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救生設備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逃生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部設置有氣體容置部,所述氣體容置部通過導氣管道導通連接有氣囊,所述氣囊活動設置在推動部上;所述殼體上設置有控制推動部以及所述氣體容置部啟動的控制開關;所述殼體上設置有供所述氣囊彈出的通孔,所述通孔一側的所述殼體上設置有破窗錘;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對其功能結構進行完善,能夠進一步對受困者的安全提供防護,降低受困者在遭遇特殊情況時存在的潛在威脅,確保受困者的生命安全。保受困者的生命安全。保受困者的生命安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逃生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救生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逃生裝置。
技術介紹
[0002]逃生裝置,是一種能夠幫助受困人員脫離險境或輔助受困人員在特殊情況下保持生命體征,為救援爭取時間的一種設備;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各中針對性的逃生設備分別被配備在不同的交通工具以及公共場所等內部;但現有的交通工具逃生設備雖然在應對特定的突發情況時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但結構及功能上較為單一,在遇到特殊情況時能夠滿足的需求有限,一定程度上受困人員的生命安全依然存在潛在的威脅。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逃生裝置,通過對其功能結構進行完善,能夠進一步對受困者的安全提供防護,降低受困者在遭遇特殊情況時存在的潛在威脅,確保受困者的生命安全。
[0004]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逃生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部設置有氣體容置部,所述氣體容置部通過導氣管道導通連接有氣囊,所述氣囊活動設置在推動部上;所述殼體上設置有控制推動部以及所述氣體容置部開啟的控制開關;所述殼體上設置有供所述氣囊彈出的通孔,所述通孔一側的所述殼體上設置有破窗錘。
[0006]所述的殼體內部的上下兩端均設置有所述氣囊及所述推動部,每個所述氣囊均通過所述導氣管道與所述氣體容置部導通連接。
[0007]所述的殼體內設置有兩個所述氣體容置部,每個所述氣體容置部分別通過所述導氣管道與相對應的所述氣囊導通連接。
[0008]所述的推動部包括設置在所述殼體內的頂板,所述頂板遠離所述氣囊的一端分別設置有彈性調節件,所述彈性調節件與設置在所述氣體容置部上的閥門通過所述控制開關連接,所述彈性調節件與所述閥門連接后所述彈性調節件處于被壓縮狀態。
[0009]所述的彈性調節件包括設置在所述頂板遠離所述氣囊一端的彈簧及拉桿;所述氣體容置部上設置有閥門,靠近所述閥門一端的所述拉桿上設置有對所述閥門進行閉合的壓塊;上下兩個所述拉桿通過所述控制開關連接后,所述彈簧處于被壓縮的狀態。
[0010]所述的彈性調節件包括設置在所述頂板遠離所述氣囊一端的彈簧及拉桿;每個所述拉桿均通過控制開關與所述閥門連接,且所述拉桿與所述閥門連接后,所述彈簧處于被壓縮的狀態。
[0011]所述的導氣管道上靠近所述氣囊的一端設置有單向閥。
[0012]所述的殼體端部一側設置有照明燈,所述殼體上設置有控制照明燈開啟的操作開關。
[0013]所述的殼體兩端的直徑大于殼體中間的直徑。
[0014]所述的破窗錘上設置有柔性的防護套;所述通孔上設置有防護蓋。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通過在殼體內部設置氣囊及在殼體端部設置破窗錘,能夠在乘客乘坐交通工具落水時,手持本裝置通過破窗錘將交通工具的玻璃進行破碎,然后再通過打開控制開關,使氣囊彈出并充氣,以便落水乘客能夠漂浮在水中,為乘客的自救或等待救援提供幫助;極大的增加了落水乘客的安全性。
[0016]進一步地,殼體兩端均設置氣囊,能夠增加對落水人員的救助數量,同時也避免其中一個氣囊出現故障無法使用的情況,提升本裝置的實用性。推動部的優化設置,能夠確保氣囊在控制開關開啟后氣囊能夠從殼體內部彈出,為落水乘客的使用提供便利;照明燈的設置,能夠為落水乘客在光線陰暗的地方提供觀察輔助,進一步提升本技術的實用性。殼體外部結構的優化設置,能夠為操作者的握持使用提供便利;破窗錘上防護套的設置,能夠在不使用時對破窗錘進行遮蓋,以免乘客誤碰導致劃傷的情況;防護蓋的設置,能夠對氣囊提供防護,避免破窗時玻璃水平落在氣囊上,導致氣囊劃傷的情況。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圖1中A的放大圖;
[0019]圖3為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以清楚和完整的說明:
[0021]實施例一
[0022]如圖1至圖2所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逃生裝置,包括殼體1,殼體1內部設置有氣體容置部2,氣體容置內部可沖入壓縮氣體,在使用時利用壓強差將其內部氣體導入氣囊4內,也可以直接設置空氣壓縮瓶,通過空氣壓縮瓶為氣囊4輸氣,具體可根據實際情況相機設置;氣體容置部2通過導氣管道3導通連接有氣囊4,導氣管道3用于將氣體容置部2內的氣體輸送到氣囊4內部,導氣管道3采用具有一定彈性且能夠伸縮的輸送管,以便為使用提供便利;其中,導氣管道3的長度優選大于從氣體容置部2到殼體1端部之間的長度,以便于氣囊4能夠從殼體1內順利彈出,導氣管道3的具體長度可根據實際情況及殼體1長度而定。
[0023]氣囊4活動設置在推動部上,推動部用于將氣囊4從殼體1內順利推出,以便為落水乘客的使用提供輔助支撐;殼體1上設置有控制推動部以及氣體容置部2啟動的控制開關5,控制開關5可以設置兩個,即分別對推動部及氣體容置部2進行控制;優選設置一個,即通過一個控制開關5同時開啟推動部及氣體容置部2,以免遇到緊急情況時,乘客因慌亂而出現操作不當的情況;殼體1上設置有供氣囊4彈出的通孔6,通孔6上優選設置防護蓋7,防護蓋7的設置,能夠對氣囊4提供防護,避免破窗時玻璃碎屑落在氣囊4上,導致氣囊4劃傷的情況。本裝置中,通孔6一側的殼體1上還設置有破窗錘8,以便于在需要時將交通工具的窗戶進行破碎處理,為乘客的逃生提供輔助;破窗錘8上優選設置有柔性的防護套9,以便在不使用時對破窗錘8進行遮蓋,以免乘客誤碰導致劃傷的情況;防護套9可以設計成輕薄有彈性的防護結構,以便于在緊急狀態下無需將防護套9取下,可直接拿起本裝置直接進行破窗操作,同時還能避免因防護套9取掉后,落水乘客在慌亂中不慎先將控制開關5打開,致使氣囊4在
破窗過程中與破窗錘8摩擦接觸,而導致氣囊4破損的情況。
[0024]進一步地,殼體1內部的上下兩端均設置有氣囊4及推動部,每個氣囊4均通過導氣管道3與氣體容置部2導通連接;在殼體1的上下兩端均設置氣囊4,能夠增加對落水人員的救助數量,同時也避免其中一個氣囊4出現故障無法使用的情況,提升本裝置的實用性。其中,本實施例中的推動部包括設置在殼體1內的頂板10,氣囊4活動設置在頂板10上,頂板10遠離氣囊4的一端分別設置有彈性調節件,彈性調節件與設置在氣體容置部2上的閥門11通過控制開關5連接,其中彈性調節件與閥門11連接后彈性調節件處于被壓縮狀態;彈性調節件能夠對氣囊4從殼體1內的彈出提供動力,優選地,彈性調節件包括設置在頂板10遠離氣囊4一端的彈簧12及拉桿13,氣體容置部2上設置有閥門11,靠近閥門11一端的拉桿13上設置有對閥門11進行閉合的壓塊14;上下兩個拉桿13通過控制開關5連接后,彈簧12處于被壓縮的狀態;其中一個彈簧12一端與頂板10固定連接,另一端可與氣體容置部2頂端固定或活動連接,另一個彈簧12一端與頂板10固定連接,另一端可與氣體容置部2底端固定或活動連接;使用時通過打開控制開關5,兩個拉桿13在彈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部設置有氣體容置部,所述氣體容置部通過導氣管道導通連接有氣囊,所述氣囊活動設置在推動部上;所述殼體上設置有控制推動部以及所述氣體容置部開啟的控制開關;所述殼體上設置有供所述氣囊彈出的通孔,所述通孔一側的所述殼體上設置有破窗錘。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殼體內部的上下兩端均設置有所述氣囊及所述推動部,每個所述氣囊均通過所述導氣管道與所述氣體容置部導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殼體內設置有兩個所述氣體容置部,每個所述氣體容置部分別通過所述導氣管道與相對應的所述氣囊導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動部包括設置在所述殼體內的頂板,所述頂板遠離所述氣囊的一端分別設置有彈性調節件,所述彈性調節件與設置在所述氣體容置部上的閥門通過所述控制開關連接,所述彈性調節件與所述閥門連接后所述彈性調節件處于被壓縮狀態。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孔梓琪,彭娟,
申請(專利權)人:彭娟,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