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長度必須引用該字符串內的位置。 參數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阻抗可變的連接器。
技術介紹
1、在弱電控制領域經常用到連接器,連接器串聯于控制電路中,其中,連接器包括一個活動觸點和兩個固定觸點,初始狀態下,活動觸點和其中一個固定觸點接觸,觸發狀態下,活動觸點和另外一個固定觸點接觸。其中,活動觸點和兩個固定觸點接觸的狀態下產生的信號不同,控制器接收到不同的接觸信號后,控制執行機構不同的動作。在活動觸點移動至兩個固定觸點之間時,連接器為斷路狀態,并且,當連接器損壞后,連接器為斷路狀態,維護人員無法及時獲知連接器已經損壞的情況,從而影響維護效率,影響使用體驗。
2、為此,亟需研究一種安全耐用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阻抗可變的連接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維護人員無法及時獲知連接器已經損壞的情況,從而影響維護效率,影響使用體驗。
2、為達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3、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包括:
4、支撐件,由絕緣材質制備;
5、固定導通組件,固定設于所述支撐件,所述固定導通組件具有第一固定導通部、第二固定導通部和第三固定導通部;
6、活動導通件,設于所述支撐件,且至少局部能在所述第一固定導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導通部之間移動,并能與所述第一固定導通部或所述第二固定導通部連接且導通;所述活動導通件在所述第一固定導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導通部之間移動的過程中,始終與所述第三固定導通部連接且導通
7、其中,所述活動導通件與第一固定導通部之間的接觸面積為第一面積,所述活動導通件與第二固定導通部之間的接觸面積為第二面積,所述活動導通件與第三固定導通部之間的接觸面積為第三面積,第三面積小于第一面積,且小于第二面積。
8、作為一種阻抗可變的連接器的可選技術方案,所述固定導通組件包括第一導通件,所述第一固定導通部設于所述第一導通件,所述活動導通件具有活動本體和設于所述活動本體的第一活動導通部,所述活動本體可移動地設于所述支撐件;所述活動導通件抵接所述第一導通件時,所述第一活動導通部和所述第一固定導通部抵接并導通。
9、作為一種阻抗可變的連接器的可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導通件為塊狀結構,其頂面形成所述第一固定導通部,所述活動本體為筒狀結構,所述活動本體的下端面局部向下凸起形成長條狀的導通臂,導通臂的下端面形成第一活動導通部;和/或,
10、所述支撐件通過注塑成型工藝包裹于所述第一導通件外周,所述第一導通件為圓柱狀結構,且其周向沿遠離自身軸線方向延伸有止擋臂,以阻止所述第一導通件相對所述支撐件轉動。
11、作為一種阻抗可變的連接器的可選技術方案,所述固定導通組件還包括與第一導通件導通連接的第二導通件,所述第三固定導通部設于第二導通件,所述活動導通件具有第三活動導通部,所述第三活動導通部與第三固定導通部之間的接觸面積為第三面積。
12、作為一種阻抗可變的連接器的可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三活動導通部與第三固定導通部之間相對滑動配合。
13、作為一種阻抗可變的連接器的可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二導通件具有第二導通本體和設于第二導通本體的導通彈性部,所述第三固定導通部設于所述導通彈性部上,且受到導通彈性部的彈性力,以保持靠近第三活動導通部運動的趨勢。
14、作為一種阻抗可變的連接器的可選技術方案,所述導通彈性部包括彈性臂和彈性座,所述彈性臂的一端與第二導通本體連接,另一端與彈性座連接,通過沖壓片狀的彈性座形成凸向第三活動導通部的凸臺,所述凸臺靠近第三活動導通部的側壁形成所述第三固定導通部。
15、作為一種阻抗可變的連接器的可選技術方案,所述活動本體為筒狀結構,所述活動本體的下端面局部向下凸起形成長條狀的導通臂,所述活動本體和所述導通臂的外側壁形成所述第三活動導通部。
16、作為一種阻抗可變的連接器的可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二固定導通部設于所述第二導通件,所述活動導通件具有第二活動導通部;當所述活動導通件遠離所述第一導通件的狀態下,所述第二固定導通部和第二活動導通部連接且導通。
17、作為一種阻抗可變的連接器的可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二導通本體為片狀結構,其底面形成所述第二固定導通部,所述活動導通件包括筒狀結構的活動本體,所述活動本體的下端面局部向外翻折形成限位臂,所述限位臂的上側面形成第二活動導通部,所述當所述活動導通件遠離所述第一導通件的狀態下,所述限位臂抵接所述第二導通本體。
18、作為一種阻抗可變的連接器的可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二導通件包括第二導通本體和設于第二導通本體的導通連接片;所述第一導通件為塊狀結構,所述第一導通件的頂面和導通連接片焊接。
19、作為一種阻抗可變的連接器的可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二導通件具有至少四個所述導通連接片,四個所述導通連接片分散設置于所述第二導通本體的周側。
20、作為一種阻抗可變的連接器的可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二導通件可拆卸連接于所述支撐件。
21、作為一種阻抗可變的連接器的可選技術方案,所述支撐件設有卡槽,所述第二導通件還包括設于第二導通本體的卡接片,所述卡接片卡接于卡槽內。
22、作為一種阻抗可變的連接器的可選技術方案,所述活動導通件受到彈性力,以使其至少局部遠離所述第一固定導通部。
23、作為一種阻抗可變的連接器的可選技術方案,所述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包括彈性件,所述彈性件設于所述支撐件和所述活動導通件之間,用于驅動所述活動導通件遠離所述第一固定導通部。
24、作為一種阻抗可變的連接器的可選技術方案,所述支撐件包括支撐座和導向環,所述活動導通件包括筒狀結構的活動本體以及設于活動本體一端的封堵板,所述導向環位于活動本體中,所述彈性件為彈簧,所述彈簧的部分位于導向環中,且一端抵接支撐座,另一端抵接封堵板。
25、作為一種阻抗可變的連接器的可選技術方案,所述封堵板為半球面狀,且向遠離活動本體的方向凸起。
26、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
27、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阻抗可變的連接器,該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包括活動導通件和固定導通組件,其中,固定導通組件固定設于支撐件,固定導通組件具有第一固定導通部、第二固定導通部和第三固定導通部;活動導通件設于支撐件,且至少局部能在第一固定導通部和第二固定導通部之間移動,并能與第一固定導通部或第二固定導通部連接且導通;活動導通件在第一固定導通部和第二固定導通部之間移動的過程中,始終與第三固定導通部連接且導通;其中,活動導通件與第一固定導通部之間的接觸面積為第一面積,活動導通件與第二固定導通部之間的接觸面積為第二面積,活動導通件與第三固定導通部之間的接觸面積為第三面積,第三面積小于第一面積,且小于第二面積。借助上述結構,使得整個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在使用過程中,始終保持連通狀態,當出現損壞而導致斷路時,及時向控制器發出斷路信號,從而控制器可以在第一時間通知維護人員了解相關情況,以盡快檢查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導通組件(200)包括第一導通件(210),所述第一固定導通部(211)設于所述第一導通件(210),所述活動導通件(300)具有活動本體(310)和設于所述活動本體(310)的第一活動導通部(321),所述活動本體(310)可移動地設于所述支撐件(100);所述活動導通件(300)抵接所述第一導通件(210)時,所述第一活動導通部(321)和所述第一固定導通部(211)抵接并導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通件(210)為塊狀結構,其頂面形成所述第一固定導通部(211),所述活動本體(310)為筒狀結構,所述活動本體(310)的下端面局部向下凸起形成長條狀的導通臂(320),導通臂(320)的下端面形成第一活動導通部(321);和/或,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導通組件(200)還包括與第一導通件(210)導通連接的第二導通件(220),所述第三固定導通部(222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活動導通部(330)與第三固定導通部(2223)之間相對滑動配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通件(220)具有第二導通本體(221)和設于第二導通本體(221)的導通彈性部(222),所述第三固定導通部(2223)設于所述導通彈性部(222)上,且受到導通彈性部(222)的彈性力,以保持靠近第三活動導通部(330)運動的趨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通彈性部(222)包括彈性臂(2221)和彈性座(2222),所述彈性臂(2221)的一端與第二導通本體(221)連接,另一端與彈性座(2222)連接,通過沖壓片狀的彈性座(2222)形成凸向第三活動導通部(330)的凸臺,所述凸臺靠近第三活動導通部(330)的側壁形成所述第三固定導通部(2223)。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本體(310)為筒狀結構,所述活動本體(310)的下端面局部向下凸起形成長條狀的導通臂(320),所述活動本體(310)和所述導通臂(320)的外側壁形成所述第三活動導通部(330)。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導通部(2211)設于所述第二導通件(220),所述活動導通件(300)具有第二活動導通部(341);當所述活動導通件(300)遠離所述第一導通件(210)的狀態下,所述第二固定導通部(2211)和第二活動導通部(341)連接且導通。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通本體(221)為片狀結構,其底面形成所述第二固定導通部(2211),所述活動導通件(300)包括筒狀結構的活動本體(310),所述活動本體(310)的下端面局部向外翻折形成限位臂(340),所述限位臂(340)的上側面形成第二活動導通部(341),所述當所述活動導通件(300)遠離所述第一導通件(210)的狀態下,所述限位臂(340)抵接所述第二導通本體(221)。
11.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通件(220)包括第二導通本體(221)和設于第二導通本體(221)的導通連接片(223);所述第一導通件(210)為塊狀結構,所述第一導通件(210)的頂面和導通連接片(223)焊接。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通件(220)具有至少四個所述導通連接片(223),四個所述導通連接片(223)分散設置于所述第二導通本體(221)的周側。
13.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通件(220)可拆卸連接于所述支撐件(100)。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100)設有卡槽,所述第二導通件(220)還包括設于第二導通本體(221)的卡接片(224),所述卡接片(224)卡接于卡槽內。
15.根據權利要求1-14任一項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導通件(300)受到彈性力,以使其至少局部遠離所述第一固定導通部(211)。...
【技術特征摘要】
1.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導通組件(200)包括第一導通件(210),所述第一固定導通部(211)設于所述第一導通件(210),所述活動導通件(300)具有活動本體(310)和設于所述活動本體(310)的第一活動導通部(321),所述活動本體(310)可移動地設于所述支撐件(100);所述活動導通件(300)抵接所述第一導通件(210)時,所述第一活動導通部(321)和所述第一固定導通部(211)抵接并導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通件(210)為塊狀結構,其頂面形成所述第一固定導通部(211),所述活動本體(310)為筒狀結構,所述活動本體(310)的下端面局部向下凸起形成長條狀的導通臂(320),導通臂(320)的下端面形成第一活動導通部(321);和/或,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導通組件(200)還包括與第一導通件(210)導通連接的第二導通件(220),所述第三固定導通部(2223)設于第二導通件(220),所述活動導通件(300)具有第三活動導通部(330),所述第三活動導通部(330)與第三固定導通部(2223)之間的接觸面積為第三面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活動導通部(330)與第三固定導通部(2223)之間相對滑動配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通件(220)具有第二導通本體(221)和設于第二導通本體(221)的導通彈性部(222),所述第三固定導通部(2223)設于所述導通彈性部(222)上,且受到導通彈性部(222)的彈性力,以保持靠近第三活動導通部(330)運動的趨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通彈性部(222)包括彈性臂(2221)和彈性座(2222),所述彈性臂(2221)的一端與第二導通本體(221)連接,另一端與彈性座(2222)連接,通過沖壓片狀的彈性座(2222)形成凸向第三活動導通部(330)的凸臺,所述凸臺靠近第三活動導通部(330)的側壁形成所述第三固定導通部(2223)。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本體(310)為筒狀結構,所述活動本體(310)的下端面局部向下凸起形成長條狀的導通臂(320),所述活動本體(310)和所述導通臂(320)的外側壁形成所述第三活動導通部(330)。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阻抗可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導通部(2211)設于所述第二導通件(220),所述活動導通件(3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大波,秦勝勛,孫宏偉,肖凡,史春和,
申請(專利權)人:立訊精密組件蘇州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