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健身器材領域,公開了一種可調節穿戴式腰背肌鍛煉輔助器具,該器具包括:三部分固定帶和兩部分連接帶,三部分固定帶分別固定在頭部、雙肩和雙腿,第一連接帶依次連接三部分固定帶,兩個第二連接帶的一端分別連接于雙腿固定帶上,第一連接帶和第二連接帶均為彈力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通過第一連接帶向后拉伸,輔助頭頸部和胸背部后仰,達到同時鍛煉頸胸腰臀部肌肉的目的,并且通過第二連接帶將第三固定帶與上肢連接,輔助使用者的腰背肌發力,使得腰背肌力較弱的使用者也能完成標準的“燕飛”動作。動作。動作。
An adjustable wearable auxiliary apparatus for lumbar and dorsal muscle exercis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可調節穿戴式腰背肌鍛煉輔助器具
[0001]本技術涉及健身器材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可調節穿戴式腰背肌鍛煉輔助器具。
技術介紹
[0002]目前,由于缺乏鍛煉、長期久坐、坐姿不良等因素,慢性腰背疼痛的患者越來越多,其中女性患者占了很大比例,她們因為缺乏腰部鍛煉,導致下腰部肌肉力量薄弱,久而久之會形成慢性腰痛。在腰背肌的功能康復鍛煉中,“燕飛”動作是一個被廣泛認可,應用于增強腰背肌肌力的鍛煉方法,其動作要點是通過腰背部肌肉的收縮,維持全身處于一個極度后伸的狀態,以達到腰背部、臀部、雙下肢肌肉收縮鍛煉的效果。然而,由于一部分患者的腰背肌比較薄弱,力量較差,導致難以完成“燕飛”動作,并且“燕飛”動作需要患者動作到位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但由于患者力量不夠或者疲勞會使得患者動作不標準,無法達到鍛煉的目的。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申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調節穿戴式腰背肌鍛煉輔助器具,其能夠輔助使用者完成標準的“燕飛”動作,解決腰背肌力量薄弱的使用者鍛煉效果不理想的問題。
[0004]本申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一種可調節穿戴式腰背肌鍛煉輔助器具,其包括:第一固定帶、第二固定帶、第三固定帶、第一連接帶和第二連接帶,所述第一固定帶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帶的一端,所述第三固定帶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帶的另一端,兩個所述第二固定帶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帶的兩側,所述第三固定帶包括兩個固定環,兩個所述第二連接帶的一端分別連接于所述兩個固定環上,且兩個所述第二連接帶的另一端分別用于雙手持握,所述第一連接帶和所述第二連接帶均為彈力帶。
[0006]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帶包括第一環帶和第二環帶,所述第一環帶與所述第二環帶均為圓環形,所述第一環帶位于所述第二環帶的上方。
[0007]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環帶包括環繞部和承托部,所述環繞部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帶的一端,所述承托部位于所述環繞部與所述第一連接帶的交點的相對側,所述承托部的寬度大于所述環繞部的寬度。
[0008]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三固定帶還包括連接部,所述連接部設于兩個所述固定環之間并分別與兩個所述固定環相連。
[0009]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連接部上設有長度調節器,所述第一連接帶的一端連接在所述長度調節器上。
[0010]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帶包括第一拉伸帶和第二拉伸帶,所述第一拉伸帶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帶上,所述第一拉伸帶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三固定帶上,所述第二拉伸帶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兩個所述第二固定帶上,且所述第二拉伸帶的中
間位置與所述第一拉伸帶固定連接形成交叉點,所述交叉點能夠在所述第一拉伸帶上上下移動。
[0011]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交叉點到所述第一固定帶的距離與所述交叉點到所述第三固定帶的距離的比值范圍為1/4~2/3。
[0012]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交叉點到所述第一固定帶的距離與所述交叉點到所述第三固定帶的距離的比值范圍為3/8~1/2。
[0013]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連接帶包括帶本體和握持環,所述帶本體的一端連接在所述固定環上,所述帶本體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握持環上,所述握持環用于雙手持握。
[0014]本申請的可調節穿戴式腰背肌鍛煉輔助器具,包括環繞頭部設置的第一固定帶,環繞雙肩設置的第二固定帶以及環繞腿部設置的第三固定帶,通過具有彈性的第一連接帶將第一固定帶、第二固定帶以及第三固定帶連接在一起,輔助頭頸部和胸背部后仰,達到同時鍛煉頸胸腰臀部肌肉的目的,并且通過具有彈力的第二連接帶將第三固定帶與上肢連接,輔助使用者的腰背肌發力,使得腰背肌力較弱的使用者也能完成標準的“燕飛”動作。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方案實施例的站立狀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方案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0017]圖中,1、第一固定帶;11、第一環帶;12、第二環帶;121、環繞部;122、承托部;2、第二固定帶;3、第三固定帶;31、固定環;32、連接部;4、第一連接帶;41、第一拉伸帶;42、第二拉伸帶;43、交叉點;5、第二連接帶;51、帶本體;52、握持環。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技術,但不用來限制本技術的范圍。
[0019]在本申請的描述中,應當理解的是,本申請中采用術語“上”、“下”等指示方位或位置關系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20]如圖1、2所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一種可調節穿戴式腰背肌鍛煉輔助器具,包括:第一固定帶1、第二固定帶2、第三固定帶3、第一連接帶4和第二連接帶5,所述第一固定帶1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帶4的一端,所述第三固定帶3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帶4的另一端,兩個所述第二固定帶2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帶4的兩側,所述第三固定帶3包括兩個固定環31,兩個所述第二連接帶5的一端分別連接于所述兩個固定環31上,且兩個所述第二連接帶5的另一端分別用于雙手持握,所述第一連接帶4和所述第二連接帶5均為彈力帶。
[0021]基于上述技術方案,第一固定帶1、第二固定帶2以及第三固定帶3優選無彈性帶,配合彈性的第一連接帶4,拉伸效果更加顯著,避免彈性削減后拉的力。第三固定帶3在使用時優選地固定在膝蓋上方距離膝蓋較近的位置,若向下固定在小腿位置,則在腰椎后伸時,
膝關節會自然屈曲,減弱了頸胸腰后伸的拉力,不利于達到腰椎后伸的目的;若向上固定在大腿上側,則下肢能夠提供的力就會減弱,導致拉力削弱很多,同樣不利于帶動頭頸胸的后伸。優選地,第一連接帶4與兩個第二固定帶2的交點均位于兩個第二固定帶2的背部中點位置,更利于第一連接帶4向后帶動肩部,使胸部充分擴張,打開肩部,解決含胸圓肩的問題。
[0022]上述的可調節穿戴式腰背肌鍛煉輔助器具,包括環繞頭部設置的第一固定帶1,環繞雙肩設置的第二固定帶2以及環繞腿部設置的第三固定帶3,通過具有彈性的第一連接帶4將第一固定帶1、第二固定帶2以及第三固定帶3連接在一起,輔助頭頸部和胸背部后仰,達到同時鍛煉頸胸腰臀部肌肉的目的,并且通過具有彈力的第二連接帶5將第三固定帶3與上肢連接,輔助使用者的腰背肌發力,使得腰背肌力較弱的使用者也能完成標準的“燕飛”動作。
[0023]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2所示,所述第一固定帶1包括第一環帶11和第二環帶12,所述第一環帶11與所述第二環帶12均為圓環形,所述第一環帶11位于所述第二環帶12的上方,通過環繞額頭設置的第一環帶11和環繞下頜設置的第二環帶12,幫助頭頸部充分后伸,相比單獨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調節穿戴式腰背肌鍛煉輔助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帶、第二固定帶、第三固定帶、第一連接帶和第二連接帶,所述第一固定帶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帶的一端,所述第三固定帶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帶的另一端,兩個所述第二固定帶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帶的兩側,所述第三固定帶包括兩個固定環,兩個所述第二連接帶的一端分別連接于所述兩個固定環上,且兩個所述第二連接帶的另一端分別用于雙手持握,所述第一連接帶和所述第二連接帶均為彈力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節穿戴式腰背肌鍛煉輔助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帶包括第一環帶和第二環帶,所述第一環帶與所述第二環帶均為圓環形,所述第一環帶位于所述第二環帶的上方。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調節穿戴式腰背肌鍛煉輔助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環帶包括環繞部和承托部,所述環繞部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帶的一端,所述承托部位于所述環繞部與所述第一連接帶的交點的相對側,所述承托部的寬度大于所述環繞部的寬度。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節穿戴式腰背肌鍛煉輔助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帶還包括連接部,所述連接部設于兩個所述固定環之間并分別與兩個所述固定環相連。5.根據權利要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明波,丁金勇,黃燕波,
申請(專利權)人:李明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