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發動機,具體涉及惰齒輪組件及發動機。
技術介紹
1、柴油發動機經常用到階梯惰輪,為了增加齒輪嚙合平順性,減少傳動噪聲,一般采用斜齒輪。對于帶有pto(power?take?off,動力輸出裝置)齒輪的系統,因為惰齒輪組件承載較大且斜齒輪會產生軸向力,不利于惰齒輪的運行,并且存在齒輪襯套磨損甚至燒蝕的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惰齒輪組件及發動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惰齒輪組件中齒輪襯套磨損甚至燒蝕的問題。
2、第一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惰齒輪組件,包括:小齒輪軸,呈空心結構,所述小齒輪軸的外圓面成型有斜齒結構,所述小齒輪軸的兩個軸端面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軸端面的周向設置;大齒輪,與所述小齒輪軸的外圓面固定連接;襯套,所述襯套的外圈與所述小齒輪軸的內壁固定連接;惰輪軸,與所述襯套的內圈間隙設置,以使所述襯套可轉動地套設于所述惰輪軸的外部。
3、有益效果:通過在小齒輪軸的端部開設凹槽,減小小齒輪軸的兩端的剛度,當襯套受載時,小齒輪軸的端部會適當向外變形,減小襯套受力,減輕襯套磨損,避免發生燒蝕。
4、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小齒輪軸在所述凹槽的內側形成內環部以及在所述凹槽的外側形成外環部,沿所述小齒輪軸的軸向,所述外環部所對應的所述軸端面高于所述內環部所對應的所述軸端面。
5、有益效果:在惰輪軸與襯套以及小齒輪軸裝配后,使內環部所對應的軸端面不與其他部件相接觸,減少內環部所承受的軸向力以及截面彎矩
6、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外環部所對應的所述軸端面與所述內環部所對應的所述軸端面的高度差的取值范圍為0.4mm至0.6mm。
7、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由所述軸端面向所述凹槽的凹入方向,所述內環部的厚度逐漸增大。
8、有益效果:在保證內環部在靠近軸端面一端能夠產生適當變形的同時,保證內環部的整體強度,避免內環部斷裂。
9、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軸端面還開設有卸油槽,所述卸油槽沿所述小齒輪軸的徑向貫穿所述軸端面的內外兩側。
10、有益效果:通過設置卸油槽,使流經軸端面的潤滑油能夠排出至惰齒輪組件的外部。
11、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卸油槽對應所述內環部形成第一分槽,所述卸油槽對應所述外環部形成第二分槽,所述第一分槽的槽底面高于所述第二分槽的槽底面。
12、有益效果:便于潤滑油向外部流動,利于散熱。
13、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槽的槽底面與所述第二分槽的槽底面的高度差的取值范圍為0.1mm至0.3mm。
14、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襯套沿所述惰輪軸的軸向間隔設置有兩個,其中一個所述襯套與所述小齒輪軸的所述斜齒結構對應設置,另外一個所述襯套與所述大齒輪對應設置。
15、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惰輪軸內開設有進油流道,所述進油流道貫穿所述惰輪軸的端面形成進油口,所述進油流道貫穿所述惰輪軸的外周面形成出油口,所述出油口至少設置有兩個,每個所述襯套至少對應一個所述出油口;和/或,所述惰輪軸內開設有卸油流道,所述卸油流道貫穿所述惰輪軸的外周面形成卸油口,所述卸油口位于兩個所述襯套之間,所述卸油流道貫穿所述惰輪軸的端面形成排油口。
16、第二方面,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發動機,包括上述的惰齒輪組件。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惰齒輪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惰齒輪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齒輪軸(1)在所述凹槽(12)的內側形成內環部(13)以及在所述凹槽(12)的外側形成外環部(14),沿所述小齒輪軸(1)的軸向,所述外環部(14)所對應的所述軸端面高于所述內環部(13)所對應的所述軸端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惰齒輪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環部(14)所對應的所述軸端面與所述內環部(13)所對應的所述軸端面的高度差的取值范圍為0.4mm至0.6mm。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惰齒輪組件,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軸端面向所述凹槽(12)的凹入方向,所述內環部(13)的厚度逐漸增大。
5.根據權利要求2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惰齒輪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軸端面還開設有卸油槽(15),所述卸油槽(15)沿所述小齒輪軸(1)的徑向貫穿所述軸端面的內外兩側。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惰齒輪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油槽(15)對應所述內環部(13)形成第一分槽(151),所述卸油槽(15)對應所述外環部(14)形成第二分槽(15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惰齒輪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槽(151)的槽底面與所述第二分槽(152)的槽底面的高度差的取值范圍為0.1mm至0.3mm。
8.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惰齒輪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套(3)沿所述惰輪軸(4)的軸向間隔設置有兩個,其中一個所述襯套(3)與所述小齒輪軸(1)的所述斜齒結構(11)對應設置,另外一個所述襯套(3)與所述大齒輪(2)對應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惰齒輪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惰輪軸(4)內開設有進油流道(41),所述進油流道(41)貫穿所述惰輪軸(4)的端面形成進油口(411),所述進油流道(41)貫穿所述惰輪軸(4)的外周面形成出油口(412),所述出油口(412)至少設置有兩個,每個所述襯套(3)至少對應一個所述出油口(412);和/或,
10.一種發動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惰齒輪組件。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惰齒輪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惰齒輪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齒輪軸(1)在所述凹槽(12)的內側形成內環部(13)以及在所述凹槽(12)的外側形成外環部(14),沿所述小齒輪軸(1)的軸向,所述外環部(14)所對應的所述軸端面高于所述內環部(13)所對應的所述軸端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惰齒輪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環部(14)所對應的所述軸端面與所述內環部(13)所對應的所述軸端面的高度差的取值范圍為0.4mm至0.6mm。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惰齒輪組件,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軸端面向所述凹槽(12)的凹入方向,所述內環部(13)的厚度逐漸增大。
5.根據權利要求2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惰齒輪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軸端面還開設有卸油槽(15),所述卸油槽(15)沿所述小齒輪軸(1)的徑向貫穿所述軸端面的內外兩側。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惰齒輪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油槽(15)對應所述內環部(13)形成第一分槽(151),所述卸油槽(15)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閔恩華,盧祥林,張文會,
申請(專利權)人:湖南道依茨動力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