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道路橋梁技術領域的道路橋梁裂縫加固結構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四角處均貫穿插接設置有縱向螺栓,所述基板頂部中央設置有固定臺,所述固定臺頂部左右側均貫穿設置有安裝孔,兩組所述安裝孔內腔均設置有導向套,兩組所述導向套內腔均活動插接設置有立柱,且所述立柱頂部和底部均延伸出導向套內腔,兩組所述導向套底部均設置有限位板,兩組所述立柱頂部均連接有承重板,兩組所述立柱外周均固定設置有固定板,兩組所述立柱外周均套接設置有彈簧一,且所述彈簧一設置在固定臺與固定板之間,所述承重板底部中央設置有減震緩沖構件,該裝置便于安裝固定,同時能夠對車輛經過而傳來的震動進行很好的減震緩沖作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道路橋梁裂縫加固結構
本技術涉及道路橋梁
,具體為道路橋梁裂縫加固結構。
技術介紹
道路橋梁,一般由路基、路面、橋梁、隧道工程和交通工程設施等幾大部分組成。道路橋梁鋪設完成后,再投入使用的構成中,經過一年又一年長期受到高溫、嚴寒、雨水和較重車輛的輾軋,逐漸變得老化,會出現開裂的現象,不及時的維修會導致開裂越來嚴重,再繼續使用會存在安全隱患,這個時候就需要道路橋梁加固裝置了,但是目前的橋梁裂紋加固裝置結構復雜,安裝不方便,減震緩沖效果差,因此,道路橋梁裂縫加固結構很有實際價值。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道路橋梁裂縫加固結構,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道路橋梁裂縫加固結構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四角處均貫穿插接設置有縱向螺栓,所述基板頂部中央設置有固定臺,所述固定臺頂部左右側均貫穿設置有安裝孔,兩組所述安裝孔內腔均設置有導向套,兩組所述導向套內腔均活動插接設置有立柱,且所述立柱頂部和底部均延伸出導向套內腔,兩組所述導向套底部均設置有限位板,兩組所述立柱頂部均連接有承重板,兩組所述立柱外周均固定設置有固定板,兩組所述立柱外周均套接設置有彈簧一,且所述彈簧一設置在固定臺與固定板之間,所述承重板底部中央設置有減震緩沖構件。優選的,所述減震緩沖構件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通過銷軸轉動連接有兩組轉桿,兩組所述轉桿之間焊接設置有彈簧二,兩組所述轉桿頂部均設置有滑塊,所述固定架底部設置有母桿,所述母桿內腔頂部設置有彈簧三,所述母桿內腔活動插接設置有子桿,所述子桿底部設置有底部固定板。優選的,所述承重板底部中央橫向設置有與兩組滑塊匹配的滑槽,且兩組所述滑塊均活動設置在滑槽內腔之中。優選的,所述底部固定板通過螺絲釘與固定臺頂部活動連接,所述承重板頂部膠黏設置有橡膠防滑墊,且所述橡膠防滑墊為軟質材料。優選的,所述縱向螺栓頂部設置有防銹蝕墊片,所述防銹蝕墊片為橫截面為圓形,且所述防銹蝕墊片直徑大于縱向螺栓頂部圓直徑。優選的,所述承重板與立柱均為不銹鋼材料,且所述承重板與立柱之間通過固定螺栓活動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道路橋梁裂縫加固結構,在有車輛通過承重板產生的震動通過立柱先傳遞至固定板,再通過固定板傳遞至底部的彈簧一進行初步緩沖處理,通過承重板底部的減震緩沖構件增強該裝置的緩沖效果,通過導向套的導向作用,使得立柱在進行豎直方向上運動時,能夠不發生側傾,始終保持豎直上下運動;通過基板四角處貫穿插接設置的縱向螺栓與固定平面間活動連接,實現安裝固定方便;在承重板底部設置橫向的滑槽,并將滑塊設置在滑槽內腔,這樣便于兩組轉桿通過滑塊的活動而改變張角,在承重板頂部受到壓力時,兩組轉桿之間焊接的彈簧二能夠抑制兩組轉桿張開角度,從而對承重板傳來的震動有緩沖作用,剩余震動再通過固定架傳遞至母桿處,最后通過母桿內腔的彈簧三實現震動的高效過濾;在承重板頂部設置軟質材料的橡膠防滑墊,一方面是為了防止車輛輪胎在承重板頂部打滑,另一方面通過軟質的材料將車輛震動進行一部分緩沖,以實現保護承重板的作用;在縱向螺栓頂部膠黏防銹蝕墊片,同時防銹蝕墊片表面積比縱向螺栓頂部表面積大,是為了保護縱向螺栓不與水接觸發生腐蝕,從而降低固定的穩定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減震緩沖構件結構示意圖。圖中:1、基板;2、縱向螺栓;3、固定臺;4、安裝孔;5、導向套;6、立柱;7、彈簧一;8、固定板;9、限位板;10、承重板;11、減震緩沖構件;111、固定架;112、銷軸;113、轉桿;114、滑塊;115、彈簧二;116、母桿;117、彈簧三;118、子桿;119、底部固定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道路橋梁裂縫加固結構包括基板1,基板1四角處均貫穿插接設置有縱向螺栓2,通過基板1四角處貫穿插接設置的縱向螺栓2與固定平面間活動連接,實現安裝固定方便,基板1頂部中央設置有固定臺3,固定臺3頂部左右側均貫穿設置有安裝孔4,兩組安裝孔4內腔均設置有導向套5,兩組導向套5內腔均活動插接設置有立柱6,且立柱6頂部和底部均延伸出導向套5內腔,通過導向套5的導向作用,使得立柱6在進行豎直方向上運動時,能夠不發生側傾,始終保持豎直上下運動。請參閱圖1,兩組導向套5底部均設置有限位板9,兩組立柱6頂部均連接有承重板10,兩組立柱6外周均固定設置有固定板8,兩組立柱6外周均套接設置有彈簧一7,在有車輛通過承重板10產生的震動通過立柱6先傳遞至固定板8,再通過固定板8傳遞至底部的彈簧一7進行初步緩沖處理,且彈簧一7設置在固定臺3與固定板8之間,承重板10底部中央設置有減震緩沖構件11,通過承重板10底部的減震緩沖構件11增強該裝置的緩沖效果。請參閱圖2,減震緩沖構件11包括固定架111,固定架111通過銷軸112轉動連接有兩組轉桿113,兩組轉桿113之間焊接設置有彈簧二115,在承重板10頂部受到壓力時,兩組轉桿113之間焊接的彈簧二115能夠抑制兩組轉桿113張開角度,從而對承重板10傳來的震動有緩沖作用,兩組轉桿113頂部均設置有滑塊114,固定架111底部設置有母桿116,母桿116內腔頂部設置有彈簧三117,剩余震動再通過固定架111傳遞至母桿116處,最后通過母桿116內腔的彈簧三117實現震動的高效過濾,母桿116內腔活動插接設置有子桿118,子桿118底部設置有底部固定板119。請參閱圖1,圖2,承重板10底部中央橫向設置有與兩組滑塊114匹配的滑槽,且兩組滑塊114均活動設置在滑槽內腔之中,在承重板10底部設置橫向的滑槽,并將滑塊114設置在滑槽內腔,這樣便于兩組轉桿113通過滑塊114的活動而改變張角。請參閱圖1,圖2,底部固定板119通過螺絲釘與固定臺3頂部活動連接,承重板10頂部膠黏設置有橡膠防滑墊,且橡膠防滑墊為軟質材料,在承重板10頂部設置軟質材料的橡膠防滑墊,一方面是為了防止車輛輪胎在承重板10頂部打滑,另一方面通過軟質的材料將車輛震動進行一部分緩沖,以實現保護承重板10的作用。請參閱圖1,縱向螺栓2頂部設置有防銹蝕墊片,防銹蝕墊片為橫截面為圓形,且防銹蝕墊片直徑大于縱向螺栓2頂部圓直徑,在縱向螺栓2頂部膠黏防銹蝕墊片,同時防銹蝕墊片表面積比縱向螺栓2頂部表面積大,是為了保護縱向螺栓2不與水接觸發生腐蝕,從而降低固定的穩定性。請參閱圖1,承重板10與立柱6均為不銹鋼材料,且承重板10與立柱6之間通過固定螺栓活動連接,方便二者間進行拆卸。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道路橋梁裂縫加固結構,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四角處均貫穿插接設置有縱向螺栓(2),所述基板(1)頂部中央設置有固定臺(3),所述固定臺(3)頂部左右側均貫穿設置有安裝孔(4),兩組所述安裝孔(4)內腔均設置有導向套(5),兩組所述導向套(5)內腔均活動插接設置有立柱(6),且所述立柱(6)頂部和底部均延伸出導向套(5)內腔,兩組所述導向套(5)底部均設置有限位板(9),兩組所述立柱(6)頂部均連接有承重板(10),兩組所述立柱(6)外周均固定設置有固定板(8),兩組所述立柱(6)外周均套接設置有彈簧一(7),且所述彈簧一(7)設置在固定臺(3)與固定板(8)之間,所述承重板(10)底部中央設置有減震緩沖構件(11)。/n
【技術特征摘要】
1.道路橋梁裂縫加固結構,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四角處均貫穿插接設置有縱向螺栓(2),所述基板(1)頂部中央設置有固定臺(3),所述固定臺(3)頂部左右側均貫穿設置有安裝孔(4),兩組所述安裝孔(4)內腔均設置有導向套(5),兩組所述導向套(5)內腔均活動插接設置有立柱(6),且所述立柱(6)頂部和底部均延伸出導向套(5)內腔,兩組所述導向套(5)底部均設置有限位板(9),兩組所述立柱(6)頂部均連接有承重板(10),兩組所述立柱(6)外周均固定設置有固定板(8),兩組所述立柱(6)外周均套接設置有彈簧一(7),且所述彈簧一(7)設置在固定臺(3)與固定板(8)之間,所述承重板(10)底部中央設置有減震緩沖構件(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橋梁裂縫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緩沖構件(11)包括固定架(111),所述固定架(111)通過銷軸(112)轉動連接有兩組轉桿(113),兩組所述轉桿(113)之間焊接設置有彈簧二(115),兩組所述轉桿(113)頂部均設置有滑塊(114),所述固定架(111)底部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董博,
申請(專利權)人:董博,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