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康復護理,具體為一種患者輔助起臥裝置。
技術介紹
1、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對康復護理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打工者走進了護工這個行業,在醫院、社區或家庭,市面上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護理床、康復床、理療床等等設備,也慢慢的被人們所接受。
2、現有的輔助起臥裝置在安裝后,可能會遇到一些情況比較嚴重的患者,比如腿部失去知覺,或中風導致的腿腳不便等等,這類患者在使用輔助起臥裝置時,可能會需要其他人給與腿部進行按摩來促進血液循環、肌肉松弛等等,這時候就會限制家人的時間,或者花錢請護工,增加支出,給人們的使用過程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為此,我們提出一種患者輔助起臥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1、解決的技術問題
2、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患者輔助起臥裝置,具備康復機構,當患者在輔助起臥裝置上長時間平躺時,醫護人員可以打開控制電機使按摩板下的按摩凸點勻速轉動來按摩腿部,針對腿部需要長期按摩來促使腿部血液循環或保持腿部肌肉緊實的患者,可以有效解決
技術介紹
中的問題。
3、技術方案
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患者輔助起臥裝置,包括起臥裝置主體,所述起臥裝置主體兩側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均開設有滑動槽,所述起臥裝置主體上端靠近前端的位置定位安裝有康復機構,所述起臥裝置主體兩側的中部與一號支撐桿的下端活動安裝,所述一號支撐桿的上端定位安裝有皮質靠背,所述一號支撐桿的上端活動安裝有二
5、優選的,所述康復機構的下端通過固定塊與起臥裝置主體的上端進行固定,所述一號支撐桿的底部通過滑軸在起臥裝置主體的兩側中部旋轉活動,所述皮質靠背的下端外表面與一號支撐桿的上端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二號支撐桿與一號支撐桿之間通過滑軸旋轉活動,所述二號支撐桿的底部通過控制桿在滑動槽的內側平移活動,所述控制搖手驅動控制桿的位置前后移動。
6、優選的,康復機構包括按摩板、板內槽、固定孔、旋轉桿、按摩柱、防脫板、按摩凸點、限位防脫圈、旋轉齒輪與控制電機,所述板內槽位于按摩板的內側,所述固定孔開設于板內槽的內側。
7、優選的,所述旋轉桿位于按摩柱的兩端,所述防脫板位于旋轉桿的一端,所述旋轉齒輪位于旋轉桿的另一端,所述限位防脫圈位于旋轉桿的另一端外壁,所述按摩凸點位于按摩柱的外壁,所述按摩柱的數量為四組,所述控制電機位于最前端的按摩柱的一端,所述按摩柱位于板內槽的內側,所述旋轉桿、防脫板、限位防脫圈與旋轉齒輪均位于固定孔的內部。
8、優選的,所述按摩板與板內槽之間一體成型,所述板內槽兩側的內部與固定孔之間一體成型。
9、優選的,所述按摩柱的兩端外表面與旋轉桿的一側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旋轉桿的另一側外表面與防脫板的一側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限位防脫圈與旋轉桿的外壁通過焊接進行固定,所述旋轉齒輪的一側外表面與旋轉桿的一端通過焊接進行固定,所述控制電機驅動旋轉齒輪并帶動旋轉桿與按摩柱進行旋轉活動。
10、有益效果
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患者輔助起臥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2、1、該一種患者輔助起臥裝置,通過設置的康復機構,當患者平躺在起臥裝置主體上時,醫護人員可以通過控制搖手來控制皮質靠背的角度,腿部放置在按摩板上,當需要腿部按摩時,醫護人員打開控制電機即可,控制電機會帶動旋轉齒輪旋轉,從而帶動旋轉桿、按摩柱與按摩凸點一起勻速旋轉,給患者的腿部帶來按摩的效果,從而使患者放松、舒適,還可以節省人力。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患者輔助起臥裝置,包括起臥裝置主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臥裝置主體(1)兩側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均開設有滑動槽(2),所述起臥裝置主體(1)上端靠近前端的位置定位安裝有康復機構(3),所述起臥裝置主體(1)兩側的中部與一號支撐桿(4)的下端活動安裝,所述一號支撐桿(4)的上端定位安裝有皮質靠背(5),所述一號支撐桿(4)的上端活動安裝有二號支撐桿(6),所述二號支撐桿(6)下端的內壁活動安裝有控制桿(7),且控制桿(7)貫穿于滑動槽(2)的內側,所述起臥裝置主體(1)的后端活動安裝有控制搖手(8),所述控制桿(7)與控制搖手(8)的位置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患者輔助起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復機構(3)的下端通過固定塊與起臥裝置主體(1)的上端進行固定,所述一號支撐桿(4)的底部通過滑軸在起臥裝置主體(1)的兩側中部旋轉活動,所述皮質靠背(5)的下端外表面與一號支撐桿(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二號支撐桿(6)與一號支撐桿(4)之間通過滑軸旋轉活動,所述二號支撐桿(6)的底部通過控制桿(7)在滑動槽(2)的內側平移活動,所述控制搖手(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患者輔助起臥裝置,其特征在于:康復機構(3)包括按摩板(301)、板內槽(302)、固定孔(303)、旋轉桿(304)、按摩柱(305)、防脫板(306)、按摩凸點(307)、限位防脫圈(308)、旋轉齒輪(309)與控制電機(310),所述板內槽(302)位于按摩板(301)的內側,所述固定孔(303)開設于板內槽(302)的內側。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患者輔助起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桿(304)位于按摩柱(305)的兩端,所述防脫板(306)位于旋轉桿(304)的一端,所述旋轉齒輪(309)位于旋轉桿(304)的另一端,所述限位防脫圈(308)位于旋轉桿(304)的另一端外壁,所述按摩凸點(307)位于按摩柱(305)的外壁,所述按摩柱(305)的數量為四組,所述控制電機(310)位于最前端的按摩柱(305)的一端,所述按摩柱(305)位于板內槽(302)的內側,所述旋轉桿(304)、防脫板(306)、限位防脫圈(308)與旋轉齒輪(309)均位于固定孔(303)的內部。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患者輔助起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板(301)與板內槽(302)之間一體成型,所述板內槽(302)兩側的內部與固定孔(303)之間一體成型。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患者輔助起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柱(305)的兩端外表面與旋轉桿(304)的一側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旋轉桿(304)的另一側外表面與防脫板(306)的一側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限位防脫圈(308)與旋轉桿(304)的外壁通過焊接進行固定,所述旋轉齒輪(309)的一側外表面與旋轉桿(304)的一端通過焊接進行固定,所述控制電機(310)驅動旋轉齒輪(309)并帶動旋轉桿(304)與按摩柱(305)進行旋轉活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患者輔助起臥裝置,包括起臥裝置主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臥裝置主體(1)兩側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均開設有滑動槽(2),所述起臥裝置主體(1)上端靠近前端的位置定位安裝有康復機構(3),所述起臥裝置主體(1)兩側的中部與一號支撐桿(4)的下端活動安裝,所述一號支撐桿(4)的上端定位安裝有皮質靠背(5),所述一號支撐桿(4)的上端活動安裝有二號支撐桿(6),所述二號支撐桿(6)下端的內壁活動安裝有控制桿(7),且控制桿(7)貫穿于滑動槽(2)的內側,所述起臥裝置主體(1)的后端活動安裝有控制搖手(8),所述控制桿(7)與控制搖手(8)的位置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患者輔助起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復機構(3)的下端通過固定塊與起臥裝置主體(1)的上端進行固定,所述一號支撐桿(4)的底部通過滑軸在起臥裝置主體(1)的兩側中部旋轉活動,所述皮質靠背(5)的下端外表面與一號支撐桿(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二號支撐桿(6)與一號支撐桿(4)之間通過滑軸旋轉活動,所述二號支撐桿(6)的底部通過控制桿(7)在滑動槽(2)的內側平移活動,所述控制搖手(8)驅動控制桿(7)的位置前后移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患者輔助起臥裝置,其特征在于:康復機構(3)包括按摩板(301)、板內槽(302)、固定孔(303)、旋轉桿(304)、按摩柱(305)、防脫板(306)、按摩凸點(307)、限位防脫圈(308)、旋轉齒輪(309)與控制電機(310),所述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曉靜,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