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應用集成可視化系統控制面板的電連接裝置,涉及控制面板電連接技術領域,包括控制面板本體和端子排,所述控制面板本體的表面集成有多個控制按鈕,所述控制面板本體上固定安裝有導線一。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上述結構之間的相互配合,具備了相比于傳統的電線焊接或攪繞安裝,操作更為方便,且避免了線頭裸露在外界環境造成短路的現象發生,并自動對導線進行固定,防止接觸不良現象發生的效果,解決了傳統控制面板的電連接方式通常為導線攪繞實現,對控制面板進行拆裝時需要對導線重新進行解分和攪繞,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對維修人員的工作效率造成影響的問題。修人員的工作效率造成影響的問題。修人員的工作效率造成影響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應用集成可視化系統控制面板的電連接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控制面板電連接
,具體為應用集成可視化系統控制面板的電連接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如中國專利CN201420593068.0公開的一種可視化直流接地柜,內門上端設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的控制按鈕電連接端子排,而傳統的電連接方式通常為導線攪繞的方式實現。
[0003]上述電連接方式在對控制面板進行拆裝時需要對導線重新進行解分和攪繞,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對維修人員的工作效率造成影響,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很不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應用集成可視化系統控制面板的電連接裝置,具備了相比于傳統的電線焊接或攪繞安裝,操作更為方便,且避免了線頭裸露在外界環境造成短路的現象發生,并自動對導線進行固定,防止接觸不良現象發生的效果,解決了傳統控制面板的電連接方式通常為導線攪繞實現,對控制面板進行拆裝時需要對導線重新進行解分和攪繞,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對維修人員的工作效率造成影響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應用集成可視化系統控制面板的電連接裝置,包括控制面板本體和端子排,所述控制面板本體的表面集成有多個控制按鈕,所述控制面板本體上固定安裝有導線一,所述端子排上固定安裝有導線二,所述導線一和導線二的相對端設置有電連接機構;
[0006]所述電連接機構包括安裝殼體,所述安裝殼體的兩端分別開設有供所述導線一和導線二穿入的開口,所述安裝殼體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導電塊,所述導電塊包括兩個彈性端,還包括對處于電連接狀態的導線一與導線二進行豎向限位的第一限位機構,以及對處于電連接狀態的導線一與導線二進行橫向限位的第二限位機構。
[0007]可選的,所述第一限位機構包括螺紋桿,所述安裝殼體的頂端開設有供所述螺紋桿穿入且與之螺紋配合的螺紋孔,所述螺紋桿的底端定軸轉動連接有驅動板,所述安裝殼體的內壁開設有兩個限位槽,所述驅動板的兩端分別沿兩個限位槽的槽壁上下滑動,所述驅動板的底面固定連接有兩個壓板。
[0008]可選的,所述第二限位機構包括斜桿一和斜桿二,所述斜桿一與斜桿二的上端分別與所述驅動板的左右端固定連接,所述安裝殼體的內壁開設有滑槽一和滑槽二,所述滑槽一的槽壁固定連接有彈簧一,所述彈簧一的端部固定連接有固定塊一,所述固定塊一的上端開設有斜槽一,所述斜槽一的槽壁與所述斜桿一的表面滑動連接,所述固定塊一的底端沿所述滑槽一的槽壁滑動。
[0009]可選的,所述滑槽二的槽壁固定連接有彈簧二,所述彈簧二的端部固定連接有固定塊二,所述固定塊二的上端開設有斜槽二,所述斜槽二的槽壁與所述斜桿二的表面滑動
連接,所述固定塊二的底端沿所述滑槽二的槽壁滑動。
[0010]可選的,所述第二限位機構的數量為兩個,且以導線一為軸心呈前后對稱設置
[0011]可選的,所述螺紋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開設有防滑紋路。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一、本技術通過將導線一與導線二分別從安裝殼體兩端開設的開口插入,使得導線一與導線二分別與導電塊的兩側抵接,進而使得控制面板本體和端子排電連接,并在第一限位機構與第二限位機構的限位配合下完成安裝,當維修人員需對控制面板本體拆卸時,只需解除第一限位機構與第二限位機構的限位狀態即可完成,相比于傳統的電線焊接或攪繞安裝,操作更為方便,且避免了線頭裸露在外界環境造成短路的現象發生。
[0014]二、本技術通過螺紋桿轉動向下移動,從而帶動驅動板下移,進而帶動兩個壓板同步下移并分別向下抵壓兩個彈性端,彈性端產生形變,使得兩個彈性端分別與導線一與導線二的線頭抵接,對導線一與導線二進行限位,避免了導線在使用過程中意外脫落或發生接觸不良的現象。
[0015]三、本技術通過驅動板下移帶動兩個斜桿一分別沿兩個斜槽一的內壁向下移動,從而推動兩個固定塊一進行相對移動,進而與導線一的兩側抵接,對導線一進行橫向限位,進一步保障了導線一的限位效果,同理,通過驅動板下移帶動兩個斜桿二分別沿兩個斜槽二的內壁向下移動,從而推動兩個固定塊二進行相對移動,進而與導線二的兩側抵接,對導線二進行橫向限位,進一步保障了導線二的限位效果。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技術結構主視圖;
[0017]圖2為本技術圖1中部分結構的正視剖視圖;
[0018]圖3為本技術圖2中A
?
A處結構的剖視圖;
[0019]圖4為本技術圖2中B
?
B處結構的剖視圖;
[0020]圖5為本技術結構的軸測圖。
[0021]圖中:1、控制面板本體;2、端子排;3、導線一;4、導線二;5、安裝殼體;6、導電塊;7、彈性端;8、螺紋桿;9、驅動板;10、限位槽;11、壓板;12、斜桿一;13、斜桿二;14、滑槽一;15、滑槽二;16、彈簧一;17、固定塊一;18、斜槽一;19、彈簧二;20、固定塊二;21、斜槽二;22、把手。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3]請參閱圖1至圖5,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應用集成可視化系統控制面板的電連接裝置,包括控制面板本體1和端子排2,控制面板本體1和端子排2分別相當于本文案
技術介紹
中所提到的對比文案中的控制面板和端子排,其具體位置關系請參閱對比文案中的權利要求書部分,本文案不再贅述,所述控制面板本體1的表面集成有多個控制按鈕,
所述控制面板本體1上固定安裝有導線一3,所述端子排2上固定安裝有導線二4,所述導線一3和導線二4的相對端設置有電連接機構。
[0024]所述電連接機構包括安裝殼體5,安裝殼體5為絕緣塑料結構,所述安裝殼體5的兩端分別開設有供所述導線一3和導線二4穿入的開口,所述安裝殼體5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導電塊6,所述導電塊6包括兩個彈性端7,操作人員首先將導線一3與導線二4分別從安裝殼體5兩端開設的開口插入,使得導線一3與導線二4分別與導電塊6的兩側抵接,進而使得控制面板本體1和端子排2電連接,并在第一限位機構與第二限位機構的限位配合下完成安裝,當維修人員需對控制面板本體1拆卸時,只需解除第一限位機構與第二限位機構的限位狀態即可完成,相比于傳統的電線焊接或攪繞安裝,操作更為方便,且避免了線頭裸露在外界環境造成短路的現象發生,還包括對處于電連接狀態的導線一3與導線二4進行豎向限位的第一限位機構,以及對處于電連接狀態的導線一3與導線二4進行橫向限位的第二限位機構。
[0025]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機構包括螺紋桿8,所述安裝殼體5的頂端開設有供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應用集成可視化系統控制面板的電連接裝置,包括控制面板本體(1)和端子排(2),所述控制面板本體(1)的表面集成有多個控制按鈕,所述控制面板本體(1)上固定安裝有導線一(3),所述端子排(2)上固定安裝有導線二(4),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線一(3)和導線二(4)的相對端設置有電連接機構;所述電連接機構包括安裝殼體(5),所述安裝殼體(5)的兩端分別開設有供所述導線一(3)和導線二(4)穿入的開口,所述安裝殼體(5)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導電塊(6),所述導電塊(6)包括兩個彈性端(7),還包括對處于電連接狀態的導線一(3)與導線二(4)進行豎向限位的第一限位機構,以及對處于電連接狀態的導線一(3)與導線二(4)進行橫向限位的第二限位機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集成可視化系統控制面板的電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機構包括螺紋桿(8),所述安裝殼體(5)的頂端開設有供所述螺紋桿(8)穿入且與之螺紋配合的螺紋孔,所述螺紋桿(8)的底端定軸轉動連接有驅動板(9),所述安裝殼體(5)的內壁開設有兩個限位槽(10),所述驅動板(9)的兩端分別沿兩個限位槽(10)的槽壁上下滑動,所述驅動板(9)的底面固定連接有兩個壓板(11)。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應用集成可視化系統控制面板的電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小帥,張琦,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通慧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