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秸稈撿拾領域,具體為一種秸稈撿拾除土裝置。
技術介紹
1、秸稈是成熟農作物莖葉部分的總稱,秸稈通常指小麥、水稻、玉米、薯類、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農作物在收獲籽實后的剩余部分,農作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稈中,在之前的農田秸稈處理時,通常會直接焚燒還田,后來由于對環境的污染,國家禁止焚燒秸稈,從而便需要對秸稈進行離田收集,更好的對其進行綜合利用。
2、在進行對秸稈的離田收集過程中,會帶動秸稈上附著的土壤進行收取,從而導致田間的土壤會存在一定的流失,對耕層土壤造成損害,故而提出一種秸稈撿拾除土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1、(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2、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秸稈撿拾除土裝置,可以在對秸稈進行吞進的過程中較為便捷的對秸稈上附著的土壤進行拍打脫落,可以較為快捷的對進入收集箱的土壤進行篩動分離并對外進行排放。
3、技術方案
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5、一種秸稈撿拾除土裝置,包括外接支柱、收集倉和進料倉,還包括:
6、第二連接桿,其設置于收集倉的下端中部,且第二連接桿的中部上端固定安裝有支撐塊;
7、第一篩板,其設置于收集倉的下端內側,并設置在固定安裝于收集倉內部前后兩端的固定板的內側,并且第一篩板的下端面中部固定設置有固定塊;
8、下料口,其開設于收集倉的下端中部;
9、第一連接桿,其設置于固定安裝在進料倉左端面的驅動電
10、拍打板,其固定設置于進料倉的內部上下兩端。
11、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連接桿的右端開設有供皮帶進行傳動的固定槽,且皮帶的后端設置在第二連接桿的右端固定槽內。
12、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進料倉的下端前側設置于鏟板,且鏟板呈傾斜設置,并且鏟板的下端等間距開設有柱狀結構。
13、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支撐塊的上端為凸起狀結構,且支撐塊與固定塊相卡合。
14、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篩板與固定板滑動連接。
15、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進料桿和拍打板呈相互對應設置,且進料桿基于第一連接桿的外側呈等間距設置。
16、有益效果
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秸稈撿拾除土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8、該一種秸稈撿拾除土裝置,通過絞龍、進料桿和拍打板,可以較為便捷的將秸稈上附著的土壤進行拍打分離,同時通過第二連接桿、支撐塊和固定塊可以使第一篩板上方已經分離的土壤向下分篩從而回到地面。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秸稈撿拾除土裝置,包括外接支柱(1)、收集倉(2)和進料倉(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秸稈撿拾除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桿(12)的右端開設有供皮帶(16)進行傳動的固定槽,且皮帶(16)的后端設置在第二連接桿(4)的右端固定槽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秸稈撿拾除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倉(3)的下端前側設置于鏟板(10),且鏟板(10)呈傾斜設置,并且鏟板(10)的下端等間距開設有柱狀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秸稈撿拾除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塊(5)的上端為凸起狀結構,且支撐塊(5)與固定塊(7)相卡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秸稈撿拾除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篩板(6)與固定板(8)滑動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秸稈撿拾除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桿(14)和拍打板(15)呈相互對應設置,且進料桿(14)基于第一連接桿(12)的外側呈等間距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秸稈撿拾除土裝置,包括外接支柱(1)、收集倉(2)和進料倉(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秸稈撿拾除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桿(12)的右端開設有供皮帶(16)進行傳動的固定槽,且皮帶(16)的后端設置在第二連接桿(4)的右端固定槽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秸稈撿拾除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倉(3)的下端前側設置于鏟板(10),且鏟板(10)呈傾斜設置,并且鏟板(10)的下端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玉芬,鄭小東,黃栩榮,劉忠珍,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