎桿、卡槽和第一豎塊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閥體,2、第一螺紋桿,3、圓形轉盤,4、固定機構,401、外接管,402、橡膠墊,403、第一豎塊,404、耳板,405、固定螺栓,406、卡槽,407、第一豎桿,408、第二豎塊,409、第二螺紋桿,410、第三豎塊,411、把手,412、第一橫桿,5、防泄機構,501、第一閥瓣,502、橡膠塊,503、第二閥板,504、固定塊,505、三角塊,506、第二橫桿,507、壓縮彈簧,508、橫塊,509、第二豎桿,510、凹槽。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新型聯動閥門,包括閥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1)的下方左右兩側均安裝有固定機構(4);/n所述固定機構(4)包括外接管(401)、橡膠墊(402)、第一豎塊(403)、耳板(404)、固定螺栓(405)、卡槽(406)、第一豎桿(407)、第二豎塊(408)、第二螺紋桿(409)、第三豎塊(410)、把手(411)和第一橫桿(412);/n左側所述外接管(401)的右端與橡膠墊(402)的左端緊密貼合,所述橡膠墊(402)的右端與閥體(1)的下方左端緊密貼合,所述外接管(401)的右側上下兩端均設有第一豎塊(403),上方所述第一豎塊(403)的下方左右兩端均與耳板(404)的內側相固接,所述耳板(404)均通過固定螺栓(405)與外接管(401)的右側上方內壁螺紋相連,所述第一豎塊(403)的左側上方內壁開設有卡槽(406),所述卡槽(406)的右側內表面與第一豎桿(407)下方右側外壁相貼合,所述第一豎桿(407)的頂端與第二豎塊(408)的底端中間相固接,所述第二豎塊(408)的中間內壁與第二螺紋桿(409)的左側外壁螺紋相連,所述第二螺紋桿(409)的右側外壁通過軸承與第三豎塊(410)的上方中間內壁轉動相連,所述第三豎塊(410)的底端與閥體(1)的下方左側頂端相固接,所述第二螺紋桿(409)的右側外壁與把手(411)的上方中間內壁相固接,所述第三豎塊(410)的上方左端與第一橫桿(412)的右端相固接,所述第一橫桿(412)的左側外壁與第一豎桿(407)的上方中間內壁間隙配合。/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聯動閥門,包括閥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1)的下方左右兩側均安裝有固定機構(4);
所述固定機構(4)包括外接管(401)、橡膠墊(402)、第一豎塊(403)、耳板(404)、固定螺栓(405)、卡槽(406)、第一豎桿(407)、第二豎塊(408)、第二螺紋桿(409)、第三豎塊(410)、把手(411)和第一橫桿(412);
左側所述外接管(401)的右端與橡膠墊(402)的左端緊密貼合,所述橡膠墊(402)的右端與閥體(1)的下方左端緊密貼合,所述外接管(401)的右側上下兩端均設有第一豎塊(403),上方所述第一豎塊(403)的下方左右兩端均與耳板(404)的內側相固接,所述耳板(404)均通過固定螺栓(405)與外接管(401)的右側上方內壁螺紋相連,所述第一豎塊(403)的左側上方內壁開設有卡槽(406),所述卡槽(406)的右側內表面與第一豎桿(407)下方右側外壁相貼合,所述第一豎桿(407)的頂端與第二豎塊(408)的底端中間相固接,所述第二豎塊(408)的中間內壁與第二螺紋桿(409)的左側外壁螺紋相連,所述第二螺紋桿(409)的右側外壁通過軸承與第三豎塊(410)的上方中間內壁轉動相連,所述第三豎塊(410)的底端與閥體(1)的下方左側頂端相固接,所述第二螺紋桿(409)的右側外壁與把手(411)的上方中間內壁相固接,所述第三豎塊(410)的上方左端與第一橫桿(412)的右端相固接,所述第一橫桿(412)的左側外壁與第一豎桿(407)的上方中間內壁間隙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聯動閥門,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墊(402)的厚度為3-5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聯動閥門,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墊(402)的為中間中空。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聯動閥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豎塊(403)、耳板(404)、固定螺栓(405)、卡槽(406)、第一豎桿(407)、第二豎塊(408)、第二螺紋桿(409)、第三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靜,
申請(專利權)人:楊靜,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