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轉軸結構以及筆記本電腦,轉軸結構用以連接筆記本電腦的顯示端殼體和系統端殼體,轉軸結構包括固定座、第一樞軸、第二樞軸和轉軸支架,固定座包括基板和相對設置的兩側板,基板用以連接系統端殼體,兩側板分別設于基板兩側且向下延伸,每一側板上均開設有弧形槽和軸孔,第一樞軸的兩端分別安裝于軸孔內,且可相對軸孔轉動設置,第二樞軸穿設于弧形槽內,且可圍繞第一樞軸在弧形槽的弧形路徑中轉動,轉軸支架包括轉動部和安裝部,轉動部設于兩側板之間,且轉動部的一端套設于第一樞軸和第二樞軸上,另一端連接安裝部,安裝部用以連接顯示端殼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有利于縮小筆記本整機的厚度,能夠適應筆記本電腦輕薄化的趨勢。腦輕薄化的趨勢。腦輕薄化的趨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轉軸結構以及筆記本電腦
[0001]本技術涉及筆記本電腦
,特別涉及一種轉軸結構以及筆記本電腦。
技術介紹
[0002]筆記本電腦主要由可彼此相對打開或關閉的顯示端(即筆記本電腦的顯示屏)和系統端(即筆記本電腦的本體)所組成,顯示端及系統端分別與轉軸結構上所預設的相對承架連接,顯示端與系統端因而能以轉軸結構為動作軸心進行開合動作。
[0003]由于目前傳統的轉軸既是自身轉動的旋轉軸又是承擔阻尼力的阻尼軸,為了實現阻尼效果,轉軸的直徑最小也需做到5mm以上,若欲使筆記本本電腦輕薄化,需減小轉軸及安裝于轉軸上的附屬部件的徑向尺寸,若減小轉軸的外徑,則由于轉軸徑向尺寸變小后會使顯示端開閉時的阻尼力變小,從而使顯示端無法保持在所打開的角度,導致筆記本電的輕薄化設計很難實現。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轉軸結構以及筆記本電腦,可以節約筆記本的堆疊空間,有利于縮小筆記本整機的厚度。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出的一種轉軸結構,用以連接筆記本電腦的顯示端殼體和系統端殼體,所述轉軸結構包括:
[0006]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基板和相對設置的兩側板,所述基板用以連接所述系統端殼體,兩所述側板分別設于所述基板兩側且向下延伸,每一所述側板上均開設有弧形槽和軸孔;
[0007]第一樞軸,所述第一樞軸的兩端分別安裝于所述軸孔內,所述第一樞軸相對所述軸孔轉動設置;
[0008]第二樞軸,所述第二樞軸穿設于所述弧形槽內,且可圍繞所述第一樞軸在所述弧形槽的弧形路徑中轉動;以及
[0009]轉軸支架,所述轉軸支架包括轉動部和安裝部,所述轉動部設于兩所述側板之間,且所述轉動部的一端套設于所述第一樞軸和第二樞軸上,另一端連接所述安裝部,所述安裝部用以連接所述顯示端殼體;
[0010]其中,所述第二樞軸位于所述弧形路徑的一端時,所述基板與所述安裝部平行設置,以閉合所述筆記本電腦的顯示端殼體和系統端殼體,所述第一樞軸位于所述弧形路徑的另一端時,所述基板與所述安裝部呈最大預設角度設置。
[0011]可選地,所述轉軸結構還包括阻尼結構,所述阻尼結構套設于所述第二樞軸上,用以對所述轉動部轉動產生阻尼。
[0012]可選地,所述阻尼結構包括鎖緊螺母和多個摩擦墊片,所述鎖緊螺母螺紋連接在所述第二樞軸的外端上,且與所述側板間隔設置,多個所述摩擦墊片沿所述第二樞軸的軸向依次套設于所述第二樞軸上,且多個所述摩擦墊片一部分套設于所述鎖緊螺母和所述側
板之間,另一部分套設于所述側板與所述轉動部之間。
[0013]可選地,所述最大預設角度為125
°?
145
°
。
[0014]可選地,所述最大預設角度為135
°
。
[0015]可選地,所述轉動部包括連接部以及連接所述連接部和所述安裝部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設于兩所述側板之間,且沿所述弧形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連接部連接所述弧形部的一端開設有第二樞軸孔,另一端開設有第一樞軸孔;
[0016]所述第一樞軸穿設所述第一樞軸孔安裝于所述軸孔內;
[0017]所述第二樞軸穿設所述第二樞軸孔以活動安裝于所述弧形槽內;
[0018]所述連接部與所述安裝部并排且間隔設置,所述弧形部由所述連接部背離所述安裝部的一側繞過所述連接部而連接所述安裝部。
[0019]可選地,所述第一樞軸孔與所述第二樞軸孔的中心距為0.5mm
?
0.7mm。
[0020]可選地,所述安裝部背離所述顯示端殼體的一側表面設有貫穿至所述顯示端殼體的第一連接孔;
[0021]所述轉軸結構還包括第一鎖緊件,所述第一鎖緊件穿設于所述第一連接孔,以將所述安裝部鎖合于所述顯示端殼體上。
[0022]可選地,所述基板背離所述系統端殼體的一側表面設有貫穿至所述系統端殼體的第二連接孔;
[0023]所述轉軸結構還包括第二鎖緊件,所述第二鎖緊件穿設于所述第二連接孔,以將所述基板鎖合于所述系統端殼體上。
[0024]本技術還提出一種筆記本電腦,所述筆記本電腦包括轉軸結構,所述轉軸結構用以連接筆記本電腦的顯示端殼體和系統端殼體,所述轉軸結構包括:
[0025]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基板和相對設置的兩側板,所述基板用以連接所述系統端殼體,兩所述側板分別設于所述基板兩側且向下延伸,每一所述側板上均開設有弧形槽和軸孔;
[0026]第一樞軸,所述第一樞軸的兩端分別安裝于所述軸孔內,所述第一樞軸相對所述軸孔轉動設置;
[0027]第二樞軸,所述第二樞軸穿設于所述弧形槽內,且可圍繞所述第一樞軸在所述弧形槽的弧形路徑中轉動;以及
[0028]轉軸支架,所述轉軸支架包括轉動部和安裝部,所述轉動部設于兩所述側板之間,且所述轉動部的一端套設于所述第一樞軸和第二樞軸上,另一端連接所述安裝部,所述安裝部用以連接所述顯示端殼體;
[0029]其中,所述第二樞軸位于所述弧形路徑的一端時,所述基板與所述安裝部平行設置,以閉合所述筆記本電腦的顯示端殼體和系統端殼體,所述第一樞軸位于所述弧形路徑的另一端時,所述基板與所述安裝部呈最大預設角度設置。
[0030]本技術提供的一種轉軸結構中,所述固定座和所述轉軸支架分別連接筆記本電腦的顯示端殼體和系統端殼體,所述第一樞軸的兩端和所述第二樞軸的兩端均穿過所述轉軸支架的轉動部且分別與所述軸孔和所述弧形槽配合,且所述第二樞軸可圍繞所述第一樞軸在所述弧形槽的弧形路徑中轉動,以帶動所述轉軸支架在所述固定座上轉動,在本技術中,所述第一樞軸可以看做是所述轉軸結構中的旋轉中心,所述第二樞軸卡設于所
述弧形槽中且圍繞所述第一樞軸轉動,以承擔所述轉軸結構轉動過程中的大部分阻尼力,如此設置,可以將轉軸結構中的旋轉軸和阻尼軸區分開來,以通過縮短虛擬軸(把所述第一樞軸和所述第二樞軸看做一個整體)的徑向尺寸(即所述第一樞軸到所述第二樞軸的距離)來降低整個轉軸結構的厚度,避免出現傳統轉軸結構中將轉軸和阻尼軸設置為一個且需要將轉軸設置成具有較大的徑向直徑以承載較大旋轉阻尼力的情況,進而可以節約筆記本的堆疊空間,有利于縮小筆記本整機的厚度。
附圖說明
[003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
[0032]圖1為本技術轉軸結構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2為轉軸結構與顯示端殼體、系統端殼體的裝配示意圖;
[0034]圖3為轉軸結構轉動的截面示意圖。
[0035]附圖標號說明:
[0036]標號名稱標號名稱100轉軸結構41轉動部1固定座411連接部11基板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轉軸結構,用以連接筆記本電腦的顯示端殼體和系統端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結構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基板和相對設置的兩側板,所述基板用以連接所述系統端殼體,兩所述側板分別設于所述基板兩側且向下延伸,每一所述側板上均開設有弧形槽和軸孔;第一樞軸,所述第一樞軸的兩端分別安裝于所述軸孔內,所述第一樞軸相對所述軸孔轉動設置;第二樞軸,所述第二樞軸穿設于所述弧形槽內,且可圍繞所述第一樞軸在所述弧形槽的弧形路徑中轉動;以及轉軸支架,所述轉軸支架包括轉動部和安裝部,所述轉動部設于兩所述側板之間,且所述轉動部的一端套設于所述第一樞軸和第二樞軸上,另一端連接所述安裝部,所述安裝部用以連接所述顯示端殼體;其中,所述第二樞軸位于所述弧形路徑的一端時,所述基板與所述安裝部平行設置,以閉合所述筆記本電腦的顯示端殼體和系統端殼體,所述第一樞軸位于所述弧形路徑的另一端時,所述基板與所述安裝部呈最大預設角度設置。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結構還包括阻尼結構,所述阻尼結構套設于所述第二樞軸上,用以對所述轉動部轉動產生阻尼。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結構包括鎖緊螺母和多個摩擦墊片,所述鎖緊螺母螺紋連接在所述第二樞軸的外端上,且與所述側板間隔設置,多個所述摩擦墊片沿所述第二樞軸的軸向依次套設于所述第二樞軸上,且多個所述摩擦墊片一部分套設于所述鎖緊螺母和所述側板之間,另一部分套設于所述側板與所述轉動部之間。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預設角度為1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奧林,秦宏偉,魏小輝,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寶龍達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