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穿戴氣囊,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穿戴式氣囊控制結構。
技術介紹
1、隨著人們對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穿戴式氣囊作為一種被動防護裝置,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現有的穿戴式氣囊控制結構主要采用電動充氣或手動充氣的方式,但這些方式存在著充氣速度慢、可靠性差等問題。
2、如專利號為201620040354.3的中國技術專利,提供了一種穿戴式裝置,該裝置通過本體、微型氣體泵與氣囊的設置,在使用時用戶穿著本體,當出現意外情況時,通過微型氣體泵對氣囊進行充氣,使得氣囊對用戶進行防護;但是,傳統機械式控制結構充氣速度慢、體積大、使用受到環境限制,可能無法在最短時間內提供足夠的保護,從而影響其防護效果,降低了可靠性。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穿戴式氣囊控制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傳統機械式控制結構充氣速度慢、體積大、使用受到環境限制,可能無法在最短時間內提供足夠的保護,從而影響其防護效果,降低了可靠性的技術問題。
2、本技術一種穿戴式氣囊控制結構的目的與功效,由以下具體技術手段所達成:
3、一種穿戴式氣囊控制結構,包括有主體管,所述主體管一端開設有連接通腔,所述連接通腔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防爆管,所述防爆管一側開設有防爆通腔,所述防爆通腔內設置有觸發組件,所述防爆管一端穿設有連接插座,所述主體管的外表面開設有一組或多組通氣孔,所述通氣孔均與所述連接通腔相連通。
4、上述技術方案進一步包括:所述觸發組件包括有固定卡環,
5、上述技術方案進一步包括:所述固定卡環上開設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與所述防爆通腔相連通,所述固定孔內穿設有觸發針。
6、上述技術方案進一步包括:所述觸發組件還包括有觸發火藥,所述防爆通腔內設置有所述觸發火藥,所述觸發火藥的一側與所述觸發針接觸。
7、上述技術方案進一步包括:所述防爆通腔的一端開設有兩組連接卡槽,所述連接插座對應兩組所述連接卡槽設置有兩組連接卡件,兩組所述連接卡件分別卡設在兩組所述連接卡槽內。
8、上述技術方案進一步包括:所述連接插座一側開設有插槽,所述插槽內設置有金屬極,所述連接插座另一側開設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內設置有火藥觸發器,所述火藥觸發器與所述金屬極電性連接。
9、上述技術方案進一步包括:所述防爆管為鋼材質。
10、上述技術方案進一步包括:所述主體管遠離所述防爆管的一端設置有外螺紋,所述外螺紋為順時針螺紋,所述連接通腔的一端設置有內螺紋,所述內螺紋為逆時針螺紋。
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通過觸發組件的設置,在使用該控制結構時,在防爆通腔內設置觸發針和裝載觸發火藥,通過固定卡環可以使觸發針在通腔內保持一定的位置,任何碰撞都會使觸發針發生位移,從而迅速點燃觸發火藥;當用戶發生意外碰撞便立即觸發火藥,迅速充氣彈出氣囊,提高了氣囊彈出的響應速度,解決了傳統的控制結構充氣速度慢的問題,可以更好地及時保護用戶的安全。
13、2.通過外螺紋與內螺紋的設置,實現了分體結構設計,提高了結構的靈活性;同時,利用螺紋連接可以實現快速拆裝,只需簡單旋轉即可使得該控制結構能夠從穿戴氣囊上拆卸,使得日常使用與維護更加方便;此外,分體結構也使整體結構更加緊湊輕便,防止給用戶帶來過多的額外負擔,進一步的提高了便利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穿戴式氣囊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體管(11),所述主體管(11)一端開設有連接通腔(12),所述連接通腔(12)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防爆管(13),所述防爆管(13)一側開設有防爆通腔(14),所述防爆通腔(14)內設置有觸發組件,所述防爆管(13)一端穿設有連接插座(15),所述主體管(11)的外表面開設有一組或多組多組通氣孔(16),所述通氣孔(16)均與所述連接通腔(12)相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穿戴式氣囊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觸發組件包括有固定卡環(21),所述防爆管(13)的一端設置有所述固定卡環(21)。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穿戴式氣囊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環(21)上開設有固定孔(22),所述固定孔(22)與所述防爆通腔(14)相連通,所述固定孔(22)內穿設有觸發針(23)。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穿戴式氣囊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觸發組件還包括有觸發火藥(24),所述防爆通腔(14)內設置有所述觸發火藥(24),所述觸發火藥(24)的一側與所述觸發針(23)接觸。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穿戴式氣囊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插座(15)一側開設有插槽,所述插槽內設置有金屬極(33),所述連接插座(15)另一側開設有安裝孔(34),所述安裝孔(34)內設置有火藥觸發器(35),所述火藥觸發器(35)與所述金屬極(33)電性連接。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穿戴式氣囊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管(13)為鋼材質。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穿戴式氣囊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管(11)遠離所述防爆管(13)的一端設置有外螺紋(17),所述外螺紋(17)為順時針螺紋,所述連接通腔(12)的一端設置有內螺紋(18),所述內螺紋(18)為逆時針螺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穿戴式氣囊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體管(11),所述主體管(11)一端開設有連接通腔(12),所述連接通腔(12)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防爆管(13),所述防爆管(13)一側開設有防爆通腔(14),所述防爆通腔(14)內設置有觸發組件,所述防爆管(13)一端穿設有連接插座(15),所述主體管(11)的外表面開設有一組或多組多組通氣孔(16),所述通氣孔(16)均與所述連接通腔(12)相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穿戴式氣囊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觸發組件包括有固定卡環(21),所述防爆管(13)的一端設置有所述固定卡環(21)。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穿戴式氣囊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環(21)上開設有固定孔(22),所述固定孔(22)與所述防爆通腔(14)相連通,所述固定孔(22)內穿設有觸發針(23)。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穿戴式氣囊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觸發組件還包括有觸發火藥(24),所述防爆通腔(14)內設置有所述觸發火藥(24),所述觸發火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偉,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圣盾騎甲運動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