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輕量化設計的汽車叉臂,包括安裝部以及與安裝部固定連接的左支臂和右支臂;所述左支臂和/或右支臂上設有減重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目前降低汽車簧下質量,底盤零部件輕量化設計的問題,使汽車叉臂達到性能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達到減重、降低成本、提升車輛動力經濟性、操控性的目的。操控性的目的。操控性的目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輕量化設計的汽車叉臂
[0001]本技術屬于汽車懸架零部件研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輕量化設計的汽車叉臂。
技術介紹
[0002]汽車的叉臂是連接車輪和懸掛系統的一種組件,主要功能是提供穩定的支撐并幫助車輪保持正確的位置。汽車叉臂有多種不同的形狀和材料,但它們都需要能夠承受車輛的重量和路面上的沖擊力。叉臂還必須支持懸掛系統,以便消除振動和震動,并讓車輛更加平穩、舒適地行駛。叉臂的質量和制造質量對車輛的性能和安全非常重要。低質量或缺乏適當制造的叉臂可能會產生與懸掛系統有關的問題,從而導致車輛通常失去平衡或出現搖晃和不穩定。
[0003]另一方面,由于叉臂是車輛懸架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降低叉臂的自重是降低汽車懸掛簧下質量的有效手段,車輛懸掛系統是承受車身重量和路面反作用力的重要部件之一,更小的簧下質量會使懸掛系統擁有更好的動態響應,以達到車身平穩,車輪快速的隨路面起伏來緩和沖擊的狀態。對于降低汽車叉臂的自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材料的優化:使用輕量化材料作為制造汽車叉臂的主要原材料,例如鋁合金、鎂合金等。這些材料可以比鋼材更輕,并能夠保持足夠的強度和韌性。2.結構的優化:通過優化設計汽車叉臂的結構和減少冗余材料,可以有效地減輕叉臂的自重。而現有技術中,主要采用使用輕型材料的方法來降低叉臂重量。叉臂在工作中,應力主要集中在其其支臂的屈曲控制區,因此,目前所采用的叉臂中在屈曲控制區以外的部分通常有較大的設計冗余。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是:解決目前降低汽車簧下質量,底盤零部件輕量化設計的問題。提供一種輕量化設計的汽車叉臂,以達到性能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減重、降低成本、提升動力經濟性、操控性的目的。
[0005]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本技術的輕量化設計的汽車叉臂至少包括安裝部以及與安裝部固定連接的左支臂和右支臂;所述左支臂和/或右支臂上設有減重筋;
[0007]進一步,各支臂上均設有兩段所述減重筋;兩段減重筋分設于支臂上的屈曲控制區兩側。
[0008]進一步,所述減重筋為條形減重槽;所述條形減重槽中相鄰面之間均通過圓角過渡;
[0009]進一步,所述減重筋的兩側與支臂的邊緣留有5
?
10mm的設計余量;
[0010]進一步,所述左支臂上兩段所述減重筋的深度為6
?
8mm;所述右支臂上兩段所述減重筋的深度為9
?
11mm。
[0011]進一步,所述左支臂上靠近安裝部的減重筋長度為31
?
32mm,寬度為14
?
15mm;所述
左支臂遠離安裝部的減重筋長度為27
?
28mm,寬度為14
?
15mm。
[0012]進一步,所述右支臂上靠近安裝部的減重筋長度為54
?
55mm,寬度為16
?
17mm;所述右支臂遠離安裝部的減重筋長度為61
?
62mm,寬度為17
?
18mm。
[0013]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的輕量化設計的汽車叉臂,通過在避開屈曲控制區的基礎上,設計減重筋,從而達到降低叉臂自重的目的,由于設置的減重筋的尺寸較大,因此,本技術所采用的方案較無減重筋的方案而言,減重5%。同時,該叉臂在設置減重筋后,其強度經過CAE校核,滿足使用要求。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Ⅰ;
[0015]圖2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Ⅱ;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術,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0017]本實施例的輕量化設計的汽車叉臂至少包括安裝部1以及與安裝部1固定連接的左支臂8和右支臂3;安裝部1上設有兩個安裝座(2和9),其中左側的安裝座9上延伸形成一連接臂10,兩安裝座(2和9)和連接臂10上均設有安裝孔;裝配式,減震支柱下端位于兩安裝座(2和9)之間,通過螺栓穿過兩安裝座(2和9)的安裝孔實現叉臂與減震支柱的連接。所述左支臂8和右支臂3末端設有用于與下擺臂連接的連接座4,且左支臂8和右支臂3上均設有減重筋。
[0018]本實施例中,左支臂8和右支臂3上均設有兩段所述減重筋;兩段減重筋分設于支臂上的屈曲控制區6兩側,由于左右支臂3中部的屈曲控制區6所承受的載荷較高,因此在避開屈曲控制區6的基礎上,在存在冗余設計的支臂上下段設計減重筋,保證叉臂整體強度滿足使用要求。
[0019]本實施例中,所述減重筋為條形減重槽;所述條形減重槽中相鄰面之間均通過圓角過渡,該條形減重槽兩端均為半圓結構,整體呈腰型結構,減重槽的側壁與槽內底面之間,側壁與支臂外表面之間均通過圓角過渡,從而降低應力集中水平,避免了弱化導致的強度不足問題。
[0020]本實施例中,所述減重筋的兩側與支臂的邊緣留有設計余量,該設計余量指的是減重槽的與支臂邊緣的最小距離,本實施例中該設計余量為5mm或10mm或優選為7.144mm;
[0021]本實施例中,所述左支臂8上兩段所述減重筋的深度為6mm或8mm或優選為7mm;所述右支臂3上兩段所述減重筋的深度為9mm或11mm或優選為10mm,由于左支臂8的整體尺寸較小,其強度原本較弱,因此設計的減重筋相比右支臂3的減重筋較為短小。
[0022]本實施例中,所述左支臂8上靠近安裝部1的減重筋7長度為31mm或32mm或優選為31.082mm,寬度為14mm或15mm或優選為14.181mm;所述左支臂8遠離安裝部1的減重筋5長度為27mm或28mm或優選為27.511mm,寬度為14mm或15mm或優選為14.455mm。
[0023]本實施例中,所述右支臂3上靠近安裝部1的減重筋11長度為54mm或55mm或優選為54.794mm,寬度為16mm或17mm或優選為16.835mm;所述右支臂3遠離安裝部1的減重筋12長
度為61mm或62mm或優選為61.868mm,寬度為17mm或18mm或優選為17.61mm。
[0024]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輕量化設計的汽車叉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部以及與安裝部固定連接的左支臂和右支臂;所述左支臂和/或右支臂上設有減重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量化設計的汽車叉臂,其特征在于:各支臂上均設有兩段所述減重筋;兩段減重筋分設于支臂上的屈曲控制區兩側。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量化設計的汽車叉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重筋為條形減重槽;所述條形減重槽中相鄰面之間均通過圓角過渡。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量化設計的汽車叉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重筋的兩側與支臂的邊緣留有5
?
10mm的設計余量。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量化設計的汽車叉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臂上兩段所述減重筋的深度為6
?
8mm;所述右支臂上兩段所述減重筋的深度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小林,黃軍,潘武兵,劉云川,盧西博,鄒斯奇,
申請(專利權)人:辰致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