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本側固一體機,沿工件行進方向按序設有上料模塊、本固模塊、Tray分離模塊、CST上下料模塊、側固模塊、Tray合并模塊和下料模塊;本固模塊用于對裝設于Tray盤中的工件的正面進行固化;Tray分離模塊用于將工件與Tray盤分離并將分離后的工件傳送至CST上下料模塊,空Tray盤傳送至Tray合并模塊;CST上下料模塊用于將工件裝設于CST中并傳送至側固模塊,以及將通過側固模塊固化的工件傳送至Tray合并模塊;側固模塊用于對工件的側面進行固化;Tray合并模塊用于將工件與Tray盤重新匯合。實現了本固和側固一體化,減少中間上下料的人工環節,提升了生產效率,降低產品損壞風險。險。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本側固一體機
[0001]本技術屬于機械設備的
,具體涉及一種本側固一體機。
技術介紹
[0002]TP即Touch Panel觸控模組,是指將玻璃蓋板(CG)、光學透明膠材(OCA)、觸控薄膜(例如DITO)、FLEX等裝配在一起的組件。其中的關鍵工藝是采用OCA膠將CG和DITO粘合,然后OCA膠進行UV光固化,一般制程為UV光正面照射OCA膠,使其固化,但是邊緣固化效果不是很好,為了提升屏幕邊緣觸控靈敏度,需加入側面固化工藝,因此TP固化工藝主要分為本固和側固2種。現有側固工藝自動化程度低,大量使用人工作業,效率低,品質難以管控;且本固所用設備、工藝和側固所用設備、工藝分開獨立運行,中間存在大量上下料和人工干預環節,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難以控制。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本側固一體機。
[0004]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本側固一體機,沿工件行進方向按序設有上料模塊、本固模塊、Tray分離模塊、CST上下料模塊、側固模塊、Tray合并模塊和下料模塊;所述本固模塊用于對裝設于Tray盤中的工件的正面進行固化;所述Tray分離模塊用于將工件與Tray盤分離并將分離后的工件傳送至CST上下料模塊,分離后的Tray盤傳送至Tray合并模塊;所述CST上下料模塊用于將工件裝設于CST中并傳送至側固模塊,以及將通過側固模塊固化的工件傳送至Tray合并模塊;所述側固模塊用于對工件的側面進行固化;所述Tray合并模塊用于將工件與Tray盤重新匯合。
[0006]可選的,所述側固模塊包括提升機和兩個UV燈模組,所述兩個UV燈模組相對設置,所述提升機設于兩個UV燈模組之間并設有用于夾持所述CST的夾持機構,所述提升機帶動所述CST通過兩個UV燈照射區域。
[0007]可選的,所述兩個UV燈水平照射,所述提升機帶動所述CST做升降運動。
[0008]可選的,所述側固模塊還包括移載模組和可水平旋轉的旋轉治具,旋轉治具配合于移載模組的軌道中并由移載模組帶動移動,所述提升機設于所述旋轉治具的行進軌跡上;所述旋轉治具用于承載所述CST。
[0009]可選的,所述兩個UV燈模組還分別設有冷氣風刀。
[0010]可選的,所述CST上下料模塊包括第一機械手、第二機械手和轉盤,所述轉盤沿其轉動方向按序設有三個工位;第一機械手用于將所述工件由所述Tray分離模塊抓取至放置于第一工位的CST中,第二工位與所述側固模塊之間設有雙向傳送機構,第二機械手用于將所述工件由第三工位的CST中抓取出來。
[0011]可選的,所述CST上下料模塊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三工位和所述Tray合并模塊之間的中轉機構,所述第二機械手用于將所述工件由第三工位的CST中抓取并翻轉后置于所述
中轉機構。
[0012]可選的,所述第一機械手和第二機械手為6軸機械手。
[0013]可選的,所述Tray分離模塊包括按序設于所述本固模塊和CST上下料模塊之間的分離機構和翻轉機構;所述分離機構用于將所述Tray盤轉移至通往所述Tray合并模塊的路徑,并將所述工件轉移至所述翻轉機構,所述翻轉機構用于將所述工件翻轉。
[0014]可選的,所述工件是觸控面板。
[0015]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
[0016]1)實現了本固和側固一體化,減少中間上下料的人工環節,產品和Tray盤分離到產品和Tray盤匯合全程自動化運行,提升了生產效率,降低產品損壞風險;
[0017]2)側固時產品兩個側邊同時固化,提升了生產效率;
[0018]3)通過凸輪分割器、轉盤和6軸機械手實現三工位的循環,從而實現產品上料+側固+下料的自動運行。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實施例的本側固一體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實施例的本側固一體機的物料行進路線圖,其中實線代表包含工件或包含工件的物料,虛線代表空Tray盤;
[0021]圖3為實施例的Tray分離模塊結構示意圖;
[0022]圖4為實施例的CST上下料模塊結構示意圖,圖中顯示CST上下料模塊與Tray合并模塊位置關系;
[0023]圖5為實施例的側固模塊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4]圖6為實施例的側固模塊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解釋。
[0026]參考圖1至圖2,實施例的本側固一體機,沿工件行進方向按序設有上料模塊1、本固模塊2、Tray分離模塊3、CST上下料模塊4、側固模塊5、Tray合并模塊6和下料模塊7。上料模塊1用于將工件裝設于Tray盤中并傳送至本固模塊2。本固模塊2用于對裝設于Tray盤中的工件的正面進行固化。Tray分離模塊3用于將工件與Tray盤分離并將分離后的工件傳送至CST上下料模塊4,分離后的Tray盤傳送至Tray合并模塊6。CST上下料模塊4用于將工件裝設于CST中并傳送至側固模塊5,以及將通過側固模塊5固化的工件傳送至Tray合并模塊6。側固模塊5用于對工件的側面進行固化。Tray合并模塊6用于將工件與Tray盤重新匯合,匯合后由下料模塊7流入下游流水線。
[0027]本實施例的工件為TP產品。CST指可以平行放置多個TP產品的多層治具。本側固一體機中各模塊之中及之間的物料傳送通過傳送帶、機械手等已知傳送機構實現。
[0028]本固模塊2可以是習知的本固機,其腔體中設有若干UV光源(數量根據工藝需求而定)從上向下照射UV光到TP產品正面,TP產品正面內部的膠水受到UV光照射并進行固化,裝設于Tray盤的TP產品勻速流過UV光源下方累計足夠的固化能量后,再流出腔體進入Tray分離模塊3。
[0029]參考圖3,Tray分離模塊3包括按序設于本固模塊2和CST上下料模塊4之間的分離機構31和翻轉機構32。在分離機構31,裝載有TP產品的Tray盤被XY方向的氣缸對位,機械手將TP產品抓取至翻轉機構32,并將空的Tray盤抓取至通往Tray合并模塊6的路徑。TP產品在翻轉機構32翻轉180度,變為CG朝下。
[0030]參考圖4,CST上下料模塊4包括第一機械手41、第二機械手42、轉盤43、雙向傳送機構44和中轉機構45。第一機械手41和第二機械手42為6軸機械手,第二機械手42帶旋轉氣缸,可以將產品旋轉180度,雙向傳送機構44可以是機械手。轉盤43沿其轉動方向按序設有三個工位;第一機械手41用于將TP產品由翻轉機構32抓取至放置于第一工位43a的CST里面,轉盤43將裝有TP產品的CST旋轉到第二工位43b,雙向傳送機構44設于第二工位43b與側固模塊5之間,雙向傳送機構44將裝有TP產品的CST傳送至側固模塊5。
[0031]參考圖5和圖6,側固模塊5包括提升機51、兩個UV燈模組52、移載模組53和可水平旋轉的旋轉治具54。兩個UV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本側固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沿工件行進方向按序設有上料模塊、本固模塊、Tray分離模塊、CST上下料模塊、側固模塊、Tray合并模塊和下料模塊;所述本固模塊用于對裝設于Tray盤中的工件的正面進行固化;所述Tray分離模塊用于將工件與Tray盤分離并將分離后的工件傳送至CST上下料模塊,分離后的Tray盤傳送至Tray合并模塊;所述CST上下料模塊用于將工件裝設于CST中并傳送至側固模塊,以及將通過側固模塊固化的工件傳送至Tray合并模塊;所述側固模塊用于對工件的側面進行固化;所述Tray合并模塊用于將工件與Tray盤重新匯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本側固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固模塊包括提升機和兩個UV燈模組,所述兩個UV燈模組相對設置,所述提升機設于兩個UV燈模組之間并設有用于夾持所述CST的夾持機構,所述提升機帶動所述CST通過兩個UV燈照射區域。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本側固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UV燈水平照射,所述提升機帶動所述CST做升降運動。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本側固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固模塊還包括移載模組和可水平旋轉的旋轉治具,旋轉治具配合于移載模組的軌道中并由移載模組帶動移動,所述提升機設于所述旋轉治具的行進軌跡上;所述旋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慶雄,王志峰,楊大鵬,周小龍,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普誠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