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高效型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位于上模下方與上模相對應放置的下模,下模下方四角處均設有立柱,四個立柱外套接有在立柱上下移動的橫板,下模內部頂端設有注塑槽,下模內部底端設有貫穿槽,橫板朝向下模的一側設有頂出塊,橫板下方設有帶動橫板上下移動的伸縮裝置,上模內部設有將注塑溶液從上模向下模澆筑的流通管道,流通管道底部設有多個連通外界和流通管道的出料口,流通管道頂端設有多個連通外界和流通管道的進料口,上模內部設有對注塑溶液進行保溫的保溫部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設置伸縮裝置不停歇的對注塑完成的模具進行頂出,設置保溫部件對注塑溶液進行保溫防止注塑溶液凝固堵塞,保證模具的注塑效率。保證模具的注塑效率。保證模具的注塑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高效型注塑模具
[0001]本技術屬于注塑模具
,具體涉及高效型注塑模具。
技術介紹
[0002]注塑成型又稱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種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優點是生產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實現自動化,花色品種多,形狀可以由簡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確,產品易更新換代,能成形狀復雜的制件,注塑成型適用于大量生產與形狀復雜產品等成型加工領域。
[0003]在實現本申請過程中,專利技術人發現該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現有的注塑模具在注塑完成后需要額外的工具對其進行取出,且注塑溶液冷卻過快會導致注塑通道堵塞,影響注塑效率;因此,可作進一步改善。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
技術介紹
中現有的注塑模具在注塑完成后需要額外的工具對其進行取出,且注塑溶液冷卻過快會導致注塑通道堵塞,影響注塑效率的問題,本申請提供一種高效型注塑模具,本技術設置伸縮裝置不停歇的對注塑完成的模具進行頂出,設置保溫部件對注塑溶液進行保溫防止注塑溶液凝固堵塞,保證模具的注塑效率。
[0005]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高效型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位于上模下方與上模相對應放置的下模,所述下模下方四角處均設有立柱,四個立柱外套接有在立柱上下移動的橫板,所述下模內部頂端設有注塑槽,所述下模內部底端設有連通注塑槽和外界的貫穿槽,所述橫板朝向下模的一側設有與貫穿槽相配合、在貫穿槽和注塑槽內部移動便于將成型模具頂出的頂出塊,所述橫板下方設有帶動橫板上下移動的伸縮裝置;
[0007]所述上模朝向下模的一側設有多個定位軸,所述下模內部設有與定位軸相對應的定位槽;
[0008]所述上模內部設有將注塑溶液從上模向下模澆筑的流通管道,所述流通管道底部設有多個連通外界和流通管道的出料口,所述流通管道頂端設有多個連通外界和流通管道的進料口,所述上模內部設有對注塑溶液進行保溫的保溫部件。
[0009]進一步的,所述伸縮裝置包括兩個第一支撐板、兩個第二支撐板、第三支撐板,所述伸縮裝置從左往右依次為第三支撐板、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第三支撐板與立柱底端持平,所述第三支撐板遠離第一支撐板的側壁上設有電機,所述電機朝向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的一側設有水平放置的轉軸,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均設有水平左右貫穿的通孔,所述轉軸穿過通孔連接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和第三支撐板,所述兩個第一支撐板以及兩個第二支撐板之間均設有移動部。
[0010]進一步的,所述移動部包括第一連接桿,所述轉軸水平橫穿過第一連接桿底端并帶動第一連接桿轉動,所述第一連接桿遠離轉軸的一側設有第二連接桿,所述第一連接桿
和第二連接桿之間轉動連接,所述橫板底部設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與第二連接桿之間轉動連接,
[0011]進一步的,所述保溫部件包括設置在上模內部對流通管道進行加熱的加熱絲,所述上模內部設有對出料口進行保溫的保溫層,所述保溫層包裹在出料口外。
[0012]進一步的,所述上模與定位軸相對的一側設有限位槽,所述定位軸接近限位槽的一端設有與限位槽相配合的凸字形連接塊,通過連接塊與限位槽的卡接實現定位軸的快速安裝拆卸。
[0013]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首先通過伸縮裝置不停地上下移動,實現頂出塊對注塑完成的模具實現不停歇的頂出,增加注塑效率,當上模與下模相連接開始注塑時,頂出塊放置在貫穿槽內,當注塑完成后,電機啟動,帶動轉軸轉動,轉軸帶動第一連接桿和第二連接桿轉動,最后實現橫板的上下移動,橫板的四角套接在四個立柱外,立柱上下兩端均設有限位塊,底座設置在上下兩個限位塊之間的立柱上,橫板隨著伸縮裝置帶動在立柱上上下移動,并帶動頂出塊從貫穿槽進入到注塑槽內對注塑完成的模具進行頂出。
[0015]2.融化后的注塑溶液通過上模內的流通管道進入到下模,上模內沒有保溫部件,在流動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溫度的下降而導致注塑溶液在流通管道內凝固,造成流通管道堵塞,增加加熱絲保證流通管道內液體的溫度,增加保溫層防止溫度過快散掉。
附圖說明
[0016]通過下面結合附圖的詳細描述,本技術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優點將變得顯而易見。
[0017]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技術伸縮裝置側視圖。
[0019]其中:1、上模;2、下模;3、立柱;4、橫板;5、注塑槽;6、貫穿槽;7、頂出塊;8、伸縮裝置;801、第一支撐板;802、第二支撐板;803、第三支撐板;804、電機;805、轉軸;806、通孔;807、移動部;808、第一連接桿;809、第二連接桿;810、固定塊;9、定位軸;10、定位槽;11、流通管道;12、出料口;13、進料口;14、保溫部件;1401、加熱絲;1402、保溫層;15、限位槽;16、連接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
[0021]實施例1,參照圖1
?
2,本技術包括上模1和位于上模1下方與上模1相對應放置的下模2,下模2下方四角處均設有立柱3,四個立柱3外套接有在立柱3上下移動的橫板4,下模2內部頂端設有注塑槽5,下模2內部底端設有連通注塑槽5和外界的貫穿槽6,橫板4朝向下模2的一側設有與貫穿槽6相配合、在貫穿槽6和注塑槽5內部移動便于將成型模具頂出的頂出塊7,橫板4下方設有帶動橫板4上下移動的伸縮裝置8,伸縮裝置8包括兩個第一支撐板801、兩個第二支撐板802、第三支撐板803,伸縮裝置8從左往右依次為第三支撐板803、第一支撐板801、第二支撐板802,第一支撐板801、第二支撐板802、第三支撐板803與立柱3底端持平,第三支撐板803遠離第一支撐板801的側壁上設有電機804,電機804朝向第一支撐板
801和第二支撐板802的一側設有水平放置的轉軸805,第一支撐板801和第二支撐板802均設有水平左右貫穿的通孔806,轉軸805穿過通孔806連接第一支撐板801、第二支撐板802和第三支撐板803,兩個第一支撐板801以及兩個第二支撐板802之間均設有移動部807。
[0022]移動部807包括第一連接桿808,轉軸805水平橫穿過第一連接桿808底端并帶動第一連接桿808轉動,第一連接桿808遠離轉軸805的一側設有第二連接桿809,第一連接桿808和第二連接桿809之間轉動連接,橫板4底部設有固定塊810,固定塊810與第二連接桿809之間轉動連接。
[0023]首先通過伸縮裝置8不停地上下移動,實現頂出塊7對注塑完成的模具實現不停歇的頂出,增加注塑效率,當上模1與下模2相連接開始注塑時,頂出塊7放置在貫穿槽6內,當注塑完成后,電機804啟動,帶動轉軸805轉動,轉軸805帶動第一連接桿808和第二連接桿809轉動,最后實現橫板4的上下移動,橫板4的四角套接在四個立柱3外,立柱3上下兩端均設有限位塊,底座設置在上下兩個限位塊之間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高效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和位于上模(1)下方與上模(1)相對應放置的下模(2),所述下模(2)下方四角處均設有立柱(3),四個立柱(3)外套接有在立柱(3)上下移動的橫板(4),所述下模(2)內部頂端設有注塑槽(5),所述下模(2)內部底端設有連通注塑槽(5)和外界的貫穿槽(6),所述橫板(4)朝向下模(2)的一側設有與貫穿槽(6)相配合、在貫穿槽(6)和注塑槽(5)內部移動便于將成型模具頂出的頂出塊(7),所述橫板(4)下方設有帶動橫板(4)上下移動的伸縮裝置(8);所述上模(1)朝向下模(2)的一側設有多個定位軸(9),所述下模(2)內部設有與定位軸(9)相對應的定位槽(10);所述上模(1)內部設有將注塑溶液從上模(1)向下模(2)澆筑的流通管道(11),所述流通管道(11)底部設有多個連通外界和流通管道(11)的出料口(12),所述流通管道(11)頂端設有多個連通外界和流通管道(11)的進料口(13),所述上模(1)內部設有對注塑溶液進行保溫的保溫部件(1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裝置(8)包括兩個第一支撐板(801)、兩個第二支撐板(802)、第三支撐板(803),所述伸縮裝置(8)從左往右依次為第三支撐板(803)、第一支撐板(801)、第二支撐板(802),所述第一支撐板(801)、第二支撐板(802)、第三支撐板(803)與立柱(3)底端持平,所述第三支撐板(803)遠離第一支撐板(801)的側壁上設有電機(804),所述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凱,李紅嶺,何彬,高銀,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鑫凱車輛部件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