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長度必須引用該字符串內的位置。 參數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森林培育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近自然森林培育的方法。
技術介紹
1、森林培育是以提高森林質量、建立穩定健康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為目標,為增強森林供給、調節、服務、支持等多種功能,所開展的一系列貫穿于整個森林生長周期的保護和營建森林的活動。
2、目前,我國很多地方尚未形成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大面積國土綠化多以單一樹種為主,10個樹種約占南北方人工林樹種總數的七成,大規模集中連片株行距式種植的人工純林,帶來了退化林、低效林不斷呈現,地力衰退、森林病蟲害加劇等新挑戰,以流行的松材線蟲病為例,如采取單一人工經營方式,清理和燒除病源木,工作量大且難于見效;而利用近自然經營處理方法,營建啄木鳥種群棲息地來控制昆蟲,限制病菌傳播鏈,則可以大大提高林分活力。
3、近自然森林培育,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通過近自然造林、近自然撫育,伐除林內的殘次木、枯立木、病腐木、霸王木等,改善林內環境;伐除過密林木,調正林分密度,促進林木生長和天然更新;改造生態功能下降的低效林,改造經濟效益低下的低產林,提高林地生產力、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與抗逆性、生物多樣及多功能性。
技術實現思路
1、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株行距式人工造林、尤其是人工純林易退化、抗逆性差的問題,提供一種近自然栽苗造林技術,提高林地生產力、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與抗逆性、生物多樣及多功能性。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3、一種近自
4、(1)選取樹種
5、以江蘇西南部寧鎮山脈、茅山山脈未經人為干擾的高效穩定的地帶性植被為調查對象,調查植被的樹種組成、造林密度、空間布局等,用以指導近自然森林培育;
6、(2)育苗
7、將步驟(1)選取的樹種的種子,進行催芽處理;種子催芽露白后,挑撿露白的種子播種,一般每個容器播1-3粒種子,播后覆土填滿容器等待出苗,出苗前遮蔭,出苗后及時撤除覆蓋物并及時澆水、追肥、松土除草、間苗補苗;待容器苗長到50-100厘米高時移到苗圃地栽植,苗木胸徑長到4-5厘米時用于造林;
8、(3)整地
9、造林地點選擇在江蘇西南丘陵山區,采用全墾開地,在土壤中預埋1-10厘米長嫩蘆葦枝和小麥秸稈,增強土壤的透氣性;
10、(4)移苗造林
11、通過模擬自然風吹落種子的狀態,確定造林樹種的定植圖,然后根據定植圖網格線在造林地上等比例放大,確定造林樹種位置,于造林地進行移苗造林;
12、(4)不同齡林撫育
13、對不同齡期的苗木分別進行撫育;其中,幼樹階段為1~4年,速生階段為5~15年,干材階段為16~20年,近、成熟階段為21~34年,近自然改造階段35~49年,近自然過渡階段50~70年,近自然穩定階段71年以上。
14、具體地,步驟(1)中,選取的鄉土樹種包括喬木樹種榔榆、香樟、樸樹、楓香、櫸樹、欒樹、冬青、麻櫟等,灌木樹種包括杜鵑、楊梅等。
15、具體地,步驟(2)中,催芽處理的方式包括機械處理、藥物浸種處理、種子涂層處理、種子丸衣化處理;
16、其中,機械處理主要是針對種殼堅硬、帶蠟質、種子包在莢果內的種子進行破殼、脫蠟、去翅、脫芒、篩選;
17、藥物浸種處理用于加強種子內部生理過程,縮短發芽時間,提高發芽勢;
18、種子涂層處理采用吸水劑涂層處理和防護劑涂層處理,以利于種子更好地吸水、保水,以及減少鳥獸對種子的危害;
19、種子丸衣化處理是在種子外面包上一層含有殺蟲劑、殺菌劑、復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長調節劑、保水劑、緩釋劑和成膜劑的種衣劑。
20、具體地,步驟(3)中,將5-6月份的嫩蘆葦枝割下來打碎成1-10厘米長的小段,埋在10-100厘米深的土壤中,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并增加土壤肥力;同時,把小麥秸稈打成1-5厘米長的小段后填埋于造林地,在土壤里埋菌渣、木屑,以增加土壤透氣性;在造林地的低洼處,人工開挖蓄水塘1-2處,用于造林地的排水和灌溉,并形成季節性積水的近自然濕地,增加野生動物飲水地的同時,促進水生生物的發展。
21、具體地,步驟(4)中,造林樹種的定植圖通過如下方式確定:
22、在軟件里畫出造林地塊的真實形狀和大小,然后選取一個參照點,以此點畫出造林地塊的正方形網格線,然后把畫有網格線的造林地塊等比例縮小打印到0號圖紙上;采用步驟(1)中選取的樹種的種子各60~80粒,在輕微自然風的吹動下在0號圖紙上播撒樹種,播撒時,采取同一樹種的60~80顆種子一次性播撒完畢,然后再播撒另一個樹種的60~80顆種子,依次播撒完所有樹種的種子,避免所有樹種的種子完全混合在一起后一次性播撒;播撒完若有兩顆以上疊壓的種子,則揀起來重新拋灑,直至所有種子不再疊壓為止;然后在0號圖紙上圈出每一粒種子的位置,并標記每粒種子的樹種名稱,作為實際造林樹種的定植圖。定植圖如圖1所示,圖中,1代表造林地塊;2代表定植網格線;3代表造林樹種;4代表蓄水池;5代表道路。
23、具體地,步驟(4)中,待定植圖確認好以后,在造林地上等比例放大設置定植圖上的網格線,以胸徑5-10厘米的喬木優質苗木各60~80株,以地徑2-5厘米的灌木優質苗木各60~80株,按定植圖上樹種的位置栽植以上苗木。
24、具體地,步驟(5)中,針對1~4年的幼樹階段,苗木成活后,連續撫育4年,造林后前3年每年2次,分別于5~6月和8~9月進行間苗、摘芽、除孽、修枝、定桿控冠、鋤草、松培土、施肥;施肥包括整地挖穴施基肥,有機肥3-5kg/穴;造林后3-4月,結合擴穴培土追復合肥,復合肥25-50g/株;第4年8~10月全撫一次;有病蟲害時,采用無人機噴灑農藥,進行防治,并且防低溫干旱,及時保溫灌溉。
25、具體地,步驟(5)中,針對5~15年的速生階段,對林木進行分類標記,對于符合林分經營主導目標,干形通直圓滿,在主林層中生物量大、生長趨勢旺盛,并且無損傷的林木,劃分為目標樹,在樹干上視線高度處掛目標樹標記牌;對于直接影響目標樹生長的林木劃分為干擾樹,在樹干上視線高度處掛干擾樹標記牌;對于能夠增加混交樹種、保持林分結構、增加生物多樣性、提高景觀游憩質量的林木,劃分為特殊目標樹,在樹干上視線高度處掛特殊目標樹標記牌;對于林分中通過天然落種、根系萌生,生長優良,發育健壯且符合經營目標的幼樹,劃分為更新目標樹,由于樹干較細,故在樹干上系紅色包裝帶標記;林分中其他林木劃分為一般樹,不進行標記;然后持續不斷地對目標樹、更新目標樹、特殊目標樹、一般樹進行個性化的撫育;
26、對干擾樹要進行皆伐,伐除后,在空地上自然補植鄉土樹種;干擾樹構樹伐除后在樹樁周邊噴灑精草胺膦,防止其來年萌發;干擾樹散生竹,為防止竹鞭任意延伸,壓制周邊目標樹種的生長,用芝麻和白糖攪拌在一起,然后播撒到目標樹種周邊,當目標樹周邊萌發竹筍時,芝麻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近自然森林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自然森林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選取的鄉土樹種包括喬木樹種榔榆、香樟、樸樹、楓香、櫸樹、欒樹、冬青、麻櫟,灌木樹種包括杜鵑、楊梅。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自然森林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催芽處理的方式包括機械處理、藥物浸種處理、種子涂層處理、種子丸衣化處理;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自然森林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將5-6月份的嫩蘆葦枝割下來打碎成1-10厘米長的小段,埋在10-100厘米深的土壤中,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并增加土壤肥力;同時,把小麥秸稈打成1-5厘米長的小段后填埋于造林地,在土壤里埋菌渣、木屑,以增加土壤透氣性;在造林地的低洼處,人工開挖蓄水塘1-2處,用于造林地的排水和灌溉,并形成季節性積水的近自然濕地,增加野生動物飲水地的同時,促進水生生物的發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自然森林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造林樹種的定植圖通過如下方式確定:
6.根據權利要求1所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自然森林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針對1~4年的幼樹階段,苗木成活后,連續撫育4年,造林后前3年每年2次,分別于5~6月和8~9月進行間苗、摘芽、除孽、修枝、定桿控冠、鋤草、松培土、施肥;施肥包括整地挖穴施基肥,有機肥3-5kg/穴;造林后3-4月,結合擴穴培土追復合肥,復合肥25-50g/株;第4年8~10月全撫一次;有病蟲害時,采用無人機噴灑農藥進行防治,并且防低溫干旱,及時保溫灌溉。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自然森林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針對5~15年的速生階段,對林木進行分類標記,對于符合林分經營主導目標,干形通直圓滿,在主林層中生物量大、生長趨勢旺盛,并且無損傷的林木,劃分為目標樹,在樹干上視線高度處掛目標樹標記牌;對于直接影響目標樹生長的林木劃分為干擾樹,在樹干上視線高度處掛干擾樹標記牌;對于能夠增加混交樹種、保持林分結構、增加生物多樣性、提高景觀游憩質量的林木,劃分為特殊目標樹,在樹干上視線高度處掛特殊目標樹標記牌;對于林分中通過天然落種、根系萌生,生長優良,發育健壯且符合經營目標的幼樹,劃分為更新目標樹,由于樹干較細,故在樹干上系紅色包裝帶標記;林分中其他林木劃分為一般樹,不進行標記;然后持續不斷地對目標樹、更新目標樹、特殊目標樹、一般樹進行個性化的撫育;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自然森林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針對16~20年的干材階段,對林分進行透光伐,伐除上層或側方遮陰的劣質林木、霸王樹、萌芽條、蔓藤等,清除林分中的病死木,調整林分樹種組成和空間結構,透光伐作業后林分郁閉度不低于0.6;在中齡林、近熟林階段,當林分胸徑連年生長量明顯下降,目標樹或保留木生長受到明顯影響時進行的撫育采伐,林分密度控制在65~75株/畝;在郁閉度低的林分,或林隙、林窗、林中空地,或在缺少目的樹種的林分中,在林冠下或林窗處補植材質好、經濟價值高、生長周期長的鄉土樹種;并且對每株樹木施用復合肥。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自然森林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針對21~34年的近、成熟階段,對目標樹實施必要的擴堰撫育,當目標樹出現枯死枝和瀕死枝時進行修枝;期間進行1~2次撫育間伐,整體林分密度控制在60~70株/畝,針對大徑材的目標密度控制在40~50株/畝;對目標樹4米半徑范圍內的干擾樹進行采伐;在目標樹4米半徑范圍之外的空隙地,不規則地補植目標樹種或其他鄉土樹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近自然森林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自然森林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選取的鄉土樹種包括喬木樹種榔榆、香樟、樸樹、楓香、櫸樹、欒樹、冬青、麻櫟,灌木樹種包括杜鵑、楊梅。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自然森林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催芽處理的方式包括機械處理、藥物浸種處理、種子涂層處理、種子丸衣化處理;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自然森林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將5-6月份的嫩蘆葦枝割下來打碎成1-10厘米長的小段,埋在10-100厘米深的土壤中,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并增加土壤肥力;同時,把小麥秸稈打成1-5厘米長的小段后填埋于造林地,在土壤里埋菌渣、木屑,以增加土壤透氣性;在造林地的低洼處,人工開挖蓄水塘1-2處,用于造林地的排水和灌溉,并形成季節性積水的近自然濕地,增加野生動物飲水地的同時,促進水生生物的發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自然森林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造林樹種的定植圖通過如下方式確定: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自然森林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待定植圖確認好以后,在造林地上等比例放大設置定植圖上的網格線,以胸徑5-10厘米的喬木優質苗木各60~80株,以地徑2-5厘米的灌木優質苗木各60~80株,按定植圖上樹種的位置栽植以上苗木。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自然森林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針對1~4年的幼樹階段,苗木成活后,連續撫育4年,造林后前3年每年2次,分別于5~6月和8~9月進行間苗、摘芽、除孽、修枝、定桿控冠、鋤草、松培土、施肥;施肥包括整地挖穴施基肥,有機肥3-5kg/穴;造林后3-4月,結合擴穴培土追復合肥,復合肥25-50g/株;第4年8~10月全撫一次;有病蟲害時,采用無人機噴灑農藥進行防治,并且防低溫干旱,及時保溫灌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春,竇浩,曹和兵,董晨陽,楊天,蔣镕澤,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