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燒結制程治具,包括工作臺和陶瓷片,所述工作臺的頂部滑動連接有箱體,所述工作臺頂部的右側栓接有放置臺,且放置臺的頂部活動連接有產品,所述箱體的內腔設置有夾持機構,所述工作臺的左側栓接有固定臺,且固定臺的頂部栓接有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與箱體的左側栓接,所述工作臺的底部栓接有底箱,所述陶瓷片正面和背面的左側均栓接有固定塊,通過電機、第一絲桿、第一移動塊、主動輪、從動輪、第二絲桿、第二移動塊和夾板的配合,將陶瓷片夾持,提高了陶瓷片的穩定性,通過第一氣缸將陶瓷片插入產品槽口,陶瓷片房子產品槽口在燒結時過度收縮,防止產品槽口處尺寸不良,提升了產品合格率。提升了產品合格率。提升了產品合格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燒結制程治具
[0001]本技術涉及燒結
,具體為燒結制程治具。
技術介紹
[0002]燒結是指把粉狀物料轉變為致密體,是一個傳統的工藝過程。人們很早就利用這個工藝來生產陶瓷、粉末冶金、耐火材料、超高溫材料等,一般來說,粉體經過成型后,通過燒結得到的致密體是一種多晶材料,其顯微結構由晶體、玻璃體和氣孔組成,燒結過程直接影響顯微結構中的晶粒尺寸、氣孔尺寸及晶界形狀和分布,進而影響材料的性能。
[0003]產品燒結時,會因為產品過度收縮導致槽口尺寸不良,導致產品燒結時的合格率降低,造成使用者的損失。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燒結制程治具,將陶瓷片夾持,提高了陶瓷片的穩定性,通過第一氣缸將陶瓷片插入產品槽口,陶瓷片房子產品槽口在燒結時過度收縮,防止產品槽口處尺寸不良,提升了產品合格率,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燒結制程治具,包括工作臺和陶瓷片,所述工作臺的頂部滑動連接有箱體,所述工作臺頂部的右側栓接有放置臺,且放置臺的頂部活動連接有產品,所述箱體的內腔設置有夾持機構,所述工作臺的左側栓接有固定臺,且固定臺的頂部栓接有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與箱體的左側栓接,所述工作臺的底部栓接有底箱,所述陶瓷片正面和背面的左側均栓接有固定塊,所述箱體的右側開設有第一通槽。
[0006]優選的,所述夾持機構包括電機、第一絲桿、第一移動塊、主動輪、從動輪、第二絲桿、第二移動塊和夾板,所述箱體內腔背面的右側栓接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栓接有第一絲桿,所述第一絲桿的表面從前至后均依次螺紋連接有第一移動塊,所述第一絲桿的表面栓接有主動輪,所述主動輪的表面通過皮帶傳動連接有從動輪,所述從動輪的內腔栓接有第二絲桿,所述第二絲桿的表面從前至后均依次螺紋連接有第二移動塊,所述第一移動塊和第二移動塊的右側均通過支架貫穿第一通槽并栓接有夾板,所述夾板靠近陶瓷片的一側開設有配合固定塊使用的卡槽,所述第二絲桿的正面和背面均通過軸承與箱體內腔正面和背面的左側轉動連接。
[0007]優選的,所述箱體內腔的背面從左至右均依次栓接有第一滑柱,所述第一滑柱的表面從前至后均依次滑動連接有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的左側分別與第一移動塊和第二移動塊的左側栓接。
[0008]優選的,所述工作臺頂部的正面和背面均開設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內腔從左至右均依次滑動連接有滑塊,所述滑塊的頂部與箱體的底部栓接。
[0009]優選的,所述底箱內腔頂部的中心處栓接有第二氣缸,所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栓接有移動板,所述移動板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萬向輪,所述底箱底部的四周均開設有配合
萬向輪使用的第二通槽,所述底箱內腔頂部和底部的兩側均栓接有第二滑柱,所述第二滑柱的表面滑動連接有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套相向的一側與移動板的兩側栓接。
[0010]優選的,所述底箱的底部從左至右均依次粘接有防滑墊,所述第一滑柱的底部栓接有擋塊。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術提供燒結制程治具,通過電機、第一絲桿、第一移動塊、主動輪、從動輪、第二絲桿、第二移動塊和夾板的配合,將陶瓷片夾持,提高了陶瓷片的穩定性,通過第一氣缸將陶瓷片插入產品槽口,陶瓷片房子產品槽口在燒結時過度收縮,防止產品槽口處尺寸不良,提升了產品合格率。
[0013]2、本技術提供燒結制程治具,通過第一滑柱和第一滑套的配合,對第一移動塊和第二移動塊限位,通過滑槽和滑塊的配合,對箱體限位,輔助箱體進行移動,通過第二氣缸、移動板和萬向輪的配合,將底箱撐起,便于進行移動,通過防滑墊的配合,提高了底箱的防滑效果,通過擋塊的配合,防止第一滑套從第一滑柱的表面脫落。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俯視剖面圖;
[0016]圖3為本技術的產品結構立體圖。
[0017]圖中標號:1、工作臺;2、陶瓷片;3、箱體;4、產品;5、夾持機構;51、電機;52、第一絲桿;53、第一移動塊;54、主動輪;55、從動輪;56、第二絲桿;57、第二移動塊;58、夾板;6、第一氣缸;7、底箱;8、固定塊;9、第一滑柱;10、第一滑套;11、滑槽;12、滑塊;13、第二氣缸;14、移動板;15、第二滑柱;16、第二滑套。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19]本技術提供了如圖1~3所示的燒結制程治具,包括工作臺1和陶瓷片2,工作臺1的頂部滑動連接有箱體3,工作臺1頂部的右側栓接有放置臺,且放置臺的頂部活動連接有產品4,箱體3的內腔設置有夾持機構5,工作臺1的左側栓接有固定臺,且固定臺的頂部栓接有第一氣缸6,第一氣缸6的活塞桿與箱體3的左側栓接,工作臺1的底部栓接有底箱7,陶瓷片2正面和背面的左側均栓接有固定塊8,箱體3的右側開設有第一通槽,將陶瓷片2插入產品4的槽口,保證產品4槽口處在燒結時穩定支撐。
[0020]夾持機構5包括電機51、第一絲桿52、第一移動塊53、主動輪54、從動輪55、第二絲桿56、第二移動塊57和夾板58,箱體3內腔背面的右側栓接有電機51,電機51的輸出軸栓接有第一絲桿52,第一絲桿52的表面從前至后均依次螺紋連接有第一移動塊53,第一絲桿52的表面栓接有主動輪54,主動輪54的表面通過皮帶傳動連接有從動輪55,從動輪55的內腔栓接有第二絲桿56,第二絲桿56的表面從前至后均依次螺紋連接有第二移動塊57,第一移
動塊53和第二移動塊57的右側均通過支架貫穿第一通槽并栓接有夾板58,夾板58靠近陶瓷片2的一側開設有配合固定塊8使用的卡槽,第二絲桿56的正面和背面均通過軸承與箱體3內腔正面和背面的左側轉動連接,便于將陶瓷片2進行夾持,避免了人工將陶瓷片2插入產品4槽口,降低了使用者的疲勞。
[0021]箱體3內腔的背面從左至右均依次栓接有第一滑柱9,第一滑柱9的表面從前至后均依次滑動連接有第一滑套10,第一滑套10的左側分別與第一移動塊53和第二移動塊57的左側栓接,輔助第一移動塊53和第二移動塊57進行移動,提高了第一移動塊53和第二移動塊57的穩定性。
[0022]工作臺1頂部的正面和背面均開設有滑槽11,滑槽11的內腔從左至右均依次滑動連接有滑塊12,滑塊12的頂部與箱體3的底部栓接,提高了箱體3的穩定性。
[0023]底箱7內腔頂部的中心處栓接有第二氣缸13,第二氣缸13的活塞桿栓接有移動板14,移動板14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萬向輪,底箱7底部的四周均開設有配合萬向輪使用的第二通槽,底箱7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燒結制程治具,包括工作臺(1)和陶瓷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1)的頂部滑動連接有箱體(3),所述工作臺(1)頂部的右側栓接有放置臺,且放置臺的頂部活動連接有產品(4),所述箱體(3)的內腔設置有夾持機構(5),所述工作臺(1)的左側栓接有固定臺,且固定臺的頂部栓接有第一氣缸(6),所述第一氣缸(6)的活塞桿與箱體(3)的左側栓接,所述工作臺(1)的底部栓接有底箱(7),所述陶瓷片(2)正面和背面的左側均栓接有固定塊(8),所述箱體(3)的右側開設有第一通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燒結制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機構(5)包括電機(51)、第一絲桿(52)、第一移動塊(53)、主動輪(54)、從動輪(55)、第二絲桿(56)、第二移動塊(57)和夾板(58),所述箱體(3)內腔背面的右側栓接有電機(51),所述電機(51)的輸出軸栓接有第一絲桿(52),所述第一絲桿(52)的表面從前至后均依次螺紋連接有第一移動塊(53),所述第一絲桿(52)的表面栓接有主動輪(54),所述主動輪(54)的表面通過皮帶傳動連接有從動輪(55),所述從動輪(55)的內腔栓接有第二絲桿(56),所述第二絲桿(56)的表面從前至后均依次螺紋連接有第二移動塊(57),所述第一移動塊(53)和第二移動塊(57)的右側均通過支架貫穿第一通槽并栓接有夾板(58),所述夾板(58)...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岳葆林,將寅,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卓米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