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及建筑防水體系。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包括:外板體、中間板和防水層,所述中間板夾在所述外板體和所述防水層之間,所述防水層遮蓋住所述中間板,所述防水層的邊緣還具有延伸翻折部,所述延伸翻折部布置在所述中間板的外側并貼靠在所述中間板的側壁;所述延伸翻折部配置成在兩個所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對布置的兩個所述延伸翻折部連接在一起并形成重疊部。實現延長了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的防水使用壽命并提高使用可靠性。并且,還實現了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滿足裝配式施工的要求,并且,滿足綠色建材設計以及雙碳達標的要求。建材設計以及雙碳達標的要求。建材設計以及雙碳達標的要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及建筑防水體系
[0001]本技術涉及建筑板材
,尤其涉及一種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及建筑防水體系。
技術介紹
[0002]目前,在樓房建設過程中,無論是房屋的墻壁和屋頂面均需要做防水處理,而常規的防水處理方式包括涂抹防水涂層或鋪設防水卷材。鋪設防水卷材因其防水效果好被廣泛的推廣使用,而防水卷材在鋪設過程中,對于兩個防水卷材的拼接處一般采用相互搭接的方式,即沿卷材的延伸方向上,兩個防水卷材的端部堆疊搭接在一起以形成重合部。如中國專利公告號CN 211547826 U公開了一種防水導墻處不同防水材料的搭接結構,其公開了防水卷材層在拐角等部位也是采用搭接的方式來實現密封。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雖然使用時間的延長,因外界環境熱脹冷縮的影響,防水卷材容易在搭接部位發生斷裂,進而造成防水層破損,導致防水壽命和使用可靠性較差。鑒于此,如何設計一種延長防水層使用壽命并提高使用可靠性的技術是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提供一種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實現延長了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的防水使用壽命并提高使用可靠性。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包括:外板體、中間板和防水層,所述中間板夾在所述外板體和所述防水層之間,所述防水層遮蓋住所述中間板,所述防水層的邊緣還具有延伸翻折部,所述延伸翻折部布置在所述中間板的外側并貼靠在所述中間板的側壁;所述延伸翻折部配置成在兩個所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對布置的兩個所述延伸翻折部連接在一起并形成重疊部。
[0006]進一步的,所述重疊部垂直于所述防水層所形成的防水面。
[0007]進一步的,所述重疊部配置成在兩側所述防水層收縮時所述重疊部的根部可拉扯分開。
[0008]進一步的,所述中間板為可形變的板材。
[0009]進一步的,所述外板體或所述中間板的兩側部設置有連接部,所述外板體或所述中間板的剩余兩側部設置有連接配合部;在兩個所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拼接在一起后,所述連接部與相對布置的所述連接配合部連接在一起。
[0010]進一步的,所述延伸翻折部完全或部分遮蓋住所述連接部和所述連接配合部。
[0011]進一步的,所述重疊部在所述連接部與所述連接配合部之間還形成彎折結構。
[0012]進一步的,所述連接部為插接凸起,所述連接配合部為插接凹槽。
[0013]進一步的,所述連接部為搭接部,所述連接配合部為搭接配合部。
[0014]本技術還提供一種建筑防水體系,包括建筑物,所述建筑物上形成待保護面,
還包括上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多塊所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設置在所述待保護面并拼接在一起,相鄰的兩個所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中相對的兩個水流通道相互連通。
[0015]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相對現有技術具有如下技術效果:通過在中間板的兩側分別設置外板體和防水層,外板體作為最外側的防護層能夠起到增強結構強度的作用,而對于防水層而言,其能夠對建筑物的表面起到防水的作用,并且,防水層在中間板的外側所形成延伸翻折部,在實際施工時,兩個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對布置的延伸翻折部能夠密封貼靠在一起以形成重疊部,利用重疊部來密封住兩個板材之間形成的縫隙,而在后期使用過程中,因外界溫度降低導致防水層收縮時,由于重疊部整體布置在中間板的側部,防水層收縮產生的拉力能夠傳遞到重疊部,以利用重疊部的根部發生分離并產生適量的形變來滿足防水層收縮所需要的形變量,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防水卷材搭接而造成在搭接連接處發生斷裂而造成防水層破損,實現延長了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的防水使用壽命并提高使用可靠性。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技術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0017]圖2為圖1中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的使用狀態參考圖;
[0018]圖3為圖2中A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之一;
[0019]圖4為圖2中A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之二;
[0020]圖5為本技術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0021]附圖標記:
[0022]外板體1、中間板2、防水層3、連接部21、連接配合部22、延伸翻折部31、重疊部300。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如圖1
?
圖4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包括:外板體1、中間板2和防水層3,中間板2夾在外板體1和防水層3之間,防水層3遮蓋住中間板2,防水層3的邊緣還具有延伸翻折部31,延伸翻折部31布置在中間板2的外側并貼靠在中間板2的側壁;延伸翻折部31配置成在兩個所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對布置的兩個延伸翻折部31連接在一起并形成重疊部300。
[0024]具體而言,本實施例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整體為板狀結構,中間板2的一表面通過外板體1進行保護,外板體1可以采用材質較硬的材料加工而成,例如:塑料板或砂漿層等,在此不做限制,外板體1能夠有效的提高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的整體結構強度。而為了滿足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對防水性能的要求,在中間板2的另一表面設置有防水層3,防水層3可以采用常規的防水卷材等材料制成,其可以粘結或直接形成在中間板2上。
[0025]而為了延長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的防水使用壽命,則對相鄰兩個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的防水層的連接方式進行改進,即防水層3具有布置在中間板2外側的延伸翻折部31,以圖1中的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所處的姿態為例,防水層3在水平面上布置,而延伸翻折部31整體呈立式布置。參考圖2可知,在現場施工時,相鄰的兩個具有防水
功能的建筑用板材的邊緣對接在一起,以使得兩個相對布置的延伸翻折部31能夠相互貼靠在一起形成重疊部300,而重疊部300整體也呈豎立狀態。
[0026]而在后期使用過程中,重疊部300相對于防水層3與建筑物之間形成的防水面呈豎立狀態,重疊部300中兩個延伸翻折部31形成的連接區域呈立面布置本身就具有更好的防水滲入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在后期長時間使用過程中,因外界溫度降低而導致防水層3收縮的情況下,由于重疊部300中兩個延伸翻折部31相對于防水層3主體呈立面布置,當防水層3收縮產生的拉力達到一定值時將會使得重疊部300的根部發生一定量的開裂,進而進一步的利用重疊部300根部開裂的延伸翻折部31產生適量的形變以滿足防水層3整體因收縮所需要的形變量(參考圖4中重疊部300根部區域的兩個延伸翻折部31相互分離開)。這樣,便可以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防水卷材沿需要防水處理的表面直接搭接而容易造成搭接部發生斷裂的問題,有效的延長了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的防水使用壽命以及使用可靠性。
[0027]其中,為了方便加工制造,重疊部300垂直于防水層3所形成的防水面。而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板體、中間板和防水層,所述中間板夾在所述外板體和所述防水層之間,所述防水層遮蓋住所述中間板,所述防水層的邊緣還具有延伸翻折部,所述延伸翻折部布置在所述中間板的外側并貼靠在所述中間板的側壁;所述延伸翻折部配置成在兩個所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對布置的兩個所述延伸翻折部連接在一起并形成重疊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疊部垂直于所述防水層所形成的防水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疊部配置成在兩側所述防水層收縮時所述重疊部的根部可拉扯分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板為可形變的板材。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用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體或所述中間板的兩側部設置有連接部,所述外板體或所述中間板的剩余兩側部設置有連接配合部;在兩個所述具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柏墉,喬向前,張濤,華海燕,張雷,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銳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