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長度必須引用該字符串內的位置。 參數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種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及方法。
技術介紹
1、池塘養殖是我國內陸和沿海灘涂最主要的漁業生產方式,隨著野生漁業資源的減少以及海洋污染等問題的凸顯,池塘養殖已經是滿足人們各類水產品消費需求的最穩定和最安全的途徑。但隨著池塘養殖集約化趨勢的發展,養殖尾水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而養殖尾水有效處理不僅關系到養殖塘區周邊區域的水體生態安全,同樣也關系到水產養殖業自身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2、當前,隨著有關法規的完善,尾水排放和治理已經成為制約水產養殖的主要因素之一。雖然目前國內關于尾水處理已有多種技術路線,不過從經濟和運維的角度看,則以池壩模式的生態處理最有應用前景。但是,此類處理模式存在著土地成本高和處理效能不足的問題。為此有人基于資源回用的理念,提出選擇有一定經濟價值的魚、貝、藻等功能生物在增收降本的同時增加系統的處理效能,然而同樣面臨著水體理化因子波動過大導致魚類和貝類等投放物死亡率高,以及水體透明度低不能滿足藻類對光照的需求和所選藻類生長周期短、經濟價值低和適養溫度與鹽度區間窄等問題。兼之有數據表明高位池新排尾水中cod、氮、磷等主要污染指標的可沉降部分占比分別達到13.40%、34.85%和50.46%,若能在沉淀環節實現大粒徑顆粒物的去除,則可以極大減輕后續環節的處理負荷,進而提高終端排水的水質。因此,沉淀設計參數優化、系統內水溫等理化因子調控、懸浮顆粒物去除與透明度提升以及優秀工具藻篩選和養殖管理是補足上述技術短板的關鍵。
r/>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種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
2、具體地,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沉淀池、生物凈化池和生態凈化池,沉淀池和生物凈化池的水面設置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生物凈化池內的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下吊養有牡蠣,生態凈化池內吊養有藻苗。
3、沉淀池設置的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覆蓋率在60%以上,以此達到將水體表層溫度控制在35℃以內的要求。本專利技術優選的是,沉淀池設置的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覆蓋率在90%以上。
4、沉淀池設置溢流孔,其為“∫”結構,其進水口低于水面0.5米,出水口位于水面上方。
5、生物凈化池設置的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覆蓋率在40%以上,以達到適當調控水溫的作用。
6、耐鹽浮水植物為海馬齒。
7、生物凈化池底部設置增氧裝置。
8、筏架上吊養的牡蠣密度為120~150只/m2,牡蠣規格20g/只以上。
9、生態凈化池吊養的藻苗密度為30株/m2,單株規格為15~20g/株,養殖水深為水面20~80cm。
10、藻苗選擇紅翎菜。紅翎菜為全年生長大型藻類,其對鹽度耐受下限為13‰,溫度耐受上限為37℃,可完全覆蓋水產養殖周期,同時可以克服雨季水體鹽度波動大以及高溫期藻類易腐爛等問題。
1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之二在于一種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方法。
12、具體地,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方法,海水養殖尾水依次進入沉淀池、生物凈化池和生態凈化池處理,其中,沉淀池和生物凈化池的水面設置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生物凈化池內的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下吊養有牡蠣,生態凈化池內吊養有藻苗。
13、沉淀池設置的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覆蓋率在60%以上,以此達到將水體表層溫度控制在35℃以內的要求。本專利技術優選的是,沉淀池設置的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覆蓋率在90%以上。
14、沉淀池設置溢流孔,其為“∫”結構,其進水口低于水面0.5米,出水口位于水面上方。
15、進一步地,海水養殖尾水在池內水力停留時間應控制在24小時以上,經靜態沉淀24h后中上層尾水中cod、總氮和總磷等指標趨于穩定,因此沉淀池的設計應基于養殖塘排水周期內的流量而定,即其容積需保證尾水在沉淀池內的水力停留時間在24h以上,亦即其設計標準應以容積而非面積作為依據。
16、生物凈化池設置的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覆蓋率在40%以上,以達到適當調控水溫的作用。耐鹽浮水植物為海馬齒。
17、生物凈化池底部設置增氧裝置,控制水中溶氧不低于4.0mg/l。
18、進一步地,海水養殖尾水在池內水力停留時間需在12h以上,確保水體自該池流出時的透明度達到1m以上。
19、筏架上吊養的牡蠣密度為120~150只/m2,牡蠣規格20g/只以上。
20、生態凈化池吊養的藻苗密度為30株/m2,單株規格為15~20g/株,養殖水深為水面20~80cm。
21、藻苗選擇紅翎菜。
22、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
23、本專利技術提供海水池塘養殖尾水處理方案,有效解決沉淀池設計標準模糊、水體溫度偏高、凈水貝類成活率低以及優秀工具藻缺失等問題,最終極大提高處理系統工作效能、壓縮土地占用并顯著增加經濟產出,進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兼顧。
24、本專利技術基于傳統的池壩處理模式,重點解決了沉淀池理化條件調控、生物凈化池懸浮顆粒物去除與透明度提升以及生態凈化池大型藻類養殖與管理等技術要點。其中沉淀池理化因子調控通過選擇耐鹽浮水植物海馬齒構建水面浮床,利用其吸收氮磷與遮光隔熱的特點,通過調節其覆蓋率促使水體水溫與微藻生物量維持在一個適宜水平,以保障下個處理環節中功能生物對攝食與生活水溫的要求。生物凈化池懸浮顆粒物去除與透明度提升旨在通過優化尾水水力負荷、增氧強度與牡蠣與扇貝等功能生物投放量的匹配關系,實現對微藻、懸浮顆粒物充分凈化,在實現去除尾水中微藻及顆粒物的同時顯著提高水體的透明度。生態凈化池大型藻類養殖與管理的技術要點為設計適宜的吊養方式,確保紅翎菜這一生長期長、對鹽度及溫度波動適應性強同時經濟價值高、開發潛力大的大型藻類實現對水體中可溶性氮磷等富營養化物質的深度吸收,最終實現對養殖尾水的充分凈化。
25、本專利技術通過將上述三個技術環節有效整合,可在有限的凈化空間內充分利用沉淀池內的物理沉降、浮水植物氮磷吸收與遮光隔熱,理化處理池內富營養物質的微生物礦化與轉化、濾食貝類等功能生物的過濾作用,和生物凈化池內紅翎菜等大型藻類的吸收作用等逐級、多層次地實現對尾水的凈化。該模式極大提高了池壩凈水系統的處理效率,采用濾食貝類生物過濾的方式可有效避免物理過濾存在的濾材堵塞與污染物再釋放的問題,同時對投放的貝類與紅翎菜等功能生物的適時捕撈、采收還可以一定程度上實現增產增收、補貼尾水處理成本和對尾水中污染物資源化利用的效果。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沉淀池、生物凈化池和生態凈化池,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和生物凈化池的水面設置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所述生物凈化池內的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下吊養有牡蠣,所述生態凈化池內吊養藻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設置的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覆蓋率在60%以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設置的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覆蓋率在90%以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設置溢流孔,其為“∫”結構其進水口低于水面0.5米,出水口位于水面上方。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生物凈化池設置的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覆蓋率在40%以上;所述生物凈化池底部設置增氧裝置;所述吊養的牡蠣密度為120~150只/m2,牡蠣規格20g/只以上;所述生態凈化池吊養的藻苗密度為30株/m2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其特征是,所述耐鹽浮水植物為海馬齒,所述藻苗為紅翎菜。
7.一種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方法,海水養殖尾水依次進入沉淀池、生物凈化池和生態凈化池處理,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和生物凈化池的水面設置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所述生物凈化池內的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下吊養有牡蠣,所述生態凈化池內吊養藻苗。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設置的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覆蓋率在60%以上;所述沉淀池設置溢流孔,其為“∫”結構,其進水口低于水面0.5米,出水口位于水面上方。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海水養殖尾水在所述沉淀池內水力停留時間應控制在24小時以上。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生物凈化池設置的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覆蓋率在40%以上;所述生物凈化池底部設置增氧裝置,控制水中溶氧不低于4.0mg/L;所述生物凈化池的海水養殖尾水在池內水力停留時間需在12h以上;所述吊養的牡蠣密度為120~150只/m2,牡蠣規格20g/只以上;所述生態凈化池吊養的藻苗密度為30株/m2,單株規格為15~20g/株,養殖水深為水面20~80cm。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沉淀池、生物凈化池和生態凈化池,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和生物凈化池的水面設置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所述生物凈化池內的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下吊養有牡蠣,所述生態凈化池內吊養藻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設置的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覆蓋率在60%以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設置的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覆蓋率在90%以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設置溢流孔,其為“∫”結構其進水口低于水面0.5米,出水口位于水面上方。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生物凈化池設置的耐鹽浮水植物生物浮床覆蓋率在40%以上;所述生物凈化池底部設置增氧裝置;所述吊養的牡蠣密度為120~150只/m2,牡蠣規格20g/只以上;所述生態凈化池吊養的藻苗密度為30株/m2,單株規格為15~20g/株,養殖水深為水面20~80c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經濟與凈水效能增益型海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其特征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邱麗華,譚華強,張博,朱長波,趙超,孫濤,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