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露天礦山下坡道路的卡車防撞堆,涉及車輛安全防護技術領域,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頂部一側固定安裝有箱體,箱體的內部固定安裝有蓄電池,蓄電池的頂部一側固定安裝有定位控制器,蓄電池的頂部另一側固定安裝有通信機構。該露天礦山下坡道路的卡車防撞堆,設置移動座、后緩沖套筒、后緩沖彈簧、緩沖桿、前緩沖套筒、前緩沖彈簧和沖擊座組成雙向緩沖裝置,對沖擊進行初步緩沖,設置緩沖座、活動槽、緩沖柱、液壓柱、強力彈簧組成二次緩沖裝置,對沖擊進行再次緩沖,設置緩沖墊,對沖擊進行三次緩沖,整體設置,可以對沖擊進行多次緩沖,緩沖效果好,有效減少對人員和汽車的傷害,使用更安全。使用更安全。使用更安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露天礦山下坡道路的卡車防撞堆
[0001]本技術涉及車輛安全防護
,具體為一種露天礦山下坡道路的卡車防撞堆。
技術介紹
[0002]露天礦山道路指的是露天礦山范圍內行駛礦山(自卸)汽車的道路或通往附屬廠(車間)和各種輔助設施行駛各類汽車的道路,當裝載有重物的車輛,行駛在下坡路段時,需要經常使用剎車,會造成剎車急速磨損,甚至造成剎車失靈,在露天礦山下坡道路中,防撞堆主要位于道路側面,一旦卡車發生剎車故障,卡車可以通過路旁的道路擋坎進行輔助制動。
[0003]現有的露天礦山下坡道路的卡車防撞堆,在使用過程中,其還具有緩沖效果差,不能很好的卸去大部分碰撞的沖擊力,造成人員受傷,當發生重大碰撞時,無法及時報警,會危及到生命安全的缺點。
[0004]因此,提出一種露天礦山下坡道路的卡車防撞堆來解決上述問題很有必要。
技術實現思路
[0005](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6]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露天礦山下坡道路的卡車防撞堆,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現有的露天礦山下坡道路的卡車防撞堆,緩沖效果差,不能很好的卸去大部分碰撞的沖擊力,造成人員受傷,當發生重大碰撞時,無法及時報警,會危及到生命安全的問題。
[0007](二)技術方案
[0008]為實現以上目的,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露天礦山下坡道路的卡車防撞堆,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頂部一側固定安裝有箱體,所述箱體的內部固定安裝有蓄電池,所述蓄電池的頂部一側固定安裝有定位控制器,所述蓄電池的頂部另一側固定安裝有通信機構,所述蓄電池的外部一側固定連接有警報器,所述蓄電池的外部一側固定連接有緩沖墊,所述緩沖墊的一側固定安裝有緩沖座,所述緩沖座的內部開設有活動槽,所述活動槽的內部活動連接有緩沖柱,所述緩沖柱與活動槽之間固定連接有多個液壓柱,所述緩沖柱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移動座,所述移動座的一側固定安裝有多個后緩沖套筒,所述后緩沖套筒的內部固定安裝有后緩沖彈簧,所述后緩沖彈簧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緩沖桿,所述緩沖桿的一端活動連接有前緩沖套筒,所述前緩沖套筒的內部固定安裝有前緩沖彈簧,所述前緩沖套筒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沖擊座。
[0009]優選的,所述固定板的頂部一側開設有多個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內部活動安裝有固定釘。
[0010]優選的,多個所述液壓柱呈矩形陣列分布,所述液壓柱的外部均活動安裝有強力彈簧。
[0011]優選的,所述活動槽的內部兩側開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限位塊,所述限位槽與限位塊相適配,所述限位槽與限位塊均為T型結構。
[0012]優選的,多個所述后緩沖套筒呈矩形陣列分布,所述后緩沖套筒與前緩沖套筒相對應。
[0013]優選的,所述緩沖桿呈工型結構,所述緩沖桿與后緩沖套筒相適配,所述緩沖桿與前緩沖套筒相適配。
[0014]優選的,所述沖擊座的一側固定安裝有多個防滑塊,所述沖擊座呈上窄下寬的梯形結構,所述沖擊座的寬度小于卡車兩個輪胎的間距,所述沖擊座的高度略低于卡車前臉高度,所述沖擊座設置有熒光帶。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露天礦山下坡道路的卡車防撞堆,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該露天礦山下坡道路的卡車防撞堆,通過設置移動座、后緩沖套筒、后緩沖彈簧、緩沖桿、前緩沖套筒、前緩沖彈簧和沖擊座組成雙向緩沖裝置,對沖擊進行初步緩沖,設置緩沖座、活動槽、緩沖柱、液壓柱、強力彈簧組成二次緩沖裝置,對沖擊進行再次緩沖,設置緩沖墊,對沖擊進行三次緩沖,整體設置,可以對沖擊進行多次緩沖,緩沖效果好,有效減少對人員和汽車的傷害,使用更安全。
[0018]2、該露天礦山下坡道路的卡車防撞堆,通過設置感應器,可以對該防撞堆發生的碰撞進行有效感應并檢測,當發生強力碰撞時,可以通過定位控制器控制警報器發出警報,并通過警報器將信息發送給相關人員、報警中心,及時報警,保障人身安全。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技術卡車防撞堆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0020]圖2為本技術卡車防撞堆結構的正剖示意圖;
[0021]圖3為本技術圖2中A區結構的放大示意圖;
[0022]圖4為本技術圖2中B區結構的放大示意圖。
[0023]圖中:1、固定板;2、固定孔;3、固定釘;4、箱體;5、蓄電池;6、定位控制器;7、通信機構;8、警報器;9、感應器;10、緩沖墊;11、緩沖座;12、活動槽;13、緩沖柱;14、限位槽;15、限位塊;16、液壓柱;17、強力彈簧;18、移動座;19、后緩沖套筒;20、后緩沖彈簧;21、緩沖桿;22、前緩沖套筒;23、前緩沖彈簧;24、沖擊座;25、防滑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5]請參閱圖1
?
4所示,一種露天礦山下坡道路的卡車防撞堆,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頂部一側開設有多個固定孔2,固定孔2的內部活動安裝有固定釘3,方便對該防撞堆安裝固定,固定板1的頂部一側固定安裝有箱體4,箱體4的內部固定安裝有蓄電池5,蓄電池5的
頂部一側固定安裝有定位控制器6,蓄電池5的頂部另一側固定安裝有通信機構7,蓄電池5的外部一側固定連接有警報器8,通過設置感應器9,可以對該防撞堆發生的碰撞進行有效感應并檢測,當發生強力碰撞時,可以通過定位控制器6控制警報器8發出警報,并通過警報器8將信息發送給相關人員、報警中心,及時報警,保障人身安全,蓄電池5的外部一側固定連接有緩沖墊10,緩沖墊10的一側固定安裝有緩沖座11,緩沖座11的內部開設有活動槽12,活動槽12的內部活動連接有緩沖柱13,活動槽12的內部兩側開設有限位槽14,限位槽14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限位塊15,限位槽14與限位塊15相適配,限位槽14與限位塊15均為T型結構,為緩沖柱13的移動進行導向,使緩沖效果更好,緩沖柱13與活動槽12之間固定連接有多個液壓柱16,多個液壓柱16呈矩形陣列分布,液壓柱16的外部均活動安裝有強力彈簧17,使緩沖更加均勻,緩沖柱13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移動座18,移動座18的一側固定安裝有多個后緩沖套筒19,后緩沖套筒19的內部固定安裝有后緩沖彈簧20,后緩沖彈簧20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緩沖桿21,緩沖桿21的一端活動連接有前緩沖套筒22,多個后緩沖套筒19呈矩形陣列分布,后緩沖套筒19與前緩沖套筒22相對應,緩沖桿21呈工型結構,緩沖桿21與后緩沖套筒19相適配,緩沖桿21與前緩沖套筒22相適配,提升緩沖效果,前緩沖套筒22的內部固定安裝有前緩沖彈簧23,前緩沖套筒22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沖擊座24,沖擊座24的一側固定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露天礦山下坡道路的卡車防撞堆,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頂部一側固定安裝有箱體(4),所述箱體(4)的內部固定安裝有蓄電池(5),所述蓄電池(5)的頂部一側固定安裝有定位控制器(6),所述蓄電池(5)的頂部另一側固定安裝有通信機構(7),所述蓄電池(5)的外部一側固定連接有警報器(8),所述蓄電池(5)的外部一側固定連接有緩沖墊(10),所述緩沖墊(10)的一側固定安裝有緩沖座(11),所述緩沖座(11)的內部開設有活動槽(12),所述活動槽(12)的內部活動連接有緩沖柱(13),所述緩沖柱(13)與活動槽(12)之間固定連接有多個液壓柱(16),所述緩沖柱(13)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移動座(18),所述移動座(18)的一側固定安裝有多個后緩沖套筒(19),所述后緩沖套筒(19)的內部固定安裝有后緩沖彈簧(20),所述后緩沖彈簧(20)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緩沖桿(21),所述緩沖桿(21)的一端活動連接有前緩沖套筒(22),所述前緩沖套筒(22)的內部固定安裝有前緩沖彈簧(23),所述前緩沖套筒(22)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沖擊座(2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露天礦山下坡道路的卡車防撞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頂部一側開設有多個固定孔(2),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聰,儲彪,夏楊,
申請(專利權)人:劉聰,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