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偏振光內窺鏡裝置及內窺鏡攝像系統,該裝置的分光結構設于內窺鏡的入光端以及攝像頭的入光端之間,攝像頭的輸出端與圖像處理設備的輸入端連接;通過內窺鏡采集攜帶有光學影像的入射光束;分光結構接收入射光束,并對入射光束進行分光,獲得目標光束;攝像頭采集目標光束中的偏振光,并將偏振光轉換為偏振光電信號;圖像處理設備接收偏振光電信號,并對偏振光電信號進行圖像處理。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于內窺鏡和攝像頭之間的分光結構對攜帶有光學影像的入射光束進行分光,相較于現有的內窺鏡裝置將分光棱鏡設于攝像頭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上述裝置有效縮小了攝像頭體積,提高了手術效率。提高了手術效率。提高了手術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偏振光內窺鏡裝置及內窺鏡攝像系統
[0001]本技術涉及內窺鏡
,尤其涉及一種偏振光內窺鏡裝置及內窺鏡攝像系統。
技術介紹
[0002]內窺鏡是一種用于外科手術中體內診斷、治療的醫療器械,可通過天然或微創窗口進入人體,觀察體內組織。然而,在有血水、渾濁水、組織小屑末、霧氣的手術環境下均不能輸出清晰的成像,使得醫生在手術時受到干擾,有時候要清理掉干擾環境后才能進行手術,導致手術效率低。
[0003]目前,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內窺鏡裝置中設置分光鏡,通過分光棱鏡將入射光分為兩路,一路送入偏振光圖像傳感器,另一路送入RGB圖像傳感器,雙圖像傳感器實現水下環境中能夠清晰成像,從而解決上述問題。但是現有的內窺鏡裝置將分光棱鏡設于攝像頭內,導致攝像頭體積較大,不利于醫生手握,手術效率低。
[0004]上述內容僅用于輔助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并不代表承認上述內容是現有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偏振光內窺鏡裝置及內窺鏡攝像系統,旨在解決現有技術將分光棱鏡設于攝像頭內,導致攝像頭體積較大,不利于醫生手握,手術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偏振光內窺鏡裝置,所述偏振光內窺鏡裝置包括:內窺鏡、分光結構、攝像頭以及圖像處理設備;
[0007]所述分光結構設于所述內窺鏡的入光端以及所述攝像頭的入光端之間,所述攝像頭的輸出端與所述圖像處理設備的輸入端連接;
[0008]所述內窺鏡,用于采集攜帶有光學影像的入射光束;<br/>[0009]所述分光結構,用于接收所述入射光束,并對所述入射光束進行分光,獲得目標光束;
[0010]所述攝像頭,用于采集所述目標光束中的偏振光,并將所述偏振光轉換為偏振光電信號;
[0011]所述圖像處理設備,用于接收所述偏振光電信號,并對所述偏振光電信號進行圖像處理。
[0012]可選地,所述攝像頭,還用于采集所述目標光束中的RGB光,并將所述RGB光轉換為RGB光電信號;
[0013]所述圖像處理設備,還用于接收所述RGB光電信號,并對所述RGB光電信號進行圖像處理。
[0014]可選地,所述分光結構包括:光學鏡頭和分光棱鏡;
[0015]所述分光棱鏡設于所述光學鏡頭的入光端和所述攝像頭的入光端之間;
[0016]所述光學鏡頭,用于接收所述入射光束,并對所述入射光束進行調焦和/或對焦處理后輸出至所述分光棱鏡;
[0017]所述分光棱鏡,用于將調焦和/或對焦處理后的入射光束分成所述目標光束,所述目標光束包括第一路光束和第二路光束;
[0018]所述攝像頭,具體用于采集所述第一路光束中的偏振光,和/或采集所述第二路光束中的RGB光。
[0019]可選地,所述分光棱鏡設于所述光學鏡頭內部,所述光學鏡頭包括調節鏡組;
[0020]所述調節鏡組,用于接收所述入射光束,并對所述入射光束進行調焦和/或對焦處理后輸出至所述分光棱鏡。
[0021]可選地,所述光學鏡頭與所述攝像頭為一體化設置。
[0022]可選地,所述分光棱鏡設于所述光學鏡頭外部。
[0023]可選地,所述分光結構包括:光學鏡頭和分光棱鏡;所述光學鏡頭包括:第一調節鏡組和第二調節鏡組;
[0024]所述分光棱鏡設于所述內窺鏡中;
[0025]所述分光棱鏡的第一輸出端與所述第一調節鏡組連接,所述分光棱鏡的第二輸出端與所述第二調節鏡組連接;
[0026]所述分光棱鏡,用于接收所述入射光束,并將所述入射光束分成所述目標光束,所述目標光束包括第一路光束和第二路光束;
[0027]所述第一調節鏡組,用于對所述第一路光束進行調焦和/或對焦,并輸出至所述攝像頭;
[0028]所述第二調節鏡組,用于對所述第二路光束進行調焦和/或對焦,并輸出至所述攝像頭;
[0029]所述攝像頭,具體用于采集所述第一路光束中的偏振光,和/或采集所述第二路光束中的RGB光。
[0030]可選地,所述攝像頭包括:偏振光傳感器、RGB傳感器、圖像發送電路以及第一接口電路;
[0031]所述偏振光傳感器的輸出端與所述圖像發送電路的第一輸入端連接,所述RGB傳感器的輸出端與所述圖像發送電路的第二輸入端連接,所述圖像發送電路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接口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接口電路的輸出端與所述圖像處理設備中第二接口電路的輸入端連接;
[0032]所述偏振光傳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偏振光,并將所述偏振光轉換為所述偏振光電信號后輸出至所述圖像發送電路;
[0033]所述RGB傳感器,用于采集所述RGB光,并將所述RGB光轉換為所述RGB光電信號后輸出至所述圖像發送電路;
[0034]所述圖像發送電路,用于對所述偏振光電信號和所述RGB光電信號進行編碼,獲得目標圖像信號;
[0035]所述圖像發送電路,還用于通過所述第一接口電路輸出所述目標圖像信號至所述第二接口電路。
[0036]可選地,所述內窺鏡包括:物鏡組和目鏡組;
[0037]所述物鏡組的輸出端與所述目鏡組的輸入端連接;
[0038]所述物鏡組和目鏡組,共同用于采集攜帶有光學影像的入射光束,并輸出所述入射光束。
[0039]此外,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還提出一種內窺鏡攝像系統,所述內窺鏡攝像系統包括:顯示設備以及如上文所述的偏振光內窺鏡裝置;
[0040]所述圖像處理設備的輸出端與所述顯示設備的輸入端連接。
[0041]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偏振光內窺鏡裝置及內窺鏡攝像系統,該裝置的分光結構設于內窺鏡以及攝像頭之間,攝像頭的輸出端與圖像處理設備的輸入端連接;通過內窺鏡采集攜帶有光學影像的入射光束;分光結構接收入射光束,并對入射光束進行分光,獲得目標光束;攝像頭采集目標光束中的偏振光,并將偏振光轉換為偏振光電信號;圖像處理設備接收偏振光電信號,并對偏振光電信號進行圖像處理。本技術通過設于內窺鏡和攝像頭之間的分光結構對攜帶有光學影像的入射光束進行分光,相較于現有的內窺鏡裝置將分光棱鏡設于攝像頭內,本技術上述裝置有效縮小了攝像頭體積,提高了手術效率。
附圖說明
[0042]圖1為本技術偏振光內窺鏡裝置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43]圖2為本技術偏振光內窺鏡裝置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0044]圖3為本技術偏振光內窺鏡裝置第一實施例中分光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45]圖4為本技術偏振光內窺鏡裝置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46]圖5為本技術偏振光內窺鏡裝置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47]圖6為本技術偏振光內窺鏡裝置第四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48]圖7為本技術偏振光內窺鏡裝置第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49]圖8為本技術內窺鏡系統的示意圖。
[005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偏振光內窺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光內窺鏡裝置包括:內窺鏡、分光結構、攝像頭以及圖像處理設備;所述分光結構設于所述內窺鏡的入光端以及所述攝像頭的入光端之間,所述攝像頭的輸出端與所述圖像處理設備的輸入端連接;所述內窺鏡,用于采集攜帶有光學影像的入射光束;所述分光結構,用于接收所述入射光束,并對所述入射光束進行分光,獲得目標光束;所述攝像頭,用于采集所述目標光束中的偏振光,并將所述偏振光轉換為偏振光電信號;所述圖像處理設備,用于接收所述偏振光電信號,并對所述偏振光電信號進行圖像處理。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光內窺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頭,還用于采集所述目標光束中的RGB光,并將所述RGB光轉換為RGB光電信號;所述圖像處理設備,還用于接收所述RGB光電信號,并對所述RGB光電信號進行圖像處理。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偏振光內窺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結構包括:光學鏡頭和分光棱鏡;所述分光棱鏡設于所述光學鏡頭的入光端和所述攝像頭的入光端之間;所述光學鏡頭,用于接收所述入射光束,并對所述入射光束進行調焦和/或對焦處理后輸出至所述分光棱鏡;所述分光棱鏡,用于將調焦和/或對焦處理后的入射光束分成所述目標光束,所述目標光束包括第一路光束和第二路光束;所述攝像頭,具體用于采集所述第一路光束中的偏振光,和/或采集所述第二路光束中的RGB光。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光內窺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棱鏡設于所述光學鏡頭內部,所述光學鏡頭包括調節鏡組;所述調節鏡組,用于接收所述入射光束,并對所述入射光束進行調焦和/或對焦處理后輸出至所述分光棱鏡。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偏振光內窺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鏡頭與所述攝像頭為一體化設置。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光內窺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棱鏡設于所述光學鏡頭外部。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偏振光內窺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結構包括:光學鏡頭和分光棱鏡;所述光學鏡頭包括:第一調節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毅軍,劉中航,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