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自動匹配來料狀態的涂膠控制方法及系統,包括:物料來料端對待組裝物料進行編碼并測試相應編碼對應的物料尺寸測試數據,并錄入到組裝端的MES系統;掃碼設備掃描并識別待組裝物料的編碼傳送給第一工控機;第一工控機將待組裝物料的編碼傳遞到組裝端的MES系統,組裝端的MES系統調取所述編碼的待組裝物料的尺寸測試數據回傳給第一工控機;第一工控機根據待組裝物料的尺寸測試數據計算所述待組裝物料的涂膠量;組裝設備依據組裝順序完成對待組裝物料的組裝;第一工控機將組裝順序轉換成涂膠順序,并將涂膠順序及涂膠量反饋給涂膠設備,涂膠設備完成涂膠。本發明專利技術所有工序均由系統或設備自動完成,消除人員的影響,提高了過程控制能力。提高了過程控制能力。提高了過程控制能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自動匹配來料狀態的涂膠控制方法及系統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自動化領域,具體地,涉及自動匹配來料狀態的涂膠控制方法及系統。
技術介紹
[0002]動力電池粘接強度的直接影響到動力電池的導熱性能、耐老化強度、使用壽命、和結構強度,關系到客戶人身安全和使用體驗。電池模組中膠水用途是固定電芯,主要強調膠水的黏接力、抗剪強度、耐老化、壽命等性能指標。而要保證膠水的強度,規定大小的涂膠面積是必不可少的,在裝配時將膠水涂覆到模組側板、電芯大面、端板大面等組件面,并壓到待結合組件。在過程中期望達到膠水面積滿足要求下限的設計要求、不溢膠的過程質量要求,但是由于存在零部件尺寸公差,同一批次來料,甚至同一模組內的來料差異較大,按照理想或均值條件下設定的涂膠軌跡無法同時滿足這兩要求。常規的方案一般有1、根據來料尺寸差別進行分檔,以保證每檔尺寸差異較小,每檔的尺寸進行單獨涂膠量驗證。此方案有操作復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成本進行分選、轉運、管理,批次間尾料無法配對處理等問題。2、加大涂膠量、預留過程安全系數。此方案雖然能滿足膠水面積的設計需求,但是帶來后工序膠水溢膠、結塊、異物殘留等問題,需要生產在后段專門人工清理、檢查,并給產線Partical控制帶來重大挑戰。本方案為解決此問題,通過MES系統、產線自動控制程序、自動涂膠系統、自動掃描設備等結合,通過標準化的工藝方法,根據來料水平適配膠量,以滿足設計指標與過程控制要求,達到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的目標。
[0003]專利文獻CN106391401B(申請號:CN201610785665.7)公開了一種涂膠機控制方法、控制器和涂膠機,涉及自動化領域。其中,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涂膠機控制方法,包括:接收來自探測器的探測信號,其中,探測信號由探測器在探測到傳送機構上有待涂膠物體時向控制器發出;根據探測信號將待涂膠物體固定在預定位置;驅動位于傳送機構一側的伺服滑臺按照預定策略運動,伺服滑臺固定膠槍并帶動膠槍運動。但是該專利技術不能根據不同的細節涂料,不能達到根據來料水平自動適配涂膠量的目的。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匹配來料狀態的涂膠控制方法及系統。
[0005]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自動匹配來料狀態的涂膠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6]步驟S1:物料來料端對待組裝物料進行編碼并測試相應編碼對應的物料尺寸測試數據,并錄入到組裝端的MES系統;
[0007]步驟S2:掃碼設備掃描并識別待組裝物料的編碼,并將待組裝物料的編碼信息傳送給第一工控機;
[0008]步驟S3:第一工控機將獲取到的待組裝物料的編碼傳遞到組裝端的MES系統,并向組裝端的MES系統申請所述編碼的待組裝物料的尺寸測試數據;組裝端的MES系統接收到申
請后,調取所述編碼的待組裝物料的尺寸測試數據,并回傳給第一工控機;第一工控機根據待組裝物料的尺寸測試數據計算所述待組裝物料的涂膠量;
[0009]步驟S4:組裝設備依據組裝順序完成對待組裝物料的組裝;
[0010]步驟S5:第一工控機獲得步驟S4中的組裝順序轉換成涂膠順序,并將涂膠順序及涂膠量反饋給涂膠設備,涂膠設備依據所述涂膠順序和涂膠量完成涂膠。
[0011]優選地,在步驟S4中:
[0012]所述組裝順序包括第一組裝順序或第二組裝順序:
[0013]所述第一組裝順序為:第一工控機在獲取所述待組裝物料對應的編碼時,獲得待組裝物料的組裝順序;
[0014]所述第二組轉順序為:組裝設備直接對待組裝物料進行組裝時的組裝順序;
[0015]所述的組裝的具體過程為:
[0016]當采用第一組裝順序時,第一工控機將所述第一組裝順序傳送到控制組裝設備的第二工控機;所述組裝設備在第二工控機的控制下以第一組裝順序完成組裝;
[0017]優選地,當采用第二組裝順序時,步驟S5中的所述的第一工控機獲得步驟S4中的組裝順序的方法為:所述組裝設備將所述第二組裝順序傳送給第二工控機,第二工控機再將第二組裝順序傳送給第一工控機。
[0018]優選地,在步驟S1中:
[0019]若物料來料端為供應商來料,則所述待組裝物料尺寸測試數據錄入到供應商端的MES系統,再從供應商端的MES系統傳遞到組裝端的MES系統;
[0020]若物料來料端為組裝端,則所述組裝端的來料檢驗或線邊倉庫對待組裝物料尺寸測試數據完成測量,并將所述數據直接錄入到組裝端的MES系統。
[0021]優選地,在步驟S1中:
[0022]所述待組裝物料尺寸測試數據包括測試面、涂膠面與該涂膠面相對面的距離、涂膠面的面積和凹陷深度;
[0023]測試面為待組裝物料的待涂膠面,所述待涂膠面至少為一個。
[0024]優選地,步驟S3中,所述待組裝物料的涂膠量為每個所述待涂膠面的涂膠量;所述待涂膠面的涂膠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0025]V=[W+h/a]S
[0026]其中,V為涂膠量的體積,W為涂膠面與該涂膠面相對面的距離和該距離的理論規格的最大值間的差值,S為規格涂膠面積,h為物料待涂膠面的凹陷深度,a的取值為2至3。
[0027]優選地,a=3。
[0028]優選地,所述規格涂膠面積S為待涂膠面的面積的30%
?
50%。
[0029]優選地,在步驟S4中還包括:在組裝過程中或者組裝完成后,使用所述掃碼設備掃描待組裝物料,核查組裝物料的組裝順序是否準確。
[0030]優選地,在所述步驟S3中:所述出膠量的調整由涂膠設備的三軸速度或出膠流量的調整實現。
[0031]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自動匹配來料狀態的涂膠控制系統,包括:
[0032]模塊M1:物料來料端對待組裝物料進行編碼并測試相應編碼對應的物料尺寸測試數據,并錄入到組裝端的MES系統;
[0033]模塊M2:掃碼設備掃描并識別待組裝物料的編碼,并將待組裝物料的編碼信息傳送給第一工控機;
[0034]模塊M3:第一工控機將獲取到的待組裝物料的編碼傳遞到組裝端的MES系統,并向組裝端的MES系統申請所述編碼的待組裝物料的尺寸測試數據;組裝端的MES系統接收到申請后,調取所述編碼的待組裝物料的尺寸測試數據,并回傳給第一工控機;第一工控機根據待組裝物料的尺寸測試數據計算所述待組裝物料的涂膠量;
[0035]模塊M4:組裝設備依據組裝順序完成對待組裝物料的組裝;
[0036]模塊M5:第一工控機獲得步驟S4中的組裝順序轉換成涂膠順序,并將涂膠順序及涂膠量反饋給涂膠設備,涂膠設備依據所述涂膠順序和涂膠量完成涂膠。
[0037]優選地,在模塊M4中:
[0038]所述組裝順序包括第一組裝順序或第二組裝順序:
[0039]所述第一組裝順序為:第一工控機在獲取所述待組裝物料對應的編碼時,獲得待組裝物料的組裝順序;
[0040]所述第二組轉順序為:組裝設備直接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動匹配來料狀態的涂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S1:物料來料端對待組裝物料進行編碼并測試相應編碼對應的物料尺寸測試數據,并錄入到組裝端的MES系統;步驟S2:掃碼設備掃描并識別待組裝物料的編碼,并將待組裝物料的編碼信息傳送給第一工控機;步驟S3:第一工控機將獲取到的待組裝物料的編碼傳遞到組裝端的MES系統,并向組裝端的MES系統申請所述編碼的待組裝物料的尺寸測試數據;組裝端的MES系統接收到申請后,調取所述編碼的待組裝物料的尺寸測試數據,并回傳給第一工控機;第一工控機根據待組裝物料的尺寸測試數據計算所述待組裝物料的涂膠量;步驟S4:組裝設備依據組裝順序完成對待組裝物料的組裝;步驟S5:第一工控機獲得步驟S4中的組裝順序轉換成涂膠順序,并將涂膠順序及涂膠量反饋給涂膠設備,涂膠設備依據所述涂膠順序和涂膠量完成涂膠。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匹配來料狀態的涂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4中:所述組裝順序包括第一組裝順序或第二組裝順序:所述第一組裝順序為:第一工控機在獲取所述待組裝物料對應的編碼時,獲得待組裝物料的組裝順序;所述第二組轉順序為:組裝設備直接對待組裝物料進行組裝時的組裝順序;所述的組裝的具體過程為:當采用第一組裝順序時,第一工控機將所述第一組裝順序傳送到控制組裝設備的第二工控機;所述組裝設備在第二工控機的控制下以第一組裝順序完成組裝。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匹配來料狀態的涂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當采用第二組裝順序時,步驟S5中的所述的第一工控機獲得步驟S4中的組裝順序的方法為:所述組裝設備將所述第二組裝順序傳送給第二工控機,第二工控機再將第二組裝順序傳送給第一工控機。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匹配來料狀態的涂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1中:若物料來料端為供應商來料,則所述待組裝物料尺寸測試數據錄入到供應商端的MES系統,再從供應商端的MES系統傳遞到組裝端的MES系統;若物料來料端為組裝端,則所述組裝端的來料檢驗或線邊倉庫對待組裝物料尺寸測試數據完成測量,并將所述數據直接錄入到組裝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東營,李松林,張進飛,劉思,曹輝,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瑞浦青創新能源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