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層地泵管轉彎處抗震支架及其使用方法,屬于泵管抗震支架技術領域。本發明專利技術包括底座支架,所述的底座支架的表面貫穿設置有支架固定孔,底座支架的上表面間隔設置有加勁肋,加勁肋的上部承載有固定筒,固定筒包括下筒體和上筒體,下筒體和上筒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延伸型連接件,延伸型連接件的表面開設有筒體固定孔。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兩面拉結式設計,固定筒內徑與泵管外徑相同從而可靠固定,采用螺栓將下筒體和上筒體兩側的延伸型連接件連接起來,從而將轉彎處的泵管固定,提高了轉彎處泵管的穩定性、避免了由于固定不牢固導致泵管震動引起薄弱處炸裂風險,裝置整體為可拆卸式,可循環利用。可循環利用。可循環利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高層地泵管轉彎處抗震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泵管抗震支架
,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高層地泵管轉彎處抗震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介紹
[0002]在現今的高層建筑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通長采用的是地泵導管對混凝土進行輸送,導管在樓層內部需要穿過地面上行直至到達地面進行澆筑作業,而首層導管在上行時需要使用彎狀泵管。
[0003]傳統的方法是在彎狀泵管下方使用方木墊塊進行固定,而這個傳統方法存在以下問題:(1)木料塞實可能初期不會有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泵管震動可能造成方木之間空隙變大,從而增加泵管的震動,進而導致泵管薄弱部位存在炸裂風險;(2)泵管四周不能受到力的約束,導致泵管移位,存在損壞風險;(3)木料屬于可燃材料,存在一定誘發火災的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0004]1.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5]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與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高層地泵管轉彎處抗震支架及其使用方法,本專利技術采用兩面拉結式設計,通過在底座支架的支架固定孔處使用膨脹螺絲使其與地面緊固連接,固定筒內徑與泵管外徑相同從而可靠固定,采用螺栓將下筒體和上筒體兩側的延伸型連接件連接起來,從而將轉彎處的泵管固定,提高了轉彎處泵管的穩定性、避免了由于固定不牢固導致泵管震動引起薄弱處炸裂風險,裝置整體為可拆卸式,可循環利用。
[0006]2.技術方案
[0007]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0008]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高層地泵管轉彎處抗震支架,包括底座支架,所述的底座支架的表面貫穿設置有支架固定孔,底座支架的上表面間隔設置有加勁肋,加勁肋的上部承載有固定筒,固定筒包括下筒體和上筒體,下筒體和上筒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延伸型連接件,延伸型連接件的表面開設有筒體固定孔。
[0009]進一步地,所述的底座支架通過表面的支架固定孔輔以膨脹螺絲與地面固定連接。
[0010]進一步地,所述的下筒體和上筒體均設置有折彎段和直線段,上筒體的直線段的內壁設置有限位裝置,限位裝置包括充氣缸、內嵌管道、弧形氣囊,充氣缸的輸出端連接有內嵌管道,內嵌管道的輸出端連接有弧形氣囊,弧形氣囊的內側與上筒體的內壁固定貼合。
[0011]進一步地,所述的下筒體的直線段的內壁鋪設有弧形緩沖墊。
[0012]一種高層地泵管轉彎處抗震支架的使用方法,其步驟為:
[0013]步驟一:將下筒體和上筒體完美貼合在泵管外側;
[0014]步驟二:將螺栓穿過筒體固定孔進行固定;
[0015]步驟三:將底座支架置于地面之上并通過膨脹螺絲穿過支架固定孔與地面緊密連接,從而達到泵管減震效果。
[0016]3.有益效果
[0017]采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專利技術采用兩面拉結式設計,通過在底座支架的支架固定孔處使用膨脹螺絲使其與地面緊固連接,固定筒內徑與泵管外徑相同從而可靠固定,采用螺栓將下筒體和上筒體兩側的延伸型連接件連接起來,從而將轉彎處的泵管固定,提高了轉彎處泵管的穩定性、避免了由于固定不牢固導致泵管震動引起薄弱處炸裂風險,裝置整體為可拆卸式,可循環利用。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整體結構圖;
[0020]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主視圖;
[0021]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俯視圖;
[0022]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右側視圖;
[0023]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限位裝置安裝效果圖。
[0024]圖中:1、底座支架;11、支架固定;12、加勁肋;2、弧形緩沖墊;3、固定筒;31、下筒體;32、上筒體;33、延伸型連接件;34、筒體固定孔;35、折彎段;36、直線段;4、限位裝置;41、充氣缸;42、內嵌管道;43、弧形氣囊。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
[0026]實施例1
[0027]從圖1
?
5可以看出,本實施例的一種高層地泵管轉彎處抗震支架,包括底座支架1,底座支架1的表面貫穿設置有支架固定孔11,底座支架1的上表面間隔設置有加勁肋12,加勁肋12的上部承載有固定筒3,固定筒3包括下筒體31和上筒體32,下筒體31和上筒體32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延伸型連接件33,延伸型連接件33的表面開設有筒體固定孔34。
[0028]固定筒3的內徑與泵管外徑相同,可與泵管緊密貼合。
[0029]底座支架1通過表面的支架固定孔11輔以膨脹螺絲與地面固定連接。
[0030]下筒體31和上筒體32均設置有折彎段35和直線段36,上筒體32的直線段36的內壁設置有限位裝置4,限位裝置4包括充氣缸41、內嵌管道42、弧形氣囊43,充氣缸41的輸出端連接有內嵌管道42,內嵌管道42的輸出端連接有弧形氣囊43,弧形氣囊43的內側與上筒體32的內壁固定貼合。
[0031]為了提高固定筒3對泵管的約束效果,固定筒3與泵管之間通過弧形氣囊43進行填充,弧形氣囊43通過其自身形變的方式約束泵管,避免其位移,從而加強泵管的穩定性,避免產生劇烈晃動。
[0032]下筒體31的直線段36的內壁鋪設有弧形緩沖墊2。
[0033]泵管在輸送混凝土的過程中,會產生晃動,固定筒3在約束泵管的過程中,也會因
泵管的晃動而產生共振,持續晃動下,會導致螺栓松動,固定筒3內壁破損、泵管外壁破損等現象發生,為避免上述現象發生,利用可更換的弧形緩沖墊2進行緩沖,將硬性摩擦轉化為柔性接觸,加強減震效果。
[0034]一種高層地泵管轉彎處抗震支架的使用方法,其步驟為:
[0035]步驟一:將下筒體31和上筒體32完美貼合在泵管外側;
[0036]步驟二:將螺栓穿過筒體固定孔34進行固定;
[0037]步驟三:將底座支架1置于地面之上并通過膨脹螺絲穿過支架固定孔11與地面緊密連接,從而達到泵管減震效果。
[0038]本專利技術涉及高層建筑地泵導管體系的緩震
,本專利技術取代了傳統技術中利用木料墊塊進行彎狀泵管加固的方法,采用兩面拉結式設計,通過在底座支架1的支架固定孔11處使用膨脹螺絲使其與地面緊固連接,固定筒3內徑與泵管外徑相同從而可靠固定,采用螺栓將下筒體31和上筒體32兩側的延伸型連接件33連接起來,從而將轉彎處的泵管固定,提高了轉彎處泵管的穩定性、避免了由于固定不牢固導致泵管震動引起薄弱處炸裂風險,裝置整體為可拆卸式,可循環利用。
[0039]以上示意性的對本專利技術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層地泵管轉彎處抗震支架,包括底座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支架(1)的表面貫穿設置有支架固定孔(11),底座支架(1)的上表面間隔設置有加勁肋(12),加勁肋(12)的上部承載有固定筒(3),固定筒(3)包括下筒體(31)和上筒體(32),下筒體(31)和上筒體(32)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延伸型連接件(33),延伸型連接件(33)的表面開設有筒體固定孔(3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層地泵管轉彎處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支架(1)通過表面的支架固定孔(11)輔以膨脹螺絲與地面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層地泵管轉彎處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筒體(31)和上筒體(32)均設置有折彎段(35)和直線段(36),上筒體(32)的直線段(3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汪佳,仰慕,鮑凱,代鵬鵬,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