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鍛造后從板座切邊、沖孔、整形復合模
[0001]本技術涉及鐵路配件
,特別涉及一種鍛造后從板座切邊、沖孔、整形復合模。
技術介紹
[0002]后從板座生產過程中需要經過切邊、沖孔、整形等工序,以往后從板座的生產切邊、沖孔、整形工序是分別進行的,影響了效率,并且其加工精度也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鍛造后從板座切邊、沖孔、整形復合模,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鍛造后從板座切邊、沖孔、整形復合模,包括下撐,下模,下托料板,上模,上卸料板,上下固定板,上撐板,上下底板,上打板;其中上模與下模間連接有導柱,下撐一側設置有第一彈簧,上打板與上卸料板間設置有螺桿,且螺桿處設置有第二彈簧。
[0005]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下托料板設置在下模上。
[0006]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上卸料板設置在上模處。
[0007]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上打板設置在上下底板的下方。
[0008]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上下固定板設置在上模上。
[0009]本技術的技術效果和優點:本技術提供的復合膜使工件同軸度較好,表面平直,尺寸精度較高;生產效率高,且不受條料外形尺寸的精度限制,有時廢角料也可用以再生產;此外,切邊沖孔整形在一個模具中完成,節省兩道工序,節省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r/>[0011]圖2為下托料板示意圖。
[0012]圖3為下固定板示意圖。
[0013]圖4為下模示意圖。
[0014]圖5為上卸料板示意圖。
[0015]圖6為上模示意圖。
[0016]圖7為上固定板示意圖。
[0017]圖8為上打板示意圖。
[0018]圖9為上底板示意圖。
[0019]圖中:1
?
下撐;2
?
下模;3
?
下托料板;4
?
上模;5
?
上卸料板;6
?
上下固定板;7
?
上撐板;8
?
上下底板;9
?
上打板;10
?
螺桿;11
?
導柱;12
?
第一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1]本技術提供了如圖1
?
9所示的一種鍛造后從板座切邊、沖孔、整形復合模,包括下撐1,下模2,下托料板3,上模4,上卸料板5,上下固定板6,上撐板7,上下底板8,上打板9;其中上模4與下模2間連接有導柱11,下撐1一側設置有第一彈簧12,上打板9與上卸料板5間設置有螺桿10,且螺桿10處設置有第二彈簧。
[0022]具體地,下托料板3設置在下模2上,上卸料板5設置在上模4處,上打板9設置在上下底板8的下方,上下固定板6設置在上模4上。
[0023]該復合膜使工件同軸度較好,表面平直,尺寸精度較高;生產效率高,且不受條料外形尺寸的精度限制,有時廢角料也可用以再生產;此外,切邊沖孔整形在一個模具中完成,節省兩道工序,節省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0024]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鍛造后從板座切邊、沖孔、整形復合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撐(1),下模(2),下托料板(3),上模(4),上卸料板(5),上下固定板(6),上撐板(7),上下底板(8),上打板(9);其中上模(4)與下模(2)間連接有導柱(11),下撐(1)一側設置有第一彈簧(12),上打板(9)與上卸料板(5)間設置有螺桿(10),且螺桿(10)處設置有第二彈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鍛造后從板座切邊、沖孔、整形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孔瑞龍,賀銀,陳魏,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中盛鐵路車輛配件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