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野外人工模擬降雨裝置,包括:降雨空間,由多根立于底板上的支柱及設置于支柱上部的降雨平臺組成,支柱設置在底板上周沿,降雨平臺設置在支柱頂部,由支柱支撐,底板上設置有雨量傳感器;所述降雨平臺包括導管及均勻分布于導管上的至少一組噴頭;供水裝置,包括水箱、供水管及水泵,供水管下端連接于水箱底部,供水管上端連接于降雨平臺,通過水泵將水箱內的水輸送到降雨平臺的噴頭;水流調節裝置,包括回流管道及限流閥,回流管道一端連通于水箱,另一端連通于供水管中部,限流閥設置于回流管道中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野外人工模擬降雨裝置,能夠模擬自然降雨情況,雨強連續可調,提供了更高的便捷性。提供了更高的便捷性。提供了更高的便捷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野外人工模擬降雨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人工模擬降雨實驗領域,尤其是一種野外人工模擬降雨裝置。
技術介紹
[0002]降雨現象是指由云中落下的水滴構成的一種降水現象,對降雨的特征描述量主要有降雨量、降雨強度、降雨時數及其時空分布等宏觀量和雨滴的大小、形狀、速度、譜分布等微觀量。人工降雨模擬裝置可以模擬與真實降水相近的宏觀和微觀特征,主要用于降雨測量儀器的定標和水土流失的試驗研究,對于農林、農田的分析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許多農林實驗中需進行人工模擬降雨進行實驗研究,人工模擬降雨實驗依賴于各種人工模擬降雨裝置實現,模擬自然狀態下的降雨強度、降雨歷時等。目前的模擬降雨裝置,結構復雜,難以調節強度及模擬真實的自然降雨情況,設計一種便捷、雨強連續可調的模擬自然降雨情況的裝置,對農林研究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野外人工模擬降雨裝置,能夠模擬自然降雨情況,雨強連續可調,提供了更高的便捷性。
[0004]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野外人工模擬降雨裝置,包括:降雨空間,由多根立于底板上的支柱及設置于支柱上部的降雨平臺組成,支柱設置在底板上周沿,降雨平臺設置在支柱頂部,由支柱支撐,底板上設置有雨量傳感器;所述降雨平臺包括導管及均勻分布于導管上的至少一組噴頭;供水裝置,包括水箱、供水管及水泵,供水管下端連接于水箱底部,供水管上端連接于降雨平臺,通過水泵將水箱內的水輸送到降雨平臺的噴頭;水流調節裝置,包括回流管道及限流閥,回流管道一端連通于水箱,另一端連通于供水管中部,限流閥設置于回流管道中部。
[0005]作為優選,所述的降雨平臺還包括封閉的集水環管,集水環管與每一根支柱頂部連接;所述導管橫跨設置在集水環管上,兩端均與集水環管連通。
[0006]作為優選,所述的導管均勻設置有三組噴頭。
[0007]作為優選,每個所述噴頭設置有電磁閥,通過電磁閥分別控制每組噴頭。
[0008]作為優選,所述的導管為三根,使九組噴頭形成“田”字形均勻分布。
[0009]作為優選,還包括控制系統,包括單片機,由單片機控制電磁閥、限流閥及水泵的工作狀態。
[0010]作為優選,所述電磁閥、限流閥及雨量傳感器均通過485通訊協議接口與單片機連接。
[0011]作為優選,所述控制系統還包括控制終端,控制終端為觸屏液晶控制面板,觸屏液晶控制面板與單片機連接,觸屏液晶控制面板實時顯示數據,并且具有觸控按鍵,用于設置調節限流閥開度、電磁閥開閉、水泵工作,從而調節降雨狀態。
[0012]作為優選,噴頭的噴孔至少包括1.0、2.0、3.0、5.0mm四種孔徑。噴頭孔徑實現1mm
至5mm,不僅能模擬出高強度降雨情況,而且對低強度降雨情況進行了改善,擴大了低強度降雨的實用范圍。
[0013]作為優選,所述的限流閥為球形閥。
[0014]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一種野外人工模擬降雨裝置,供水系統結構簡潔,但能夠提供較為寬廣的雨強大小范圍,雨強連續可調,利用球型閥控制管道水流流量,從而控制雨強大小,并且安裝便捷,主要由降雨空間支柱與降雨平臺組成,方便安裝于野外,更利于實驗研究;降雨系統設備完備,能比現有產品更為出色的降雨強度幅度范圍,同時自動記錄降水數據、自動控制裝置開閉狀態等功能也得到保持;噴頭組合完備,噴頭孔徑實現1mm至5mm,不僅能模擬出高強度降雨情況,而且對低強度降雨情況進行了改善,擴大了低強度降雨的實用范圍。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
[0016]圖1是本技術所述的一種野外人工模擬降雨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技術所述的一種野外人工模擬降雨裝置的降雨平臺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技術所述的一種野外人工模擬降雨裝置的噴頭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現在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技術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技術有關的構成。
[0020]實施例1
[0021]如圖1、2所示的,降雨空間由多根立于底板1上的支柱2及降雨平臺合圍形成,支柱2設置在底板1上周沿,降雨平臺設置在支柱2頂部,由支柱2支撐,底板1上設置有雨量傳感器11;所述降雨平臺包括導管3及均勻分布于導管3上的至少一組噴頭31;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導管3均勻設置有三組噴頭31。其中,雨量傳感器11為翻斗式雨量傳感器。
[0022]其中,翻斗式雨量傳感器(精確至0.2mm),以測量人工模擬降雨量,同時將降雨量轉換為以開關量形式表示的數字信息量輸出,以滿足信息傳輸、處理、記錄和顯示等的需要。
[0023]每個所述噴頭31設置有電磁閥,通過電磁閥分別控制每組噴頭31。電磁閥:采用有壓電磁閥12V通用型自動上水電磁閥,每組噴頭均配備一個電磁閥,而每個電磁閥的開閉狀態單獨受控制系統的控制,以此實現單個噴頭或多個噴頭開閉的多樣降雨組合。
[0024]所述的降雨平臺還包括封閉的集水環管4,集水環管4與每一根支柱2頂部連接;所述導管3橫跨設置在集水環管4上,兩端均與集水環管4連通。
[0025]供水裝置,包括水箱5、供水管及水泵51,供水管下端連接于水箱5底部,供水管上端連接于降雨平臺,通過水泵51將水箱5內的水輸送到降雨平臺的噴頭31;水流調節裝置,包括回流管道6及限流閥7,回流管道6一端連通于水箱5,另一端連通于供水管中部,限流閥7設置于回流管道6中部。
[0026]本實施例中,所述的供水管中部設置有變徑三通管8,變徑三通管8將供水管分隔形成上段的第一供水管81與下段的第二供水管82,變徑三通管8上下兩個接口分別接入第
一供水管81與第二供水管82,變徑三通管8中部連接回流管道6,回流管道6通入水箱5,最后管道部分采用軟管來實現,且在這條管道線路上安裝限流閥7,通過控制回流速率從而控制實際上水速率。限流閥7為電動球閥:電動球閥采用閥瑞億EX02Q911F
?
16P型號電動球閥,能夠通過手動設定或遠程操控設定數值從而調控水流量。若電動球閥開閉程度較小,回流程度較低,即供給到降水系統的水流強度則會加大;反之,電動球閥開閉程度較大時,供給到降水系統的水流強度降低。通過這種方法作為調節降水強度的手段之一。
[0027]第二供水管82為DN40管道,與水泵出水口相連接;第一供水管81為DN15管道,上端部集水環管4連接。
[0028]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導管3為三根,即噴頭31總共為九組,九組噴頭31形成“田”字形均勻分布。
[0029]本裝置還包括控制系統7,包括單片機,由單片機控制電磁閥、限流閥7及水泵51的工作狀態。
[0030]所述電磁閥、限流閥7及雨量傳感器11均通過485通訊協議接口與單片機連接。
[0031]所述控制系統還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野外人工模擬降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降雨空間,由多根立于底板上的支柱及設置于支柱上部的降雨平臺組成,支柱設置在底板上周沿,降雨平臺設置在支柱頂部,由支柱支撐,底板上設置有雨量傳感器;所述降雨平臺包括導管及均勻分布于導管上的至少一組噴頭;供水裝置,包括水箱、供水管及水泵,供水管下端連接于水箱底部,供水管上端連接于降雨平臺,通過水泵將水箱內的水輸送到降雨平臺的噴頭;水流調節裝置,包括回流管道及限流閥,回流管道一端連通于水箱,另一端連通于供水管中部,限流閥設置于回流管道中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野外人工模擬降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雨平臺還包括封閉的集水環管,集水環管與每一根支柱頂部連接;所述導管橫跨設置在集水環管上,兩端均與集水環管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野外人工模擬降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管均勻設置有三組噴頭。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野外人工模擬降雨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噴頭設置有電磁閥,通過電磁閥分別控制每組噴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麗姬,李健陵,胡飛,
申請(專利權)人:華南農業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