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電池外殼取料單元及電池外殼上料機構。其采用抓取支撐機構和磁吸取機構配合的形式取代人工完成電池外殼的取料,不僅解決了現有人工上料,人工需求量大、運營成本高以及上料效率低的問題,而且避免了人工接觸對電池外殼造成的污染,降低了電池外殼產品剔除率,有利于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取料時,首先利用殼體支撐件插入待取柱狀電池外殼,可有效避免對待取柱狀電池外殼取料的過程中,殼身或殼口發生變形;磁吸取機構采用磁吸的方式吸附待取柱狀電池外殼,既可以保障對待取柱狀電池外殼的吸附固定效果,又避免了磁吸取機構與待取柱狀電池外殼的殼身和殼口直接接觸,能夠進一步保障待取柱狀電池外殼不變形。形。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電池外殼取料單元及電池外殼上料機構
[0001]本技術涉及電池生產
,特別是涉及一種電池外殼取料單元及電池外殼上料機構。
技術介紹
[0002]在電池生產過程中,需要對電池外殼進行上料。以柱狀電池外殼(比如圓柱狀電池外殼)為例,其在上料過程中,內部中空,且一端封閉、一端開口,開口的一端稱之為“殼口”。采用人工上料,不僅人工需求量大,運營成本高,上料效率低,而且人工直接拿取柱狀電池外殼,容易導致電池外殼變形,尤其是電池外殼的殼口位置,一旦變形,便會導致整個電池外殼報廢為不合格品,影響電池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池外殼取料單元及電池外殼上料機構,以解決上述現有人工上料,不僅人工需求量大,運營成本高,上料效率低,而且容易導致電池外殼變形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術提供一種電池外殼取料單元,包括抓取支撐機構和磁吸取機構,所述抓取支撐機構包括殼體支撐件和第一驅動機構,所述殼體支撐件的外部輪廓與待取柱狀電池外殼的內部輪廓適配,所述殼體支撐件用于在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的驅動作用下經所述待取柱狀電池外殼的殼口插入或脫離所述待取柱狀電池外殼;所述磁吸取機構用于在所述殼體支撐件插入所述待取柱狀電池外殼內后釋放磁性,以將所述待取柱狀電池外殼磁吸附在所述殼體支撐件外部。
[0005]可選的,所述殼體支撐件為殼體支撐套筒;所述磁吸取機構包括電磁鐵,所述電磁鐵設置于所述殼體支撐套筒內部,用于在所述殼體支撐件插入所述待取柱狀電池外殼內后通電產生磁性。
[0006]可選的,所述殼體支撐件為殼體支撐套筒;所述磁吸取機構包括永磁鐵、永磁鐵固定軸和第二驅動機構,所述永磁鐵固定軸的第一端設置所述永磁鐵,所述永磁鐵固定軸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驅動機構相連,所述第二驅動機構用于在所述殼體支撐件插入所述待取柱狀電池外殼內后,驅動所述永磁鐵固定軸的第一端伸入所述殼體支撐套筒內,以利用所述永磁鐵的磁性將所述待取柱狀電池外殼磁吸附在所述殼體支撐件外部。
[0007]可選的,所述永磁鐵為環形永磁鐵,其套設于所述永磁鐵固定軸的第一端;所述永磁鐵固定軸的第一端還設置有限制所述環形永磁鐵軸向移動的止擋臺階,所述環形永磁鐵通過螺栓固定于所述永磁鐵固定軸的第一端;所述環形永磁鐵與所述止擋臺階之間,以及所述環形永磁鐵與所述螺栓之間,均至少設置有一組墊圈。
[0008]可選的,所述殼體支撐套筒包括沿其軸向依次布置的圓柱支撐段和錐形導向段,所述圓柱支撐段與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相連,所述圓柱支撐段的內部中空,且所述圓柱支撐段的遠離所述錐形導向段的一端開口布置,所述錐形導向段與所述圓柱支撐段同軸,且所
述錐形導向段的大頭端與所述圓柱支撐段相連。
[0009]可選的,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第一伸縮驅動件和與所述第一伸縮驅動件相連的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上并排設置有多組所述殼體支撐件,所述殼體支撐件與所述磁吸取機構一一對應布置。
[0010]可選的,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第一伸縮驅動件和與所述第一伸縮驅動件相連的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上并排設置有多組所述殼體支撐套筒;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第二伸縮驅動件和與所述第二伸縮驅動件相連的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伸縮驅動件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所述第二固定架上并排設置有多組所述永磁鐵固定軸,且所述永磁鐵固定軸與所述殼體支撐套筒一一對應布置。
[0011]可選的,所述第一伸縮驅動件為電動伸縮桿、氣缸或液壓缸;所述第二伸縮驅動件為電動伸縮桿、氣缸或液壓缸。
[0012]本技術還提出一種電池外殼上料機構,包括移動單元和如上任意一項所述的電池外殼取料單元,所述電池外殼取料單元設置于所述移動單元上,所述移動單元用于驅動所述電池外殼取料單元運動,以將吸取的所述待取柱狀電池外殼轉移至下一工位。
[0013]可選的,所述移動單元包括第一支撐臺、第二支撐臺、移動支架和移動驅動機構,所述第一支撐臺和所述第二支撐臺間隔布置,所述移動支架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臺和所述第二支撐臺之間,且所述移動支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支撐臺和所述第二支撐臺滑動連接,所述抓取支撐機構和所述磁吸取機構均設置于所述移動支架上;所述移動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所述移動支架在所述第一支撐臺和所述第二支撐臺上移動。
[0014]本技術相對于現有技術取得了以下技術效果:
[0015]本技術提出的電池外殼取料單元,結構新穎合理,其采用抓取支撐機構和磁吸取機構配合的形式取代人工完成電池外殼的取料,工作效率高,不僅解決了現有人工上料,人工需求量大、運營成本高以及上料效率低的問題,而且避免了人工接觸對電池外殼造成的污染,降低了電池外殼產品剔除率,有利于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取料時,首先利用抓取支撐機構的殼體支撐件插入待取柱狀電池外殼,對待取柱狀電池外殼的殼身和殼口進行輪廓支撐,可有效避免對待取柱狀電池外殼取料的過程中,待取柱狀電池外殼的殼身或殼口發生變形;磁吸取機構與殼體支撐件配合,采用磁吸的方式吸附待取柱狀電池外殼,既可以保障對待取柱狀電池外殼的吸附固定效果,同時又避免了磁吸取機構與待取柱狀電池外殼的殼身和殼口直接接觸,能夠進一步保障待取柱狀電池外殼不變形。
[0016]本技術提出的電池外殼上料機構,包括移動單元和如上所述的電池外殼取料單元,移動單元用于驅動電池外殼取料單元運動,以將電池外殼取料單元磁吸吸取的待取柱狀電池外殼轉移至下一工位。該上料機構可以代替人工進行電池外殼的上料,可解決現有人工上料,不僅人工需求量大,運營成本高,上料效率低,而且容易導致電池外殼變形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
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所公開的電池外殼取料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所公開的殼體支撐件與永磁鐵固定軸的分離狀態示意圖。
[0020]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所公開的殼體支撐件與永磁鐵固定軸的裝配狀態示意圖。
[0021]其中,附圖標記為:100、電池外殼取料單元;200、電池外殼上料機構;1、抓取支撐機構;11、殼體支撐件;111、圓柱支撐段;112、錐形導向段;12、第一驅動機構;13、第一固定架;2、磁吸取機構;21、永磁鐵固定軸;211、止擋臺階;22、永磁鐵;23、第二驅動機構;24、第二固定架;25、墊圈一;26、墊圈二;27、墊圈三;28、螺栓;3、第一支撐臺;31、滑軌;4、第二支撐臺;5、移動支架;6、移動驅動機構;7、物料筐;8、待取柱狀電池外殼;9、線纜拖鏈。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池外殼取料單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抓取支撐機構和磁吸取機構,所述抓取支撐機構包括殼體支撐件和第一驅動機構,所述殼體支撐件的外部輪廓與待取柱狀電池外殼的內部輪廓適配,所述殼體支撐件用于在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的驅動作用下經所述待取柱狀電池外殼的殼口插入或脫離所述待取柱狀電池外殼;所述磁吸取機構用于在所述殼體支撐件插入所述待取柱狀電池外殼內后釋放磁性,以將所述待取柱狀電池外殼磁吸附在所述殼體支撐件外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外殼取料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支撐件為殼體支撐套筒;所述磁吸取機構包括電磁鐵,所述電磁鐵設置于所述殼體支撐套筒內部,用于在所述殼體支撐件插入所述待取柱狀電池外殼內后通電產生磁性。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外殼取料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支撐件為殼體支撐套筒;所述磁吸取機構包括永磁鐵、永磁鐵固定軸和第二驅動機構,所述永磁鐵固定軸的第一端設置所述永磁鐵,所述永磁鐵固定軸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驅動機構相連,所述第二驅動機構用于在所述殼體支撐件插入所述待取柱狀電池外殼內后,驅動所述永磁鐵固定軸的第一端伸入所述殼體支撐套筒內,以利用所述永磁鐵的磁性將所述待取柱狀電池外殼磁吸附在所述殼體支撐件外部。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池外殼取料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鐵為環形永磁鐵,其套設于所述永磁鐵固定軸的第一端;所述永磁鐵固定軸的第一端還設置有限制所述環形永磁鐵軸向移動的止擋臺階,所述環形永磁鐵通過螺栓固定于所述永磁鐵固定軸的第一端;所述環形永磁鐵與所述止擋臺階之間,以及所述環形永磁鐵與所述螺栓之間,均至少設置有一組墊圈。5.根據權利要求2~4任意一項所述的電池外殼取料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支撐套筒包括沿其軸向依次布置的圓柱支撐段和錐形導向段,所述圓柱支撐段與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相連,所述圓柱支撐段的內部中空,且所述圓柱支撐...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云峰,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妙想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