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燃料電池測厚模塊上下運動傳動機構,包括:底座、機架、驅動裝置、第一傳動輪、第二傳動輪、傳動軸、測厚模塊安裝板、第一支撐板及第二支撐板,所述驅動裝置支撐于底座上,所述第一傳動輪設置于驅動裝置的輸出軸上,所述第二傳動輪設置于傳動軸上,所述第一傳動輪與第二傳動輪相嚙合,所述傳動軸依次穿過第一支撐板、測厚模塊安裝板及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及第二支撐板分別與機架固定連接,所述傳動軸與第一支撐板之間通過第一軸承連接,所述傳動軸與第二支撐板之間通過第二軸承連接,所述傳動軸設有與測厚模塊安裝板相配合的絲桿段,所述測厚模塊安裝板設有與絲桿段相配合的絲桿螺母,從而大大提高了運動平穩性。平穩性。平穩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燃料電池測厚模塊上下運動傳動機構
[0001]本技術涉及燃料電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燃料電池測厚模塊上下運動傳動機構。
技術介紹
[0002]氫燃料電池由多片單電池堆疊后壓縮緊固組成,單電池由膜電極和雙極板組成,目前產業化生產的雙極板一般有兩種生產方式,一是由金屬薄片沖壓、二是由石墨材料模壓,其厚度均勻性較好,但是膜電極由質子交換膜和氣體擴散層組成,氣體擴散層的主要材料為碳纖維,由于碳纖維材料的特性,由其制成的膜電極厚度偏差范圍較大,膜電極厚度偏差大會造成單電池的厚度不可控,從而造成由單電池堆疊而成的燃料電池的厚度失控。同時一臺燃料電池中膜電極厚度的不一致也會造成單電池性能的不一致,進而影響整臺燃料電池的性能和壽命,因此生產過程中膜電極在使用前需要對其厚度進行精確測量、統計,按照其厚度不同進行物料的分類,將厚度相似的膜電極放在一起使用。膜電極厚度測量時整個測厚模塊需要經歷向下校零、向上復位及向下測量等多個動作,現有技術中一般是采用氣缸來驅動測厚模塊的上下運動,氣缸驅動的結構不僅結構復雜,而且運動平穩性較差。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燃料電池測厚模塊上下運動傳動機構。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運動平穩性較好的燃料電池測厚模塊上下運動傳動機構。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燃料電池測厚模塊上下運動傳動機構,包括:底座、機架、驅動裝置、第一傳動輪、第二傳動輪、傳動軸、測厚模塊安裝板、第一支撐板及第二支撐板,所述驅動裝置支撐于底座上,所述驅動裝置、第一傳動輪、第二傳動輪、傳動軸、測厚模塊安裝板、第一支撐板及第二支撐板均位于機架內,所述第一傳動輪設置于驅動裝置的輸出軸上,所述第二傳動輪設置于傳動軸上,所述第一傳動輪與第二傳動輪相嚙合,所述傳動軸依次穿過第一支撐板、測厚模塊安裝板及第二支撐板,所述測厚模塊安裝板位于第一支撐板與第二支撐板之間,所述第一支撐板及第二支撐板分別與機架固定連接,所述傳動軸與第一支撐板之間通過第一軸承連接,所述傳動軸與第二支撐板之間通過第二軸承連接,所述傳動軸設有與測厚模塊安裝板相配合的絲桿段,所述測厚模塊安裝板設有與絲桿段相配合的絲桿螺母,所述絲桿段與絲桿螺母相配合將傳動軸的旋轉運動轉換成測厚模塊安裝板的上下直線運動。
[0006]優選地,本技術中的一種燃料電池測厚模塊上下運動傳動機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測厚模塊安裝板與機架之間通過滑塊跟導軌連接。
[0007]優選地,本技術中的一種燃料電池測厚模塊上下運動傳動機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滑塊的數量為兩個,分別設置于測厚模塊安裝板的兩側,所述導軌的數量為兩個,
分別設置于機架的兩側。
[0008]優選地,本技術中的一種燃料電池測厚模塊上下運動傳動機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驅動裝置為電機。
[0009]優選地,本技術中的一種燃料電池測厚模塊上下運動傳動機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傳動輪及第二傳動輪均為圓錐齒輪。
[0010]優選地,本技術中的一種燃料電池測厚模塊上下運動傳動機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支撐板、測厚模塊安裝板及第二支撐板三者呈平行設置。
[0011]優選地,本技術中的一種燃料電池測厚模塊上下運動傳動機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軸承及第二軸承均為深溝球軸承。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中的燃料電池測厚模塊上下運動傳動機構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通過機械式的傳動結構來代替現有技術中的氣缸驅動結構,從而大大提高了運動平穩性,并進一步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技術中燃料電池測厚模塊上下運動傳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1中:1、底座,2、驅動裝置,3、第一傳動輪,4、第二傳動輪,5、傳動軸,50、第一軸承,51、第二軸承,52、絲桿段,6、測厚模塊安裝板,60、滑塊,61、絲桿螺母,7、第一支撐板,8、第二支撐板,9、導軌。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所述的一種燃料電池測厚模塊上下運動傳動機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16]參圖1所示,一種燃料電池測厚模塊上下運動傳動機構,包括:底座1、機架(未圖示)、驅動裝置2、第一傳動輪3、第二傳動輪4、傳動軸5、測厚模塊安裝板6、第一支撐板7及第二支撐板8,所述驅動裝置2支撐于底座1上,所述驅動裝置2、第一傳動輪3、第二傳動輪4、傳動軸5、測厚模塊安裝板6、第一支撐板7及第二支撐板8均位于機架內,所述第一傳動輪3設置于驅動裝置2的輸出軸上,所述第二傳動輪4設置于傳動軸5上,所述第一傳動輪3與第二傳動輪4相嚙合。所述測厚模塊安裝板6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個滑塊60,所述機架的兩側分別設有與滑塊60相配合的導軌9。所述滑塊60與導軌9的設置可大大提高測厚模塊安裝板6在上下運動過程中的穩定性。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驅動裝置2為電機,所述第一傳動輪3及第二傳動輪4均為圓錐齒輪。
[0017]所述傳動軸5依次穿過第一支撐板7、測厚模塊安裝板6及第二支撐板8,所述測厚模塊安裝板6位于第一支撐板7與第二支撐板8之間,所述第一支撐板7、測厚模塊安裝板6及第二支撐板8三者呈平行設置。所述第一支撐板7及第二支撐板8分別與機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板7與第二支撐板8的作用是用于支撐傳動軸5。所述傳動軸5與第一支撐板7之間通過第一軸承50連接,所述傳動軸5與第二支撐板8之間通過第二軸承51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軸承50及第二軸承51均為深溝球軸承。所述傳動軸5設有與測厚模塊安裝板6相配合的絲桿段52,所述測厚模塊安裝板6設有與絲桿段52相配合的絲桿螺母61,所述絲桿段52與絲桿螺母61相配合將傳動軸5的旋轉運動轉換成測厚模塊安裝板6的上下直線運
動。
[0018]本技術中燃料電池測厚模塊上下運動傳動機構的工作原理為:驅動裝置2驅動第一傳動輪3轉動,由于第一傳動輪3與第二傳動輪4相嚙合,第二傳動輪4又設置于傳動軸5上,因此帶動傳動軸5轉動,由于傳動軸5與測厚模塊安裝板6之間通過絲桿段52及絲桿螺母61連接,因此傳動軸5的轉動帶動測厚模塊安裝板6沿上下方向作直線運動。
[0019]綜上所述,本技術中的燃料電池測厚模塊上下運動傳動機構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通過機械式的傳動結構來代替現有技術中的氣缸驅動結構,從而大大提高了運動平穩性,并進一步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0020]上述的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技術創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運用的實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技術;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燃料電池測厚模塊上下運動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機架、驅動裝置、第一傳動輪、第二傳動輪、傳動軸、測厚模塊安裝板、第一支撐板及第二支撐板,所述驅動裝置支撐于底座上,所述驅動裝置、第一傳動輪、第二傳動輪、傳動軸、測厚模塊安裝板、第一支撐板及第二支撐板均位于機架內,所述第一傳動輪設置于驅動裝置的輸出軸上,所述第二傳動輪設置于傳動軸上,所述第一傳動輪與第二傳動輪相嚙合,所述傳動軸依次穿過第一支撐板、測厚模塊安裝板及第二支撐板,所述測厚模塊安裝板位于第一支撐板與第二支撐板之間,所述第一支撐板及第二支撐板分別與機架固定連接,所述傳動軸與第一支撐板之間通過第一軸承連接,所述傳動軸與第二支撐板之間通過第二軸承連接,所述傳動軸設有與測厚模塊安裝板相配合的絲桿段,所述測厚模塊安裝板設有與絲桿段相配合的絲桿螺母,所述絲桿段與絲桿螺母相配合將傳動軸的旋轉運動轉換成測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寧俊,胡立中,李鑫君,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中車氫能動力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