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長度必須引用該字符串內的位置。 參數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植物肥料,尤其涉及一種火龍果鱗片保綠葉面肥及其施用方法。
技術介紹
1、葉面肥技術是建立在植物生理等基礎知識上的應用技術。主要是以植物葉(果)面為對象,對其進行肥料、植物生長調節劑、農藥等試劑噴施處理去刺激植株生長發育以達到某些生產或實驗需求的栽培手段。
2、火龍果又稱紅龍果、龍珠果、仙蜜果、玉龍果,屬于仙人掌科(cactaceae)量天尺屬(hylocereus)或蛇鞭柱屬(seleniereus)的熱帶水果,果實呈橢圓形,直徑10-12厘米,外觀為紅色或黃色,有綠色圓角三角形的葉狀體,白色、紅色或黃色果肉。我國的火龍果主栽品種包括“金都1號”、“大紅”等品種,在果實成熟后,最理想的外觀是紅果綠鱗。但因氣候影響或者田間管理問題,某些批次會出現鱗片褪綠變紅的現象,嚴重影響火龍果的商品外觀。消費者普遍認為綠色鱗片代表火龍果比較新鮮,當火龍果鱗片變紅之后,果實在視覺上表現得不夠新鮮,讓消費者失去購買欲望。
3、目前,暫無相關技術對火龍果果實鱗片退綠變紅現象進行有效調控。火龍果采摘后,有部分銷售者在銷售前采用一些化學保鮮劑噴施或涂抹對火龍果進行保鮮,以維持火龍果外觀的新鮮。但是涂膜保鮮技術不是很適合火龍果的保鮮,因為火龍果有鱗須,表面不光滑平整,不容易形成一個完整的膜層,達不到理想的保鮮效果。另有研究結果表明,化學保鮮劑對火龍果表面的微生物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也有較好的保鮮效果,但不利于人類健康。因此需要從種植過程中尋求更安全、有效的解決措施。
技術實現思路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火龍果鱗片保綠葉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火龍果鱗片保綠葉面肥為液體肥料,按重量計包括以下組分:赤霉酸0.02~0.04g/L、胺鮮酯0.0005~0.001g/L、復硝酚鈉0.00025~0.0005g/L、S-誘抗素0.001~0.0015g/L、EDTA?0.4~0.6g/L、氯化鉀0.2~0.4g/L、螯合鈦0.2~0.4g/L、螯合亞鐵0.2~0.4g/L。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火龍果鱗片保綠葉面肥,其特征在于,由下述方法制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火龍果鱗片保綠葉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溶劑為乙醇、甲醇或丙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火龍果鱗片保綠葉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溶劑為乙醇。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火龍果鱗片保綠葉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赤霉酸0.03g/L、胺鮮酯0.00075g/L、復硝酚鈉0.0003g/L、S-誘抗素0.0012g/L、EDTA?0.5g/L、氯化鉀0.3g/L、螯合鈦0.3g/L、螯合亞鐵0.3g/L。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火龍果鱗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火龍果鱗片保綠葉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赤霉酸0.025g/L、胺鮮酯0.0008g/L、復硝酚鈉0.00025g/L、S-誘抗素0.0015g/L、EDTA?0.4g/L、氯化鉀0.4g/L、螯合鈦0.35g/L、螯合亞鐵0.35g/L。
8.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火龍果鱗片保綠葉面肥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當火龍果處于果實膨大期時,選取火龍果果實及莖條部位,噴施所述火龍果鱗片保綠葉面肥,噴至所述火龍果果實及莖條部位表面均勻沾滿霧滴。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施時間為火龍果授粉后19~21天。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施時間為火龍果授粉后20天。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火龍果鱗片保綠葉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火龍果鱗片保綠葉面肥為液體肥料,按重量計包括以下組分:赤霉酸0.02~0.04g/l、胺鮮酯0.0005~0.001g/l、復硝酚鈉0.00025~0.0005g/l、s-誘抗素0.001~0.0015g/l、edta?0.4~0.6g/l、氯化鉀0.2~0.4g/l、螯合鈦0.2~0.4g/l、螯合亞鐵0.2~0.4g/l。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火龍果鱗片保綠葉面肥,其特征在于,由下述方法制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火龍果鱗片保綠葉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溶劑為乙醇、甲醇或丙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火龍果鱗片保綠葉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溶劑為乙醇。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火龍果鱗片保綠葉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赤霉酸0.03g/l、胺鮮酯0.00075g/l、復硝酚鈉0.0003g/l、s-誘抗素0.0012g/l、edta?0.5g/l、氯化鉀0.3g/l、螯合鈦0.3g/l、螯合亞鐵0.3g/l。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湯華,姜森榮,康紹玲,王猛,丁一,王周雯,
申請(專利權)人: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