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長度必須引用該字符串內的位置。 參數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貨運車輛,特別是涉及一種自卸車。
技術介紹
1、為了增加裝載量,有些自卸車的貨廂較長,在舉升貨廂卸貨時貨廂高度非常高,此時車輛的橫向穩定性很差,貨廂中的殘留貨物、路面不平甚至橫風都可能造成車輛側翻。這種橫向側翻難以預防和控制,對車輛兩側的人和建筑產生的破壞很嚴重,通常還會造成主車架和副車架扭曲報廢。目前常用解決方法是采用前置推料機構將貨物沿著底板向后推出貨廂卸貨,避免了舉升貨廂。
2、這種前置推料卸貨方案的缺點是只能用于輕拋貨物,因為重載貨物需要的推力太大,推料機構尺寸大,需要占據前部空間多、布置困難,影響裝載容積,還會影響貨廂的整體強度。如在貨廂底部配合設置輸送帶進行卸貨,輸送帶的承載力有限且易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自卸車,實現不舉升貨廂進行卸貨,又同時適用于輕拋貨物、重載貨物的卸貨。
2、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自卸車,包括貨廂,所述貨廂底部為活動底板,所述活動底板包括左右依次間隔布置的第一底板梁組和第二底板梁組,所述自卸車設有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旋轉驅動機構以及連桿機構,所述連桿機構連接于所述第一底板梁組與旋轉驅動機構以及第二底板梁組與旋轉驅動機構之間,所述旋轉驅動機構轉動時通過所述連桿機構交替驅動所述第一底板梁組和第二底板梁組前移然后驅動所述第一底板梁組和第二底板梁組同步平直后移。
3、進一步地,所述旋轉驅動機構設有前后各一個位于所述自卸車的副車架上,所述連桿機構設有
4、進一步地,所述旋轉驅動機構包括驅動軸,所述連桿機構包括驅動臂、連桿以及搖桿,所述驅動臂的第一端與所述驅動軸連接,所述驅動臂的第二端與所述連桿的第一端鉸接,所述連桿的第二端與所述搖桿的第一端鉸接,所述搖桿的第二端與所述副車架鉸接,所述連桿的中部與所述第一底板梁組或所述第二底板梁組鉸接。
5、進一步地,位于前部的與所述第一底板梁組連接的所述連桿機構的驅動臂通過花鍵與位于前部的旋轉驅動機構的驅動軸連接,位于后部的與所述第二底板梁組連接的所述連桿機構的驅動臂通過花鍵與位于后部的旋轉驅動機構的驅動軸連接;位于前部的與所述第二底板梁組連接的所述連桿機構的驅動臂空套于位于前部的旋轉驅動機構的驅動軸,位于后部的與所述第一底板梁連接的所述連桿機構的驅動臂空套于位于后部的旋轉驅動機構的驅動軸。
6、進一步地,所述旋轉驅動機構包括馬達,所述驅動軸上設有從動齒輪,所述馬達的輸出軸設有用于與所述從動齒輪嚙合的主動齒輪,所述主動齒輪上設有一段無齒段,實現所述從動齒輪間歇運動。
7、進一步地,與所述第一底板梁組連接的所述連桿機構的驅動臂以及與所述第二底板梁組連接的所述連桿機構的驅動臂在所述驅動軸上通過墊片隔開。
8、進一步地,為了防止貨物泄漏,所述貨廂的前壁設有彈性閘板,所述彈性閘板與所述第一底板梁組、所述第二底板梁組一一相對,所述彈性閘板的下端始終與所述第一底板梁組、所述第二底板梁組的上表面抵接。
9、進一步地,所述彈性閘板包括閘板本體,所述貨廂的前壁設有帶導向孔的安裝板,所述閘板本體的上部穿設在導向孔內由導向孔導向可以上下移動,所述閘板本體與所述安裝板之間設置彈簧使所述閘板本體的下端始終與所述第一底板梁組、所述第二底板梁組的上表面抵接。
10、進一步地,所述閘板本體的下端為楔形。
11、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的優點在于:
12、(1)活動底板分成第一底板梁組和第二底板梁組,兩組結構分步前進、同步后退將貨物逐步移出貨廂,無需舉升車廂,提高了卸貨的安全性。
13、(2)采用兩個不連續旋轉驅動機構分別驅動第一底板梁組和第二底板梁組按照設計的方式運動,系統結構緊湊、簡單、維護方便,卸貨過程無需駕駛員介入,操作方便。
14、(3)在彈簧力的作用下彈性閘板保持和活動底板抵觸,可以防止貨物從貨廂前壁處泄漏。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自卸車,包括貨廂,其特征在于,所述貨廂底部為活動底板,所述活動底板包括左右依次間隔布置的第一底板梁組和第二底板梁組,所述自卸車設有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旋轉驅動機構以及連桿機構,所述連桿機構連接于所述第一底板梁組與旋轉驅動機構以及第二底板梁組與旋轉驅動機構之間,所述旋轉驅動機構轉動時通過所述連桿機構交替驅動所述第一底板梁組和第二底板梁組前移然后驅動所述第一底板梁組和第二底板梁組同步平直后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驅動機構設有前后各一個位于所述自卸車的副車架上,所述連桿機構設有前后各兩組;位于前部的兩組連桿機構中的一組與所述第一地板梁組連接,另一組與所述第二地板梁組連接,位于前部的所述旋轉驅動機構驅動位于前部的與所述第一地板梁組連接的連桿機構運動;位于后部的兩組連桿機構中的一組與所述第一地板梁組連接,另一組與所述第二地板梁組連接,位于后部的所述旋轉驅動機構驅動位于后部的與所述第二地板梁組連接的連桿機構運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驅動機構包括驅動軸,所述連桿機構包括驅動臂、連桿以及搖桿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位于前部的與所述第一底板梁組連接的所述連桿機構的驅動臂通過花鍵與位于前部的旋轉驅動機構的驅動軸連接,位于后部的與所述第二底板梁連接的所述連桿機構的驅動臂通過花鍵與位于后部的旋轉驅動機構的驅動軸連接;位于前部的與所述第二底板梁連接的所述連桿機構的驅動臂空套于位于前部的旋轉驅動機構的驅動軸,位于后部的與所述第一底板梁組連接的所述連桿機構的驅動臂空套于位于后部的旋轉驅動機構的驅動軸。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驅動機構包括馬達,所述驅動軸上設有從動齒輪,所述馬達的輸出軸設有用于與所述從動齒輪嚙合的主動齒輪,所述主動齒輪上設有一段無齒段,實現所述從動齒輪間歇運動。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與所述第一底板梁組連接的所述連桿機構的驅動臂以及與所述第二底板梁組連接的所述連桿機構的驅動臂在所述驅動軸上通過墊片隔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貨廂的前壁設有彈性閘板,所述彈性閘板與所述第一底板梁組、所述第二底板梁組一一相對,所述彈性閘板的下端始終與所述第一底板梁組、所述第二底板梁組的上表面抵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閘板包括閘板本體,所述貨廂的前壁設有帶導向孔的安裝板,所述閘板本體的上部穿設在導向孔內由導向孔導向可以上下移動,所述閘板本體與所述安裝板之間設置彈簧使所述閘板本體的下端始終與所述第一底板梁組、所述第二底板梁組的上表面抵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閘板本體的下端為楔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卸車,包括貨廂,其特征在于,所述貨廂底部為活動底板,所述活動底板包括左右依次間隔布置的第一底板梁組和第二底板梁組,所述自卸車設有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旋轉驅動機構以及連桿機構,所述連桿機構連接于所述第一底板梁組與旋轉驅動機構以及第二底板梁組與旋轉驅動機構之間,所述旋轉驅動機構轉動時通過所述連桿機構交替驅動所述第一底板梁組和第二底板梁組前移然后驅動所述第一底板梁組和第二底板梁組同步平直后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驅動機構設有前后各一個位于所述自卸車的副車架上,所述連桿機構設有前后各兩組;位于前部的兩組連桿機構中的一組與所述第一地板梁組連接,另一組與所述第二地板梁組連接,位于前部的所述旋轉驅動機構驅動位于前部的與所述第一地板梁組連接的連桿機構運動;位于后部的兩組連桿機構中的一組與所述第一地板梁組連接,另一組與所述第二地板梁組連接,位于后部的所述旋轉驅動機構驅動位于后部的與所述第二地板梁組連接的連桿機構運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驅動機構包括驅動軸,所述連桿機構包括驅動臂、連桿以及搖桿,所述驅動臂的第一端與所述驅動軸連接,所述驅動臂的第二端與所述連桿的第一端鉸接,所述連桿的第二端與所述搖桿的第一端鉸接,所述搖桿的第二端與所述副車架鉸接,所述連桿的中部與所述第一底板梁組或所述第二底板梁組鉸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位于前部的與所述第一底板梁組連接的所述連桿機構的驅動...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