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電纜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隨機電纜自動前移裝置,包括多個固定板,其中兩個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均設置有助推組件;所述助推組件包括有與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設置的定位塊,所述定位塊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盛放塊,所述盛放塊呈弧形設置,所述盛放塊的內側開設有空槽,所述空槽的內側設置有多個轉動球,多個所述轉動球呈均勻分布。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合理,通過將電纜從放置架內的卷筒中扯出,將其穿至盛放塊內,與多個轉動球相貼合,在拉扯電纜的過程中,電纜帶動多個轉動球轉動,減少電纜受到的摩擦力,便于電纜的運動,盛放塊通過固定塊帶動定位塊擠壓多個彈簧,將受到的拉扯力進行緩沖,避免將電纜拉扯斷。避免將電纜拉扯斷。避免將電纜拉扯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隨機電纜自動前移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電纜
,具體為一種隨機電纜自動前移裝置。
技術介紹
[0002]電纜是一種電能或信號傳輸裝置,通常是由幾根或幾組導線組成。純的導體金屬,無絕緣及護套層,如鋼芯鋁絞線、銅鋁匯流排、電力機車線等;加工工藝主要是壓力加工,如熔煉、壓延、拉制、絞合/緊壓絞合等;產品主要用在城郊、農村、用戶主線、開關柜等隨機電纜、隨機監控線等需處于與機組同步移動狀態,傳統的隨機電纜方式為自頂板上拉設鋼絞線、采用動滑輪的方式實現電纜的吊掛移動。
[0003]針對上述中的相關技術,專利技術人認為現在市面上電纜在前移的過程中,與前移裝置之間的摩擦力較大,力度過大或者拖至電纜長度極限時,容易出現將電纜扯斷的情況,因此,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隨機電纜自動前移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隨機電纜自動前移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現在市面上電纜在前移的過程中,與前移裝置之間的摩擦力較大,力度過大或者拖至電纜長度極限時,容易出現將電纜扯斷的情況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隨機電纜自動前移裝置,包括多個固定板,其中兩個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均設置有助推組件;所述助推組件包括有與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設置的定位塊,所述定位塊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盛放塊,所述盛放塊呈弧形設置,所述盛放塊的內側開設有空槽,所述空槽的內側設置有多個轉動球,多個所述轉動球呈均勻分布。
[0006]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將所需牽扯的電纜從放置架內的卷筒中扯出,將其穿至盛放塊內,與多個轉動球相貼合,在拉扯電纜的過程中,電纜帶動多個轉動球轉動,減少電纜受到的摩擦力。
[0007]優選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開設有一對與所述定位塊相適配的凹槽,一對所述凹槽呈對稱設置,所述凹槽的內側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固定板、定位塊固定連接。
[0008]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電纜拉至極限長度時,電纜帶動盛放塊運動,盛放塊通過固定塊帶動定位塊擠壓多個彈簧,多個彈簧發生形變,將受到的拉扯力進行緩沖,避免將電纜拉扯斷。
[0009]優選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二支撐桿,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內側呈中空設置,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內側滑動連接有第一支撐桿。
[0010]通過上述技術方案,便于第二支撐桿的滑動,便于調整高度。
[0011]優選的,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外側設置有限位螺栓,所述第二支撐桿與所述第一支撐桿的內側均開設有與所述限位螺栓相適配的螺紋孔。
[0012]通過上述技術方案,人工扭動限位螺栓,解除對第二支撐桿的限位,人工將第二支撐桿沿著第一支撐桿向上拖動,調整至合適位置,人工使用限位螺栓與相對應的螺紋孔相卡合,對第二支撐桿進行限位,完成高度的調整。
[0013]優選的,所述第一支撐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底板,所述第一支撐桿的外側固定連接有連接板。
[0014]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連接板對第一支撐桿進行限位。
[0015]優選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內側轉動連接有卷筒。
[0016]通過上述技術方案,人工將所需牽扯的電纜從放置架內的卷筒中扯出,將其穿至盛放塊內。
[0017]綜上所述,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術結構合理,通過將電纜從放置架內的卷筒中扯出,將其穿至盛放塊內,與多個轉動球相貼合,在拉扯電纜的過程中,電纜帶動多個轉動球轉動,減少電纜受到的摩擦力,便于電纜的運動。
[0019]2、本裝置中,電纜拉至極限長度時,電纜帶動盛放塊運動,盛放塊通過固定塊帶動定位塊擠壓多個彈簧,多個彈簧發生形變,將受到的拉扯力進行緩沖,避免將電纜拉扯斷。
附圖說明
[0020]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是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1]圖1為本技術的第一視角軸測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技術的第二視角軸測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本技術的第三視角軸測結構示意圖;
[0024]圖4為本技術圖1的A處結構示意圖;
[0025]圖5為本技術圖2的B處結構示意圖;
[0026]圖6為本技術圖3的C處結構示意圖。
[0027]圖中:1、底板;2、第一支撐桿;3、連接板;4、第二支撐桿;5、盛放塊;6、固定板;7、固定塊;8、卷筒;9、放置架;10、定位塊;11、限位螺栓;12、螺紋孔;13、彈簧;14、凹槽;15、轉動球;16、空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9]參考圖1
?
6所示的一種隨機電纜自動前移裝置,包括多個固定板6,其中兩個固定板6的底部均設置有助推組件;助推組件包括有與固定板6的底部設置的定位塊10,定位塊
10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固定塊7,固定塊7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盛放塊5,盛放塊5呈弧形設置,盛放塊5的內側開設有空槽16,空槽16的內側設置有多個轉動球15,多個轉動球15呈均勻分布,電纜從放置架9內的卷筒8中扯出,將其穿至盛放塊5內,與多個轉動球15相貼合,在拉扯電纜的過程中,電纜帶動多個轉動球15轉動,減少電纜受到的摩擦力。
[0030]參考圖1
?
6,固定板6的底部開設有一對與定位塊10相適配的凹槽14,一對凹槽14呈對稱設置,凹槽14的內側設置有彈簧13,彈簧13的兩端分別與固定板6、定位塊10固定連接,電纜拉至極限長度時,電纜帶動盛放塊5運動,盛放塊5通過固定塊7帶動定位塊10擠壓多個彈簧13,多個彈簧13發生形變,將受到的拉扯力進行緩沖,避免將電纜拉扯斷,固定板6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二支撐桿4,第二支撐桿4的內側呈中空設置,第二支撐桿4的內側滑動連接有第一支撐桿2,第二支撐桿4的外側設置有限位螺栓11,第二支撐桿4與第一支撐桿2的內側均開設有與限位螺栓11相適配的螺紋孔12,人工將第二支撐桿4沿著第一支撐桿2向上拖動,調整至合適位置,人工使用限位螺栓11與相對應的螺紋孔12相卡合,對第二支撐桿4進行限位,完成高度的調整。
[0031]參考圖1
?
6,第一支撐桿2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底板1,第一支撐桿2的外側固定連接有連接板3,連接板3對第一支撐桿2起固定限位作用,固定板6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放置架9,放置架9的內側轉動連接有卷筒8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隨機電纜自動前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固定板(6),其中兩個所述固定板(6)的底部均設置有助推組件;所述助推組件包括有與所述固定板(6)的底部設置的定位塊(10),所述定位塊(10)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固定塊(7),所述固定塊(7)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盛放塊(5),所述盛放塊(5)呈弧形設置,所述盛放塊(5)的內側開設有空槽(16),所述空槽(16)的內側設置有多個轉動球(15),多個所述轉動球(15)呈均勻分布。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隨機電纜自動前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6)的底部開設有一對與所述定位塊(10)相適配的凹槽(14),一對所述凹槽(14)呈對稱設置,所述凹槽(14)的內側設置有彈簧(13),所述彈簧(13)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固定板(6)、定位塊(10)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永剛,
申請(專利權)人:王永剛,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