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基于自動化控制的便攜式臭氧消毒智能化裝置,包括氣體管路系統、電氣系統和機箱。其中氣體管路系統包括電磁閥、儲氣罐、氣泵、臭氧發生裝置、臭氧解析裝置、臭氧輸出端口、臭氧輸入端口、進氣口和排氣口;電氣系統包括微電腦PLC控制器、觸摸屏、傳感器;微電腦PLC控制器與電磁閥、氣泵、臭氧發生裝置、觸摸屏、傳感器電性連接,利用電氣系統控制氣體管路系統的轉換,可以自動化實現氧氣置換、機器自檢、臭氧消毒、臭氧解析等多種功能的在線或離線,從而避免臭氧對人體或環境造成的危害。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便攜性和多功能性,可以實現在各種醫療條件下的有效消毒。可以實現在各種醫療條件下的有效消毒。可以實現在各種醫療條件下的有效消毒。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基于自動化控制的便攜式臭氧消毒智能化裝置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消毒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基于自動化控制的便攜式臭氧消毒智能化裝置。
技術介紹
[0002]臭氧具有強氧化性,利用氧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壞微生物膜的結構,使病毒包膜蛋白變性,能夠破壞細菌的細胞壁、分解細胞膜、破壞遺傳物質核酸及其組織結構,達到殺菌的效果。因此臭氧被廣泛應用于空氣、水、醫療器械表面、環境物表上的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滅活。臭氧具有廣譜的殺菌效果,殺菌徹底,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有效地擴散到空間的任何角落,包括那些用傳統消毒液和人工消毒方法可能難以進入的地方。
[0003]使用臭氧進行消毒的缺點是人體長時間暴露在臭氧下容易中毒,只能在無人環境下使用臭氧消毒。而且臭氧對細菌和病毒的殺滅效果與多種因素有關,如臭氧濃度和暴露時間。比如,在醫療領域中,要實現中高水平消毒,通常要求臭氧濃度不低于60mg/L,且暴露時間不少于30min。在這樣高濃度和長時間的消毒過程中,如何維持臭氧濃度,又要避免臭氧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是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以及消毒結束后物體表面臭氧的快速解析也是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基于自動化控制的便攜式臭氧消毒智能化裝置。
[0005]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6]一種基于自動化控制的便攜式臭氧消毒智能化裝置,包括氣體管路系統、電氣系統和機箱;所述氣體管路系統及電氣系統部署于機箱內;<br/>[0007]所述的氣體管路系統包括電磁閥、儲氣罐、氣泵、臭氧發生裝置、臭氧解析裝置、臭氧輸出端口、臭氧輸入端口、進氣口和排氣口;
[0008]所述儲氣罐、氣泵、臭氧發生裝置和臭氧解析裝置依次相連構成回路;
[0009]所述電磁閥包括多個;
[0010]所述氣泵及臭氧發生裝置的連接管路中設有第二電磁閥,第二電磁閥與排氣口相連;
[0011]所述臭氧解析裝置兩端的連接管路中分別設有第三電磁閥和第四電磁閥,第三電磁閥和第四電磁閥相連;
[0012]所述第四電磁閥與儲氣罐的連接管路中依次設有第五電磁閥、第六電磁閥及第一電磁閥,第五電磁閥與臭氧輸出端口相連,第六電磁閥與臭氧輸入端口相連,第一電磁閥與進氣口相連;
[0013]所述的電氣系統包括微電腦PLC控制器、觸摸屏及傳感器;
[0014]所述的微電腦PLC控制器分別與電磁閥、氣泵、臭氧發生裝置、觸摸屏及傳感器電
性連接;
[0015]所述觸摸屏鑲嵌于機箱表面。
[0016]進一步地,所述傳感器包括臭氧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氧氣傳感器;
[0017]所述氧氣傳感器設于進氣口支路,用于監測從進氣口輸入的氧氣濃度;
[0018]所述壓力傳感器設于儲氣罐支路上,用于監測管路內的壓力;
[0019]所述溫度傳感器設于臭氧發生裝置支路上,用于監測臭氧發生裝置的工作溫度;
[0020]所述臭氧傳感器包括第一臭氧傳感器、第二臭氧傳感器及第三臭氧傳感器;
[0021]第一臭氧傳感器設于臭氧消毒時的氣體管路上,第二臭氧傳感器設于臭氧解析時的氣體管路上,第三臭氧傳感器設于機箱內但不放置在氣體管路上。
[0022]進一步地,該裝置還包括冷卻系統,用于對裝置中的各個器件進行物理降溫;
[0023]冷卻系統與所述微電腦PLC控制器電性連接。
[0024]進一步地,所述冷卻系統采用風冷、水冷或風冷結合水冷中的一種實現冷卻功能。
[0025]進一步地,所述的機箱包括箱體,所述觸摸屏鑲嵌于箱體頂部;
[0026]箱體上設有推手,箱體底部設有多個腳輪;
[0027]箱體上還設有臭氧輸出端快接口、臭氧輸入端快接口及進氣口快接口。
[0028]進一步地,所述臭氧輸出端快接口與所述臭氧輸出端口連接,所述臭氧輸入端快接口與所述臭氧輸入端口連接,所述進氣口快接口與所述進氣口連接。
[0029]進一步地,臭氧輸出端快接口、臭氧輸入端快接口及進氣口快接口的接頭類型包括直徑22mm的不銹鋼直管接頭、國標氣體終端接頭、德標氣體終端接頭及美標氣體終端接頭。
[0030]進一步地,所述微電腦PLC控制器與電磁閥電性連接,控制機器自檢時的氣體管路和臭氧消毒時的氣體管路的切換;
[0031]所述的機器自檢時的氣體管路,包括電磁閥、儲氣罐、氣泵、臭氧發生裝置、臭氧解析裝置、進氣口和排氣口組成的氣體管路;
[0032]所述的臭氧消毒時的氣體管路,包括由電磁閥、儲氣罐、氣泵、臭氧發生裝置、臭氧解析裝置、臭氧輸出端口及臭氧輸入端口組成的氣體管路;
[0033]所述的機器自檢時的氣體管路和臭氧消毒時的氣體管路共同使用了電磁閥、儲氣罐、氣泵、臭氧發生裝置及臭氧解析裝置。
[0034]進一步地,所述微電腦PLC控制器與電磁閥電性連接,控制臭氧消毒時的氣體管路和臭氧解析時的氣體管路的切換;
[0035]所述的臭氧消毒時的氣體管路,包括電磁閥、儲氣罐、氣泵、臭氧發生裝置、臭氧輸出端口及臭氧輸入端口;
[0036]所述的臭氧解析時的氣體管路,包括電磁閥、儲氣罐、氣泵、臭氧解析裝置、臭氧輸出端口及臭氧輸入端口;
[0037]所述的臭氧消毒時的氣體管路和臭氧解析時的氣體管路共同使用了電磁閥、儲氣罐、氣泵、臭氧輸出端口及臭氧輸入端口。
[0038]進一步地,所述的電磁閥、臭氧發生裝置、臭氧解析裝置、臭氧輸出端口、臭氧輸入端口、進氣口、排氣口、傳感器、臭氧輸出端快接口、臭氧輸入端快接口及進氣口快接口由耐臭氧的材質組成;
[0039]所述的氣體管路系統上的元器件通過耐臭氧腐蝕的管道連接。
[0040]所述耐臭氧材質包括四氟乙烯、偏氟乙烯、硅膠、氟膠、不銹鋼和鋁。
[004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2]1、本專利技術通過微電腦PLC控制器與電磁閥電性連接,利用電氣系統控制氣體管路系統的轉換,可以自動化實現氧氣置換、機器自檢、臭氧消毒、臭氧解析等多種功能的在線或離線,從而實現在臭氧消毒時避免臭氧對人體或環境造成的危害。
[0043]2、本專利技術通過將第一臭氧傳感器設于臭氧消毒時的氣體管路上,第二臭氧傳感器設于臭氧解析時的氣體管路上,第三臭氧傳感器設于機箱內但不放置在氣體管路上,利用電氣系統可以實現臭氧濃度的在線監視、預警和報警功能,能夠有效預防臭氧泄露對環境造成的危害。
[0044]3、該裝置的機箱設有兼容性部件,實現了機器的便攜性和多功能性,可以實現在多種醫療條件下的有效消毒。
附圖說明
[0045]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氣體管路系統結構示意圖;
[0046]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電氣系統功能示意圖;
[0047]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一種可實現的氣路示意圖;
[0048]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進行臭氧消毒(產生臭氧)功能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自動化控制的便攜式臭氧消毒智能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氣體管路系統、電氣系統和機箱;所述氣體管路系統及電氣系統部署于機箱內;所述的氣體管路系統包括電磁閥、儲氣罐(1)、氣泵(2)、臭氧發生裝置(3)、臭氧解析裝置(4)、臭氧輸出端口(5)、臭氧輸入端口(6)、進氣口(7)和排氣口(8);所述儲氣罐(1)、氣泵(2)、臭氧發生裝置(3)和臭氧解析裝置(4)依次相連構成回路;電磁閥、臭氧輸出端口(5)、臭氧輸入端口(6)、進氣口(7)和排氣口(8)設于回路上;所述的電氣系統包括微電腦PLC控制器(B1)、觸摸屏(B2)及傳感器;所述的微電腦PLC控制器(B1)分別與電磁閥、氣泵(2)、臭氧發生裝置(3)、觸摸屏(B2)及傳感器電性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自動化控制的便攜式臭氧消毒智能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閥包括多個;所述氣泵(2)及臭氧發生裝置(3)的連接管路中設有第二電磁閥(10b),第二電磁閥(10b)與排氣口(8)相連;所述臭氧解析裝置(4)兩端的連接管路中分別設有第三電磁閥(10c)和第四電磁閥(10d),第三電磁閥(10c)和第四電磁閥(10d)相連;所述第四電磁閥(10d)與儲氣罐(1)的連接管路中依次設有第五電磁閥(10e)、第六電磁閥(10f)及第一電磁閥(10a),第五電磁閥(10e)與臭氧輸出端口(5)相連,第六電磁閥(10f)與臭氧輸入端口(6)相連,第一電磁閥(10a)與進氣口(7)相連。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自動化控制的便攜式臭氧消毒智能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包括臭氧傳感器、溫度傳感器(B10)、壓力傳感器(B11)和氧氣傳感器(B13);所述氧氣傳感器(B13)設于進氣口(7)支路,用于監測從進氣口(7)輸入的氧氣濃度;所述壓力傳感器(B11)設于儲氣罐(1)支路上,用于監測管路內的壓力;所述溫度傳感器(B10)設于臭氧發生裝置(3)支路上,用于監測臭氧發生裝置(3)的工作溫度;所述臭氧傳感器包括第一臭氧傳感器(B12)、第二臭氧傳感器(B121)及第三臭氧傳感器(B18);第一臭氧傳感器(B12)設于臭氧消毒時的氣體管路上,第二臭氧傳感器(B121)設于臭氧解析時的氣體管路上,第三臭氧傳感器(B18)設于機箱內但不放置在氣體管路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自動化控制的便攜式臭氧消毒智能化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冷卻系統(B17),用于對裝置中的各個器件進行物理降溫;冷卻系統(B17)與所述微電腦PLC控制器(B1)電性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基于自動化控制的便攜式臭氧消毒智能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系統(B17)采用風冷、水冷或風冷結合水冷中的一種實現冷卻功能。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詹曉平,錢歡,施勁東,毛振民,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千翼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