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機轉子槽孔檢測結構,XY方向補償器軸向連接于驅動結構固定板下表面,XY方向補償器底端與上支撐筒頂端相連,漫反射光電傳感器與傳感器感應塊相連,傳感器感應塊底端通過浮動軸與通規相連,浮動軸穿設于直線軸承,浮動軸外部套設有感應塊壓縮彈簧,感應塊壓縮彈簧上端與直線軸承安裝板下表面相接,感應塊壓縮彈簧下端與通規相接,卸料板上表面設置有活塞桿,活塞桿的頂端設置于上支撐筒內,活塞桿外部套設有卸料板壓縮彈簧,該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合理,可使通規自動適配順利插入轉子槽孔內,解決了這一環節對人力的依賴,并且通過設置有卸料板,可實現自動卸料,從而實現無人自動化檢測,效率大大提高,人力成本大大降低。本大大降低。本大大降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電機轉子槽孔檢測結構
[0001]本技術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涉及新能源汽車電機轉子槽孔檢測技術,具體為一種電機轉子槽孔檢測結構。
技術介紹
[0002]現有技術中,新能源汽車電機轉子槽孔由作業員手工將通規插入后檢測幾何尺寸和機械位置。由于電機轉子是通過硅鋼片重疊壓合制成,槽孔之間存在壓合公差,作業員在插入通規時需要將通規左右晃動,使通規順利插入轉子槽孔內,以通規能否插入檢測槽孔來檢驗轉子是否合格。常規的機械手臂或者機械結構難以實現通規運動過程中的公差補償和信息反饋。現如今汽車行業大多已實現精益生產,在制造過程中人員手動檢測影響生產節拍和效率,對工廠無人化發展也存在阻礙,因此,亟待一種改進的技術來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機轉子槽孔檢測結構,克服現有自動化機械手臂精度補償技術的不足的問題,提供一種體積小、精度高、成本低、控制穩定的檢測機械結構,整套機構可搭載與非標自動化設備和工業機器人上,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機轉子槽孔檢測結構,包括通規浮動結構和卸料板浮動結構;
[0005]所述通規浮動結構包括驅動結構固定板、XY方向補償器、漫反射光電傳感器、直線軸承安裝板、感應塊壓縮彈簧及通規,所述XY方向補償器軸向連接于驅動結構固定板下表面,所述XY方向補償器底端與上支撐筒頂端相連,所述上支撐筒底端與直線軸承安裝板相連,所述直線軸承安裝板沿垂直方向設置有直線軸承,所述漫反射光電傳感器與傳感器感應塊相連,所述傳感器感應塊底端通過浮動軸與通規相連,所述浮動軸穿設于直線軸承,所述浮動軸外部套設有感應塊壓縮彈簧,所述感應塊壓縮彈簧上端與直線軸承安裝板下表面相接,所述感應塊壓縮彈簧下端與通規相接,直線軸承安裝板的下表面通過下支撐筒與通規固定板上表面相連,所述通規穿設于通規固定板;
[0006]所述卸料板浮動結構包括卸料板壓縮彈簧、卸料板導向軸及卸料板,所述卸料板上表面設置有若干卸料板導向軸,所述卸料板導向軸穿設于通規固定板并與通規固定板滑動連接,所述卸料板上表面設置有活塞桿,所述活塞桿的頂端設置滑塊,所述滑塊活動設置于上支撐筒內,所述活塞桿外部套設有卸料板壓縮彈簧,所述卸料板壓縮彈簧設置于下支撐筒內,所述卸料板壓縮彈簧頂部與下支撐筒頂部相接,所述卸料板壓縮彈簧底部與卸料板上表面相接。
[0007]優選的,所述上支撐筒靠近漫反射光電傳感器一側設置有U型導向架,所述漫反射光電傳感器滑動設置于U型導向架內,保證漫反射光電傳感器的穩定性。
[0008]優選的,所述上支撐筒的外壁設置有感應凸起,所述感應凸起與漫反射光電傳感器相配合。
[0009]優選的,所述直線軸承的內徑與浮動軸的外徑一致,保證浮動軸的穩定性。
[0010]優選的,所述通規固定板上表面設置有滑套,所述滑套與卸料板導向軸相配合,保證卸料板導向軸滑動的穩定性。
[0011]優選的,所述卸料板開設有若干避讓孔以和通規相配合。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驅動結構固定板下表面設置有XY向補償器,直線軸承與浮動軸連接提供Z方向垂直浮動效果,可使通規自動適配順利插入轉子槽孔內,解決了這一環節對人力的依賴,并且通過設置有卸料板,可實現自動卸料,從而實現無人自動化檢測,效率大大提高,人力成本大大降低;
[0014](2)由于漫反射光電傳感器和傳感器感應塊的合理安裝,可實現數據檢測,同時將檢測數據及時上傳至企業生產制造數據庫,質檢部門能夠快速得到檢測數據,通過分析檢測數據及時對上游生產工藝做出調整,減少產品的批量性不良,從而使生產成本都到壓縮,同時這種數據傳遞能盡快使工業互聯網模式融入企業發展。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驅動結構固定板1、XY方向補償器2、漫反射光電傳感器3、直線軸承安裝板4、感應塊壓縮彈簧5、通規6、上支撐筒7、直線軸承8、傳感器感應塊9、浮動軸10、下支撐筒11、通規固定板12、卸料板壓縮彈簧13、卸料板導向軸14、卸料板15、活塞桿16、滑塊17、U型導向架18、感應凸起19、滑套20。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將結合本技術的實施例和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18]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內”、“外”、“上”、“下”、“兩側”、“一端”、“另一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19]請參閱圖1,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電機轉子槽孔檢測結構,包括通規浮動結構和卸料板浮動結構;通規浮動結構包括驅動結構固定板1、XY方向補償器2、漫反射光電傳感器3、直線軸承安裝板4、感應塊壓縮彈簧5及通規6,XY方向補償器2軸向連接于驅動結構固定板1下表面,XY方向補償器2底端與上支撐筒7頂端相連,上支撐筒7底端與直線軸承安裝板4相連,直線軸承安裝板4沿垂直方向設置有直線軸承8,漫反射光電傳感器3與傳感器感應塊9相連,上支撐筒7靠近漫反射光電傳感器3一側設置有U型導向架18,漫反
射光電傳感器3滑動設置于U型導向架18內,上支撐筒7的外壁設置有感應凸起19,感應凸起19與漫反射光電傳感器3相配合,傳感器感應塊9底端通過浮動軸10與通規6相連,浮動軸10穿設于直線軸承8,直線軸承8的內徑與浮動軸10的外徑一致,浮動軸10外部套設有感應塊壓縮彈簧5,感應塊壓縮彈簧5上端與直線軸承安裝板4下表面相接,感應塊壓縮彈簧5下端與通規6相接,直線軸承安裝板4的下表面通過下支撐筒11與通規固定板12上表面相連,通規6穿設于通規固定板12;卸料板浮動結構包括卸料板壓縮彈簧13、卸料板導向軸14及卸料板15,卸料板15上表面設置有若干卸料板導向軸14,卸料板導向軸14穿設于通規固定板12并與通規固定板12滑動連接,通規固定板12上表面設置有滑套20,滑套20與卸料板導向軸14相配合,卸料板15上表面設置有活塞桿16,活塞桿16的頂端設置滑塊17,滑塊17活動設置于上支撐筒7內,活塞桿16外部套設有卸料板壓縮彈簧13,卸料板壓縮彈簧13設置于下支撐筒11內,卸料板壓縮彈簧13頂部與下支撐筒11頂部相接,卸料板壓縮彈簧13底部與卸料板15上表面相接,卸料板15開設有若干避讓孔以和通規6相配合。
[0020]安裝方法及使用原理:將XY方向補償器2上端與驅動結構固定板1相連,將XY方向補償器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機轉子槽孔檢測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規浮動結構和卸料板浮動結構;所述通規浮動結構包括驅動結構固定板(1)、XY方向補償器(2)、漫反射光電傳感器(3)、直線軸承安裝板(4)、感應塊壓縮彈簧(5)及通規(6),所述XY方向補償器(2)軸向連接于驅動結構固定板(1)下表面,所述XY方向補償器(2)底端與上支撐筒(7)頂端相連,所述上支撐筒(7)底端與直線軸承安裝板(4)相連,所述直線軸承安裝板(4)沿垂直方向設置有直線軸承(8),所述漫反射光電傳感器(3)與傳感器感應塊(9)相連,所述傳感器感應塊(9)底端通過浮動軸(10)與通規(6)相連,所述浮動軸(10)穿設于直線軸承(8),所述浮動軸(10)外部套設有感應塊壓縮彈簧(5),所述感應塊壓縮彈簧(5)上端與直線軸承安裝板(4)下表面相接,所述感應塊壓縮彈簧(5)下端與通規(6)相接,直線軸承安裝板(4)的下表面通過下支撐筒(11)與通規固定板(12)上表面相連,所述通規(6)穿設于通規固定板(12);所述卸料板浮動結構包括卸料板壓縮彈簧(13)、卸料板導向軸(14)及卸料板(15),所述卸料板(15)上表面設置有若干卸料板導向軸(14),所述卸料板導向軸(14)穿設于通規固定板(12)并與通規固定板(12)滑動連接,所述卸料...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董晨輝,唐劍,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曉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