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長度必須引用該字符串內的位置。 參數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隧道施工的,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隧道返坡排水的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1、目前,隨著國家大力發展基礎設施政策的實施,隧道施工技術得到大力發展,在高海拔地區的隧道施工也越來越普遍。高海拔地區的隧道常位于山嶺溝壑中,地形多變,地勢起伏較大,以林地、草原為主,海拔高,高原地區低氣壓、低含氧、高寒和大風,因含氧量低,人員、機械勞動效率均有降低。
2、此外,高海拔地區的隧道所處生態環境較脆弱,施工過程中對環境保護的要求極高,尤其是在高埋深長距離復雜環境下的富水巖溶隧道施工,地下水排泄是否通暢,能否保證地下水的排泄,降低對水環境的影響,關系到整個隧道施工的安全和進度。
3、由于隧道長,坡度大,各種作業面相互干擾大,不僅對隧道內運輸和通風要求高,而且在富水區排水的難度也將增大,如何處理這些問題,保證施工安全和進度質量,是隧道排水施工的難點。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隧道返坡排水的施工方法。本專利技術適用于長距離隧道的治污排水,能夠解決隧道地下水排放難題;結構簡單,投資少,操作維修方便,占用空間小,并不影響隧道渣土的動輸,且節水效果顯著,治污成本低。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隧道返坡排水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驟:
3、1)設置掌子面集水坑,并在此布置第一級泵站;
4、2)設置仰拱端頭集水坑,并在此布置第二級泵站;
5、3)設置四級沉淀池,用于污水沉
6、4)設置中心水溝及其集水坑,用于清水排放;中心水溝上也設置第三級泵站;
7、5)將掌子面集水坑內的水采用第一級泵站抽至四級沉淀池中的第一級沉淀池;
8、6)將仰拱端頭集水坑內的清水通過第二級泵站排放,并將中心水溝內的清水通過第三級泵站排放;
9、7)將仰拱端頭集水坑內的污水通過第二級泵站泵抽至四級沉淀池中的第一級沉淀池。
10、8)將抽至第一級沉淀池中的污水經該四級沉淀池進行連續逐級沉淀處理,達到標準后進行排放。
11、優選的,所述隧道采用雙向掘進,隧道從進口至出口方向設置2.83%的縱坡,隧道出口施工采取反坡排水,即隧道內施工前進方向為下坡。
12、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第一級泵站包括2臺30kw的移動式潛水泵,將污水抽至四級沉淀池中的第一級沉淀池;第二級泵站包括2臺30kw潛水泵,在所述步驟6)中,其中1臺30kw潛水泵將仰拱端頭集水坑內的清水送至移動式清水箱以便進行排放,在所述步驟7)中,其中另1臺30kw潛水泵將仰拱端頭集水坑內的沉淀后剩余的污水抽至四級沉淀池中的第一級沉淀池進行進一步沉淀。
1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在所述步驟3)中,在加寬段設置四級沉淀池對污水沉淀處理。
14、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在所述步驟3)中,第一級沉淀池設置尺寸為6m×12m×2.39m×1.47m,第二級沉淀池設置尺寸為6m×12m×2.39m×1.47m,第三級沉淀池設置尺寸為6m×9m×2.39m×1.47m,第四級沉淀池設置尺寸為6m×12m×2.39m×1.47m;各級沉淀池的墻體厚度為30cm,并用c20混凝土澆筑。
15、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在所述步驟4)中,中心水溝每400m設置混凝土固定堵頭,中心水溝上設置的第三級泵站包括1臺30kw移動式潛水泵,其將中心水溝回流的清水抽至移動式清水箱,之后通過提級泵站將清水送至洞外進行統一排放。
16、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為減小對洞內施工的干擾,應減小掌子面集水坑的開挖寬度,其設置尺寸為3m×2m×1m;仰拱端頭集水坑設置尺寸為5m×3m×2m;移動式清水箱設置尺寸為3m×2m×1.5m;為減少洞內泥漿、雜質對水泵、排水管路的損壞,移動式清水箱設置成兩格,在中部設置過濾隔板,也可起到增強水箱剛度的作用。
17、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四級沉淀池內設置第三級泵站包括2臺30kw潛水泵,在所述步驟8)中,將連續逐級沉淀處理的污水抽至移動式污水箱,移動式污水箱中設置1臺55kw潛水泵將污水送至洞外污水處理設備進行最終處理,待污水達標后再進行排放。
1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污水處理設備包括:10個一體化高效沉淀罐體,高6.5m,直徑3.0m;2個沉淀池,設置尺寸為10m×3m×3m;加藥室,設置尺寸為8m×3m×2mm;清水池、污泥池,設置尺寸均為6m×3m×3m。
1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掌子面至移動式污水箱通過軟管進行連通,移動式清水箱或移動式污水箱至隧道外采用鐵管進行連通。
20、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
21、1.本專利技術適用于長距離隧道的治污排水,能夠解決隧道地下水排放難題;結構簡單,投資少,操作維修方便,占用空間小,并不影響隧道渣土的動輸,且節水效果顯著,治污成本低。
22、2.本專利技術為防止隧道排水清污混流,導致污水處理壓力加大,排水施行清污分流,從施工源頭上減少隧道施工廢水的產生,降低了施工周圍水環境的影響。
23、3.本專利技術能夠適用于高埋深、長距離隧道的治污排水;實現了隧道污水排水能力應達到9500m3/d,即每小時排水能力為395m3;中心水溝清水排水能力應達到4000m3/d,即每小時排水能力為166.7m3,隧道反坡排水施工進度緊跟隧道掌子面,能夠解決長距離隧道排水問題。
24、4.本專利技術通過在掌子面和仰拱端頭設置集水坑,確保掌子面和仰拱污水不漫流,保證施工工序順利接續進行;本專利技術在隧道施工中具有少人化、環境保護度高、水土保持效果好、施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施工風險低和推廣應用性強等優點。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隧道返坡排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返坡排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采用雙向掘進,隧道從進口至出口方向設置2.83%的縱坡,隧道出口施工采取反坡排水,即隧道內施工前進方向為下坡。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隧道返坡排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級泵站包括2臺30kw的移動式潛水泵,將污水抽至四級沉淀池中的第一級沉淀池;第二級泵站包括2臺30kw潛水泵,在所述步驟6)中,其中1臺30kw潛水泵將仰拱端頭集水坑內的清水送至移動式清水箱以便進行排放,在所述步驟7)中,其中另1臺30kw潛水泵將仰拱端頭集水坑內的沉淀后剩余的污水抽至四級沉淀池中的第一級沉淀池進行進一步沉淀。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隧道返坡排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3)中,在加寬段設置四級沉淀池對污水沉淀處理。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隧道返坡排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3)中,第一級沉淀池設置尺寸為6m×12m×2.39m×1.47m,第二級沉淀池設置尺寸為6m×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于隧道返坡排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4)中,中心水溝每400m設置混凝土固定堵頭,中心水溝上設置的第三級泵站包括1臺30kw移動式潛水泵,其將中心水溝回流的清水抽至移動式清水箱,之后通過提級泵站將清水送至洞外進行統一排放。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隧道返坡排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掌子面集水坑的設置尺寸為3m×2m×1m;仰拱端頭集水坑設置尺寸為5m×3m×2m;移動式清水箱設置尺寸為3m×2m×1.5m;移動式清水箱設置成兩格,在中部設置過濾隔板。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隧道返坡排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四級沉淀池內設置第三級泵站包括2臺30kw潛水泵,在所述步驟8)中,將連續逐級沉淀處理的污水抽至移動式污水箱,移動式污水箱中設置1臺55kw潛水泵將污水送至洞外污水處理設備進行最終處理,待污水達標后再進行排放。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隧道返坡排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水處理設備包括:10個一體化高效沉淀罐體,高6.5m,直徑3.0m;2個沉淀池,設置尺寸為10m×3m×3m;加藥室,設置尺寸為8m×3m×2mm;清水池、污泥池,設置尺寸均為6m×3m×3m。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用于隧道返坡排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掌子面至移動式污水箱通過軟管進行連通,移動式清水箱或移動式污水箱至隧道外采用鐵管進行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隧道返坡排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返坡排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采用雙向掘進,隧道從進口至出口方向設置2.83%的縱坡,隧道出口施工采取反坡排水,即隧道內施工前進方向為下坡。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隧道返坡排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級泵站包括2臺30kw的移動式潛水泵,將污水抽至四級沉淀池中的第一級沉淀池;第二級泵站包括2臺30kw潛水泵,在所述步驟6)中,其中1臺30kw潛水泵將仰拱端頭集水坑內的清水送至移動式清水箱以便進行排放,在所述步驟7)中,其中另1臺30kw潛水泵將仰拱端頭集水坑內的沉淀后剩余的污水抽至四級沉淀池中的第一級沉淀池進行進一步沉淀。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隧道返坡排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3)中,在加寬段設置四級沉淀池對污水沉淀處理。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隧道返坡排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3)中,第一級沉淀池設置尺寸為6m×12m×2.39m×1.47m,第二級沉淀池設置尺寸為6m×12m×2.39m×1.47m,第三級沉淀池設置尺寸為6m×9m×2.39m×1.47m,第四級沉淀池設置尺寸為6m×12m×2.39m×1.47m;各級沉淀池的墻體厚度為30cm,并用c20混凝土澆筑。
6.根據權利要求4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友,肖偉,
申請(專利權)人:甘孜藏族自治州公路工程質量監督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