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機內多功能閱讀燈,包含有,殼體組件,其具有上部殼體、下部殼體及中間半球支架;所述上部殼體具有上殼底壁;所述中間半球支架呈向下開口的半球狀結構,所述中間半球支架的頂部與所述上殼底壁相固定連接;所述下部殼體具有下殼頂壁、下殼底壁及所述下殼頂壁與所述下殼底壁間的下殼側壁,所述下殼頂壁環繞于所述中間半球支架的底緣的外圍,自所述下殼頂壁的內周緣始沿著所述中間半球支架向上形成有半球配合壁,所述中間半球支架支承住所述半球配合壁。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下部殼體在水平圓周方向和/或豎向圓周方向旋轉,旋轉角度相對于傳統閱讀燈更大;具有光斑調節功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機內多功能閱讀燈
本技術涉及飛機機內照明,特別地是,一種機內多功能閱讀燈。
技術介紹
目前,傳統的飛機駕駛艙或者乘員艙內的閱讀燈存在以下缺陷:1.閱讀燈燈體無法旋轉或旋轉角度有限,可照射的角度小;2.不具備光斑調節功能,在某些特殊環境下,駕駛員或者乘員需要對燈光光斑的大小進行調節。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閱讀燈可照射角度小的問題,進一步要解決現有技術中不能光斑調節功能,而提供一種新型的機內多功能閱讀燈。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機內多功能閱讀燈包含有,殼體組件,其具有上部殼體、所述上部殼體下方的下部殼體及所述上部殼體與所述下部殼體間的中間半球支架;所述上部殼體具有上殼底壁;所述中間半球支架呈向下開口的半球狀結構,所述中間半球支架的頂部與所述上殼底壁相固定連接;所述下部殼體具有下殼頂壁、下殼底壁及所述下殼頂壁與所述下殼底壁間的下殼側壁,所述下殼頂壁環繞于所述中間半球支架的底緣的外圍,自所述下殼頂壁的內周緣始沿著所述中間半球支架向上形成有半球配合壁,所述中間半球支架支承住所述半球配合壁,所述下部殼體以所述中間半球支架為支點能夠在水平圓周方向和/或豎向圓周方向旋轉,所述下殼頂壁、所述下殼底壁及所述下殼側壁共同界定出下殼內部腔室,所述下殼底壁上形成有底壁穿過孔;照明組件,其被置于所述底壁穿過孔的內部;以及,電位器組件,其被置于所述下殼內部腔室的內部且處于所述照明組件的上方。作為一種機內多功能閱讀燈的優選方案,所述照明組件具有亮度調節支架及亮度調節旋鈕;所述電位器組件具有電位器本體、電位器支架及電位器轉盤,所述電位器本體的輸入軸向下設置;所述電位器本體的輸入軸、所述電位器轉盤、所述亮度調節支架及所述亮度調節旋鈕具有共同的軸線,所述電位器本體的輸入軸與所述電位器轉盤相固定連接,所述電位器轉盤又與所述亮度調節支架的上端相固定連接,所述亮度調節旋鈕環繞于所述亮度調節支架的下端的外周且兩者相固定連接,使得所述亮度調節旋鈕、所述亮度調節支架、所述電位器轉盤、所述電位器本體的輸入軸同步轉動。作為一種機內多功能閱讀燈的優選方案,所述照明組件還具有照明模組、照明模組支架、光斑調節旋鈕及聚焦透鏡;所述亮度調節旋鈕處于所述光斑調節旋鈕的下方,所述聚焦透鏡由所述亮度調節旋鈕與所述亮度調節支架夾持固定;所述照明模組固定于所述照明模組支架上,所述光斑調節旋鈕環繞于所述照明模組支架與所述底壁穿過孔間,所述光斑調節旋鈕由所述下殼底壁支承;所述光斑調節旋鈕的內周面上形成有內螺紋,所述照明模組支架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與所述內螺紋對應的外螺紋,所述光斑調節旋鈕與所述照明模組支架相螺紋配合,所述照明模組支架上形成有豎向導向孔,所述豎向導向孔的內部具有豎向導向柱,所述豎向導向柱系固定設計。作為一種機內多功能閱讀燈的優選方案,所述中間半球支架的頂部上形成有連接孔,所述上殼底壁上形成有與所述連接孔對應的被連接孔,所述連接孔與所述被連接孔間具有螺釘,以此所述中間半球支架固定于所述上殼底壁上。作為一種機內多功能閱讀燈的優選方案,所述半球配合壁與所述中間半球支架間還具有半球阻尼。作為一種機內多功能閱讀燈的優選方案,所述電位器支架的頂面上形成有復數個圓柱槽,所述圓柱槽的內部具有彈簧,所述中間半球支架的底面上形成有與所述圓柱槽對應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自所述中間半球支架始向下延伸至所述圓柱槽的內部,所述定位柱通過所述彈簧對所述下部殼體始終提供向下的壓力,使得所述半球配合壁緊壓所述半球阻尼。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1.下部殼體在水平圓周方向和/或豎向圓周方向旋轉,旋轉角度相對于傳統閱讀燈更大。2.具有光斑調節功能。3.光斑調節旋鈕、亮度調節旋鈕暴露于下部殼體的下方且兩者上下設置,既方便光斑調節又方便亮度調節。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正視)。圖3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俯視)。圖4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立體1)。圖5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立體2)。圖6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方式連接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技術,但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術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請參見圖1至6,圖中示出的是一種機內多功能閱讀燈,可用于飛機駕駛艙或者乘員艙的照明。所述多功能閱讀燈由殼體組件1、照明組件2及電位器組件3等組成。所述殼體組件1具有上部殼體11、所述上部殼體11下方的下部殼體12及所述上部殼體11與所述下部殼體12間的中間半球支架13。所述上部殼體11呈盒狀結構。所述上部殼體11具有上殼頂壁111、上殼底壁112及所述上殼頂壁111與所述上殼底壁112間的上殼側壁113。所述上殼頂壁111、所述上殼底壁112與所述上殼側壁113三者共同界定出上殼內部腔室。所述上殼內部腔室的內部容置有控制電路板110。所述上殼側壁113上形成有固定安裝耳1130。利用所述固定安裝耳1130及螺釘,可將所述上部殼體11固定于艙頂或其他艙內位置。本實施例中,所述上殼頂壁111與所述上殼側壁113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連接,而所述上殼側壁113與所述上殼底壁112以一體成型的方式固定連接。所述中間半球支架13呈向下開口的半球狀結構。所述中間半球支架13的頂部與所述上殼底壁112相固定連接。本實施例中,所述中間半球支架13的頂部上形成有連接孔。所述上殼底壁112上形成有與所述連接孔對應的被連接孔。所述連接孔與所述被連接孔間具有螺釘131,以此所述中間半球支架13固定于所述上殼底壁112上。所述下部殼體12具有下殼頂壁121、下殼底壁122及所述下殼頂壁121與所述下殼底壁122間的下殼側壁123。所述下殼頂壁121環繞于所述中間半球支架13底緣的外圍。自所述下殼頂壁121的內周緣始,沿著所述中間半球支架13向上形成有半球配合壁1210。所述半球配合壁1210呈上下開口的半球結構,上開口小,下開口大。所述中間半球支架13支承住所述半球配合壁1210。所述半球配合壁1210以所述中間半球支架13為支點,能夠在水平圓周方向上實現全圓周旋轉及在豎向圓周方向上于一角度區間A內旋轉(角度區間A的極限位置即所述半球配合壁1210抵靠到所述上殼底壁112,本實施例中角度區間A的最大值為35°,其他實施例中,最大值可以更大或者更小)。較佳地,所述半球配合壁1210與所述中間半球支架13間還具有半球阻尼132,以提高兩者的密封性。所述下殼頂壁121、所述下殼底壁122、所述下殼側壁123及所述中間半球支架13四者共同界定出下殼內部腔室。所述下殼底壁122上形成有底壁穿過孔。所述照明組件2被置于所述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機內多功能閱讀燈,其特征在于,包含有,/n殼體組件,其具有上部殼體、所述上部殼體下方的下部殼體及所述上部殼體與所述下部殼體間的中間半球支架;所述上部殼體具有上殼底壁;所述中間半球支架呈向下開口的半球狀結構,所述中間半球支架的頂部與所述上殼底壁相固定連接;所述下部殼體具有下殼頂壁、下殼底壁及所述下殼頂壁與所述下殼底壁間的下殼側壁,所述下殼頂壁環繞于所述中間半球支架的底緣的外圍,自所述下殼頂壁的內周緣始沿著所述中間半球支架向上形成有半球配合壁,所述中間半球支架支承住所述半球配合壁,所述下部殼體以所述中間半球支架為支點能夠在水平圓周方向和/或豎向圓周方向旋轉,所述下殼頂壁、所述下殼底壁及所述下殼側壁共同界定出下殼內部腔室,所述下殼底壁上形成有底壁穿過孔;/n照明組件,其被置于所述底壁穿過孔的內部;以及,/n電位器組件,其被置于所述下殼內部腔室的內部且處于所述照明組件的上方。/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機內多功能閱讀燈,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殼體組件,其具有上部殼體、所述上部殼體下方的下部殼體及所述上部殼體與所述下部殼體間的中間半球支架;所述上部殼體具有上殼底壁;所述中間半球支架呈向下開口的半球狀結構,所述中間半球支架的頂部與所述上殼底壁相固定連接;所述下部殼體具有下殼頂壁、下殼底壁及所述下殼頂壁與所述下殼底壁間的下殼側壁,所述下殼頂壁環繞于所述中間半球支架的底緣的外圍,自所述下殼頂壁的內周緣始沿著所述中間半球支架向上形成有半球配合壁,所述中間半球支架支承住所述半球配合壁,所述下部殼體以所述中間半球支架為支點能夠在水平圓周方向和/或豎向圓周方向旋轉,所述下殼頂壁、所述下殼底壁及所述下殼側壁共同界定出下殼內部腔室,所述下殼底壁上形成有底壁穿過孔;
照明組件,其被置于所述底壁穿過孔的內部;以及,
電位器組件,其被置于所述下殼內部腔室的內部且處于所述照明組件的上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內多功能閱讀燈,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組件具有亮度調節支架及亮度調節旋鈕;所述電位器組件具有電位器本體、電位器支架及電位器轉盤,所述電位器本體的輸入軸向下設置;所述電位器本體的輸入軸、所述電位器轉盤、所述亮度調節支架及所述亮度調節旋鈕具有共同的軸線,所述電位器本體的輸入軸與所述電位器轉盤相固定連接,所述電位器轉盤又與所述亮度調節支架的上端相固定連接,所述亮度調節旋鈕環繞于所述亮度調節支架的下端的外周且兩者相固定連接,使得所述亮度調節旋鈕、所述亮度調節支架、所述電位器轉盤、所述電位器本體的輸入軸同步轉動。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小勇,胡初強,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航空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