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混凝土高效攪拌裝置,其結構包括有攪拌桶、連接環、支撐架和驅動裝置,攪拌桶內部設置有連接環,連接環與攪拌桶之間固定安裝有支撐架,連接環上表面設置有驅動裝置,驅動裝置底部設置有驅動軸,支撐架底部設置有上下調節裝置,驅動軸外壁套設有第一攪拌裝置,驅動軸外壁位于第一攪拌裝置下方設置有第二攪拌裝置,驅動軸遠離驅動裝置的一側設置有固定軸,第一攪拌裝置和第二攪拌裝置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作為一種混凝土高效攪拌裝置,通過設置第一攪拌裝置、第二攪拌裝置和上下調節裝置,可以達到提高混凝土的攪拌效率,增強混凝土與水混合效率的目的。增強混凝土與水混合效率的目的。增強混凝土與水混合效率的目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混凝土高效攪拌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建筑施工設備領域,具體為一種混凝土高效攪拌裝置。
技術介紹
[0002]混凝土需要經過充分的混合攪拌才能投入建筑施工使用,攪拌后質量不過關的混凝土會影響建筑的安全性,混凝土在攪拌過程需要一邊加水一邊攪拌,使得工人必須時刻關注著混凝土的攪拌情況,增加工人的勞動負擔,而且混凝土攪拌時底部的部分不容易與水混合,從而減低了混凝土的混合效率。
[0003]中國技術專利201720206426.1中提出了一種混凝土攪拌機,包括豎直設置的攪拌桶、沿所述攪拌桶軸線設置的攪拌軸、用于驅動所述攪拌軸轉動的驅動件,還包括固定于所述攪拌軸上的第一螺旋葉片、固定于所述攪拌桶內壁的安裝架、沿所述攪拌桶軸向設置且兩端轉動連接于所述安裝架上的多根轉動軸、固定于所述轉動軸上的第二螺旋葉片,所述轉動軸聯動于所述攪拌軸。其采用螺旋葉的形式進行攪拌,存在生產效率低和攪拌速率慢的不足。基于此,亟需研發一種能夠讓混凝土在攪拌過程時充分與水混合,提高混凝土攪拌質量的混凝土高效攪拌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混凝土高效攪拌裝置,以解決
技術介紹
中所提出的問題,使其能夠讓混凝土在攪拌過程時充分與水混合,提高混凝土攪拌質量的混凝土高效攪拌裝置。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混凝土高效攪拌裝置,包括攪拌桶,所述攪拌桶內部設置有連接環,所述連接環與攪拌桶之間固定安裝有支撐架,所述連接環上表面設置有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底部設置有驅動軸,所述支撐架底部設置有上下調節裝置,所述驅動軸外壁套設有第一攪拌裝置,所述驅動軸外壁位于第一攪拌裝置下方設置有第二攪拌裝置,所述驅動軸遠離驅動裝置的一側設置有固定軸,所述第一攪拌裝置和第二攪拌裝置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
[0007]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驅動電機和固定環,所述固定環內部開設有螺紋孔,所述驅動電機通過固定環與連接環固定連接,所述驅動電機與外界電性連接,驅動電機起到提供穩定動力來源的作用。
[0008]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上下調節裝置包括連接塊、電動推桿、壓環和固定孔,所述電動推桿的兩端分別與連接塊和壓環固定連接,所述連接塊通過固定孔固定安裝在支撐架底部,所述壓環的內徑尺寸大于驅動軸的外徑尺寸,電動推桿和壓環的配合使用,可帶動第一攪拌裝置沿驅動軸上下滑動,從而提高攪拌桶內部混凝土攪拌效率的作用。
[0009]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驅動軸一端與驅動電機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固定軸轉動連接,所述固定軸遠離驅動軸的一端與攪拌桶固定連接,驅動軸起到第一攪
拌扇葉和第二攪拌扇葉支撐作用的同時,用于傳遞驅動電機動力,從而帶動第一攪拌扇葉和第二攪拌扇葉轉動的作用。
[0010]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攪拌裝置包括第一內置套管、限位塊、第一滾珠、第一外置套管和第一攪拌扇葉,所述驅動軸內部開設有與限位塊相適配的限位槽,所述第一內置套管通過限位塊和限位槽與驅動軸滑動連接,限位塊可起到降低第一內置套管沿驅動軸上下滑動時的摩擦力。
[0011]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外置套管通過第一滾珠與第一內置套管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攪拌扇葉固定套設在第一內置套管外壁,第一外置套管用于接觸壓環,傳遞壓環向下壓力的作用。
[0012]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二攪拌裝置包括第二內置套管、第二滾珠、第二外置套管、第二攪拌扇葉,所述第二內置套管的內外壁分別與驅動軸和第二攪拌扇葉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外置套管通過第二滾珠與第二內置套管轉動連接,所述第一外置套管和第二外置套管的大小相適配,第二攪拌扇葉和第二內置套管的配合使用,可對攪拌桶底部混凝土原料進行攪拌處理,加強攪拌桶底部混凝土的攪拌效率。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混凝土高效攪拌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術的混凝土高效攪拌裝置通過設置驅動裝置、上下調節裝置、第一攪拌裝置和第二攪拌裝置,使用時,將需要攪拌的混凝土原料倒入攪拌桶內部,此時工作人員可啟動驅動電機,驅動軸帶動第一內置套管和第二內置套管轉動,因第一攪拌扇葉和第二攪拌扇葉分別套設在第一內置套管和第二內置套管外壁,此時第一攪拌扇葉和第二攪拌扇葉在驅動軸的帶動下進行轉動,進而對攪拌桶內部混凝土原料進行攪拌處理,同時工作人員可啟動電動推桿,電動推桿帶動壓環向下移動,從而擠壓第一外置套管,進而帶動第一內置套管和第一攪拌扇葉沿驅動軸上下滑動,從而提高混凝土的攪拌效率,增強混凝土與水的混合效率,而壓縮彈簧可起到第一攪拌扇葉和第二攪拌扇葉的限位作用,防止第一攪拌扇葉和第二攪拌扇葉的碰撞,降低扇葉的損傷。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技術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技術攪拌桶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技術第二攪拌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技術第一攪拌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本技術驅動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0]圖6為本技術上下調節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1]圖中:1、攪拌桶;2、連接環;3、支撐架;4、驅動裝置;401、驅動電機;402、固定環;5、驅動軸;6、上下調節裝置;601、連接塊;602、電動推桿;603、壓環;604、固定孔;7、第一攪拌裝置;701、第一內置套管;702、限位塊;703、第一滾珠;704、第一外置套管;705、第一攪拌扇葉;8、第二攪拌裝置;801、第二內置套管;802、第二滾珠;803、第二外置套管;804、第二攪拌扇葉;9、固定軸;10、壓縮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3]請參閱圖1
?
6,本技術作為一種混凝土制備用的高效攪拌裝置,其結構組成主要包括有攪拌桶1、連接環2、支撐架3和驅動電機4。其中,攪拌桶1內部設置有連接環2,連接環2與攪拌桶1之間固定安裝有支撐架3,連接環2上表面設置有驅動裝置4,驅動裝置4包括驅動電機401和固定環402,固定環402內部開設有螺紋孔,驅動電機401通過固定環402與連接環2固定連接,驅動電機401與外界電性連接,驅動電機401起到提供穩定動力來源的作用;驅動裝置4底部設置有驅動軸5,支撐架3底部設置有上下調節裝置6,上下調節裝置6包括連接塊601、電動推桿602、壓環603和固定孔604,電動推桿602的兩端分別與連接塊601和壓環603固定連接,連接塊601通過固定孔604固定安裝在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混凝土高效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其結構包括有攪拌桶(1)、連接環(2)、支撐架(3)和驅動裝置(4),在所述攪拌桶(1)內部設置有連接環(2),所述連接環(2)與攪拌桶(1)之間固定安裝有支撐架(3),所述連接環(2)上表面設置有驅動裝置(4),所述驅動裝置(4)底部設置有驅動軸(5),所述支撐架(3)底部設置有上下調節裝置(6),所述驅動軸(5)外壁套設有第一攪拌裝置(7),所述驅動軸(5)外壁位于第一攪拌裝置(7)下方設置有第二攪拌裝置(8),所述驅動軸(5)遠離驅動裝置(4)的一側設置有固定軸(9),所述第一攪拌裝置(7)和第二攪拌裝置(8)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1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凝土高效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4)包括驅動電機(401)和固定環(402),所述固定環(402)內部開設有螺紋孔,所述驅動電機(401)通過固定環(402)與連接環(2)固定連接,所述驅動電機(401)與外界電性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凝土高效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調節裝置(6)包括連接塊(601)、電動推桿(602)、壓環(603)和固定孔(604),所述電動推桿(602)的兩端分別與連接塊(601)和壓環(603)固定連接,所述連接塊(601)通過固定孔(604)固定安裝在支撐架(3)底部,所述壓環(603)的內徑尺寸大于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錢強,陳川,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建工南橋混凝土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