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包括反應主體,所述反應主體外表面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連接筋,所述連接筋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外殼,所述外殼一側(cè)的上端固定連接有延長板,所述延長板的上端固定連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下表面設置有旋轉(zhuǎn)桿,所述旋轉(zhuǎn)桿外表面的上端固定連接有冷卻支板,所述冷卻支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冷卻桿。該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通過反應過程中的熱量導入到外殼和反應主體之間的液體,液體對裝置的熱量進行吸收,加速熱量的流失,同時旋轉(zhuǎn)桿帶動冷卻桿對外殼和反應主體之間的液體進行攪拌,使液體的受熱更均勻,使裝置內(nèi)部的熱量加速流失。速流失。速流失。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
[0001]本技術涉及反應釜
,特別涉及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
技術介紹
[0002]水性聚氨酯樹脂是指以水作為分散介質(zhì)的聚氨酯,進入90年代,隨著人們環(huán)保意識以及環(huán)保法規(guī)的加強,環(huán)境友好的水性聚氨酯的研究、開發(fā)日益受到重視,其應用已由皮革涂飾劑不斷擴展到涂料、黏合劑等領域,正在逐步占領溶劑型聚氨酯的市場,代表著涂料、黏合劑的發(fā)展方向。
[0003]現(xiàn)有的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在反應過程中熱量的散失方面相對較差,該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在散熱方面做出了相對應的改進。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0004]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可以有效解決
技術介紹
中的問題。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0006]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包括反應主體,所述反應主體外表面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連接筋,所述連接筋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外殼,所述外殼一側(cè)的上端固定連接有延長板,所述延長板的上端固定連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下表面設置有旋轉(zhuǎn)桿,所述旋轉(zhuǎn)桿外表面的上端固定連接有冷卻支板,所述冷卻支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冷卻桿。
[0007]為了方便裝置的散熱,作為本技術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端穿過放置板連接在旋轉(zhuǎn)桿的上端。
[0008]為了進一步加快熱量的散失,作為本技術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所述外殼外表面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放置副板,所述放置副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自吸泵,所述自吸泵的輸出端通過傳輸管連接至外殼的內(nèi)表面,所述自吸泵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輸水管,所述輸水管連接至外殼內(nèi)表面的上端。
[0009]為了放置外來物污染反應釜內(nèi)部的物品,作為本技術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所述反應主體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防塵蓋,所述防塵蓋的中間開設有孔,所述旋轉(zhuǎn)桿穿過孔延伸至反應主體的內(nèi)部。
[0010]為了方便反應釜進料出料,作為本技術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所述防塵蓋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輸料管,所述反應主體外表面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延伸至外殼外表面的底部。
[0011]為了加快反應釜內(nèi)部物質(zhì)的攪拌,作為本技術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所述旋轉(zhuǎn)桿外表面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攪拌棒,所述攪拌棒的數(shù)量為十二個。
[0012]為了方便裝置的放置,作為本技術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所述外殼外表面的下端固定連接有底架,所述底架的數(shù)量為四個。
[0013]為了方便使用者對裝置進行清潔和修理,作為本技術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樹
脂的反應釜,所述外殼和底架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攀登棍,所述攀登棍縱向分布在外殼和底架的外表面。
[0014]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該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通過反應過程中的熱量導入到外殼和反應主體之間的液體,液體對裝置的熱量進行吸收,加速熱量的流失,同時旋轉(zhuǎn)桿帶動冷卻桿對外殼和反應主體之間的液體進行攪拌,使液體的受熱更均勻,使裝置內(nèi)部的熱量加速流失。
[0016]2、該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通過自吸泵和輸水管相互配合帶動外殼和反應主體之間的液體進行循環(huán)流動,加速了液體自身熱量的散失,使裝置擁有更好的散熱效果。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1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的主視軸側(cè)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1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的仰視軸側(cè)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1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1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1]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2攀登棍結構示意圖。
[0022]圖中:1、反應主體;2、連接筋;3、外殼;4、延長板;5、放置板;6、旋轉(zhuǎn)桿;7、冷卻支板;8、冷卻桿;9、電機;10、放置副板;11、自吸泵;12、輸水管;13、防塵蓋;14、輸料管;15、出料口;16、攪拌棒;17、底架;18、攀登棍。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4]實施例1
[0025]如圖1
?
4所示,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包括反應主體1,反應主體1外表面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連接筋2,連接筋2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外殼3,外殼3一側(cè)的上端固定連接有延長板4,延長板4的上端固定連接有放置板5,放置板5的下表面設置有旋轉(zhuǎn)桿6,旋轉(zhuǎn)桿6外表面的上端固定連接有冷卻支板7,冷卻支板7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冷卻桿8。
[0026]具體使用時,通過反應過程中的熱量導入到外殼3和反應主體1之間的液體,液體對裝置的熱量進行吸收,加速熱量的流失,同時旋轉(zhuǎn)桿6帶動冷卻桿8對外殼3和反應主體1之間的液體進行攪拌,使液體的受熱更均勻,使裝置內(nèi)部的熱量加速流失。
[0027]在本實施例中,放置板5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電機9,電機9的輸出端穿過放置板5連接在旋轉(zhuǎn)桿6的上端。
[0028]具體使用時,電機9帶動旋轉(zhuǎn)桿6進行轉(zhuǎn)動,加速了液體的流動,加快了裝置的散熱。
[0029]在本實施例中,外殼3外表面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放置副板10,放置副板10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自吸泵11,自吸泵11的輸出端通過傳輸管連接至外殼3的內(nèi)表面,自吸泵11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輸水管12,輸水管12連接至外殼3內(nèi)表面的上端。
[0030]具體使用時,自吸泵11和輸水管12相互配合,使外殼3和反應主體1之間液體的熱量加速流失,使裝置更好的散熱。
[0031]在本實施例中,反應主體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防塵蓋13,防塵蓋13的中間開設有孔,旋轉(zhuǎn)桿6穿過孔延伸至反應主體1的內(nèi)部。
[0032]具體使用時,防塵蓋13較少了裝置內(nèi)部的反應物被外來臟物破壞和影響的可能。
[0033]在本實施例中,防塵蓋13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輸料管14,反應主體1外表面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出料口15,出料口15延伸至外殼3外表面的底部。
[0034]具體使用時,輸料管14和出料口15分別方便了裝置進行加料和出料。
[0035]在本實施例中,旋轉(zhuǎn)桿6外表面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攪拌棒16,攪拌棒16的數(shù)量為十二個。
[0036]具體使用時,攪拌棒16使反應主體1內(nèi)部的物品加速攪拌,加快了反應的進行。
[0037]在本實施例中,外殼3外表面的下端固定連接有底架17,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包括反應主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主體(1)外表面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連接筋(2),所述連接筋(2)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外殼(3),所述外殼(3)一側(cè)的上端固定連接有延長板(4),所述延長板(4)的上端固定連接有放置板(5),所述放置板(5)的下表面設置有旋轉(zhuǎn)桿(6),所述旋轉(zhuǎn)桿(6)外表面的上端固定連接有冷卻支板(7),所述冷卻支板(7)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冷卻桿(8)。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5)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電機(9),所述電機(9)的輸出端穿過放置板(5)連接在旋轉(zhuǎn)桿(6)的上端。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3)外表面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放置副板(10),所述放置副板(10)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自吸泵(11),所述自吸泵(11)的輸出端通過傳輸管連接至外殼(3)的內(nèi)表面,所述自吸泵(11)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輸水管(12),所述輸水管(12)連接至外殼(3)內(nèi)表面的上端。4.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郭松華,
申請(專利權)人:佛山市尚峰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