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溫變箱,包括箱體,箱體內部設置有高溫箱,高溫箱頂部設置有隔熱箱,以及隔熱箱頂部設置有低溫箱;高溫箱對待測物進行高溫測試,隔熱箱通過殼體與箱體內部的卡槽配合安裝到箱體的內部,通過導熱板將高溫箱內產生的熱量導入到隔熱箱內部,并通過填充料將熱量傳到吸熱管道內,吸熱管道內填充有流體,通過兩排錯開的吸熱管道使填充料內的熱量被充分吸收到流體內,通過連接管將各處吸熱管道依次連通形成回路,通過微型泵驅動吸熱管道內的流體,使流體在吸熱管道內流動,從而將高溫箱監測所產生的熱量進行吸收利用,之后對吸熱后的流體進行處理和利用,從而達到提高熱量利用效率的技術效果。量利用效率的技術效果。量利用效率的技術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溫變箱
[0001]本技術涉及溫變箱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溫變箱。
技術介紹
[0002]快溫變箱適用于電子元氣件在快速溫度變化條件下的安全性能測試提供可靠性試驗、產品篩選試驗等,同時通過此裝備試驗,可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和進行產品的質量控制;溫變箱主要分為高溫箱,低溫箱,測試箱三部分,采獨特之斷熱結構及蓄熱蓄冷效果,試驗時待測物完全靜止,應用冷熱風路切換方式將冷,熱溫度導入測試區實現冷熱沖擊測試目的。
[0003]溫變箱內部的高溫箱主要用于測試待測材料在高溫環境下的參數,因此在使用時溫變箱內部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這部分熱量在溫變箱內的高溫箱中堆積,并且通常在測試結束后需要進行散熱和冷卻,從而導致熱量的流失,為了對溫變箱內所產生的熱量進行回收利用,提高熱量的利用效率,因此提出一種溫變箱。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溫變箱,產生了提高熱量利用效率的技術效果。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溫變箱,包括箱體,所述箱體內部設置有高溫箱,所述高溫箱頂部設置有隔熱箱,以及所述隔熱箱頂部設置有低溫箱;所述隔熱箱包括殼體,安裝在殼體底部的導熱板,設置在導熱板頂部的填充料,嵌入安裝在填充料內部的吸熱管道,所述吸熱管道的一端設置有進料口,所述吸熱管道的另一端安裝有連接管,所述吸熱管道連接有微型泵,以及所述填充料頂部設置有隔熱板。
[0006]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高溫箱和低溫箱分別設置在隔熱箱的底部和頂部,所述隔熱箱嵌入安裝在箱體內部的卡槽內,以及所述隔熱箱中的殼體外側表面設置在箱體的外側。
[0007]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導熱板貼近高溫箱的底部,所述隔熱板貼近低溫箱的底部,以及所述填充料填滿導熱板與隔熱板之間的間隙。
[0008]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吸熱管道在填充料內部設置有復數個,并且所述吸熱管道設置為上下兩排,以及兩排吸熱管道互相貼近且相互錯開。
[0009]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進料口內設置有可拆卸的密封蓋,所述連接管將相鄰的兩處吸熱管道的一端連通,并且將兩排吸熱管道交錯連接。
[0010]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微型泵固定安裝在殼體的內部,并且所述微型泵連接在錯開的兩排吸熱管道末端。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能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術通過高溫箱對待測物進行高溫測試,通過低溫箱對待測物進行低溫測試,隔熱箱通過殼體與箱體內部的卡槽配合安裝到箱體的內部,通過導熱板將高溫箱內
產生的熱量導入到隔熱箱內部,并通過填充料將熱量傳到吸熱管道內,吸熱管道內填充有流體,通過兩排錯開的吸熱管道使填充料內的熱量被充分吸收到流體內,通過連接管將各處吸熱管道依次連通形成回路,通過微型泵驅動吸熱管道內的流體,使流體在吸熱管道內流動,從而將高溫箱監測所產生的熱量進行吸收,之后對吸熱后的流體進行處理和利用,從而達到提高熱量利用效率的技術效果;
[0013]2、本技術通過殼體的外側表面安裝有把手,方便將隔熱箱從箱體內取出,通過進料口向吸熱管道內添加流體,也可通過進料口將吸熱管道內的流體導出,以進行更換,以及通過隔熱板對熱量進行阻隔,防止熱量影響低溫箱內的溫度,從而通過在吸熱管道內添加不同的流體或者冷卻劑,以達到加快降低高溫箱內溫度效率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的完整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技術的正視圖結構圖;
[0016]圖3為本技術的正視剖視圖結構圖;
[0017]圖4為本技術的頂視剖視圖結構圖。
[0018]其中:1、箱體;2、高溫箱;3、隔熱箱;4、低溫箱;31、殼體;32、導熱板;33、填充料;34、吸熱管道;35、進料口;36、連接管;37、微型泵;38、隔熱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了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技術,但下述實施例僅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實施方式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下述實施例中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下述實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試劑等,如無特殊說明,均可從商業途徑得到。
[0020]實施例:
[0021]如圖1
?
4所示,一種溫變箱,包括箱體1,箱體1內部設置有高溫箱2,高溫箱2頂部設置有隔熱箱3,以及隔熱箱3頂部設置有低溫箱4;隔熱箱3包括殼體31,安裝在殼體31底部的導熱板32,設置在導熱板32頂部的填充料33,嵌入安裝在填充料33內部的吸熱管道34,吸熱管道34的一端設置有進料口35,吸熱管道34的另一端安裝有連接管36,吸熱管道34連接有微型泵37,以及填充料33頂部設置有隔熱板38,溫變箱工作時,通過高溫箱2對待測物進行高溫測試,通過低溫箱4對待測物進行低溫測試。
[0022]在其他實施例中,高溫箱2和低溫箱4分別設置在隔熱箱3的底部和頂部,隔熱箱3嵌入安裝在箱體1內部的卡槽內,以及隔熱箱3中的殼體31外側表面設置在箱體1的外側,隔熱箱3通過殼體31與箱體1內部的卡槽配合安裝到箱體1的內部,殼體31的外側表面安裝有把手,方便將隔熱箱3從箱體1內取出。
[0023]在其他實施例中,導熱板32貼近高溫箱2的底部,隔熱板38貼近低溫箱4的底部,以及填充料33填滿導熱板32與隔熱板38之間的間隙,通過導熱板32將高溫箱2內產生的熱量導入到隔熱箱3內部,并通過填充料33將熱量傳導到吸熱管道34內,以及通過隔熱板38對熱
量進行阻隔,防止熱量影響低溫箱4內的溫度。
[0024]在其他實施例中,吸熱管道34在填充料33內部設置有復數個,并且吸熱管道34設置為上下兩排,以及兩排吸熱管道34互相貼近且相互錯開,吸熱管道34內填充有流體,通過兩排錯開的吸熱管道34使填充料33內的熱量被充分吸收到流體內。
[0025]在其他實施例中,進料口35內設置有可拆卸的密封蓋,連接管36將相鄰的兩處吸熱管道34的一端連通,并且將兩排吸熱管道34交錯連接,通過連接管36將各處吸熱管道34依次連通形成回路,通過進料口35向吸熱管道34內添加流體,也可通過進料口35將吸熱管道34內的流體導出,以進行更換。
[0026]在其他實施例中,微型泵37固定安裝在殼體31的內部,并且微型泵37連接在錯開的兩排吸熱管道34末端,通過微型泵37驅動吸熱管道34內的流體,使流體在吸熱管道34內流動,以提高流體吸收熱量的效率。
[0027]本技術的工作原理:使用時,通過高溫箱2對待測物進行高溫測試,通過低溫箱4對待測物進行低溫測試,隔熱箱3通過殼體31與箱體1內部的卡槽配合安裝到箱體1的內部,殼體31的外側表面安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溫變箱,包括箱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1)內部設置有高溫箱(2),所述高溫箱(2)頂部設置有隔熱箱(3),以及所述隔熱箱(3)頂部設置有低溫箱(4);所述隔熱箱(3)包括殼體(31),安裝在殼體(31)底部的導熱板(32),設置在導熱板(32)頂部的填充料(33),嵌入安裝在填充料(33)內部的吸熱管道(34),所述吸熱管道(34)的一端設置有進料口(35),所述吸熱管道(34)的另一端安裝有連接管(36),所述吸熱管道(34)連接有微型泵(37),以及所述填充料(33)頂部設置有隔熱板(38)。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溫變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溫箱(2)和低溫箱(4)分別設置在隔熱箱(3)的底部和頂部,所述隔熱箱(3)嵌入安裝在箱體(1)內部的卡槽內,以及所述隔熱箱(3)中的殼體(31)外側表面設置在箱體(1)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岳芳芳,李子航,王子云,
申請(專利權)人:興華檢測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